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1: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刘备在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和张飞。
他们带着刘
禅来到白帝城,将他托付给了当地的百姓。
这个故事也因此而得名“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这个
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儿子的深情厚爱,也可以看到诸葛亮和张飞对刘备的忠诚与担当。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白帝城百姓对这个孤儿的慈爱和保护。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那个乱世,刘备的
托孤之举,无疑是一种无奈和苦衷。
但在这种苦难之中,他依然将儿子托付给了忠心耿耿的人们,这种信任和托付,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呢?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白帝城百姓对这个孤儿的慈爱和保护。
在那个动荡的
年代,他们没有因为孩子的身世而对他冷漠,而是用爱和关怀包裹着他,给予他温暖和力量。
这种对弱者的关爱,是一种怎样的人性光辉呢?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历经千年,仍然给我们启示和感动。
在当下社会,我们也
可以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
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普通人,我们都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对待家人和弱者,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精神品质。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让我们铭记这
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让爱和关怀在世间永远流传。
愿这个古老的故事,永远在人们的心中发出温暖的光芒。
三国演义白帝城托孤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白帝城托孤主要内容白帝城的故事,真的是个感人的传奇啊,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阵阵暖意。
想想看,刘备这位蜀汉的老大,临终前竟然选择在白帝城托孤,这事儿真是不简单。
那时候,刘备身边的气氛简直紧张得像是拉满了的弓,毕竟他知道自己活不久了。
面前是自己的儿子刘禅,还有亲信诸葛亮,真是一个沉重的时刻。
刘备可不是随便的人,他一路打拼,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心里想着,不能让这小子刘禅把江山搞得稀巴烂,所以就决定把大权交给诸葛亮。
这不是信任,是深信不疑啊,刘备心里可清楚,诸葛亮这人能力超群,有谋略,能帮刘禅稳住这江山。
你想想,刘备站在那儿,满脸的疲惫,但眼神却透着坚定。
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直接把自己的期望和嘱托全盘托出。
“我这辈子拼命打下来的基业,全靠你了,诸葛亮。
”这话听着就让人感动,刘备的心声就藏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
然后,他又叮嘱刘禅,要对诸葛亮多听、多信。
刘禅那小子当时一定是心里七上八下,毕竟这么大的责任一下子就压到了他身上,没办法,谁让他是刘备的儿子呢。
你想想,那时候白帝城外风吹得呼呼的,像是在为刘备送行。
满山的树影摇曳,似乎也在默默倾听着这段感人的对话。
刘备这时候的状态,真的很像是个慈父,把一切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尽管他心里也很不舍,毕竟这段江湖恩怨他也看得太多了。
可是,没办法,人生就是这么无常。
刘备心里想着,希望刘禅能继承他的志向,别让他失望。
而诸葛亮那边,心里也明白这不是小事。
他轻轻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下了决心。
没办法,刘备的托孤不是一般的托孤,这可是国家的未来啊。
想想诸葛亮,以后的日子里,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刘备的托孤是个无奈的选择,但他也给了诸葛亮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备走了,但他的期望和信任像阳光一样,温暖着蜀汉的每一个角落。
刘禅虽然年轻,可是心里总是想着父亲的叮嘱,也许他有时还会偷偷流泪,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像个小树苗,努力汲取着阳光和雨露,争取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长江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末年,白帝城曾发生一段动人的托孤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刘秀的少年。
刘秀的父母早逝,他与哥哥相依为命。
哥哥在一次战乱中不幸牺牲,刘秀成了孤儿。
他独自一人在白帝城中生活,过着艰难的日子。
一天,一位善良的老人看到了刘秀的孤苦,便接纳他为养子。
老人对刘秀悉心照料,教他读书识字,传授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刘秀也孝顺老人,勤奋学习,渐渐地成长为一个有德有才的少年。
有一天,白帝城遭遇了强敌的入侵,城中的百姓们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老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力量有限,无法保护白帝城的安全。
于是,他将一枚玉佩交给了刘秀,希望他能够挺身而出,保护白帝城的安宁。
刘秀接过玉佩,郑重地答应了老人。
