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代表人物

合集下载

十一个管理学派梳理

十一个管理学派梳理

管理理论的丛林-11个主要的管理学派目录一、管理过程学派------------------------------------------------------------------------------------------------------------- 21.代表人物 -------------------------------------------------------------------------------------------------------------------- 22.主要著作 -------------------------------------------------------------------------------------------------------------------- 23.主要理论 -------------------------------------------------------------------------------------------------------------------- 2二、人性行为学派------------------------------------------------------------------------------------------------------------- 31.代表人物 -------------------------------------------------------------------------------------------------------------------- 32.主要著作 -------------------------------------------------------------------------------------------------------------------- 33.主要理论 -------------------------------------------------------------------------------------------------------------------- 3三、社会系统学派------------------------------------------------------------------------------------------------------------- 31.代表人物 -------------------------------------------------------------------------------------------------------------------- 32.主要著作 -------------------------------------------------------------------------------------------------------------------- 33.主要理论 -------------------------------------------------------------------------------------------------------------------- 3四、管理科学学派------------------------------------------------------------------------------------------------------------- 41.代表人物 -------------------------------------------------------------------------------------------------------------------- 42.主要著作 -------------------------------------------------------------------------------------------------------------------- 43.主要理论 -------------------------------------------------------------------------------------------------------------------- 41.代表人物 -------------------------------------------------------------------------------------------------------------------- 52.主要著作 -------------------------------------------------------------------------------------------------------------------- 53.主要理论 -------------------------------------------------------------------------------------------------------------------- 5六、系统管理学派------------------------------------------------------------------------------------------------------------- 61.代表人物 -------------------------------------------------------------------------------------------------------------------- 62.主要著作 -------------------------------------------------------------------------------------------------------------------- 63.主要理论 -------------------------------------------------------------------------------------------------------------------- 6七、经验主义学派------------------------------------------------------------------------------------------------------------- 61.代表人物 -------------------------------------------------------------------------------------------------------------------- 62.主要著作 -------------------------------------------------------------------------------------------------------------------- 73.主要理论 -------------------------------------------------------------------------------------------------------------------- 7八、经理角色学派------------------------------------------------------------------------------------------------------------- 71.代表人物 -------------------------------------------------------------------------------------------------------------------- 72.主要著作 -------------------------------------------------------------------------------------------------------------------- 73.主要理论 -------------------------------------------------------------------------------------------------------------------- 8九、技术系统学派------------------------------------------------------------------------------------------------------------- 81.代表人物 -------------------------------------------------------------------------------------------------------------------- 82.主要著作 -------------------------------------------------------------------------------------------------------------------- 83.主要理论 -------------------------------------------------------------------------------------------------------------------- 8十、群体行为学派(组织行为学派) ---------------------------------------------------------------------------------- 91.代表人物 -------------------------------------------------------------------------------------------------------------------- 92.主要著作 -------------------------------------------------------------------------------------------------------------------- 93.主要理论 -------------------------------------------------------------------------------------------------------------------- 9十一、权变理论学派 --------------------------------------------------------------------------------------------------------- 91.代表人物 -------------------------------------------------------------------------------------------------------------------- 92.主要著作 -------------------------------------------------------------------------------------------------------------------- 93.主要理论 ------------------------------------------------------------------------------------------------------------------ 10一、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1908-1984) 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三大管理学家

中国三大管理学家

一、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现任:中华企管网集团首席顾问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院长学历: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学位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人士欢迎十大名嘴之一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企业管理,在台湾主讲千次以上。

二、成中英:专研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的创始人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东西方大学校长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省阳新县。

于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七○年代曾为台大哲学系教授兼主任,后应邀赴夏威夷大学任教至今,被称为“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成中英教授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并担任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学贯中西,长期从事逻辑与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管理哲学、易经哲学、儒学与新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是C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哲学的专业领域是中西哲学会通、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其治学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宏扬中国哲学的精华,推动融合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创立。

著有《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三、杜维明:新儒学第三代领军人物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

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

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并自1996年出任燕京学社社长至今。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1 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 EMERSON)是美国早期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者,他从1903年起就与泰勒有个人交往,并独立地发展了泰勒科学管理的部分原理。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即:(1)明确目的;(2)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虚心请教;(4)严守规章制度;(5)公平;(6)准确、及时、永久性的记录;(7)合理调配人、财、物;(8)定额与工作进度;(9)条件标准化;(10)工作方法标准化;(11)手续标准化;(12)奖励效率。

