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 (2)
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主食:东方饮食文化以米饭为主,如中国、日本、韩国等,而西方
饮食则主要以面包、面条、马铃薯等为主。
这主要是由于东方地区适合种
植水稻,而西方则更适合种植小麦和马铃薯。
2.蔬菜与肉类的比例:东方饮食文化中,蔬菜占有很大比重,如中国
的青菜、豆腐、海带等,而肉类则相对较少。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偏向于肉类,如牛肉、猪肉、鸡肉等,蔬菜则较少。
这与东方注重平衡饮食以及佛教、道教等推崇素食的信仰有关。
3.烹饪方法:东方烹饪注重火候掌握,讲究清蒸、煮、煎等烹饪方式
一般较为简单,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多地采用烤、炸、炖等复杂的烹饪方式,以及使用较多的调味品和香料,追求口感和味
道的多样性。
4.用餐方式:东方饮食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筷子进食,将各种菜肴
摆在一个共享的桌面上,大家一起用餐。
而西方则主要使用刀、叉、勺等
餐具,每个人有自己的盘子,食物则在盘子中摆放好,个人独自享受。
5.社交功能:东方饮食文化中,餐桌通常被视为团结亲情、友情的场所,亲朋好友一起分享食物,增进感情。
而在西方,用餐往往更侧重于个
人享受和品味,用餐通常被视作满足个人需求的过程。
6.餐食时间:东方人一天通常有三餐,早午晚各一,较为规律。
而在
西方,早餐较简单,午餐则较为重要,晚餐时间较晚,有时还有夜宵。
总体而言,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主食、肉菜比例、烹饪
方式、用餐方式、社交功能和餐食时间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自地理、
历史和宗教文化的独特性。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在不断加深。
东西方文化差异

4.建筑方面
东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本 质上看是因东西文化的不同。 按一般的理解,中国文化重 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国 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则 较重视科学与宗教
在此我们总结出了3点 比较明显的差异 1)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 的区别是在制造空间的方法 上。在西方,确立室内的空 间,墙起了重要的作用。首 先先通过墙确立空间,上面 加顶就像一个盖子,只是一 个覆盖物而已。在东方正好 相反,屋顶是最重要的建立 空间的因素。通过由柱子支 撑的屋顶确立空间而后再填 充墙。
3.饮食方面
吃中餐时,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等饭菜,全过程是: 厨师将饭菜做好以后端到餐桌之上,围坐在餐桌旁 的进餐人各取所需,各自根据各自的喜好选取相应 的饭菜;餐桌上的任何一种饭菜都不属于任何一个 食客,大家为了相同的目的聚在同一张餐桌旁,面 对相同的饭菜各取所需,解决饥饿问题和生存问题。
吃西餐时,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等饭菜,厨师将做 好的饭菜分成相应的几份,将每一份饭菜端到相应 的食客面前,每个食客只能吃各自的那一份饭菜。 不同的饮食文化,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不同。
2) 第二个区别在于空间本身 的状态。西方世界强调的是积 极空间,即发挥建筑物本身作 用的内部空间。然而在东方主 要强调的却是消极空间即建筑 物周围的外部空间。 3)第三个区别在于东方 的基本建筑原则和风格没有得 到充分的发展,而西方的风格 却得以进步。在东方,一种建 筑风格只是简单的重复。而西 方却越来越强调建筑物作为一 个独立个体的个性,其结果就 是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持续改变。
英语里的 Thank you和 Please比汉语的“谢谢”和 “请…”用得更加广泛。如果求人帮点小忙,比如借支 铅笔,问个路,传个话,叫人来接电话等,中国人常 常不说这些客气话,特别是对亲属和好朋友,更不用 这样客气。许多中国人认为,西方人过于喜欢说 Thank you和 Please,没有必要,甚至叫人不耐烦。 另一方面,中国人相信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倩,因 此不必多言;但在西方人看来,不说这些客气话就有 些失礼,对别人不够尊重。 由此也可看出,东西方的语言差异,因此,当我 们外出到其他西方国家时,应该先了解西方国家的语 言在表达上、问候、称呼等的方式,才能更好的进行 沟通与交流。
中西文化差异(数字、颜色、对事物的认识)

中西文化差异(认识、数字、颜色)1)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例如,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
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
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
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
有人建议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
再者,tiger一词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Ⅱ)中的释义:A nickname for any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es of East Asia, esp. those of Hong Kong,Singapore,Taiwan,and South 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
)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
再如,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语义信息对等虽然不错,但从文化信息对等来看却是糟糕的翻译,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中意思是“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
这个含义源自一个传说。
相传有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如下:
1.问候语的差异:在中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常说“你吃了吗?”
