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军血战高台

合集下载

秦基伟将军血战临泽:红军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秦基伟将军血战临泽:红军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秦基伟将军血战临泽:红军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我就要一样,地盘。

谁占了我的地盘,我就要他的命,谁啊,要是丢了我的地盘,我也要他的命。

说这话的,是红军史上最强劲的对手之一马步芳,此人以凶狠毒辣,阴险狡诈著称,位列共产党建国前头等战犯 43人之一。

1937年1月1日,红5军成功夺取甘肃境内的高台地区。

1月12日国民党为了夺回地盘,集结了2万余兵力,对高台发起了强攻,因敌我力量悬殊,1月20日高台失守,红5军3000余人几乎全部牺牲。

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高级将领也一并牺牲。

虽然国军取得了此次胜利,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代价。

对此,国军前线总指挥并不在乎,只要能夺回地盘,干掉红军那才是硬道理。

可当他看到红军,吃的干粮和用的武器时就不淡定了:“看看,人家吃的是什么,你们吃的是什么;人家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手里拿的又是什么,打个高台,伤亡人数是人家的一倍多,这说得过去吗。

”高台失守后,总部侦察科长老秦奉命赶回总部。

不曾想老秦在返回途中,偶然间发现了敌军正在向30军方向运动,老秦当即让米娃带信回总部,他则火速返回临泽阻止总部直属队转移。

然而当老秦赶回来时,部队已经开始转移。

由于事发突然,老秦直接找到了,协助部队转移的总部老彭,让老彭立即停止转移,并告诉老彭,敌人这么多天来一直围而不攻,很有可能是想等我们离开临泽后,在戈壁滩里吃了我们,可老彭根本就不听,觉得老秦这是自作聪明,危言耸听。

苦劝无果后,老秦就赶紧寻找郑部长。

可他沿着队伍奔波了一个来回,始终都没能找到郑部长,苦寻无果后,老秦就果断叫停了队伍。

生死存亡之际,老彭顾不得许多,直接拔枪对准了老秦,可老秦打死都不肯退让半步,老彭也毫不示弱,直接打开了手枪保险,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郑部长赶了过来。

老秦当即把情况报告给了部长,敌军对我们围而不攻,现在又向30军方向运动,咱们行动速度这么慢防卫力量又薄弱,敌军怎么可能会放过我们。

一旦进入戈壁滩后就会无险可守,到那时,咱们就成了敌军骑兵的猎物,想跑都跑不掉。

高台烈士陵园

高台烈士陵园

《党史文苑》高台烈士陵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人民东路47号。

1937年1月,红西路军第五军进驻高台城。

1月12日,国民党军集中6倍于红军的兵力向高台发起进攻。

红五军指战员浴血奋战8天7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但形势仍十分严峻。

20日,终因寡不敌众,高台城失陷。

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第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师参谋长刘培基及绝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只有少数人突围或被俘。

为纪念在高台英勇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指战员,1957年正式建成高台烈士陵园。

2009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并建成新馆。

高台烈士陵园,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

陵园正门上方镌刻着朱德亲笔题写的“烈士陵园”4个大字。

烈士纪念堂前几幅油画再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同国民党马步芳部浴血奋战的场面:攀上城头的敌人被大刀砍落;有的紧抱敌人跳下城墙,同归于尽;有的在弹药耗尽后用石头砸、拳打口咬……红军战士英勇拼搏精神气贯长虹。

堂内东西墙壁上,是一组花岗岩“血战高台”群雕。

纪念堂南北两侧分别是董振堂烈士纪念亭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

纪念堂后面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

这里掩埋着先烈们的遗骸。

纪念馆在陵园内北侧,馆内大厅正面为毛泽东手书“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东西两侧有朱德、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

整个馆室由“红军西征展室”和“血战高台展室”两部分组成。

陈列有烈士用过的手雷、螺号、皮衣等实物,还有一张张照片、烈士事迹介绍,真实再现了西路军血染祁连的悲壮历程,揭露了国民党部队的残暴,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营救西路军将士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高台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陈洪高台烈士陵园3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观高台烈士陵园感想

参观高台烈士陵园感想

参观高台烈士陵园感想4月2日,我校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班子成员、党支部一行共32人,赴高台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思想洗礼。

高台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由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纪念亭,烈士公墓,纪念碑等纪念建筑物组成。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有“塞上水乡、北凉古都”之称的高台县城,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现占地面积200亩,馆内掩埋着红西路-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