2 亨利·劳伦斯·甘特(Gantt.Henry L,1861—1919)是泰勒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

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亨利·劳伦斯·甘特是在泰勒指导下开始从管理研究的,并为帮助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原理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他后来离开了泰勒的研究行列。

他要比泰勒更关心工人的利益。

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3 弗雷德里克·泰罗出生在美国费城,18岁进费城的一家工厂学习制作模具,4年之后到费城钢铁厂工作,由于他工作刻苦,表现突出,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杂工开始干起,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师、工长、维修组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1881年,泰罗25岁那年开始进行工人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1898-1901年受雇于宾西法尼亚某钢铁厂进行咨询工作,主要完成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铁铲实验,这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1901年他退休,开始从事无偿地咨询和演讲活动,宣传他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是他的代表作,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管理学的著名学者

管理学的著名学者

管理学的著名学者:1、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现代管理学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最重要的十大观点是:1.“分权与授权”才能引发学习动机2.用成效来管理,用目标来管理,而非用监督来管理3.不连续时代的现象:知识产业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取代个别经济,政府魅力式微4.不创新的风险,比创新高很多5.顾客是企业存在的目的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达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会责任”7.公司经营不能炒短线8.化社会问题为商机9.组织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领导人10.家族企业妨碍企业进步2、约翰·科特(John P. Kotter)举世闻名的领导力专家,世界顶级企业领导与变革领域最权威的代言人。

最重要的思想有下列两项:领导和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管理者的工作是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并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建立秩序;领导者的工作是确定方向、整合相关者、激励和鼓舞员工,其目的是产生变革。

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绩效有巨大的正相关性,文化变革是耗时且极端复杂的八个流程,包括:A.建立更强的紧迫感;B.成立指导联盟;C.形成远景和战略;D.传播变革远景;E.授权员工行动;F.创造近期成果;G.巩固成果并推行更多的变革;H.深植变革于文化中。

以上8个步骤必须依顺序执行,否则成功机会非常微小。

3、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学习型组织之父,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的核心是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

主要内容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管理技巧,试图通过这些具体的修炼办法来提升人类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

4、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管理学的代表人物

管理学的代表人物

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1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 1886一197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

巴纳德1886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幼聪慧,酷爱音乐,勤于读书。

他曾在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统计部任职。

1927年,就任佐冶亚·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洛克菲勒财团理事长,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把帕雷托和韦伯的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应用于管理学,创立了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论。

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经营者的职能或者管理者的职能,是组织的一个专门职能。

在组织中担任谋求组织的形成和维持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

为了闸明经营者的职能,必须阐明组织的性格和本质。

(2)现代管理论不是单纯的技术论,而是对组织的本质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3)现代管理论不是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而是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

(4)现代管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

巴纳德还著有《经理的职能》(1956)等书。

2布莱克和穆顿罗门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是美国行为科学家。

1964年两人合著了《新管理方格》一书,提出了管理方格法,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

他们克服了以往各种领导方式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提出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员关心二者之间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格图,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纵横各分为九小格,共成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图所示)。

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是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管理,即图中“9.9”方格,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求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因此,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企业领导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逐步改造成为“9.9”型的理想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中国三大管理学家

中国三大管理学家

一、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现任:中华企管网集团首席顾问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院长学历: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学位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人士欢迎十大名嘴之一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企业管理,在台湾主讲千次以上。

二、成中英:专研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的创始人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东西方大学校长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省阳新县。

于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七○年代曾为台大哲学系教授兼主任,后应邀赴夏威夷大学任教至今,被称为“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成中英教授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并担任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学贯中西,长期从事逻辑与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管理哲学、易经哲学、儒学与新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是C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哲学的专业领域是中西哲学会通、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其治学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宏扬中国哲学的精华,推动融合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创立。

着有《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三、杜维明:新儒学第三代领军人物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

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

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并自1996年出任燕京学社社长至今。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

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

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

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高教社2024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高教社2024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传播 者
发言 企业
混乱 驾驭
资源 分配
谈判