“干吗去?”等。
在英语中,通常以时间进行问候,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
简单问候。
2.隐私观念的差异:中国人初次见面常会问询对方的年龄、职业、
婚姻状况,甚至收入。
在西方,人们则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3.时间观的差异:在西方国家拜访某人,必须提前邀约,需要说明
拜访的时间、地点和目的。
在中国,人们无提前邀约的观念,随便串门,扰乱别人的生活秩序的行为较为常见。
4.餐饮习俗的差异:在西方,主人会提前发出邀请函,客人们会提
前答复。
在就餐时,主人不会多说劝酒话,常说“Itisreallygood,pleasetasteit”,然后转移到谈话的主题上。
在中国,人们会讲几句“招待不周”等客套话。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礼貌用语:在东方文化中,对长辈、客人或上司使用敬称是
非常重要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较少使用敬称,更多地强调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礼仪规范:在交际场合,东方文化中讲究矜持和谨慎,尤其
是女性在公共场所往往会比较保守。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公开和大胆表现自我。
3. 礼仪习俗:在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东方文化中通常会进行一
些特定的礼仪活动,如拜年、叩头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节日氛围和欢乐气氛。
4. 饮食礼节:在餐桌上,东方文化中食品分配有严格的规定,
如长辈优先、男女有别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个体的选择和口味。
5. 礼物文化:在送礼物时,东方文化中更注重礼物的价值和象
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吉祥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人喜好。
总之,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但都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
1.宗教信仰: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宗教信仰。
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而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家道教和佛教,这些宗教强调的是集体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2.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是价值观的核心。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家庭和传统价值观更重要。
3.教育: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而中国教育重视纪律和记忆,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
4.礼仪:中国和西方的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而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尊重。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5.家庭观念:中国和西方文化对家庭的看法也有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核心,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父母的地位。
而在西方,个人独立和自主性较为重要,家庭更多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单位。
6.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西方人通常会尽量按时完成任务,而中国人对时间可能会更加灵活,他们注重与人的交流和关系。
7.食物和饮食习惯: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荤素搭配,重视米饭和粥类食品。
而西方人更强调肉类和面食,蔬菜和主食的比例可能较低。
8.婚姻观念:中西方文化对婚姻的看法也有差异。
中国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在西方,个人选择和幸福感更重要,婚姻更多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教育、礼仪、家庭观念、时间观念、食物和饮食习惯以及婚姻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也是两种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的产物。