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是目前全国反映中国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整体布局呈“7”字型,依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递进排列,建有通透式大门及大门组雕、“血战高台”英雄群雕、红西路军纪念碑、红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红西路军纪念馆。

前园南、北建有对称的三檐双层五角亭各一座。

纪念碑南北两侧分别建有董振堂、杨克明纪念亭。

西南角建有1.6万平方米的生态园,北面两亭间建有红西路军战史陈列馆。

馆内珍藏文物3000多件。

纪念馆采用传统的文物、图片、照片展示和多媒体景观箱、光电模拟场景、壁画、雕塑、投影等现代陈展方式,有效提高了纪念馆的影响力、震撼力和吸引力。

现已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一流教育基地,又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进入烈士陵园内,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若我们这天参观烈士陵园的情绪————肃穆、感动。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有激情。

但那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再次沸腾。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我们在烈士墓前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

西路军攻占临泽、高台时间考

西路军攻占临泽、高台时间考

西路军攻占临泽、高台时间考
吴晓军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红5军在临泽、高台二地的战斗在西路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军何时攻占这两座县城?多数意见认为攻克临泽是1936年12月30日;攻克高台是1937年1月1日。

据此说者主要有:高台烈士陵园编《红五军攻占高台简介》:1936年12月30日。

5军进入临泽县城(原抚彝县)。

“一九三七年元旦拂晓。

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三十九、四十五两团和总部特务团四个连及两个骑兵连共三十余人。

一举攻克高台”。

【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吴晓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2
【相关文献】
1.民国初年绥远萨拉齐、托克托两城被匪攻占时间考
2.一则严重的史实错谬:万安暴动攻占县城和建立苏维埃政权时间考证
3.铮铮铁骨西路军魂——红五军在高台的20个日夜
4.浅析红西路军苦战临泽的时代价值
5.《惊沙》西路军血战临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爱国精神--瞻仰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心得体会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爱国精神--瞻仰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心得体会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瞻仰高台烈士陵园心得2021年4月3日, 小学党支部联合 中心小学党支部联合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高台烈士陵园,进行了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我们怀着崇敬的情绪,进行了一系列的仪式:1.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2.向革命先烈默哀3分钟;3.重温入党誓词;4.集体诵读党章;5.组织观摩学习;6.党员谈感想。

高台烈士陵园位于甘肃省高台县东南角,坐东向西。

陵园正门横额为朱德亲笔所题。

正门背面镌刻着郭沫若亲笔所题"浩气长存"4个大字。

陵园大门中有花岗岩大型英雄群雕"血战高台"。

园中有红五军阵亡将士墓碑和公墓,还有董振堂烈士纪念亭,横联为"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以及杨克明烈士纪念亭,横联为"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参观过程中,解说员介绍了我西路军血战高台的英雄事迹。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奉命西渡黄河作战,11月,过河部队称西路军。

1937年元旦拂晓,西路军红五军在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下,英勇奋战,一举攻占高台,俘高台伪县长以下1400余人。

在董振堂领导下,建立了高台人民政府,组织起了有一个团兵力的抗日义勇军,接收改编人员近千名。

1月12日,敌马步芳、马步青集中2万人围攻高台。

在6倍于己的敌人面前,董振堂动员全城军民积极组织抵抗。

红五军指战员,浴血奋战,英勇抗击。

由于高台敌我力量悬殊,战斗至1月20日,全城部队弹尽粮绝,除个别人员突围外,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以下38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据高台战役中红五军的幸存者、老红军、老将军孙毅讲:在战斗的最后时刻,董振堂已身负重伤,为了不当俘虏,他命令警卫员开枪打死他,警卫员死也不肯,他便掏出手枪自杀了。

西 路 壮 歌

西 路 壮 歌

西路壮歌
民乐县新天镇王什小学党金玉七十年前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
响彻高台这片令国人为之敬仰的土地
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被后人代代传颂
1934年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
拉开了序幕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雪山、沼泽、草地、峭壁
处境残酷无情
着草鞋、踏荆棘、涉深渊、爬雪山
煮野菜、啃树皮
红军战士用顽强的意志
延续着红色政权的生命力
1936年万长征宣告结束
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然而错误的路线、错误的指挥
西路军的后卫——
红五军却踏上了悲剧之路
为打通西部通道渡黄河西进
伸入河西走廊
红五军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高台
这片被马匪军长期蹂躏的土地上
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济贫
组织自卫队、妇救会、儿童团
宣传革命思想救国方略
面对马匪军数倍兵力的围攻
红五军指战员临危不惧泰然处之
决心与高台共存在
有的为掩护战友挺身面对敌人的枪弹有的紧抱敌匪滚落城墙
有的被敌人的刺刀捅入却以怒目相迎令敌匪胆寒
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军与敌血战高台弹尽援绝
壮烈牺牲
这成为解放战争史上的重笔
勇气、毅力、血肉之驱
谱写出辉煌壮美的战歌
逝去的英灵已无从寻找
沼泽、石垒、松柏、黑河
植被与血迹将铭记这一切万古珍藏。

