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洗涤剂
初中化学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化学式

初中化学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化学式
洗涤剂是一种能够去除污垢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初中化学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以及对应的化学式:
1.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其更容易与污垢接触并溶解。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式为C18H29NaO3S,常用于合成洗衣粉、洗洁精等产品。
•磺化聚乙烯醇:化学式为(C2H4O)n(CH2CH2O)mSO3Na,常用于合成洗衣液、洗发水等。
2. 缓冲剂
缓冲剂能够维持洗涤剂的稳定性,调节溶液的酸碱度。
•亚硫酸氢钠:化学式为NaHSO3,常用于减少洗涤剂的腐蚀性。
•三聚磷酸钠:化学式为Na5P3O10,常用于软化水质,防止水垢形成。
3. 辅助剂
洗涤剂还包含一些辅助剂,用于增强清洁效果、去除污渍、增加香气等。
•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常用于漂白效果。
•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常用于去除水垢、增加酸性。
以上是一些初中化学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化学式。
了解这些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洗涤剂的作用原理,正确选择和使用洗涤剂。
清洁剂的妙用-文档资料

化学与洗涤剂
润湿作用
图5-4 表面张力与液相夹角关系图
化学与洗涤剂
洗涤作用
基于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的表面张力而产生的综合 效应,以物理和化学并用的方法,将附着在被洗物 表面上的不需要物体或者有害物体除掉,从而使被 洗物表面清洁的过程。 表面活性剂的各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化学与洗涤剂
化学与洗涤剂
③一旦出现皮肤刺激或过敏情况,应该立 即更换其他品牌的肥皂,或改用较温和的肥 皂,或停止使用。 ④洗涤后皮肤通常有紧绷感,此时可适当 地涂抹一些护肤品。 ⑤要使用优质肥皂,肥皂变质后不要再使 用。
化学与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
以(合成)表面活性剂为活 性组分的洗涤剂。 洗涤性能比肥皂好。 溶解方便,使用时省时、 省力,用量又少,有些还可 在低温下使用,同时又可节 省大量食用油脂。
C H COONa H O C H COOH NaOH 17 35 2 17 35
肥皂在水中具有润湿、乳化、起泡、增溶、悬浮等 性能,从而表现出显著的去污能力。但是,肥皂不能 在硬水中使用。因为肥皂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生 成不溶性的钙皂和镁皂,从而减弱肥皂的洗涤能力, 这不仅会浪费肥皂,而积淀在织物上的钙皂和镁皂也 会影响染色效果,还会使织物泛黄、变灰、变脆。同 时,肥皂也不适合在酸性溶液中使用,否则会分解成 脂肪酸和盐。
洗衣皂可以与洗衣粉混合使用可提高去污 能力,洗衣粉中所含的三聚磷酸钠具有络合 钙、镁离子,软化硬水的功效,可以使肥皂 的去污能力得以提高;再者,肥皂与洗衣粉 中的烷基苯磺酸钠可产生“协同去污效应”, 提高了二者的去污能力。此外,肥皂能抑制 洗衣粉的发泡能力,使衣物易于漂洗。
化学与洗涤剂
肥皂是碱性物质,其脱脂作用强,因此不 要过于频繁地使用肥皂,以免将皮肤上的皮 脂过多地去掉,造成皮肤粗糙、干裂。 ①要认识不同功能肥皂的特点,根据自己 皮肤的类型和状况选择合适的肥皂。 ②洗涤后用水将皮肤上的肥皂冲洗干净。
高中化学常见的洗涤剂及其原理

高中化学常见的洗涤剂及其原理
高中化学常见的洗涤剂有:肥皂、合成洗剂和生物洗涤剂。
1. 肥皂:
- 原理:肥皂是由脂肪酸盐和纯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
