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东西方双重文化的成因及其表征

合集下载

浅谈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摘要: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历史比起其他文化都要短得多,但其文化中,文学、音乐、美术、舞台剧在近两百年从无到有,发展异常迅速,成为世界文化中耀眼的明珠;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俄罗斯文化复杂化有关,而这,与其形成的环境有关;在俄罗斯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拜占庭文化、基督教东正教、新教、东方文化、伊斯兰教、佛教、现代西方文化均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些文化本身的内在对立与冲突造成了现代俄罗斯文化中东西方的兼容性以及其内部的两极化和极端性;这些原因使得俄罗斯文化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俄罗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俄罗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人中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前斯拉夫人的历史情况已无文字可考;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塔西陀的著作里,他称之为维涅德人;至公元6世纪,维涅德人被称作“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则被称为“安特人;”那时他们还没有国家,处在原始公社末期;约在公元1世纪,斯拉夫人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支,即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之后又内部分化、外部同化形成南斯拉夫人;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此后东斯拉夫人属于东罗马帝国,西斯拉夫人属于西罗马帝国;这段时期,俄罗斯还在原始的氏族时期,信仰为本土的多神教;此后,东斯拉夫人经过几次文化演变,成为独立的一个民族,他们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所以,分析现当代的俄罗斯文化不能忽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其文化中的影响;俄罗斯民族有记载的历史开始于公元9世纪的基辅罗斯时期,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元998年,基辅罗斯国家接受拜占庭的基督教,即当时的基督教东派教会,史称“罗斯受洗”;可以说,俄罗斯所有教化人伦和精神启蒙等都自“罗斯受洗”开始;此前,俄罗斯在西欧人眼中,属于不谙文明的异族蛮邦;因此,公元988年的“罗斯受洗”,不能仅仅理解为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更为重要的是,是使还没发展到文明程度的俄罗斯民族有一种新的文化奠基;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人横扫亚欧大陆,在灭亡中亚的花剌子模国之后一路西进,往西南方向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东部地区,往西北方向占领了基辅罗斯的大部;自此,蒙古人统治俄罗斯长达225年,这段时间是俄罗斯受到过的最深刻的东方文化,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17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大约一个半世纪;这段时期俄罗斯文化主要是是文化的近代化、西方化、民主化、理性主义在文化领域中增强和资本主义对文化的初步渗透,这一时期的开始,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彼得一世的改革;彼得一世为振兴俄国,决意面向西方开放,在文化上也决意欧化;他采取了许多强制措施;此举弥补了俄国错过西方启蒙运动的缺憾,使其文化中的西方元素进行了一次跳跃性变革;但很多政策也造成了俄罗斯文化中的矛盾性进一步加深;二、俄罗斯文化的特点1、东西方的兼容性俄罗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的"断裂";它不善于自身发展,而总与从古至今的文化现象交织在一起;俄罗斯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它是处于两者之间的、又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之所以产生此“二性”,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国家地处欧亚两洲,在地理上有东西方特征;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受到西方和东方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文化;换言之,俄罗斯就像一只巨大的钟摆,不停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摆动;这种处于东西方之间的地位,曾使俄罗斯萌发了充当东西方桥梁,从而联结整个世界以在引导人类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伟大作用的念头,并因此而出现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这一面对世界而有的使命感,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文化的这一特征有着深刻的阐述:“俄罗斯就其历史地位和民族特征而言,它既不是纯亚洲式的,也不是纯欧洲式的;东西方两种世界之流在这里碰撞,使俄罗斯成为‘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这一论断不仅指出了俄罗斯文化的兼容性,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个独立的、世界性的文化区;时至今日,植根于欧洲文化,并有着对西方文明强烈认同感的俄罗斯,在经历了一段西方化到收效甚微后,又对东方,特别是其近邻的亚洲国家的合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为与那些欧洲国家相比,富有生气的亚洲与俄罗斯目前的政治与经济的进程有更多的相同之处;因此,俄罗斯又逐渐转向东方;俄罗斯这种动摇于东西方之间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正如早年托洛茨基所说的那样:“俄国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社会上和历史上都介乎欧洲和亚洲之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面,有时接近这一边,有时接近另一边;”2、两极化与极端化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思想两极化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东西方两种文化在俄罗斯的碰撞和融合,另一方面来自俄罗斯社会中上、下层文化之间深深的分裂;俄罗斯社会上下层之间经济的、文化的断裂是世界大国中最深的;这种上下之间难于逾越的鸿沟甚至到现在仍难消除;城乡之间、贫富之间、贵贱之间,经济地位和文化层次上的巨大差距,成为这个国家现代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在历史上,彼得一世的近代化过程不仅没能弥补上下之间文化上的断裂,相反却加大了彼此间的鸿沟;文化上的断裂导致俄罗斯人性格、习惯、伦理和价值观等一系列的分裂,严重制约了俄国社会整体性的发展,造成文化的两极化,这是俄罗斯文化的另一重大特征;对此,俄罗斯学者阐述的更为具体生动:“俄罗斯民族精神具有一个根本的特性,即‘两极性’,就是‘对立面的融合’; 他们既有国家观念、主张专制主义,又渴望有随心所欲的自由,有无政府主义的状态;他们崇尚暴力,有时近乎残忍,但又善良、温和、不无人道;他们信守教规、教义,但又始终不停地寻找真理;他们的灵魂浸透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但又充满无个性的集体主义;他们喜欢自吹自擂、鼓吹民族主义,但又具有普济主义和全人类性的意识;他们时而谦逊恭顺,时而又会放肆无礼; 他们有奴性,但又不乏反叛精神;正因其民族文化的复杂性,造成了俄罗斯文化与俄罗斯人性格的两极化与极端化;。