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交际文化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1. 礼仪习惯:在交际场合中,东方的礼仪通常更为注重谦虚和尊重,比如在餐桌上,主人可能会告诉客人“没什么菜,随便吃”,这是一种自谦的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人们更加直率,会直接告诉客人准备了哪些食物。
2. 饮食文化:东方人通常喜欢热食或熟食,强调食物的温度,比如提醒对方“趁热吃”。
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冷食,甚至在饮用水上,他们也更喜欢加冰的。
这主要与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关。
3. 交流方式:东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比较含蓄,不太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思维方式: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东方文化强调整体和综合,而西方文化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这种差异在处理问题时表现为东方人更注重直觉和整体解决方案,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分析问题并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仪习惯、饮食文化、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1.价值观差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个人主义较弱,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解决方式可以是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并找到平衡点。
例如,强调家庭观念的东方人可以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尝试更多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
2.通信方式差异:东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让人尴尬,所以往往更加注重非言语形式的沟通,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灵活调整沟通方式,理解并接纳对方的表达方式。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直接沟通方式,而西方人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非言语信号来更好地理解东方人的意图。
3.社交礼仪差异:东方文化中注重尊敬和遵守长辈和权威人士的规则和礼仪,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平等和个人尊重。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相互理解,尊重对方的习俗和礼仪。
例如,东方人可以适当尊重西方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尊重东方人的长辈和权威人士,并遵守一些基本礼仪规则。
4.教育理念差异:东方文化中,教育注重纪律、刻苦和传统知识的学习,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发展、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双方的优点,结合两种教育理念,培养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
东方人可以鼓励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西方人可以尊重和借鉴传统知识和价值观。
5.思维方式差异:东方文化倾向于综合思考、间接推理和含蓄表达,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直接推理和清晰表达。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学习思维方式的差异,理解对方的思考习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逻辑思维,西方人可以学习东方人的综合思考和含蓄表达的方式。
总的来说,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
通过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并且在沟通和交流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双方可以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菜的顺序
• 西方 • 头盘 (开胃品) —— 第一道菜 • 西餐的头盘有冷头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 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奶油鸡酥盒、 焗蜗牛等。头盘即开胃品,味道常以咸、 酸为主且量少而精。
汤 —— 第二道菜
• 西餐的汤有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 等 4 类,常见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 鲜汤、蛤蜊汤、蔬菜汤、罗宋汤、葱头汤。 冷汤有俄式、德式冷汤。
