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及食品安全论述

合集下载

中国食品添加剂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食品添加剂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食品添加剂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市场现状中国食品添加剂市场规模巨大,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添加剂消费国之一、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食品添加剂市场年均增速超过10%,规模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人口众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增长期。

目前,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市场主要分为香精香料、防腐剂、增稠剂、甜味剂、改性剂等几个大类。

其中,香精香料和防腐剂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两个品种。

香精香料主要用于食品的调味和提鲜,市场需求稳定增长;防腐剂则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度提高,其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二、发展趋势1.健康与安全导向: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健康性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市场上绿色、天然、低毒的食品添加剂将会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

2.替代与升级:受到健康导向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中的胡萝卜素、蔬菜红等。

此外,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增稠剂、纤维素等。

3.创新与研发: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添加剂行业也面临着创新和研发的挑战。

未来,市场上将出现更多的高性能、多功能的食品添加剂,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4.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食品添加剂行业也需要关注环保和资源的利用。

未来,市场上将出现更多的可再生食品添加剂,如天然抗氧化剂、风味增强剂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国际合作与竞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也面临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压力。

未来,中国的食品添加剂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和品牌的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食品添加剂市场具有庞大的规模和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市场需求将更加健康、安全、绿色和创新,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升级、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挑战。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法规

五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法规

五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法规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延长货架期、增加食品特色等目的而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物质。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常见的做法。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法规。

一、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延缓食品腐败、脱水和变质的物质,常见的防腐剂包括二氧化硫、硝酸盐等。

在食品加工中,防腐剂通常用于保鲜肉类、水果、果脯、酱菜等制品,以延长其保鲜期和销售期。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在使用防腐剂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规定的使用量使用,且必须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防腐剂的名称和使用量,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二、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黏度和粘稠度的物质,常见的增稠剂包括明胶、果胶等。

在食品加工中,增稠剂通常用于奶制品、糕点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以达到增加产品口感和质地的效果。

根据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增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三、发酵剂发酵剂是一种能够促进食品发酵过程的物质,常见的发酵剂包括酵母、面筋等。

在食品加工中,发酵剂通常用于面包、面条等面制品的制作过程中,以提供产品的松软口感和独特风味。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发酵剂的类型和用量,以确保消费者可以正确了解产品的成分。

四、色素色素是一种能够为食品赋予明亮颜色的物质,常见的色素包括红曲、胭脂红等。

在食品加工中,色素通常用于糖果、饼干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以增加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加工企业在使用色素时需要按照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使用,并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注色素的种类和用量,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安全。

五、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甜味的物质,常见的甜味剂包括糖精、阿斯巴甜等。

在食品加工中,甜味剂通常用于饮料、糖果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以替代传统的糖的使用,减少产品的热量和对牙齿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以改善食品质量、延长保质期、增加食品口感、改善食品颜色和香味等目的而加入食品的物质。

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不当使用或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规范以及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一、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可分为增稠剂、抗氧化剂、防腐剂、食品色素、甜味剂、增味剂、稳定剂等多个类别。

例如,明胶是一种常用的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和口感;某些维生素和抗氧化剂则被用作食品的防腐剂,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食品色素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彩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甜味剂则用于替代糖分,提供甜味而不增加热量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颁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允许使用的范围和限量等要求,以及相应的检测和监督机制。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食品生产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这些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的使用。

三、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但是不当使用或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食品安全造成风险。

一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食物过敏性反应的人群不适。

某些食品添加剂还可能对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定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一些食品添加剂在超过允许使用范围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四、确保食品安全的措施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和食品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食品生产企业应该加强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控制,确保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置使用不当或超标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情况。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及安全应用的建议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及安全应用的建议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及安全应用的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在提高食品品质、口感和保存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健康影响也日渐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添加剂的当前使用现状,分析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应用的建议。

我们将首先概述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然后分析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食品品质提升的贡献。

接着,我们将探讨食品添加剂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过量使用、不当使用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等。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针对食品添加剂安全应用的建议,包括加强监管、提高公众认知、推广天然食品添加剂等,以期为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提供有益参考。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们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和保存性,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然而,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食品生产者为追求利润,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法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过量的防腐剂可能导致人体肠胃功能紊乱,过量的色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等。