对俄罗斯文化的思考

对俄罗斯文化的思考

对俄罗斯文化的思考【摘要】:俄罗斯文化是世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横跨欧亚的俄罗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就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俄罗斯人逐渐将东西文化融合,形成自己独有的俄罗斯文,这种既非东方又非西方的文化,是世界历史两种不同方向的潮流在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精神空间中碰撞的结果。

俄罗斯文化深深融入在整个俄罗斯历史中,融入在每一个俄罗斯伟大作品中。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特征(一)俄罗斯文化归属问题由于俄罗斯文化处于东西方文明的结合部,既受东方文化影响也向西方文化开放,因此很多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的文化归属意见不一。

利哈乔夫认为,俄罗斯文化属于欧洲文化。

他在人们通常将俄罗斯文化定性为一种介乎于欧洲和亚洲之间、西方和东方之间的一种过渡文化,但是,只有从西方看罗斯,才能看出这一毗邻状态。

事实上,亚洲游牧民族对定居的罗斯之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拜占庭文化赋予罗斯以基督教的精神特性,而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则赋予罗斯以武士侍卫体制。

然而托尔斯泰、恰达耶夫和别尔嘉耶夫则认为,俄罗斯文化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

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文化具有二重性,在这种文化中以奇特的方式混合着完全对立的特点:善良与残酷,细心与粗鲁,酷爱自由与独断专行,利他主义与个人主义,妄自菲薄与民族自傲和沙文主义。

特鲁别茨柯依和萨维茨基则认为,俄罗斯文化属于欧亚文化,既包含东方文化又吸收西方文化,坚持“欧亚俄罗斯文化世界”的存在特鲁别茨柯依认为,从民族角度而言,俄罗斯民族一直以来所拥有的文化完全是一种特殊的,不能完全溶于某种广泛的文化群或者文化区域中的文化。

综合各俄罗斯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俄罗斯文化受到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影响冲击下,俄罗斯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而是根植于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

在俄罗斯某一历史时期,俄罗斯文化可能受东方的文化影响偏多,而在某一时期可能受西方的文化影响偏多,呈现出“钟摆文化”的特征。

介于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文化

介于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文化

摘要: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

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

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化以独具一格的精神内涵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东方西方一、俄罗斯文化的矛盾性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历史比其他文化要短得多,在俄罗斯文化形成过程中,拜占庭文化、基督教、新教、东方文化、伊斯兰教、佛教、现代西方文化对俄罗斯文化都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

