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目标
本文档旨在规划并说明七年级上学期的地理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计划
单元一:地理基础知识
- 授课内容: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的分支与领域,地球的构造与运动。
-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地球的构造
和运动特点,打下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单元二:自然地理
- 授课内容:气候与气象,地理气候区划,自然灾害与防御,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气候和气象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
上的不同气候区划,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防御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单元三:人文地理
- 授课内容:人口与人口分布,城市与乡村,交通与通讯,旅游与文化。
-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人口和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认识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区别,了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培养旅游和文化素养。
进度表
请注意,以上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进度可能会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小结
本文档提供了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所了解。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七上人教地理新教材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人: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
地理课程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体现地理学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独特少年。
二、学情分析(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风纪律)具有一定的抽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同时他们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与同学们谈地理”作为起始部分,主要向学生强调2个部分:其一是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其二是地理课程是十分有趣的。
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第一章:地球,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三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内容是天体之间以及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如恒星与行星、卫星的关系、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了解主要的天体概念,知道为什么地球能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的家园,了解我们人类探索太空,探索宇宙的历程,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简介本教学计划是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编写的,总共包含了13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表将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并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研究兴趣。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包含了以下13个单元的教学内容:1. 地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2. 积极的地理态度3. 地球与地图4. 中国的方位与地形5. 中国的气候与天气6.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7. 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8. 世界的各大洲9. 世界人口与人口分布10. 世界的宗教与文化11. 世界的经济与交通12. 世界的政治与军事13. 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教学进度表以下是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1-2周:- 单元1:地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1周)- 单元2:积极的地理态度(1周)- 单元3:地球与地图(1周)- 单元4:中国的方位与地形(1周)- 单元5:中国的气候与天气(1周)- 单元6: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2周)- 单元7: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2周)- 单元8:世界的各大洲(2周)- 单元9:世界人口与人口分布(2周)- 单元10:世界的宗教与文化(1周)- 单元11:世界的经济与交通(1周)- 单元12:世界的政治与军事(1周)- 单元13: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1周)教学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时间可能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总结本教学计划将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意识。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人教版】PEP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PEP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及进度表
一、教学计划
1. 单元一:地球与地图
- 课时安排:共2课时
- 教学内容: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特点;认识地图的作用和常见的地图类型;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原因。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地球的构造和特点;了解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图的作用;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的原因。
2. 单元二:中国的自然环境
- 课时安排:共4课时
- 教学内容:研究中国的自然地理划分和地形、气候的特点;认识中国的主要山脉、平原和河流;了解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划分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和描述中
国的地形、气候特点;认识中国的主要山脉、平原和河流;了解中
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
3. 单元三:人口与城市
- 课时安排:共6课时
- 教学内容:了解人口概念和人口分布规律;认识中国的人口
分布和人口问题;研究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特点。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定义人口概念和描述人口分布规律;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理解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特点。
4. 单元四:经济与区域发展
- 课时安排:共8课时
- 教学内容:了解经济的概念和经济活动的分类;认识中国的
主要产业和经济区域划分;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定义经济的概念和描述经济活动的
分类;认识中国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区域划分;理解城市化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
二、教学进度表
以上为【人教版】PEP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够顺利实施。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2014——2015(上)一、基本特点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共有五章,安排基础课18节,课外活动课18节,基础课主要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课外活动课分专题探究活动与操作。
二、课程要求地球与地图(一)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 地图●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世界地理(一) 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 气候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学计划进度上册地理七年级人教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当六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三个课时。
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鲁教版地理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进步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爱好,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本钱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和初步能力,终究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节课,努力讲好每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预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实在不断自学,进步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
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展开学科知识比赛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爱好。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教学水平。
10、拟好温习计划,制定温习提纲,认真组织温习。
留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题目并及时解决。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概况。
2.掌握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等内容。
3.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单元:地理学科导引
1.课时安排:2周
2.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单元:地理基本概念
1.课时安排:3周
2.教学内容:
大地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时区
经度和纬度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第三单元:地球与地图
1.课时安排:4周
2.教学内容: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图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
1.课时安排:3周
2.教学内容: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城市规模与功能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
第五单元:农业与工业
1.课时安排:4周
2.教学内容: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工业的发展与特点
农业与工业的关系
教学方法
1.知识点讲解和理论探讨
2.图片、地图和实物展示
3.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
4.视频观看和实地考察
教学评估
1.作业和测验
2.课堂参与和表现
3.项目作品和报告
教学资源
1.教材:《统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等
3.实物展示:地球仪、地图、影片等
参考资料
无
以上为《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工作的准备和安排。
初一地理教学进度表

初一地理教学进度表1. 引言初一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入门课程,通过对地球、大气圈、水文圈和岩石圈等基础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地理学科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本文档将介绍初一地理教学进度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2. 教学目标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构造•理解大气圈和水文圈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球仪•养成观察、思考和实践的地理思维方法3. 教学内容3.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理•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第二节:地球的其他特点–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地壳和地球表面特征3.2 第二单元:大气圈与水文圈•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的层次结构–大气圈的气候变化原因•第二节:水文圈的组成和循环–水的存在形态–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3 第三单元:地图与图像•第一节:地图的制作与使用–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坐标和比例尺–地图的分类和制作方法•第二节:地球仪与卫星图像–地球仪和卫星图像的使用–地球仪与地图的关系–利用卫星图像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组织式教学:通过教师讲解、示范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地理概念和知识,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知识框架。
•讨论式教学: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思维活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案例式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 评价方式•日常表现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评价: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
•项目实践评价:通过布置地理实验、实地考察等实践任务,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2个课时。
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
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四、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理事务描述能力的培养。
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会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气候类型的简单的天气图。
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分布地区。
了解地球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国家,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发展差
五、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认识,地图的方向,怎样区别方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等知识。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本单元主要包括海陆分布,海陆的面貌,海陆的变迁。
“海陆分布”一课,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人类活动与气候五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
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本单元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在前面各单元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第一课“地区发展差异”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课“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
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