他挺身而出,带领着白帝城的勇士们,与强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多次厮杀,最终取得了胜利,守住了白帝城。
百姓们为刘秀的英勇行为感到敬佩,纷纷称他为“白帝城托孤”的英雄。
刘秀也因此成为了白帝城的一位英明领袖,带领白帝城的人民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故事传颂开来,成为了白帝城的一段佳话。
人们常常在夜晚聚在一起,讲述着这段感人至深的托孤故事,感慨万分。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世坎坷,也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同时,也教导我们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善待他人,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正能量,去帮助他人,让世界充满爱与温暖。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传奇,更是一部关于爱与勇气的感人篇章。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情怀,让爱与勇气的力量在世间永远传递下去。
(完整版)《三国》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汉末十常侍为奸,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刘玄德、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三人在张飞庄后桃园结义,共图大事。
2.张翼德怒鞭督邮刘备因平黄巾功被封为安喜县尉,督邮至县索贿不成欲污刘备,张飞把督邮绑在县前马桩上,用柳条鞭打,刘备释之,后三兄弟离去。
3.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
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
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
”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
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天天。
4.曹操杀吕伯奢曹操欲刺董卓不成,骑马而逃。
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陈宫弃官与之同逃。
后遇到吕后奢,其家人欲杀猪招待曹操,曹操误以为将要杀己,而杀吕后奢全家,路遇外出沽酒的吕伯奢,曹操又诈杀之。
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离曹而去。
5.关羽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
关羽主动请缨,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觉得他是英雄,上前阻止,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壮行,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6.三英战吕布吕布在虎牢关斩杀多名联军大将。
张飞抖擞精神;来战吕布。
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备掣双股剑,骑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7.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卓为乱朝政。
司徒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
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使董吕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
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刘备真心让位诸葛亮?

[键入文字]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刘备真心让位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可以取而代之。
这就是著名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诸葛亮临危受命,那么刘备是真心让位诸葛亮吗?刘禅其实当时并不在场,所以感情的色彩实际上并不那么浓厚,至少没有了去抱诸葛亮脖子的角色;而刘备在托孤现场的言行就完全是针对诸葛亮和李严赵云等人的,充满了政治上的诡诈。
且看这一段: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短短几句,直接给所有在场之人提出并且确定了诸葛亮日后的政治地位问题。
危难之际:刘备的遗产《三国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和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一样,相似的地方极多:“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而更出奇相似的是,两人一样经常打败仗,一样的逃跑起来连老婆、儿女都不要了,刘禅实际上不是刘备的长子,他到底丢了几个儿子,只有天知道。
和刘邦一样,刘备锲而不舍终于建立了蜀汉帝国。
这时他已六十一岁了,比刘邦还大六岁;刘邦起兵时是四十七岁,花了约七年的时间;而刘备起兵时是二十三岁,花了三十八年的时间,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中国。
两人一样的不太会打仗,所以屡战屡败,但是二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刘邦好歹当过乡级干部(亭长),可刘备起兵前以卖鞋谋生。
但刘备读过几天书,对知识分子的礼遇又是多次向儒生的帽子里撒尿的刘邦远远不能比的。
刘备也是一个标准的白手起家的大英雄,两人若换个位置,刘备一定不比刘邦差,而刘邦则一定比不过刘备,理由:说不定刘邦忍不住又会向诸葛亮的帽1。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1、七擒孟获。
