发展文化旅游,发扬地方特色文明
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业(精简篇)

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业省委书记张##同志在XX调研的重要讲话,要求XX应从六个方面要努力走在全省改革发展的前面。
其中,在谈到调结构、转方式如何走在全省改革发展的前面时,特别指出了:要利用好XX的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发展服务业,尤其是与一二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XX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要以科学发展战略,提升文化旅游理念文化旅游是以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主要内容、以文化修养与休闲旅游相融合为特点的。
在旅游经济学中称之为诱因,即旅游者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强大吸引力,人文习俗、自然景观的丰厚,能为旅游者提供文化休闲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和陶冶。
发展好具有XX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是我市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践已经证明,利用好XX的地域文化优势,发展好文化旅游产业是大有可为的,南湖的规划和开发、滦州古城、运河唐人街的兴建,这样高起点、大品牌的旅游产业亮相文化旅游市场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出了XX的地域文化优势和特色,是XX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生机和活力所在。
旅游者寻求文化享受是当前的时尚,促使文化旅游产业这一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文化旅游可以划分为不同层面:历史文化层以遗址、古建筑、文物等为代表;现代文化层以现代艺术、技术、文化成果为代表;民俗文化层以居民生活习俗、服饰、庆典、祭祀、体育活动等为代表;道德伦理文化层以人际关系、人际交流等为代表。
旅游产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科学发展战略提升文化旅游核心理念,创新方式方法,以其无烟工业的特色属性,以投入少、见效快等产业发展特点,使其得以在XX的国民经济的调结构、转方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XX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说头,有讲头,极具典型性和稀有性,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地域特色文化。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日益追求,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好文化遗产是我们的使命。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性。
一方面,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防止开发利用过度导致遗产损毁。
另一方面,鼓励旅游业与文化遗产相结合,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产品、推出文化主题线路等方式,将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实现互补共赢。
二、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文化传承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我们应该积极挖掘和保护这些特色,并将其融入旅游业中,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宣传地方传统手工艺品等方式,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当地文化,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内涵。
三、促进文化艺术与旅游景区的互动文化艺术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增添新的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在旅游景区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精彩的文化艺术表演。
同时,旅游景区也可以为文化艺术提供一个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游客。
四、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力度。
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文化旅游专业课程、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更多具备文化艺术知识和旅游管理能力的人才。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文旅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可以通过减税降费、专项资金扶持等方式,对文旅融合发展给予支持和激励。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长,文化旅游行业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市场需求激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提升。
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深度体验的需求,文化旅游不仅仅是旅行,更是一种文化体验的方式。
因此,文化旅游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多样近年来,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化。
从文化遗产保护区到博物馆展览,从文化体验活动到文化艺术演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出现,为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在文化旅游行业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游客可以在身临其境的感受文化遗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游客可以提前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人工智能的运用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文化旅游行业更加便捷和丰富。
四、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加快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化的进程也在加快。
政府对于文化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增大,相关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也逐渐增加。
文化旅游行业的产能得到了提升,行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五、文化旅游的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注重发挥每个地区的特色和优势。
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遗产赋予了每个地方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例如,西安的兵马俑、苏州古典园林、云南的丽江古城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的推广,使得每个地方都能够在文化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六、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旅游过程中,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景区,保护文化遗产,并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以确保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七、文化交流与国际化文化旅游行业也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一)推动民俗旅游发展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民俗旅游大多数具有投资小、风险不大、经营灵活等特点,有利于民众开发经营,有利于发展城乡周边游,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游客来到乡村欣赏自然风光,吃农家饭、住农家房、体验农村文化,大大推动了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也把农民带上致富之路,有效地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推动民俗旅游发展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增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推动民俗旅游发展,有利于促进游客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民俗是最好的窗口之一。
我国有56个民族,异彩纷呈的民俗旅游正是得益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
各民族的服饰、饮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都是民俗旅游的文化因子。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的团结,与民族之间的交流是密不可分的,而在交流的过程中,文化交流是最为重要的。
各个民族原本都具有各自的文化底蕴,不过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众多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
民俗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强大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可以看出,在很多游客中,最需要了解的是文化内涵。
特别是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中国的民俗文化是神秘的,这种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正是游客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要想体验到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文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友善智慧的象征。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推动民俗旅游发展有利于游客了解文明古国的悠久文化,也有利于游客认识和谐文明的新中国。
(三)推动民俗旅游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在自己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传的生活文化现象。
民俗旅游则指主要的民俗旅游资源为客体的旅游,从文化的角度看审美和自娱是旅游的内核。
文化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