部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误解和恐慌。

他们往往将食品添加剂与有害物质等同看待,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持怀疑态度。

这种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还受到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的影响。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和标准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这导致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正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既看到其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作用,也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公众认知、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等措施,才能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

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增加或者保持食品品质,在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在现代食品加工中,食品添加剂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食品的色泽、口感、保存期限等,同时也能够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然而,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至关重要的。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作用根据功能和用途,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色素、防腐剂、增稠剂、抗氧化剂等多个类别。

1. 色素:色素是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色泽,使其更加诱人美观。

常见的食品色素有胭脂红、红蓝色素等。

2. 防腐剂: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减少食品变质。

常见的食品防腐剂有硫酸盐、苯甲酸等。

3. 增稠剂:增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粘稠度,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提升食品的品质。

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等。

4.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延缓食品氧化反应,防止营养成分的损失和食品的腐败。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原则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如下:1. 选择安全的添加剂: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并确保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控制使用量:合理控制食品添加剂的添加量,避免过量使用。

根据食品的特性和使用需求,确保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3. 适用范围明确:确保添加剂仅在适用范围内使用,并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添加,以保证添加剂的效果。

4.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国家和地区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监控。

5. 定期评估和调整:针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三、加强监控和管理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需要加强监控和管理措施。

1. 加强产品检测:对市售食品进行抽检,检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确保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

2. 强化生产者责任: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督促其严格按照法规和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

焙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发展探讨

焙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发展探讨

焙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发展探讨第一,焙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焙烤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增稠剂、酵母活化剂、漂白剂、发酵剂、防腐剂等。

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质地,增加食品的咬劲,使口感更好。

酵母活化剂可以提高酵母的活性,促进发酵过程,并改善面团的质量和食品的口感。

漂白剂可以使食品表面变得洁白,提高食品的外观质量。

发酵剂可以促进食品中面筋的形成,增加食品的气泡和体积。

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第二,焙烤食品添加剂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焙烤食品添加剂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焙烤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食品添加剂,还包括新型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能够通过改变食品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比如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

另一方面,焙烤食品添加剂的研发也在不断创新,通过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改进添加剂的性能和稳定性。

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提高酵母活化剂的效果,或者利用纳米技术来改善添加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焙烤食品添加剂在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延长货架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焙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增加,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其对健康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焙烤食品添加剂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添加剂,遵循合理的使用标准,并加强监管和控制,以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对于焙烤食品厂商来说,研发和使用天然的、无害的食品添加剂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天然的食品添加剂由植物提取,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并且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研发和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总结来说,焙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发展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然而,在使用焙烤食品添加剂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和健康性。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监管,合理使用添加剂,才能保证焙烤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

食品添加剂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食品添加剂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以下是食品添加剂发展的三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向天然和有机的方向发展。

由于对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担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天然和有机的食品。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应用趋向于使用天然的成分和材料,如植物提取物、天然香料等。

这些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对食品的品质和口感也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个趋势是开发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也开始从简单的满足饥饿转向了追求功能性和营养的方向。

因此,在食品添加剂的研发中,很多企业开始注重开发具有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腐剂、增强营养的添加剂等。

这些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

第三个趋势是应用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生产中。

例如,纳米技术可以改变食品添加剂的颗粒大小和结构,提高其在食品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添加剂的基因序列,使其具有更强的抗菌和防腐能力;生物技术可以提高食品添加剂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和效果,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消耗资源。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呈现出了向天然和有机、功能性和新技术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这些趋势的出现不仅得益于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也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相信未来食品添加剂会更加健康安全、功能多样并符合人们的需求。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而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频繁地被提及。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种类、用途,以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变食品的自然组成或性质,以提高食品品质和加工性能,延长保质期等目的,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增香增味剂、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多种类型。

1. 增香增味剂增香增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香味和口感而添加的物质,如香精、香料等。

它们能够赋予食品独特的气味和味道,提高食欲,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

2. 防腐剂防腐剂主要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一些常用的防腐剂包括亚硝酸盐、苏打二氢脲等。

