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陵兵马俑-湘美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秦陵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是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兵马俑的发掘过程,认识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难点:画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

三、教具、学具教具:PPT,范画学具:素描纸,记号笔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生:秦始皇。

以秦始皇图片引入课题,《秦陵兵马俑》。

师:提问什么是“俑”?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出示图片,就是1974年春,西安临潼县西杨村村民打井的时候发现了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板书课题)【出示陶俑图片1.2】2.观察分析这是当时兵马俑发掘现场的照片,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套陶俑身上的泥土,这是已经发掘出来的一号坑的局部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在看了刚刚的照片后,请你来找找有没有哪个兵马俑是一摸一样的?生:没有师:没错,每一个陶俑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五官还是身高又或者是服饰都找不到一个完全一样的,这就需要制作的工匠花费很多时间和心血来雕刻、描绘、制作。

那么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先完整兵马俑图片展示再出示局部展示,请同学们回答。

今天兵马俑的考古人员发来一封邮件,希望咋们班的同学能够帮会组考古人员绘制几张兵马俑的线描图。

五、学生作品创作1.教师展示范画。

2.学生利用所准备的工具进行绘画。

3.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1.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说一说自己绘制的兵马俑有哪些细节是在画之前没发现的。

2.同时说一说你认为兵马俑有什么价值?3.教师总结。

七、板书第6课秦陵兵马俑五官——表情丰富细腻头发——发丝清晰可见衣服——铠甲分明,皱褶生动。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湘美版一、课程背景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拥有世界上独特的艺术传统和文化遗产。

秦陵兵马俑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陪葬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次美术课程设计以秦陵兵马俑为主题,旨在通过学习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让学生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能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绘制具有立体感和透视感的秦陵兵马俑。

3.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1.秦陵兵马俑的历史故事和作品特点。

2.如何使用不同材料绘制具有立体感和透视感的兵马俑。

四、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一:秦陵兵马俑的历史和艺术特点秦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文化中的一种,是中国古代为秦始皇制作的兵马俑,并将其安放于秦陵中。

秦陵兵马俑以勇士、战马为主要题材,塑造精美,栩栩如生。

在此环节,应该向学生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遗产的意义。

2. 教学内容二:绘制兵马俑在此环节,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秦陵兵马俑的实物,让学生们更加真实地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形象和特点。

之后,根据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课程要求,具体介绍以下两种绘画技法:•线描法:要求学生掌握线描的基本技法,通过细密的线条描绘兵马俑的面容、服饰和神态,强调立体感和透视感。

•毛笔画法:要求学生选择毛笔或者水彩等工具,按照秦陵兵马俑的图样,进行创作和绘制。

3. 教学内容三:展示和评价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欣赏和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对学生的绘画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以课文为主的讲解和教学,让学生对秦陵兵马俑和秦始皇进行扩展的学习和认识。

•演示法: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绘画技法,更快上手。

•讨论法: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对秦陵兵马俑和文化遗产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秦陵兵马俑》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秦陵兵马俑》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
《秦陵兵马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简单的欣赏雕塑作品;
技能目标:能绘制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绘制线描图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兵马俑吗?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秦陵兵马俑》;
二、作品鉴赏:
师:课件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兵马俑的外形具有哪些特点?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观察的很到位,说明大家是十分具有观察能力的小朋友;
三、实践展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尝试绘制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生:结合课文内容,认真进行制作;
师:巡视指导,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积极举手上体进行作品展示。