文化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近年来,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产业形式,已经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为地方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化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它如何推动地方发展和繁荣。
首先,文化旅游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游客们来到地方旅游,不仅是为了欣赏当地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来领略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比如,故宫是北京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不仅提升了北京的知名度,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样地,乌镇的水乡特色和历史文化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因此,通过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文化旅游可以带动地方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仅包括景区的开发和维护,还包括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当地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来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以西安为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当地的饭店、商店、餐馆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带动地方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此外,文化旅游还可以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对本地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积极投入到文化旅游的开发中,挖掘地方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举办文化节庆等形式,加强对本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文化旅游也为地方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在吸引游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供创意产品和服务,激发和培育地方的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通过文化旅游的带动作用,地方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可以得到有效推进,为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入快车道

绸 之路古 城邦 、 暑天休 闲度假城 、 高端 5家景 区成 功创 建为 国家 4 A 级旅 游 级旅游专业示范村 。 户外 运动集 中区” 品牌形 象 , 使 张掖旅 景区 ;肃 南民族文化 主题酒 店竣 工营 游业始终充满魅力 、 保 持活力 。
一
三、 彰 显文化特 色 。 不 断强化文 化 着眼提升张掖旅游 品牌形 象 , 编 印
业 ,成立 民族歌舞演艺公司 , 《 天籁 ・ 裕 旅游形象宣传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张掖宣传专刊 演出; 先后培育 特色旅游 村 6个 、 星级 发行《
、
开 发文化 资源 , 加快 建设 文化 固》 和东纳藏族大型歌舞剧 等剧 目对外
F A z H A N ・ F A z H A N L U N T A N
发 展 论 坛
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入快车道
口 牛生乐
近年来 , 我们坚持以文化与旅游融 引资和项 目建设作为重 中之 重 , 年 内重 素融化 、 镶嵌 、 展 现在旅游 的各个环 节
多彩多优势特色风貌 , 加快宜居宜游金 项 目建设带动文化旅游 产业 发展。 特色文化 内涵 的优势旅游商 品 , 延长文
生态 、 深厚 的地域文 化 、 瑰 丽 的 民俗 风
张掖建设 步伐 ” 为 目标 , 以全新 的理念
多的文化内容 , 让旅游产 品承载更 多的
二、 挖掘 文化 内涵 , 精 心 打 造 文 化 化旅 游产业链 条。 立足我市多样的 自然
, 并加盟 “ 丝绸之路 国 经济成分投资开发文化旅游 资源 , 大佛 族服饰和民间文学等文化艺术作品 , 开 路城市市长会 晤”
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作文

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作文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作文篇1各位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公元年出生于福建莆田,起名林默,识天文,懂医理,急公好义,助人为乐,为乡人所信赖,过世不久,当地乡民为其建庙祭祀,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古代航海者的希望寄托,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现如今,妈祖祀庙遍布中国沿海地方或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华侨聚集的埠头,而其影响力也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佛教与儒家对妈祖文化予以高度重视。
佛教讲妈祖演绎进神话世界,称其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并渐渐幻化为与观音菩萨平起平坐的主神。
儒家对妈祖神话进行改造,增添惩恶扬善的故事,将其塑造成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
历代统治者也对妈祖文化推崇。
忽必烈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
元朝皇帝派遣使者进行进香之旅,拜谒十五座妈祖庙,呈献祭文,升为国家级航海保护神。
从康熙到同治,六位皇帝十余次加封,在同时代女神中地位尊贵,无以复加。
妈祖文化历史悠久。
由于移民潮,信仰妈祖文化的范围不断扩大。
譬如由广东、福建迁入到四川的客家,其文化也在巴蜀扎根,甚至随着先民南渡遍布南洋各地。
妈祖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如今海外游子还没有归家。
让我们借妈祖之名,以亲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吧。
谢谢大家!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作文篇2《天仙配》这部戏曲电影,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它拍摄于安徽省的唐模古村。
这趟徽州之旅,当然也少不了素有“风雅山水田园”的唐模古村。
刚进村子,我就看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机画面。
道路正中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鸭子嬉戏水中,一两个妇女在岸边捣衣的情景。
溪水两边一座座古宅祠堂并排而建,我又仿佛看到了:“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农忙景象,就连东边鸡西边狗也没能闲下来。
行走间,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户人家的对联上。
文化旅游如何带动地方特色经济