3.管 理 者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每个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和素质:
3.管 理 者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不同管理层级的技能要求是否一样?
✓ 不同管理层级对各个技能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 ✓ 人际技能是管理者必备的最重要的技能。
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个小故事,分析这个 故事体现了管理者的什么技能?
80/20法则:如何使工作更有效率
【工具运用】
实战实训
刘丹应该如何获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以使项目顺利开展 刘丹是?一个中型公司的程序员,正在负责一个项目开发。这个项目是一个以软件开发为主、集成
为辅的综合性项目,需要公司其他业务部门的配合。但找到相关部门的经理时,他们总是以手头工 作很紧张,派不出人手为由不给予积极配合。所以项目目前无法推动下去,眼看着要延期了。
3.管 理 者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管理者到底是做什么的?
4.管理学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二、管理学的特点
(一)一般性和综合性 (二)科学性 (三)实践性 (四)历史性
【专业微课】
《 数字化时代下的组织变革》,二维码见教材P20
管理工具
2.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开展年会组织工作
2.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3
PART ONE
领导
2.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管理者
依据组织
实现
2.管理的基本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1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 1886一197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

巴纳德1886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幼聪慧,酷爱音乐,勤于读书。

他曾在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统计部任职。

1927年,就任佐冶亚·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洛克菲勒财团理事长,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把帕雷托和韦伯的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应用于管理学,创立了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论。

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经营者的职能或者管理者的职能,是组织的一个专门职能。

在组织中担任谋求组织的形成和维持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

为了闸明经营者的职能,必须阐明组织的性格和本质。

(2)现代管理论不是单纯的技术论,而是对组织的本质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3)现代管理论不是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而是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

(4)现代管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

巴纳德还著有《经理的职能》(1956)等书。

2布莱克和穆顿罗门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是美国行为科学家。

1964年两人合著了《新管理方格》一书,提出了管理方格法,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

他们克服了以往各种领导方式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提出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员关心二者之间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格图,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纵横各分为九小格,共成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图所示)。

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是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管理,即图中“9.9”方格,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求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因此,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企业领导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逐步改造成为“9.9”型的理想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3多尔顿,麦尔维尔(Dalton,Melville)美国组织理论家。

1964年著《管理者》一书,论述了非正式组织。

他把非正式组织分为三大类:(1)垂直型的非正式组织--由同一部门中层级地位不同的人员组成。

它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共栖性的,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上司与下属之间互相维护利益;另一种是寄生性的,下属得到上司的协助较多,对上司却没有相应的贡献,只享权利不尽义务。

(2)水平型的非正式组织--由不同部门中层级地位相同的人员因某些需要和关系而形成。

它也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防守性的,是当自己的权益受到威胁或侵害时,为谋求联合防御和维护利益而联合形成的;另一种是进攻性的,是为谋求利益,改变现行的组织结构而形成的;(3)混合型非正式组织--由不同层级地位、不同工作地点的人员组成,大多数是因为共同兴趣、友谊与社会满足感或为完成与机关无直接关系的功能而形成。

德鲁克,彼得(Drucker,Peter,1909--)美国管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

他出生于奥地利,1937年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他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大企业的顾问,还担任过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政府的顾问,也曾在纽约大学等大学任教。

1945年,他创办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自任董事长。

1963年获华莱士.克拉克国际管理奖,1967年获管理促进会泰罗金钥匙奖。

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他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以后在《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以及《效果管理》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成目标,任何企业都有八个主要领域,必须为每个领域制定目标,这八个领域是:在市场上的地位、革新、生产率、物资及财产、盈利性、经营人员的能力及其培养、工人的能力及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各项目标能否完成,完全取决于经营人员如何进行管理。

目标管理就是将各个管理人员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个人的自我控制,使其从工作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强烈的激励,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是管理理论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管理有五项基本活动,每个管理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执行以下职能:(1)确定目标;(2)组织下属员工的工作;(3)评定工作成绩;(4)激励和联系;(5)培养人才。

有效的管理是可能的,也是可以学会的。

他还对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在1975年发表的《今日管理组织的新榜样》一文中,他把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概括为五种类型:(1)集权的职能性结构;(2)分权的联邦式结构;(3)规划--目标结构,矩阵解雇;(4)模拟性分散管理结构;(5)系统结构。