3. 色素色素是为了改变食品的颜色而添加的物质,如染料、色素素衣等。

它们能够使食品更加吸引人,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食欲。

4. 调味剂调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味道,提升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常见的调味剂包括盐、糖、酱油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用途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改进食品的质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调节食品的味道等。

具体来说,食品添加剂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用途:1.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防止食品中的脂肪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2. 安定剂安定剂能够稳定食品的颜色、气味和营养成分,防止其发生变化。

一些常见的安定剂包括明胶、阿拉伯胶等。

3. 增稠剂增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可以增加食品的黏度,改善食品的质感。

如明胶、果胶等。

4. 乳化剂乳化剂可以将食品中的水相和油相均匀分散,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口感。

常见的乳化剂有月桂酸甘油酯等。

三、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对食品安全无害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食品标准,严格控制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及食品安全论述肖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2009011210)摘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论述了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与解决的相应对策,引导食品添加剂行业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应用;发展趋势;食品安全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食品添加剂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不同,因而其定义也不尽相同。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物质[1]。

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分别为:(1)酸度调节剂;(2)抗结剂;(3)消泡剂;(4)抗氧化剂;(5)漂白剂;(6)膨松剂;(7)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8)着色剂;(9)护色剂;(10)乳化剂;(11)酶制剂;(12)增味剂;(13)面粉处理剂;(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16)营养强化剂;(17)防腐剂;(18)稳定剂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21)食品用香料;(22)食品加工用助剂;(23)其他[2]。

许可使用的多达两千多个品种[3]。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1、防腐剂防腐剂一般可分为酸性防腐剂、酯性防腐剂、其他化学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

其中,酸性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钙或钠盐。

酯性防腐剂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包括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酯类。

其他化学防腐剂包括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脱氢醋酸、脱氢醋酸钠和富马酸。

天然防腐剂即生物防腐剂,主要包括乳酸链球菌素,还有纳他霉素、壳聚糖及溶菌酶等。

目前使用较多的防腐剂之一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其安全性值得考虑,如果过量摄入将会影响肝脏酶对脂肪酸的作用,其次苯甲酸钠中过量的钠对人体血压、心脏、肾功能也会形成影响。

特别是对心脏、肝、肾功能弱的人群而言,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摄食是不适合的。

另外还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惊厥和气喘等病症[4]。

苯甲酸及其钠盐因为有叠加中毒现象的报道,在使用上有争议,虽仍为各国允许使用,但应用范围愈来愈窄。

日本的进口食品中就限制使用,甚至部分禁止使用,日本已停止生产。

但因价值低廉,在中国仍作为主要防腐剂使用。

其次,山梨酸是使用最多的防腐剂,此种防腐剂具有较低的毒性,是迄今为止国际公认的最好的防腐剂之一,已经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防腐剂。

但事实上,现在已经报道了许多案例(荨麻疹和假过敏)说明过多的山梨酸对人体也会带来危害[5]。

更安全、更有效的天然防腐剂逐步取代合成的防腐剂,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从许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和植物中提取了一些具有抑菌和防腐作用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方面的天然物质,如细菌中的乳酸链球菌素;放线菌中的纳他霉素;植物中尤其是香辛作料植物如辣根、芥末、胡椒等及一些非香辛作料植物如连翘,毛蒿等的提取物。

生物防腐剂杀菌条件温和,能更有效的保存食品的营养成分,可减少化学防腐剂的使用量,更加健康安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天然防腐剂需求量将日益增加,对其研究和开发将有广阔的前景。

2、抗氧化剂食品抗氧化剂作用机理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类型的抗氧化剂是靠提供氢原子来阻断食品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从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第二种类型的抗氧化剂是靠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气从而使食品不被氧化;还有其他一些抗氧化剂是通过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常分为油溶性抗氧化剂和水溶性抗氧化剂。

油溶性抗氧化剂是指能溶于油脂,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抗氧化作用的物质。

常用的有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等,天然的有愈疮树脂、生育酚混合浓缩物。

水溶性抗氧化剂能够溶于水,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色,常用的有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及其盐、植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及氨基酸类、肽类、香辛料和糖醇类等。