在洗涤过程中,脂肪酸盐的亲水性头部与水结合,疏水性碳链部分则与油脂污垢结合。
通过肥皂分子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特性,使油脂污垢与水结合,从而被冲洗掉。
2. 合成洗剂:
- 原理:合成洗剂是通过化学合成而得到的洗涤剂,常见的合成洗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洗剂分子的结构中包含两个部分,一个亲水性头部和一个疏水性烷基链。
亲水性头部与水结合,疏水性烷基链与油脂污垢结合,从而将污垢分散悬浮在水中,达到清洁的目的。
3. 生物洗涤剂:
- 原理:生物洗涤剂是利用生物学酶类来分解和去除污垢的洗涤剂。
生物洗涤剂中含有各种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
这些酶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污垢进行特异性降解,从而去除污垢。
生物洗涤剂对环境友好,对皮肤刺激性较小。
化学与洗涤剂探索洗衣液和洗洁精的化学原理

化学与洗涤剂探索洗衣液和洗洁精的化学原理洗衣液和洗洁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产品,它们能够有效地去除衣物和餐具上的污渍。
这些清洁产品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化学原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一、洗衣液的化学原理洗衣液是一种专门用于清洗衣物的清洁剂。
它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1.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洗衣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它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容易渗透到衣物纤维中,从而更好地清洁衣物。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洗衣液中最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它能够与水中的阳离子和油脂结合,形成胶体颗粒,将污渍从衣物上分散悬浮在水中。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是通过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水更容易渗透到衣物纤维中。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柔顺剂中,能够使衣物柔软光滑。
2. 助剂洗衣液中的助剂主要包括增白剂、漂白剂、螯合剂等。
增白剂能够吸收紫外线,使衣物看起来更白更亮。
漂白剂则能够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如茶渍、咖啡渍等。
螯合剂能够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结合,防止其对衣物的污染。
3. 其他添加剂洗衣液中还可能添加一些其他的成分,如香精、防腐剂等。
香精能够给衣物带来清新的香气,而防腐剂则能够延长洗衣液的保存期限。
二、洗洁精的化学原理洗洁精是一种用于清洁餐具和厨房用具的清洁剂。
它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1. 表面活性剂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与洗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类似,也是通过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来清洁餐具和厨房用具。
不同的是,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更强力,能够更好地去除油脂和顽固污渍。
2. 助剂洗洁精中的助剂主要包括增稠剂、螯合剂等。
增稠剂能够增加洗洁精的黏稠度,使其更容易附着在餐具和厨房用具上。