主要人物是诸葛亮与孟获,其次是马谡等。
孟获造反,诸葛亮想平定南方,马谡献计,攻心为上。
表现出孟获鲁莽的性格,诸葛亮攻心为上是明事理(一次打赢南蛮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但是想他们永远不反叛是很难的,所以让他们心服,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七擒孟获是智、不杀是仁。
2、空城计。
主要人物是诸葛亮与司马懿。
由于马谡失了街亭,司马懿15万兵直打诸葛亮所在的只有2500兵的西城县。
表现司马懿谨慎多疑。
诸葛亮平生第一次用险招,聪明大胆、临危不乱的性格。
3、失街亭。
言主要人物诸葛亮、马谡、司马懿。
诸葛亮打魏国,司马懿帮助曹真先取诸葛亮派马谡先占了街亭。
马谡防守失败。
表现马谡自大、无知、虚有其表。
无知是诸葛亮事后说的。
4、斩马谡。
马谡防守街亭失败被斩。
表现诸葛亮的爱才(挥泪斩马谡啊),严谨(不杀,以后难以服众,诸葛亮是这样想的)。
5、舌战群儒。
主要人物诸葛亮与江东名儒。
刘备被曹操打败逃走,诸葛亮去江东联合孙权,与江东名士主要是讨论是否应降曹操及当时形势等问题。
表现诸葛亮的能言善辩、急智、爱恨分明(爱汉骂曹),江东名儒的淤腐、势利。
6、草船借箭。
主要人物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
周瑜用计害诸葛亮做10万箭,在鲁肃帮助下向曹操“借”了10万箭。
表现诸葛亮的聪明善谋(利用四时气节和阴阳变化、清楚周瑜、曹操的心理)、曹操的谨慎、周瑜的心胸襟小及多谋。
鲁肃的老实善良。
7、火烧博望坡。
主要人物诸葛亮、关羽、张飞、夏侯敦。
曹操派夏侯敦打刘备的新野城,诸葛亮在博望坡树林窄小的地带打埋伏放火。
表现诸葛亮聪明。
关羽张飞看不起诸葛亮的小心眼性格,夏侯敦鲁莽、轻敌。
8、火烧新野。
主要人物诸葛亮、曹仁等等。
曹仁探得新野是空城,带兵入城被诸葛亮用炎计打败。
表现刘备仁慈(带百姓一起走)。
诸葛亮聪明。
9、白帝城托孤。
表现刘备“狡猾”(死前大说反话,刘禅不行你来做皇帝),诸葛亮忠心。
10、温酒斩华雄。
主要人物华雄、关羽、曹操、袁绍。
三国演义中简短的小故事

三国演义中简短的小故事
1、七擒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
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
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最终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2、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代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调头就撤兵。
诸葛亮躲过一劫!
3、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
誓要“踏平东吴”。
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
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或疾,危在旦夕。
召大臣吩咐后事。
将太子刻禅托付给诸葛亮。
4、斩马谡
马谡失了街亭。
诸葛亮十分生气。
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属咐附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
后悔不已。
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5、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十分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
攻打刻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主在新野。
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
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
夏侯敦果然中记。
大败而归。
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白帝托孤的典故

白帝托孤的典故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白帝托孤的典故 1《孤儿》的背景是关羽镇守的荆州被吴攻陷,关羽战败被俘,不降反杀。
刘备听后,极力讨伐吴,为关羽报仇。
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一直没有参军。
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马上跪下说:“我一定全心全意帮助刘禅,自己绝不敢当皇帝。
”我会尽全力去死。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
有泰山之风貌,有兔耳岭之怪石奇观,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
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白帝托孤的典故 2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杀死曹操名将夏,击败曹操,占领战略要地汉中。
在这种形势下,刘备带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
虽然第七军的洪水,班的攻占,庞德的斩首,中国的威震,曹仁在襄阳的合围达到了军事的最高峰,但是荆州的后方却是空虚的,吴栋侵犯了湘水分界线,背弃了盟友。
吕蒙以白衣渡江乘机夺取荆州,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蜀汉政权也开始走下坡路。
刘备听说后,走遍全国,讨伐吴,为关羽报仇。
被鲁迅打败,刘备战败退守白帝城。
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诸葛亮等人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1:白帝城托孤