俄罗斯文化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是由两个或多个互为依存对立的部分构成的,许多现象都是两极的矛盾统一,而且这种矛盾统一贯穿俄罗斯文化发展始终。

在俄罗斯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固有的矛盾性特征: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自我牺牲和利己主义,温顺和残暴,这些部分构成了俄罗斯文化的二元体系。

1.自然地理因素俄罗斯的地理特征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几乎所有著名俄罗斯学者的认同,如索洛维约夫、克柳切夫斯基等。

面向北方的俄罗斯平原干燥的气候、森林河流和无边无际的田野――所有这些都是俄罗斯文化形成的基础。

俄罗斯人的形象从其历史源头就与耕作方式、繁重紧张的劳动相连。

2.文化起源因素在俄罗斯国家起源时,就与外国多元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而且根据其文化的发达程度和水平有所区别。

但是,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俄罗斯自身的多神教文化与拜占庭文化和斯堪的纳维亚文化。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封建割据的条件下,俄罗斯土地正因为统一的文化、语言、文字、基督教的世界观和东正教教会得以保存完整。

3.人种和语言因素俄罗斯国家由迁来此地的三部分民族――斯拉夫民族、乌拉尔-芬兰语系民族和突厥族组成。

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语言学因素及其他因素不能不对俄罗斯文化的精神气质产生影响。

之后,又加入了西伯利亚民族、高加索民族。

从发展的最初俄罗斯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也是它对其他民族和文化宽容的一个原因。

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让俄罗斯成为东西方之间的独特文明

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让俄罗斯成为东西方之间的独特文明

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让俄罗斯成为东西方之间的独特文明俄罗斯,是斯拉夫文明的代表,在世界文明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斯拉夫民族具有典型的东方民族色彩,但是其文明受到了拜占庭帝国的影响,融入了大量商业文明的特征。

因此,俄罗斯成为了一个介于东西方之间的国家,它有西方色彩的基督教、文字系统以及文学艺术,同时也有东方国家的专制体制。

拜占庭帝国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巨大的,直到如今,俄罗斯依然认为自己的国家是拜占庭的继承者。

本文就梳理并总结一下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文明主要影响。

一,基辅罗斯和拜占庭的经济文化交流斯拉夫人,居住在东欧地区。

这里气候寒冷,社会发展缓慢。

在4世纪之前,斯拉夫人基本还处于渔猎状态。

4世纪开始,斯拉夫人开始进入了农耕时代,社会有了进步。

到8世纪,开始过渡到了军事民主时代,阶级不断分化,开始向国家过渡。

这个时代,东斯拉夫开始出现一些城邦小国,称为“公国”。

862年,瓦良格人的留里克建立了王国,史称“留里克王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882年,留里克王王朝定都基辅,从此称为“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虽然建立了,但是在各方面都显得十分的落后和原始,如在剥削方式采取“索贡巡行”,十分的野蛮。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罗斯大公会带领军队到各地强征贡品。

开春后,罗斯大公又汇集各路商人,将这些产品运往拜占庭进行交易。

就这样,罗斯的经济就和拜占庭密切联系了起来。

通过这种商业联系,罗斯地区的商业城市也进一步繁荣起来。

罗斯还多次对拜占庭发动战争,要求获得一些的贸易上的特权。

君士坦丁堡罗斯和拜占庭的商业交流,对俄罗斯历史历程有很大影响。

一方面,先进的拜占庭文化很快就传入了东欧,大大加速了俄罗斯的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对俄罗斯的文明特征有很大改变。

如果没有拜占庭的影响,俄罗斯将成为一个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

但是受到拜占庭商业因素的诱导,俄罗斯逐渐拥有了很强的商业文明色彩,保护、扩张商业利益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之一。

由于俄罗斯的社会落后于拜占庭,俄罗斯的宗教也受到了拜占庭的冲击,甚至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东正教。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中俄两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国情、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方面切入,浅谈中俄两国的差异。