螯合剂则能够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结合,防止其对餐具和厨房用具的污染。
3. 其他添加剂洗洁精中还可能添加一些其他的成分,如香精、防腐剂等。
香精能够给餐具和厨房用具带来清新的香气,而防腐剂则能够延长洗洁精的保存期限。
高二化学合成洗涤剂的生产

对生态而言,未分解或是残留的化学物质, 随着家庭废水的流出,进入地下水道,污 染水质、土壤,甚至毒害水体、土壤中的 动植物。 若在厕所水箱内装置消毒液,会杀死化粪 池内的厌氧菌,不利于粪便分解,绝对不 宜使用。 不少化学物质具有不易分解的特性,一经 长时间的累积,再加上食物链的作用,将 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更大的伤害。
一、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后,一定要用清水充分冲 洗。 二、家居应慎选清洁剂品牌,最好选用无磷、无 苯、无荧光增白剂的清洁剂,但使用时一定要漂 洗干净。
三、存放或使用各种清洁剂应单独存放, 单独使用,不可混合使用。 四、注意使用方法。因为再好的清洁剂,若使用不当,也会给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洗蔬菜、水果时 用洗洁精洗蔬菜、水果时,洗涤液浓度 应为0.2%,浸泡时间 以5分钟为宜;浸 泡后还需反复用流动清水冲洗。
不少人以为增加洗洁精的用量可以清
除餐具上的细菌,其实是一种错误想 法。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普通餐具洗洁精不 具有消毒作用,它只能机械地消除餐 具上的一部分细菌,且清除率非常低。 相反地,它还极易感染细菌,这些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随时依附碗碟上的洗涤剂残液进入 人体。
有人把多种洗涤剂、消毒剂混合使用,
棉布
棉布的耐碱性强,不耐酸,可用各种肥皂或 洗涤剂洗涤。洗涤前,可放在水中浸泡几分钟, 贴身内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使汗渍中的蛋白 质凝固而粘附在服装上,且会出现黄色汗斑。 用洗涤剂洗涤时,最佳水温为40~50℃。
毛料 羊料不耐碱,故要用中性洗涤剂进行洗涤。 且易缩水,一般采用干洗。
涤纶织物 先用冷水浸泡15分钟,然后用一般合成洗涤剂洗 涤,洗液温度不宜超过45℃。领口、袖口较脏处可用 毛刷刷洗。洗后,可轻拧绞,置阴凉通风处晾干,不 可曝晒,不宜烘干,以免因热生皱。 腈纶织物 基本与涤纶织物洗涤相似。先在温水中浸泡15分 钟,然后用低碱洗涤剂洗涤,要轻揉、轻搓。厚织物 用软毛刷洗刷,最后脱水或轻轻拧去水份。纯腈纶织 物可晾晒,但混纺织物应放在阴凉处晾干。 锦纶织物 先在冷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一般洗涤剂洗涤 (含碱大小不论)。洗液温度不宜超过45℃。洗后通 风阴干,勿晒。
日用品与化学--洗涤剂讲解

洗涤剂是如何将污垢清除的?
2、 洗涤:根据要求将污垢从不同物品上洗脱下 来达到清洁目的的过程。
洗涤的基本过程为:
被洗物(污垢)+洗涤剂====被洗物+洗涤 剂(污垢)
这种洗涤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过程,洗涤 剂可以是有机溶剂,也可以是水溶液。汽油、四 氯乙烯等是金属、毛料服装干洗的洗涤剂,而日 常生活中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 液洗涤剂。
沸石分子筛是一种离子交换剂,其结晶硅酸盐 孔穴中可相对自由移动的Na+能与Ca2+、Mg2+ 进行交换,使水软化,提高洗涤剂的去污能力。
4A沸石在洗涤剂中具有较好的助洗性能和配 伍性,对人体无毒,使用安全,不危害环境,是 磷酸盐的合适代用品,已普遍使用在低磷和无磷 洗涤剂中。
洗涤剂助剂
2、抗再沉积剂 洗涤是可逆过程,已从织物上除去的污
磷污染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富集养分,是含磷和氮的 化合物过多地排入水体后引起的二次污染现 象。 主要表现为:藻类蔓延,水生植物大量生长, 藻类成簇状,并严重影响水质。
含磷污水被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以后;使水 中磷含量升高,水质出现富营养化造成的。
洗涤剂助剂
1、螯合剂(软水剂)
⑵沸石分子筛:洗衣粉配方中使用的是4A 型沸石。
洗涤剂是如何将污垢清除的?