洲别
国家与地区
南朝鲜 印度 巴基斯坦 阿富汗 泰国
喜好的颜色
红、黄、绿、鲜艳颜色 红、绿、黄、橙、蓝等鲜 艳色 绿、银色、金色、鲜艳色 红、绿 鲜艳色 青蓝、绿、白 绿、深蓝与红白相间
禁忌的颜色
黑、灰 黑、白、灰 黑
亚
黑、褐色 黄 粉红、紫、黄
洲
叙利亚 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 伊朗
洲别
欧
国家与地区
瑞典 希腊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礼俗禁忌是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礼仪、习惯、风俗禁止的事物
和犯忌讳的言行举止。它主要包括颜色、数字、交谈、动物与图 案、食物、送礼、行为等方面的禁忌。
however ,in China, “六”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 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自先秦以来就 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许多事物都用 “六”这数字来概括,如皇后的寝宫称“六 宫”;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妇 女怀孕称为“身怀六甲”;天地四方合称为 “六合” 等,由此民间就有“六六大顺”的 吉语,农历带有“六”的日子,如初六、十 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吉日。
配菜(蔬菜类菜肴) —— 第五道菜
• 西餐的配菜即蔬菜类菜肴,也称为沙拉。 与主菜同时摆上的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 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沙拉调味 汁主要有千岛汁、醋油汁、乳酪沙拉汁等。 另有炸土豆条、煮菠菜、花椰菜等熟蔬菜 沙拉。除此之外,还有亦可做为头盘食用 的鱼、肉、蛋类制作的沙拉,通常不加味 汁。
副菜 —— 第三道菜
• 西餐的副菜 , 各种水产类菜肴和蛋类、面 包类、酥盒菜肴通常称为副菜。吃鱼类菜 肴时西餐讲究调味汁,如鞑靼汁、荷兰汁、 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 水手鱼汁等。
主菜 —— 第四道菜
• 西餐的主菜,即各种肉、禽类菜肴。通常 取牛、羊、猪各个部位的肉,用烤、煎、 铁扒等方法烹制成各式肉、排菜肴。配用 的调味汁主要有黑胡椒汁、浓烧洋葱汁、 蘑菇汁、西班牙汁等。通常将鸡、鸭、鹅、 兔肉和鹿肉等野味归入禽类菜肴,用煮、 炸、烤、焖等烹调方法制成,主要的调味 汁有咖喱汁、奶油汁等等。
• 忌讳墨绿色,认为它是不吉利之颜色。 • 忌讳谈论涉及政治、宗教、英王、王室以及英国 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忌讳询问家事或隐私,如职 业、工资、年龄、婚姻和家庭状况等;忌讳称他 们是“英国人”,尤其是英国商人,而应称之为 “大不列颠人”,即要避免使用ENGLISH(英格 兰人)这个词,这样说是因为他们可能是爱尔兰 人或苏格兰人。 • 忌讳黑猫、孔雀、大象等动物,认为黑猫是不衬 之物;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视为自 我吹嘘;大象是蠢笨的象征。 忌讳用人像作商品装璜,也忌用大象图案。
到德国友人那儿做客,千万不能送玫瑰花, 因为它表示你暗恋着女主人
法国人视康乃馨(carnation /kɑ:’neiʃən/) (表示伤感或拒绝),为不祥的花朵
花卉禁忌
不要把铃兰花赠送给友人,因为它意味 着友情终结
钟兰花
花卉禁忌
除人造花之外,波兰人忌送干花或枯萎的花。 波兰人认为,送干花或枯花,意味着情谊的 终结
东西方文化差异
指导老师: 冯建章 班 级: 环艺0901 姓 名: 刘 林 学 号:0910514071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习俗
• 哪天我请你吃饭啊。 • 准备一大桌子的菜,并在就餐过程中使劲劝 说客人多吃点,吃完之后, 还有剩菜,就表明 主人的盛情款待. • 为了表示热情好客,人们往往会请客人在自 己家里吃饭,要是在外就餐时,主人也会抢着 为客人买单.
英国的礼俗禁忌
• 忌问私事 • 英国入忌讳询问别人的私事。忌讳打听女子的年 龄与婚姻状况等。在日常交往中,不过问人家从 哪里来,到哪里去?莫问别人的收入、存款、物 价、房租等,也不要问别人居于哪个党派,选举 今投谁的票等等,以免落个没趣和让人讨厌。 • 忌讳“3”、“13”的数字和“星期五”的日期。 • 忌讳“13” 绝大多数英国人忌讳数字“13 ,认 为这个数字不吉利。因此,英国人请客时总是避 免宾主共13人(通常是12人)、重要的活动也不安 排在13口。英国的饭店一律没有13号房间。
• 忌讳送百合花和菊花,认为它们是死亡的象征;忌讳送贵 重礼物、涉及生活的服饰、香水和带有送礼人所在公司标 志的广告物品。 • 行为举止“五条禁忌”;一是忌讳当众打喷嚏;二是忌讳 用同一根火柴连续点三支香烟;三是忌讳把鞋子放在桌子 上;四忌讳在屋子里撑伞;五是忌讳从梯子下面下过。 • 忌碰晌水怀 有些英国人认为,在吃饭时如果刀叉碰响了 水杯,而任它发响不去中止,便会带来不幸。所以,英国 人吃饭时,尽量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声。万一碰到杯子发 出响声时,要赶快用手捏一下使它停止作响。 • 此外,还有一些英国人认为,家中镜子破碎和百叶窗突 然不关自合,预兆家中将有丧事发生。 •