师: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做相应的总结;。

湘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教案

湘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教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总结方法
学生作业
一、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的功绩,导入课题。
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俑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三、初步欣赏:(课件展示秦兵马俑)
四、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秦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①兵俑:头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四、绘制陶俑
1.刻画细节:注意五官清晰、表情丰富,胸前的结穗,衣袖的褶皱等
2.学生创作。
线条肯定、简洁、流畅、构图饱满。
五、展示评价
介绍自己兵马俑的造型特征(官职、神态、动作)
欣赏交流
归纳步骤
小结
板书设计
秦陵兵马俑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作业设计
A作业:完成课业作品
B作业:
检查记载
日期:
等次:
检查人:
课后反思
②马俑:两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喘着粗气的鼻孔、马嘴象发出嘶鸣一般。
五、体验设计制作 合作探究
六、拓展阶段:
今天对秦陵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着重欣赏了兵俑的服饰,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欣赏的。
欣赏交流
归纳步骤
小结
板书设计
秦陵兵马俑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作业设计
A作业:完成课业作品
B作业:
检查记载
日期:
等次:
检查人:
课后反思
单元
主题
绘画
授课时节
第 8 周 总第 7 节
课题
秦陵兵马俑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




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6.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6.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6.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6. 秦陵兵马俑》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了秦陵兵马俑的规模、造型、表情、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兵马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秦陵兵马俑的绘画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兵马俑作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秦陵兵马俑这一课题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可能对兵马俑的认识仅限于名字和一些粗浅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学会观察和分析秦陵兵马俑的造型、表情、服饰等方面的特点。

3.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兵马俑作品。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观察和分析秦陵兵马俑的造型、表情、服饰等方面的特点。

3.创作具有个性的兵马俑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制和制作兵马俑的过程。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创作。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秦陵兵马俑的图片和制作过程的视频。

2.绘画和制作材料:画纸、画笔、颜料、泥巴等。

3.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关于秦陵兵马俑的介绍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秦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兵马俑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详细介绍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让学生深入了解兵马俑。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制和制作兵马俑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绘画和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陵兵马俑的造型、表情、服饰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对兵马俑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湘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物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兵马俑的形象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手法表现兵马俑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 兵马俑的形象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兵马俑的形象特点。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手法表现兵马俑。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兵马俑的形象特点。

3. 演示法:演示如何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手法表现兵马俑。

4.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兵马俑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讲授新课1. 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 讲解兵马俑的形象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三、观察分析1. 展示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兵马俑有哪些特点?它们是如何表现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兵马俑的形象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四、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手法表现兵马俑。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本组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

3.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兵马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展示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 教师总结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总结拓展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说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历史文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价值?3. 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教师总结并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秦岭兵马俑 ︳湘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秦岭兵马俑 ︳湘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秦岭兵马俑︳湘美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岭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兵马俑的艺术风格,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秦岭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艺术作品。

难点- 兵马俑的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创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秦岭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 观察法:观察兵马俑的图片,分析其艺术风格。

-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 实践法: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岭兵马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本课的主题。

第二阶段:新授- 讲解秦岭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发现、挖掘和保护。

- 分析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如造型、色彩和表情。

- 展示不同类型的兵马俑,如步兵、骑兵和车兵,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第三阶段:实践-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兵马俑进行观察和分析。

- 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全班讨论。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兵马俑作品。

第四阶段: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欣赏。

-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 教师总结,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秦岭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还通过实践创作,提高了自己的美术技能。

同时,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得到了培养,民族自豪感得到了激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 《秦岭兵马俑》,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秦陵兵马俑(教案) 湘美版 美术六年级上册

秦陵兵马俑(教案) 湘美版 美术六年级上册

兵马俑教材分析“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秦汉兵马俑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印痕,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艺术瑰宝,其气势恢宏,场面浩大,形象生动,或写实、或写意的艺术手法,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的艺术学习宝藏。

本课让学生走进兵马俑的世界,感受其气势宏大、撼人心魄的气势,从而领略秦代丰厚而骄人的艺术与文化。

教学目标:1、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价值,提高审美意识。

2、让学生学会细心、耐心的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并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3、了解一些考古常识和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

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能捻过欣:分析、讨论、感受等方式,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有关除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艺术无国界,艺术本一家。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你闭眼聆听,想象一下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画面?2.这样气势恢宏,声势浩大的战争场面,必然有千军万马。