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1:白帝城托孤白帝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
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
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
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托孤时用意很深,虽然仅仅几句“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
”但是用意极其深刻,当时刘备清楚,举国上下,除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最敬重了,若刘禅真的是个昏庸无能的人,那么,诸葛亮势必会取代刘禅,夺走他的天下,可以说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
这个其实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能发现,刘备入川时带的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里,就是为了限制诸葛亮,避免其功劳太大而居功自傲。
诸葛亮在加入刘备军团的初期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入蜀后,诸葛亮的地位甚至没有糜竺,孙乾等人高。
在刘备伐吴失败后,
他马上想到的是现在国力衰败,势必会有人乘虚而入,夺取王位,而诸葛亮就是个最危险的人物,因为他在蜀国的威信太高了,怕有人怂恿他篡位。
而后来的事实其实也证明了这个担心,在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任丞相,又让刘禅尊称为父,国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由他自己处理,几乎不会过问刘禅。
而六出祁山也是诸葛亮自己的想法,几乎也没怎么和刘禅商量。
所以,可以说刘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咱们姑且不论刘禅是否昏庸,但就诸葛亮的行为来看,确实是把自己凌驾在了刘禅之上。
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2:三顾茅庐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
从这时起,备在荆州居住达十年之久。
荆州靠近中原,情况比较安定,北方士大夫到这里避难的很多。
刘表是一个徒有虚名而缺乏实际才干的人,他既不能利用曹操同袁氏交兵的机会袭取许都,又不能收用荆州土着及侨居的许多人才。
所以当刘备来到荆州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刘备本人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由于没有优秀的参谋人员,所以对访求人才,十分注意。
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
备找他访问天下大计。
司马徽自称“儒生俗士,不识时务”。
而在备面前夸奖号称“卧龙”和“凤雏”的两个年轻俊杰。
备问
是谁?他说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另外,已经归附刘备的徐庶也向备称述诸葛亮好比是潜伏在人世间的龙。
两人不约而同的介绍,自然引起了刘备的深切关注,他立即对徐庶说:“君与俱来”。
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徐庶自从跟随刘备以后,极为备所器重,他这样称赞诸葛亮的才能和风格,怎能不引起刘备对诸葛亮的倾慕和向往呢!于是刘备郑重而谦逊地前往隆中求见诸葛亮,第一次没有见到,第二次又落了空,到第三次才获得了亮的接见。
相见之后,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在答语中,先用曹操打败袁绍的事例,说明只要措置得当,弱者也可以变强。
然后指出现在曹操强大,一时难同他死打硬拼。
江东的孙权亦无隙可击,只能利用孙权,共同对付曹操。
接着,亮又言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凡庸之辈,难以守住基业。
他们下边的智能之士,都想另择明君。
诸葛亮肯定了刘备具有“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及“思贤如渴”等优点。
同时提出了今日之计,应先取荆、益,再图曹氏的战略部署。
刘备听了,连声称善。
于是二人情好日密。
可是关羽、张飞不相信这个初出茅庐的年青人会有多么大的本领,刘备对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关羽、张飞毕竟对刘备是极信服的,见刘备说出这种话,自然也就不再提出异议了。
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3: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
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
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
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
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一出祁山是诸葛亮几次北伐中原,形势最好的。
赵云和邓芝作为疑兵出箕谷,虽然被曹真击退,但诸葛亮亲自围祁山,声势浩大,南安、天水、安定这三郡不战而降。
可是马谡兵败街亭,蜀军只得退回汉中。
《演义》中那个空城计就不要提了,此时司马懿正在千里之外的荆襄一带,开了城门不晓得给谁看。
曹真率兵围攻反叛的三郡,三郡的判民首领自己绑了出来投降。
曹真考虑到诸葛亮不会死心,于是派郝昭、王生二将整修守备陈仓城。
果然,第二年诸葛亮再出祁山,来到陈仓城下。
“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我们习惯把这次陈仓保卫战的功劳都算在郝昭头上,其实都是靠曹真的深谋远虑才得以成功。
看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