告别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在最后告别之前,通常会有一个暗示,这种 暗示中西方文化也有所不同。
• 在西方社会中,在见面的结束阶段,客人通常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告知主人离开的原因。一般会伴随着道歉的表达,如“恐怕我必须要走 了,因为保姆要下班了”等。西方人士相信拜访别人,和别人交谈是尊 重别人的一种体现。而结束拜访并不是某人自己的意愿,而是因为有其 他的安排。因此,他们总是找一些理由,尽量使自己的离开显得不情愿, 并且向对方道歉。以使双方都能够接受。
德国人往往忌以郁 金香(tulip /’tju:lip/)为 馈赠品。他们认为 它是无情之花 巴西人忌用绛紫色的花为礼,因为巴西人惯 以紫花为葬礼之花,认为那是死亡的征兆
花卉禁忌
送礼时,切忌送黄色的花。法国, 黄色的花象征夫妻间的不忠贞;在 墨西哥,它代表死亡,在英国传统 习俗中,黄玫瑰象征亲友分离。 一些用于表示爱情(玫瑰、百合)、用 于探望病人(唐菖蒲、晚香玉、兰花)、 或是表示绝交的花(黄玫瑰),均不能 用于商务活动 在日本,菊花是皇族的标志
大菜——第四道菜
汤——第五道菜
面点和水果
Say Goodbye
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I will keep touch with you.”可是这位中国朋友 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 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语,相当于 “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 诺。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 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 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 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 别,这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不礼貌的。
黄 玫 瑰 唐 菖 蒲 兰 花 兰花
兰花
唐菖蒲
花 卉 禁 忌
对西方人来说,花的数量、种类以及颜 色都有明确的象征意义,有选花时一定 要根据送花对象和场合,细致把握
在西方国家,送花前,要先数数花枝 的数目,要成单不成双,成双会被认 为招致厄运,但罗马尼亚人的生日除外。
花卉禁忌
探视病人时,日本人
严忌以根花(包括盆花)为礼——日文的 “根”字与“睡”字的发音相同 不吉利 仙客来 ——日本念为“希苦拉面”, 而“希”同日文的“死”发音相同 淡黄花及白花——多为日本人不喜欢 忌用山茶花——山茶花凋谢时整个花头落 地
甜品 —— 第六道菜
• 西餐的甜品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 丁、煎饼、霜淇淋、乳酪、水果等等。
最后品尝——饮料咖啡、茶
• 享用西餐最后是品尝饮料、咖啡或茶。
中国上菜的顺序
• 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冷后热,先主食后 汤,最后上点心、水果等
冷盘——第一道菜
热菜 ——第二道菜
炒菜 ——第三道菜
石竹花 pink
花卉禁忌
切忌送菊花 chrysanthemum /kri’sænθəməm/。
菊花在任何欧洲国家,以及日本,都只用于万圣节 或葬礼,它代表着哀伤,不宜送人。在许多拉丁美 洲人眼中,菊花为妖花。他们忌用菊花装饰房间, 忌以菊花为礼
花卉禁忌
不能送白花,尤其是红白相间的花。对英 国人来说,白色的百合花表示死亡。在欧 洲,人们以花为礼时,除生日与命名日之 外,一般忌用白色鲜花 到波兰人家里做客,给女主人送花应避免 送红玫瑰,因为它表示浪漫的爱情
喜好的颜色
绿、黄 绿、蓝、黄 白、红、绿、黄 红、白、蓝 鲜艳色 红、蓝、绿、鲜 明色 绿
禁忌的颜色
黑 黑 黑 黑
洲
意大利 挪威 奥地利、爱尔兰
花卉禁忌
在国际场合, 忌用杜鹃花、石竹花 (法国人认为它会带来灾难) 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
杜鹃花 rhododendron /əudə’dendrən/
花卉禁忌
一些欧洲国家的人,在探望病人时,往 往忌用香气浓烈的或具有特殊象征义的 鲜花 送予中年人的,忌用小花 送予年轻人的,忌用大花 印度人,忌以荷花作馈赠品, 因为印度人多以荷花 为祭 祀之花
花卉禁忌
在通常以花为礼的交往中,许多欧洲人爱 用切花,忌用盆花,但在复活节之际,可 用盆栽的风信子为礼
(一)、礼俗禁忌的涵义
1、禁忌的涵义 禁忌,又名塔布(玻里尼西亚地语),它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含义 一是指崇高的、神圣的,二是指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 的。而现代汉语的解释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犯忌讳话或行为; 二是指医药上应避免的事物。本书所说禁忌是指禁止的事物和犯 忌讳的言行举止。 2、礼俗禁忌的涵义
• 在中国文化中,在会面临近结束时,通常客人会从别人的角度陈述结 束会面的理由。如“你看起来很忙啊,我不打扰你了。”“你一定很累 了吧,休息一下吧,我走了。”等等。客人会一边说着这些话,一边从 椅子上站起来。中国人告别前的暗示短暂而迅速,西方人会觉得非常突 然而不知所措。客人一边向门口走,一边会说些抱歉的话,如“不好意 思打搅你了”,“抱歉耽误你时间了”。中国客人用这些表达方式表达 对他人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