高台烈士陵园

高台烈士陵园

这位红军女营长3次爬出死人坑,人们知道她的事迹时,她已去世了这个西路军女战士3次爬出死人坑,人们知道她的身份时,她已去世那是一种多么悲壮的征程,于我们在河西走廊的30多天时间里,都被挂在心上,挂成了伤痛。

高台烈士陵园,位于高台县城东南角,坐东向西。

陵园正门背面镌刻着“浩气长存”4个大字,陵园大门是花岗岩大型英雄群雕“血战高台”。

园中有红五军阵亡将士墓碑和公墓,还有董振堂烈士纪念亭,横联为“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以及杨克明烈士纪念亭,横联为“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我们到这里时是上午,太阳从英雄群雕的后方升起,带着几许叫人心痛的血色。

在英雄群雕中,我们看到一位女性系着皮带,背着药箱,用身体掩护着正在战斗的男性战友……她很漂亮,留着短发,非常年轻,给人的感觉是英姿飒爽……在陵园的雕像中,我们还看到一位年岁不大的红军战士,抱着一个孩子,是一脸的无奈与悲怆……同行的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不太了解这段历史,有一个人忽然问我:“西路军中为什么会有女兵和孩子?”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给人们的答案是这样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大规模的正规女兵部队,有官兵2000多人。

后来发展为两个妇女独立团。

1935年2月,改编为妇女独立师。

撤离川陕苏区后,在转战中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参加长征,也经历了翻雪山过草地,西进北上,担负保卫机关、清剿土匪、运送弹药、救护伤员和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等任务。

团营干部都是鄂豫皖苏区的老同志,连排干部和战士大都为15-20岁的女兵。

这种大规模的正规女兵部队,在中国革命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军事史上更是找不出第二支。

会宁大会师后,妇女独立师重新整编为妇女独立团,在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带领下,组织了发动群众、解放妇女等活动。

西征时,作为红西路军的一部,妇女独立团蒙受了重大损失。

面对群雕中的女性,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人,一个苦难深重的西路军女兵,曾经3次从敌人的死人坑里爬出来,最终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可歌可泣,让人在泪光里直想歌颂和赞美。

中国工农西路军纪念馆观后感

中国工农西路军纪念馆观后感

中国工农西路军纪念馆观后感
中国工农西路军纪念馆观后感范文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车去烈士墓园。

转眼间,便到了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苍松翠柏间的烈士英雄纪念碑,碑上携刻着徐向前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几个大字,碑的'旁边还有烈士光荣事迹,整个烈士墓园里显得庄严而肃穆。

扫墓活动开始了,我们在沉寂的松柏中间默哀了3分钟。

后来我们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青海烈士的名册等,接着是由雕塑家何鄂创作的西路红军第五军“血战高台”的塑像;几个头裹绷带的战士正瞄准马匪。

画面体现了红西路军血战高台的情景。

掉向东面是红西路军第五军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这两位烈士的雕像。

堂内还有许多烈士以前用过的东西都将作为历史的见证。

在这些烈士中,有很多感人的实例。

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牺牲时,他的妻子正在千里之外,每天看着他中学时的照片和杨克明工作时用的公文包,这一看,足足看了30年,白发苍苍的妻子最终等来的却是一个噩耗——自己丈夫早已离世,妻子悲痛欲绝。

无论是男是女都是中国的英雄。

这些红军将士,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我们安定祥和的今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已的生命;表现了革命战士勇敢战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新一代;他们的品格,激励着我们永远向前。

我们一定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认真学习,奋勇拼搏,早日学好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回报国家,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主义国家作贡出献。

【中国工农西路军纪念馆观后感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进临高策应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下旬,西路军撤离永昌、山丹后,即以红五军开路,沿祁连山西行,向甘州、肃州挺进。

高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西部,南靠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黑河从东向西横贯全境,为红西路军西进必经之地。