就是这支强大勇猛的军队,有一位叱咤风云的统帅,来自秦国(秦始皇)。

对了,他就是秦始皇。

秦陵主要由丞相李斯设计,用举国之力整整花费了38年的时间,建造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一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板书课题一一兵马俑二、新授1俑是古代陪葬的人偶3.你们知道这些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吗?1973年农民杨志发区地里挖地,这一锄头下去,震惊了全世界。

因为他的发现也因为考古学家的付出,才得以让这些艺术珍品展示于众。

猜一猜,考古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会怎么做?选定发掘地点、对象一一采用什么方法挖掘,并做好文字、绘图等记录一一编号、分类、修复(课件):4.选定发掘地点、对象——5.采用什么方法挖掘,并做好文字、绘图等记录一一6.编号、分类、修复考古学家必须精通地层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高超的修复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激情造趣、视频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看的同时同学们想一想这段视频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场面。

(播放《英雄》视频剪辑,千军万马、整戈待发的战争场面)这支威武之师正是当年秦始皇率领的千军万马,说到秦始皇,同学们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
他被李贽称为“千古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了长城,一生雄图霸业、叱咤风云。

这位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兵马俑》。

(板书:兵马俑)
师: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生:是以陶、木、石铜等材料雕塑的形象,目的在于代替活人随葬。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

同学们知道秦始皇陵在什么地方吗?(西安)好,下面我们一起跟随考古学家的眼睛,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出示幻灯片(2至9)
(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
1.了解兵马俑保护大厅、兵马俑挖掘现场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1)欣赏了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谈自己的感受:大,多,
威武,宏大。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发现秦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板书:大,多。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兵马俑是如何发现的,继续欣赏图片。

了解兵马俑保护大厅、兵马俑挖掘现场、考古人员工作场景。

总结:考古工作人员脚穿软底鞋,用铲子、毛刷等工具细致地清理浮土,有的仔细绘图,有的喷水保持土质湿度……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

出示幻灯片(10至14)
(2)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

出示幻灯片(15至18)
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并分类
出示幻灯片(19)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
(2)学生总结回答: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1)师: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他们之间又有哪些不同呢?陶俑分为哪几种?
(2)学生讨论
(3)总结:出示幻灯片(20-21)头发:发丝清晰可见。

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板书:细致。

总起来说兵俑之间有三个方面的不同,出示幻灯片(22-24)。

发式:帽子与帽子不同,发髻与发髻。

军队中的军官都带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髻。

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表情:那更可谓是千人千面。

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可谓喜怒哀乐,表情各异。

服装和动作:①服装不同,铠甲和布衣,铠甲不同。

②兵俑分类。

不同的人物着装自然不同,兵俑大致分为三类士卒俑(士兵)、军吏俑(军中的小官)、将军俑(将军)
这些兵俑是完全模仿真人真马制作的。

他们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历历可数的甲钉,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起的写实技艺(板书,写实)。

(4)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师:陶俑有哪些组成部分?
生: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三)尝试制作、创造表现
同学们,今天对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拿起手中的工具、材料试着来制作一个泥人。

百度搜索几种类型的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并制作出课件展示供学生参考。

1.宣布制作要求:
(1)注意表情、衣帽、发型的细节刻画。

(2)高度在一只筷子的左右。

(3)作兵马俑时可以卫生筷、小木棍、铁丝做中心支柱,保持稳定性。

2.步骤: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

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

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3.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反馈、总结拓展
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小组,并展示其作品。

(五)作业
课下同学们将作品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气势方阵。

共同欣赏,并互相提
出改进意见。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秦始皇的世界,了解了考古的艰辛过程,欣赏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性格鲜明、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同时好学会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自主学习。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不少损害文物的事迹,如触摸文物、攀爬、划刻文物,如果遇到这种现象,同学们从我做起,保护文物。

附:板书设计
兵马俑
一、分类:陶俑、陶马、兵器
二、特点:大、多;细致;写实
三、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