2、洗涤的基本过程为: 被洗物(污垢)+洗涤剂====被洗物
+洗涤剂(污垢) 洗涤去污是一个动态效应,首先要将污
垢从固体表面脱除,然后是悬浮、乳化、 分散在洗涤液中,防止污垢再沉积到固体 表面,经过漂洗,得到预期的清洁表面。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涤剂
化学与生活了解洗涤剂的化学原理

化学与生活了解洗涤剂的化学原理洗涤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它在清洁和去除污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洗涤剂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通过特定的化学原理实现了对污垢的溶解和分散。
本文将介绍洗涤剂的化学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最为关键的成分之一,它是一类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化合物。
当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与水接触时,它们会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从而增强液体的渗透性。
在洗涤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油渍或污垢的表面,将其分散为胶体微粒,并与水形成乳化液。
这样一来,原本不易被水洗去的污垢就能够被溶解、分散和悬浮在水中。
二、助剂的作用特性除了表面活性剂外,洗涤剂中还可能含有各种助剂,以进一步提高其清洁效果和使用体验。
这些助剂具有不同的作用特性,如增稠剂可以增加洗涤剂的黏度,使其更易于使用和保存;螯合剂可以与重金属离子结合,防止水垢的生成;漂白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污渍,使其更加洁净。
通过合理的组合和使用,这些助剂能够在洗涤剂中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洗涤效果。
三、酶的作用机制在某些洗涤剂中,还可能含有酶类物质,如淀粉酶、脂肪酶等。
这些酶通过催化反应的方式,在洗涤过程中发挥作用。
以淀粉酶为例,它能够加速淀粉的降解,使衣物上的淀粉污渍更易被水洗去。
同样地,脂肪酶能够分解衣物上的脂肪类污渍。
通过酶的作用,洗涤剂可以更加高效地去除各种类型的污垢。
四、界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应用根据化学结构和用途不同,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于洗涤剂中,其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杀菌和除臭效果,适用于洗涤毛巾、内衣等杀菌要求较高的物品。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广泛应用于洗衣粉和洗洁精中,其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常用于洗涤剂的助剂中,以改善清洁效果。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常用于复配洗涤剂的制备。
化学与洗涤剂

化学与洗涤剂洗涤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用于清洗衣物、餐具、家具等多个方面。
而作为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化学物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学与洗涤剂的关系,以及化学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一、洗涤原理1.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通过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容易渗透到织物纤维中的污渍中,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洗涤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而这些表面活性剂的设计和开发依赖于化学的知识和技术。
2. 螯合剂和增白剂除了表面活性剂,洗涤剂中还常常添加螯合剂和增白剂。
螯合剂能够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结合,使其不能与织物发生反应,从而避免了织物的变黄和褪色。
而增白剂则能够吸收紫外线,并再次发射出蓝光,从而使白色织物看起来更加洁白。
二、化学与洗涤剂的应用1.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很多表面活性剂都是通过化学合成来实现的。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例,它是一种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中起到去污和起泡的作用。
这种化合物可以通过苯磺酸与十二烷基磺化而来,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步骤,最终得到产品。
2. 高效洗涤剂的研发化学的进步也促进了洗涤剂的不断升级。
例如,过去的洗涤剂在洗涤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污渍去除,而现代的高效洗涤剂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洗净。
这得益于高效洗涤剂中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经过精心设计,能够更好地与污渍分子结合并进行清洗。
此外,化学还促进了洗涤剂在环保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发具有低泡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在洗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泡沫能够被降低到最小,从而减少了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三、化学与洗涤剂的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化学在洗涤剂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化学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洗涤剂的创新和发展。