一、文化背景中国文化是多元的,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

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礼仪、家庭纵向结构、忠恕孝悌等传统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中庸之道”、“和谐”、“仁”、“义”、“礼”、“智”、“信”、“忠”、“孝”等等都被广泛流传。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族的传承,讲究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父母之爱,是以团体为基础的群体性文化。

俄罗斯文化较为奥妙复杂,混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素质,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俄罗斯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民族文化,在欧洲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文化帝国”。

由于国土辽阔,影响范围广泛,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也相当深远。

俄罗斯文化重视真理、艺术和自由,主张“克里姆林宫的精神”和“西方理性”。

二、日常生活中俄的日常生活存在显著的差异。

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受到气候、田园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喜欢在家中花费时间,且注重家庭团聚,充满了个性和浪漫。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实用,讲究劳逸结合,并且注重节俭。

中国家庭是以父亲为家庭组织中心,而俄罗斯家庭则是以母亲为主导,注意女性妇女地位以及母性爱。

中国人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如找到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收入,建立自己的家庭等,而俄罗斯人则更加关注事业上的成功,重视物质文明。

三、人际关系与教育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平衡,更加注重身份地位,许多人通过与权威人士建立联系来拓展事业。

社交是中国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喜欢通过饮食、聊天等形式来建立社会联系。

相对而言,俄罗斯人注重个体教育,激励个人独立思考和发展;中国则更加强调思维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教育的纵向系统。

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相信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地位。

相比之下,俄罗斯人会在教育中强调实际技能和职业技能。

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雷丽平
【期刊名称】《西伯利亚研究》
【年(卷),期】2001(028)002
【摘要】俄罗斯文化发展经历了中世纪、近代、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4个大时期,其主要特征是:1.兼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中间性”和”兼容性”:2.其内部结构具有“两极性”:3.集体主义、强烈的宗教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善良、诚实、人道、普济主义以及对国家制度的忍耐精神等。

【总页数】5页(P41-44,53)
【作者】雷丽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512.0
【相关文献】
1.俄罗斯文化传统与列宁晚年文化思想的形成 [J], 朱卫兵
2.宁波近代建筑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J], 王跃强;彭永能
3.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主要特征及教育方法研究 [J], 王少燕
4.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J], 汪尧田;高锦海
5.当代俄罗斯文化政策的主要特征 [J], 巨慧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罗斯帝国的文化融合

俄罗斯帝国的文化融合

俄罗斯帝国的文化融合俄罗斯帝国历史悠久,国土辽阔,涵盖多种民族和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理的扩张,俄罗斯帝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化融合体,吸纳了各种民族的元素,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格局。

一、历史背景俄罗斯帝国的文化融合起源于其历史和地理的特殊性。

早在中世纪,俄罗斯就开始了与西欧和东方文化的接触。

在13世纪至14世纪的蒙古统治下,俄罗斯接受了蒙古文化的影响,蒙古语成为俄罗斯人的通用语言。

随着蒙古帝国的瓦解,俄罗斯开始向西扩张,并与波兰、立陶宛、瑞典等邻国接触,引进了西欧的宗教、政治和文化。

二、东西交汇的文化1.宗教的融合俄罗斯帝国的主要宗教是正教会,但在其领土边缘地区,也有穆斯林、犹太教和佛教等宗教存在。

这些不同宗教的信仰和仪式,在俄罗斯帝国内部形成了一种多元的宗教文化。

例如,在东部地区,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得俄罗斯穆斯林与俄罗斯正教徒之间出现了宗教上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犹太教也在帝国内扎根并发展,犹太人的文化和思想对俄罗斯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2.文学的蓬勃发展俄罗斯帝国的文学也是多元而丰富的。

19世纪,俄罗斯文学达到鼎盛时期,产生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这些作家的笔下,描绘了农村与城市、贵族与平民、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与交融。

例如,普希金的诗歌中融入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元素,同时也展现了俄罗斯民间传统的色彩。

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则深刻地反映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

三、俄罗斯帝国的艺术与建筑1.艺术的繁荣俄罗斯帝国的艺术呈现出东西方融合的特点。

在绘画方面,俄罗斯画派吸收了欧洲绘画的技巧和题材,同时融入了东正教的宗教意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音乐方面,俄罗斯音乐家对西方古典音乐进行了吸收与改编,创造出了融合了西方和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新风格。