文化旅游如何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在当今社会,文化旅游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它不仅仅是让游客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更是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的文化内涵,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机遇,促进了地方特色经济的繁荣。
文化旅游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当游客涌入一个地方,他们需要住宿、餐饮、交通等各种服务,这就为当地的酒店、民宿、餐馆、交通运输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比如一些拥有独特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的小镇,通过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游客的增多促使当地的住宿业蓬勃发展,从简单的农家乐到高档的度假酒店一应俱全,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同时,餐馆也生意兴隆,为游客提供当地特色的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地方的文化韵味。
文化旅游还能促进当地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的销售。
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艺品,如刺绣、陶瓷、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通过文化旅游的推广,游客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些手工艺品,进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一些地方还会举办特色商品展销会,集中展示和销售当地的特产,如特色农产品、特色小吃等。
这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还传承和弘扬了地方的传统文化和技艺。
为了更好地销售这些特色商品,当地还会加强相关的产业配套。
比如建设生产加工基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物流配送,确保商品能够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开展电商业务,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购买到当地的特色商品。
这些产业配套的完善,不仅促进了特色商品的销售,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旅游能够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不仅包括参观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还包括观看文艺演出、参与文化活动等。
一些地方会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如民俗歌舞、地方戏曲等。
这些演出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为当地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文化旅游,发扬地方特色文明
10月17日——我国的第二个扶贫日刚刚过去,旅游扶贫的话题被带入大家的视野。
乍一看下这是个崭新的词汇,然而这条路,有个地方已经走了20多年。
前不久,编者走进浙江武义县农民的新小镇,一排排崭新的二层小楼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这是1994年从深山里搬出来的农民,现在不仅有了新的房子,新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身份——武义县市民。
而他们原来的居住区被完整的保留并加以修缮,建立成了有浓厚当地特色的遗址公园,并已经被评定为4A级国家森林公园——牛头山森林公园。
这是一个以扶贫减贫为契机,以文化旅游促发展的典型地区。
多年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探访慰问,并入编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地球峰会”的交流材料,从而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文化+旅游”扶贫的经典案例。
让文化成为文化让贫困不再贫困
国家旅游局网站显示,经汇总各省区市旅游部门的统计数据,全国12.8万贫困村至少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又可以带动70%贫困户脱贫。
“十二五”以来,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
文化特色是旅游的前提,而旅游是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带动力,这样的事实更让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始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世代居住在贫困山区的农民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家里的一砖一瓦都可以成为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自己家舍下使用的农具都可以放在陈列馆里被展示参观。
文化在融合,历史在进步,落后的地区也可以成为发展的前沿。
让历史不在过去让未来提前到来
在前不久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发展史,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文化的根基深入到每寸我们目光看不到土地,文化的血脉同样涌动在藏在时代背后的人民,历史曾在这些地方留下辙印。
当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重新发掘,建立起可供参观的保护园区、古镇、公园,让商业在这里繁荣发展,让信息在这里汇聚融合,让创新的脚步在这里处处彰显,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特色减贫道路吗?
让文明带动文明让责任创造责任
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亮相到《旅游法》颁布实施,伟光汇通集团在政策的指导下始终谨记社会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探索特色文化旅游道路,坚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减贫是发展的责任,每一个项目的建设落成都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当地的就业和居民生活水平。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国家的责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伟光汇通始终秉承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保存城市历史记忆,营造人文魅力空间的发展原则,始终追求至善至美,创造价值典范,坚持做到坚持做到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改善人居、繁荣城市。
作为一个在文化旅游道路上快速发展的集团公司,伟光汇通用自己的力量带动一方的经济发展,保护一方的特色文明,提高一方人民生活水平,让文化旅游成为扶贫工作的新常态,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公司从未忘记的使命。
伟光汇通集团
伟光汇通集团,一家有着20年发展历程的集团化企业,集秉承“挖掘地缘历史—改善旅游生态—打造文化古镇—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形象”这一文化旅游运营理念,在文旅产业领域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集团成功开发并运营着彝人古镇、滦州古城、微山湖古镇、田州古城等古城古镇项目,被誉为“中国文化旅游古镇运营专家”。
自创建伊始,伟光汇通即坚守“为城市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平台、为股东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效益”的使命。
2015年伊始,伟光汇通确立了“让城市更中国”的集团品牌主张,进一步明确了集团的品牌价值内涵。
这家从旅游大省云南走向全国的企业,带着天然的文旅基因,正在成为开发运营经验丰富、运营能力强大的文旅产业平台搭建者。
(文/ 张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