1. 绿色洗涤剂绿色洗涤剂是未来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生活中的洗涤剂
姓名:杨层层班级:11审计2班学号:1102110221
摘要: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生活离不开化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与洁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个人形象,衣着卫生,还是使用的饮食餐具,都很注重卫生方面的问题。
几乎所有人都要求有更加洁白的衣着,更加干净的餐具、杯具等等。
因此对洗涤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这样化学工作者也有了更高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洗涤剂的种类越来越多,洗涤效果也越来越好。
本文主要从洗涤剂种类的大致发展情况,以及洗涤剂的洗涤原理与过程进行论述。
关键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洗涤剂洗涤剂的种类草木灰肥皂洗涤原理去污过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
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而言,化学用品无处不在,可以说是与我们形影不离。
我所选修的这门课程是《现代生活与化学》,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化学与日用品、化学与美容、化学与食品、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医学。
而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化学与日用品中的“洗涤剂”。
一、洗涤剂的发展历程
人们最早使用的去污物质有草木灰、天然碱、皂荚果、木槿花、无患子,其中草木灰和天然碱主要用来洗衣物,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碱性物质,可除油污;木槿花在水中揉搓得到的粘稠汁液,可用来洗头发、洗手;无患子具有抑菌、去屑、防脱、滋润皮肤的作用,洗脸可清除面部的油脂,并能收敛毛孔。
但这些物质并不能多用,过度使用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智力的开发,草木灰逐渐被其他洗涤物质取代。
人们最早使用的洗涤剂是肥皂,随着有机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成功,合成洗涤剂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中。
50年代四聚丙烯的大量生产,促进了合成洗涤剂在全世界的高速发展。
1953年美国合成洗涤剂的产量首次超过了肥皂。
作为合成洗涤剂主要产品之一,液体洗涤剂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
当时推出的商用液体洗涤剂是手洗餐具洗涤剂,表面活性剂以烷基聚氧乙烯醚为主,产品为中泡。
1985年,重垢液体洗涤剂含磷较少甚至不含磷,70年代起各国对洗涤剂的限磷或禁磷使液体洗涤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普及。
80年代液体洗涤剂的形式、功能、结构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成为洗涤剂产量中仅次于粉状的重要品种。
从洗涤剂的品种来看,液体产品品种远多于固体产品。
与固体洗涤剂相比,液体洗涤剂相比,液体洗涤剂使用前无需溶解,具有使用方便、溶解(分散)速度快,低温洗涤性能耗的优点。
同时,还具有配方灵活、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节省能源、加工成本低、包装漂亮的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二、洗涤剂的种类
(一)碱剂
古时人们除了用清水去除衣物上的泥沙外,还使用草木灰去除衣服上的油性污垢。
草木灰是燃烧木头、
柴火后剩余的炭灰,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钾元素的含量可达11.7%。
碳酸钾的分子式:K2CO3
碳酸钾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白色粉末状或细颗粒状结晶。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不溶于乙醇和醚。
有很强的吸湿性,易结块。
长期与空气接触,易吸收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氢钾。
碳酸钾的去污原理和去污过程:碳酸钾溶于水后呈碱性,与衣物上的污垢发生反应后,使其更易洗下。
另一种碱剂是天然矿物碳酸钠,又称纯碱。
在降雨量较少的干旱或沙漠地区的湖泊中含有这种物质。
在肥皂被广泛使用前,纯碱和小苏打草药是家庭中主要的清洁剂,但它们的去污能力比较差,并且碳酸钠的碱性太强,不适合对羊毛和丝绸进行洗涤。
碳酸钠分子式:Na2CO3
碳酸钠的去污原理与去污过程:纯碱水解后呈碱性,碱液与油污发生皂化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去油污。
随着合成洗涤剂被广泛使用,家庭洗衣已经不单独使用碱剂作洗涤剂了,但是碱剂仍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助洗剂。
(二)肥皂
肥皂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古老的的化学制品之一。
关于肥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传说是,古罗马在祭神的圣坛上奉献的生兽肉烧烤时,肉中的脂肪滴落到下边灼热的草木灰中形成了肥皂,被当时缺乏科学知识的人认为是“有魔法的土”并用于洗涤。