4 法约尔,亨利(Fayo1,Henrry, 1841--1925)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科学管理之父。

出身于法国,1860年毕业于国立采矿学校,同年受聘为康门塔里----福尔香包矿冶公司采矿工程师,1998年晋升为该公司总经理,1918年退休。

法约尔在该公司总经理职任上努力革新,采用新的科学管理方法,并因此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他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与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齐名。

法约尔本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其论著颇丰。

他的管理理论主要反映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在这本书中,他认为整个工业经营活动,应包括六个方面:(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值得特别注意,他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管理包含五种职能或要系:(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法约尔提出的这五种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法约尔在他的经营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在其长期的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它们是: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指挥统一、领导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正、人员的稳定、创造精神与集体精神。

这14条管理原则,与上述的5种管理职能和6种经营活动,构成了法约尔经营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他强调认为,这些管理原理,不仅适用于工商业、而且适用于政治的、宗教的、慈善的、军事的以及其他企业、事业。

他还极力提倡在大学和专科学校讲授管理学。

5 菲德勒,F.E.(Feidler,F.E.1922--)美国行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领导的权变方法。

他认为,领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决定团体的工作情况,领导者的型态、品格及方法适合于群众的程度。

一个领导者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是由于他的人格特性,而且是由于各种情况因素以及领导者和情况因素的交互作用。

影响领导者有效的型态,有三种关键的因素,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群众的绩效取决于领导的型态、领导者能够影响群体成员的程度及群体情况。

他设计了两种主要的领导型态,一是任务取向型,一是满足人事关系的取向型。

笼统地说一个领导者是否有效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能说一个领导在某一种情况下有效,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无效。

要提高组织和群体的效率,不仅要有效地训练管理者,而且要建立一个使领导者能够顺利工作的组织环境。

他著有《领导效果理论》等书。

6马克思·韦伯(Milx·Weber,1864一192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著名管理学家,古典管理学派在德国的代表。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他的主要著作有《新教的伦理》、《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

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同时期人,出生于德国的富裕家庭,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有广泛的兴趣,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作家等。

他对当时的经济、历史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独特的思想,有助于了解19世纪的家族企业资本主义同大规模工业组织和政府机构之间的联系。

他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该理论的原意是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他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结构主要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个管理阶层。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劳动的专门化与分工;2.有为社会所公认的合理合法的权威和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层次结构;3.有精确、稳定而严格的、对事不对人的法律与规章制度。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能高度精确地计算出组织的领导人和成员的成果,能适用于所有的各种管理工作及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组织,如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党、经济企业和各种团体。

7弗兰克·古德诺(Goodnow·Frank,1859--1939)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

他曾长期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并担任霍普金斯大学校长。

1900年,他参加了重新起草纽约市宪章的委员会。

古德诺是美国政治学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并于1904--1905年期间任该会第一任主席。

他着重研究政府机构,著作涉及市政、宪法和行政法、行政学等方面,主要的有:《比较行政法:美、英、法、德全国和地方行政制度的分析》(1893)、《地方自治:行政研究》(1895)、《社会改革与宪法)(1911)、《美国人对自由和政府的理解》(1916)及《中国:一种分析》(1926)。

古德诺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是1900年出版的《政治与行政》一书,它确立了作者在行政学方面的地位。

他把国家的职能分为政治与行政两种,前者是民意的表现,后者为民意的执行,从而扬弃了立法、司法、行政三分法而代之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

他认为政治与行政要实行分离,因为政治是非科学和非理性的,行政却是科学的和理性的。

为有效地推行行政,要铲除政党分赃制,实行以才能为用人标准的功绩制。

行政机关应该运用科学方法,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

8梅奥.乔治(Mayo,George,1880--1949)著名管理学家,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他出生于澳大利亚,1919年移居美国,1926进入哈佛大学。

1927年他应邀参加了正在进行中的霍桑试验并成为该试验的主要领导人。

在实验中,他们发现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并不与物质刺激成正比,从而引导他们对于外部环境、人际关系等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并发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写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1933)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等著作,阐述其人际关系学说。

他认为,工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影响工人积极性的除物质条件等因素外,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主要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工人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惯例和倾向,无形地左右着成员的行为;企业领导的能力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倾听和沟通员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