目前,国内外研究抗氧化剂,主要是天然的、功能性的抗氧化剂。

多项研究表明,人体的衰老很大程度上与机体组成物质的氧化变性有关,所以,抗氧化剂的使用既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的衰老和某些疾病的发生。

当今,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和生物类黄酮物质作为抗氧化剂已成为研究的热门,并致力于开发其抗衰老、抗癌、抗心血管等疾病的药理与保健功能。

3、食用色素食品色素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大类。

天然色素主要是指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多为植物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动物色素及无机色素。

绝大部分来自植物组织,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主要有红曲米、红曲米粉、红曲红、辣椒红、叶绿素铜钠等。

合成色素的原料主要是化工产品。

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有机色素。

主要有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二氧化钛(白色素)等等。

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地安全性较高,具有天然和健康效应,随着生产技术和性能的提高,天然色素在明亮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合成色素的水平。

未来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壮大,同时由于人们对于健康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将会淘汰绝大部分有毒有害的化学合成色素,取而代之的将是既有着色功能,又有一定保健功能的天然色素[6]。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但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谈剂色变”。

从浙江特大制售地沟油案件,到工业明胶制老酸奶和果冻事件,至今风波依旧的毒胶囊事件和甲醛白菜事件。

网友如此调侃:“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

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

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

回到家,吃个增白剂加柠檬黄馒头……”。

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纠正一点,这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全部与食品添加剂无关。

其实,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工业明胶等都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而是非法食用物质。

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正确合理使用,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完全是安全放心的。

我国卫生部门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种类做出了严格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对人体无害,然而一些企业或个人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超量使用添加剂或者使用工业添加物以达到改善食品外观和某些质量指标来蒙蔽消费者,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在食品生产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时普遍存在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非法添加物等问题[7]。

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感官、口味品质,甚至掩盖其本来的低质量、劣质质量,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某些有明确规定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剂,蒙蔽消费者,获取非法营利,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

2、滥用非法添加物。

这是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也是危害最大的一项食品安全问题。

非法添加物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大部分是工业用料和非食用化学物质,对人的损害极大,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往食品中添加的物料。

3、使用劣质食品添加剂。

为节省成本,追求盈利最大化,某些食品厂家对于已经过期或者已经变质的添加剂照样使用,甚至可以采购不合格的添加剂,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和食用安全。

4、营养强化剂的盲目使用。

任何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也应按需摄取,过量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若在食品中盲目添加营养素,就会给人体造成危害。

如:维生素E和A摄入量有严格限制,过多摄入会产生厌食、骨末端疼痛、肝肿大等中毒症状。

特别对于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的日常食品和营养品,此种情况急需治理[8]。

对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添加非食用添加剂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对各级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法》作为法律法规发布实施,就是要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发现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加大监管力度,预防在先,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从源头抓起,督促落实加工企业主体责任,不采购、不使用非食用物质,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9]。

1、修订、完善和更新各部门现行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形成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高质检部门检验检测能力。

要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保持社会稳定,在国家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中,技术支撑能力必须予以优先考虑。

继续加大检验设备投入,加强检验人员培训,不断提升检验能力和水平,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要求[10]。

3、加强监管,从事后监管变为事前防范。

建立起食品安全溯源制度,从源头上消灭食品安全隐患,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可以根据体系溯源至源头,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的起源。

4、引导食品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

加强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落实企业对所生产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制,适时抽查企业产品质量,对于问题企业严厉处罚并及时通报,加强监督指导。

参考文献:[1]郝利平,聂乾忠.食品添加剂(第二版)[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2-3[2]薛祖源.浅谈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问题[J].上海化工,2012(1):24-31[3]周宇,陈莺歌.如何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保证食品安全[J].监督与选择,2007(7):20-21.[4][6]李清筱,张庆霞.食品添加剂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10-12.[5]盛丽,苏碧泉.新型食品防腐剂山梨酸[J].化学教育,2004(7):8- 10.[7]张蕾,张学俊.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调味品,2011(1):10-13[8] [10]郭红云.浅谈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视点:77-78[9]马楠.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M].安全视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