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许多城市已小规模生产肥皂。
16世纪法国马赛已成为制皂业中心,至今还有马赛皂的提法。
目前家庭中使用的肥皂是动植物油与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得到的高碳脂肪酸钠盐的混合物。
即油脂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肥皂和甘油。
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即皂化反应):
(C17H35COO)3C3H5 + 3NaOH → 3C17H35COONa + 3C3H5(OH)3 (硬脂酸甘油酯)(氢氧化钠)(硬脂酸钠)(丙三醇)从生成的产品混合物中提取出肥皂的方法:利用盐析的方法,即在皂化形成的产品混合物中加入食盐,利用密度的差别使水溶性杂质溶于食盐水中而与甘油及肥皂分离,提高了肥皂的纯度,也可将有用的化工原料甘油回收,肥皂固化成型干燥后使用更方便。
肥皂的洗涤性能:由于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而硬脂酸钠又是由强碱弱酸反应生成的盐,在水中呈弱碱性,它的水溶液pH值在10左右。
肥皂中含有游离碱较多时会损害羊毛和丝织物。
而在酸性溶液中,肥皂会形成不溶性脂肪酸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使肥皂的洗涤能力减弱,所以肥皂不宜在酸性介质中使用。
在硬水中,肥皂形成钙皂后不仅洗涤去污力降低,而且生成的钙皂不溶于水,附着在被清洗的衣物表面很难被清除。
因此肥皂洗衣物时要配合钙皂分散剂使用。
肥皂对衣物的清洗力不如合成洗涤剂,而且有时用肥皂清洗过的衣服会泛黄。
这是因为残留在衣物上的肥皂中含有的不饱和酸成分,在空气中发生氧化所引起的现象。
肥皂的去污原理和去污过程:皂化反应已在上述列出,由于肥皂分子端的基团迥异,所以就形成了一头亲油、一头亲水的“两头蛇”结构,从而也就显现出“两头忙”(指亲油的烃基一端易插入油污中,亲水的羧基一端易插入水中)的性质。
正是由于肥皂具有这种性质,才能把衣物上的油渍除去,并将其分散成许多细小的珠粒,最终将衣物洗涤干净。
其他的洗衣粉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与肥皂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肥皂分子结构中的亲水部分对钙、镁离子非常敏感,只要遇到就会生成不溶性的“皂垢”沉淀,从而丧失了去污能力,生活中井水中是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硬水,在用肥皂洗涤衣物时,最好不要用井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觉用热水比用冷水的清洗效果好,这是有道理的,其原因有两点:(1)水经加热特别是煮开后,可降低水的硬度。
(2)因为加热可促进化学反应,从而使肥皂能比较快地扫荡油污,提高洗涤效果。
还有一种现象是,向肥皂液中加入酸性物质会使肥皂失效,这也有两个原因:(1)肥皂本身是属于碱性洗涤剂,加酸会影响肥皂的水解,使肥皂分子难以发挥两头忙的洗涤功能;(2)肥皂液本身已形成胶体,而胶体遇到酸性等电解质便会发生凝聚,从而使泡沫全失,功能丧尽。
因此,欲使肥皂充分发
挥其洗涤功能,就不能与酸性物质混在一起。
(三)合成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是由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和各种助剂(如三聚磷酸钠)、辅助剂配制而成的一种洗涤用品。
分类合成洗涤剂主要按产品的外观形态和用途分类。
按产品外观形态分为固体、液体洗涤剂。
固体洗涤剂产量最大,习惯上称为洗衣粉,包括细粉颗粒状和空心颗粒状等,也有制成块状的;液体洗涤剂近年发展较快。
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膏状洗涤剂,也称洗衣膏。
按产品用途分为民用和工业用洗涤剂。
民用洗涤剂是指家庭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洗涤剂,如洗涤衣物、盥洗人体及厨房用洗涤剂等;工业用洗涤剂则主要是指工业生产中所用的洗涤剂,如纺织工业用洗涤剂和机械工业用的清洗剂等。
此外,还可按表面活性剂被微生物降解程度分为硬性洗涤剂和软性洗涤剂;按泡沫高低分为高泡型、抑泡型、低泡型和无泡型洗涤剂;按表面活性剂种类多少分为单一型和复配型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
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与去污过程:作为合成洗涤剂中的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一般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酯钠)、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两性表面活性剂(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族高级醇聚氧乙烯加成物)的区分。
在洗涤时,亲油部分深入油污的内部,而亲水部分裸露在水介质中。
通过一定的机械力使污垢分解脱落,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
去污原理原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时,由于极性的差别,其亲水基团进入水中,亲油基团朝向空气。
亲油基团
亲水集团
综上所述,洗涤剂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洗涤剂的去污能力越来越强。
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洗涤剂的去污过程和去污原理有了很好的掌握。
化学清洗技术将向环保型、功能型、精细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够用上去污能力更强、更加环保的洗涤剂。
参考文献:
《化学与生活》齐立权辽大出版社
百度文库:/view/1f3956feba0d4a7302763ada.html
/wiki/%E5%90%88%E6%88%90%E6%B4%97%E6%B6%A4%E5%89%82
豆丁网: /p-35047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