2.建筑的多样性俄罗斯帝国的建筑风格包括东正教教堂的独特建筑风格、受西方影响的宫殿和剧院建筑等。

著名的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以其多彩的尖顶和巴洛克式的外观成为了俄罗斯建筑的代表。

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文化分析
• 俄罗斯文化具有许多相互矛盾的特征: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顺从和暴动;自然力和宗教禁欲主 义;自我牺牲和利己主义;精英性和人民性;国家统制和 无政府主义;民族自负和普世主义……
• 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兼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中间性”和”兼容性”; -其内部结构具有“两极性”; -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 -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 -局部性,封闭性。 -多样性。
从俄罗斯国歌中,我们就能看出
俄罗斯民族的情绪表达的外露程度,词中充满了 自豪、骄傲,还有对祖国无比推崇热爱的情绪。
俄罗斯民族集体主义观念很强烈,对国家有无比 的忠诚。整首国歌就是集体主义的体现。
文化维度理论分析
2、权力距离
4、民间传说
—雪姑娘,俄罗斯传说中迎接新年的人物形象,被认为 是冰雪爷爷的孙女。
俄罗斯文化描述
5、文学 —亚历山大·普希金《叶甫
盖尼·奥涅金》、《大尉 的女儿》;列夫·托尔斯 泰《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高尔基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 生》、《母亲》……
6、艺术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
俄罗斯文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俄罗斯文化简介
俄罗斯文化具有许多相互矛盾的特征,而这种深刻的矛盾 性源于俄罗斯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东西方性。
古代罗斯(蒙古-鞑靼)——莫斯科公国(俄罗斯文化形成)— —俄罗斯帝国(沙皇)——苏联文化——当代(重建俄罗斯帝
国、苏联时期的文化继承)
外国人眼中的俄罗斯文化
2、套娃
—外国旅游者来俄罗斯购买得最多的纪念品; —套娃的故事:
很久以前的一个小伙子,很小就失去父母和妹妹 相依为命,但妹妹在一次牧羊途中被风雪所困,最终 丢失在茫茫的雪海里。哥哥对妹妹非常思念,就刻了 一个木头娃娃带在身边,每一年哥哥都会刻上一个大 一些的,在他心目中妹妹又长大了一岁;就这样很多 年,哥哥刻了许多木头娃娃。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 渐渐的套娃成为俄罗斯传统工艺品的同时,也成为男 女青年表达爱慕之情的礼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俄罗斯东西方双重文化的成因及其表征
作者:林立娟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吉林延吉,133002
刊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12,45(5)
1.朱达秋俄罗斯精神内核及其特征来源 2002(03)
2.肖贵纯俄罗斯外交中的欧亚主义文化特征[期刊论文]-西伯利亚研究 2008(05)
3.姜毅在"西方化"和"东方化"之间(下)一俄罗斯文化与俄罗斯的变革 1997(20)
4.朱达秋;周力俄罗斯文化论 2005
5.雷丽平俄罗斯前两次文化"转型"问题浅析[期刊论文]-当代旅游(学术版) 2009(11)
6.王崇梅早期俄罗斯文化之东方性再思考[期刊论文]-国外理论动态 2010(01)
7.雷丽平关于俄罗斯文化"转型"几个问题的再认识[期刊论文]-东北亚论坛 2003(05)
8.范军俄欧关系: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 2004(01)
9.李英玉欧亚空间视域下的俄罗斯文化特征[期刊论文]-学术交流 2010(04)
10.戴桂菊当代俄罗斯 2008
11.Бердяев Н.АРусская идея 1964
12.朱达秋关于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的几点思考 2002(02)
13.岳小文俄罗斯文化欧亚双重特征的形成 2001(01)
14.刘波从俄罗斯民族心理上的西化情结看现代俄语新词构成 2005(03)
15.祖艳中俄婚俗之比较[期刊论文]-巢湖学院学报 2005(0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bdxxb-shkxb201205010.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