此时,正值数九寒天,河西走廊更是冷得出奇,气温下降到零下二三十度。

西路军指战员虽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但为防备敌骑兵突然袭击,又一次长夜行军。

12月30日晚,先头部队五军进战临泽县城(今廖泉)。

之后,军长董振堂和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三十九团、四十五团、骑兵团两个连、特务团和妇女抗日先锋团三营一部共2800余人向高台进发。

于1937年1月1日凌晨4时占领高台县城,俘获敌县保安队和民团1400余人,缴枪100余支,其中800余人被收编组建为“抗日义勇军”。

五军其余两个团和总供给部及直属部队一部驻临泽县城。

随后九军和三十军也相继到达临泽倪家营,准备稍事休整后向酒泉行进。

此时,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并调集25个师的重兵进逼西安,同时二马加紧“围剿”西路军,内战一触即发。

党中央为了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需要西路军在战略上予以配合。

1月5日,均为主席团电令:“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西路军根据军委主席团的指示,屯兵临、高地带,准备消灭进攻之敌。

元月二日,红五军在县城文庙街头召开了群众大会,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同志分别在大会上讲话,宣传共产
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号召穷苦人起来闹革命求解放,动员各界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援红军,并扣押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王兆德、县衙捕班头目赵仓,会后开放粮仓,救济穷苦百姓。

广大指战员不怕天寒地冻,身穿单衣为群众挑水、劈柴、扫地、帮助群众。

医务人员积极为病人治疗疾病,很快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支持。

接着,又组织召集城区工商界人士和有钱户进行座谈,动员他们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支援红军。

为了团结和依靠穷苦群众展开工作,元月四日成立了贫民救济委员会,王天佑为主任委员,王三林、郇辅周、万占魁为委员。

在贫民救济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清算和斗争了土豪劣坤卢荣、董子清,并没收他们的财产救济了困难群众。

元月五日,召开群众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许青年任主席,白希斋任副主席。

元月七日,成立苏维埃东街政府、西街政府。

选举了主席和委员。

同时,还成立了抗日救国义勇军甘肃省第五路军司令部,司令白希斋。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在宣传发动群众,补充兵员,捐粮捐款,筹集军备,协助红军守城抗敌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元月12日,敌切断高台与临泽的联系,以敌前线总指挥马元海率5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20000多人并以飞机大炮为掩护,向高台城进攻。

红五军将士依托城外工事英勇抗击,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敌调集八倍于守城红军的兵力,接连不断地向高台城发起大规模进攻。

双方激战,敌以优势兵力攻毁城外东、西关制高点后,直逼城下。

这时,红五军曾计划突围,并在城墙上挖了洞口,准备突围时使用。

就在此时,接到总部命令:“高台是打通国际路线的重要通道,一定要坚守”。

董振堂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布置坚守城池事项,誓言“人在高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

20日凌晨,敌人倾全力从四面攻城,守城战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与敌进行殊死的搏杀。

正在紧张战斗的时刻,收编民团中的少数人乘乱打开城门,大批敌人涌进城内。

杨克明在激烈的巷战中牺牲,董振堂在东门以北的城墙上准备突围时不幸胸部中弹,摔下城墙壮烈牺牲。

由于被敌人切断了临泽与高台的联系,西路军总部只听到高台方向隐隐约约传来的枪炮声,不知道具体战况如何。

后来侦查得知高台危急,1937年1月19日,西路军总部急派骑兵师增援,到小海子滩时与敌人相遇。

骑兵师师长董俊彦、政委秦道贤、政治部主任李庆雍、八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张子英等均英勇牺牲。

20日,留守临泽的红五军三十七团团长饶子健率部增援高台,在高台渠口以东受敌阻击,终因地势开阔不利步兵行动而未能成功。

红五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的红军主力,其前身是著名的宁都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后,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屡立战功。

长征中一直担任艰巨的后卫任务。

一、四方面军四川懋功会师后,五军团与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合编为第五军随四方面军行动。

红五军指战员在高台与八倍于己的敌人,血战九天八夜,20日,终因寡不敌众,兵殇高台。

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军供给部长傅兰荪、卫生部长陈春甫、政治民运部长盛茂吾、十三师师长叶崇本、二十四师师长吴岱朝、二七三团政委朱金
畅、三十七团政委何志余等2000余人壮烈牺牲。

高台血战,前仆后继,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五军指战员为革命不屈不挠、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光照千秋,永载史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