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_教育笔记-对待淘气包批评不过度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与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与答案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文学批评史笔记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术上提出“文学批评”这一概念,分为现当代和古代。
中国古代理论和批评在狭义上是评论、赏析。
“中国文论”、“古代文论”基本上等同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专题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总体特征(与西方相比)一、与西方文论相比,中国文论起始早,内容丰富。
1、西方文论大致情况(1)、西方文论在18世纪以前,其经典著作寥寥无几,不发达,除了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古罗马时期贺拉斯的《诗艺》。
“诗学”这个概念不仅仅是研究诗歌的,而是相当于文艺学、艺术学。
十八世纪以后,西方文论如雨后春笋,十分繁荣。
尤其是二十世纪,这一个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例如:康德、黑格尔;康德提出“三大批判”,他的《判断力批判》是相当重要的美学著作。
(2)、西方二十世纪文论的大致发展脉络:俄国(以作品为中心的文批)俄国的“形式学派”二十世纪初出现。
所谓“形式学派”,注重文艺形式、语言形式,主要是研究诗歌。
它重新追问“什么是文学”,追寻文学的本质,追问什么是文学的性质,确立文学的本质性特征,也就追问了“什么是文学性”。
它从语言本身来看,文学的语言与一般的语言不同,从中确定了文学性。
例:“腿不仅可以用来走路,也可以用来跳舞的。
”说明文学性语言不是指向功利性的目的,日常语言则带有实用性、目的性,文学语言是指向审美的本身。
文学作品有实用功能,但不是它的本质性目的。
这一学派突破了以前的观点。
俄国的“形式学派”对后来西方文论产生重要影响,英国的“新批评派”(以作品为中心的文批)、法国的“结构主义”都受俄派的影响。
英、法英、法则不局限于诗歌,而是拓展到叙事性文学中,如小说、戏剧。
(相比较,中国的先锋派和新写实派在对一题材、内容展现时,则采用不同于以往的叙事方式。
例如:莫言小说)(3)、六十年代以后的西方文论六十年代以后,西方产生了接受美学也叫读者学。
产生了后现代主义文论。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标志。
后现代主义提倡的解构,不同于以往的建构和结构。
2022年中国文学批评史整理笔记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一、古代经传里保存旳文学理论批评资料(次重点)识记:美刺说:出处《诗经》。
美是赞美,刺是挖苦,当时旳人已经结识到了文学作品有批判和歌颂两大功能,特别是结识到文学旳批判功能。
这种用诗歌来颂美匡恶旳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发展成为“美刺说”言志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旳普遍结识。
出处:《尚书•尧典》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观志观风说:出处《左传》《国语》。
实际是与诗言志说和美刺说紧密相连旳,是从统治者旳角度对前两种学说旳解释。
观志就是通过诗歌观测作者旳思想感情;观风就是通过诗歌观测民风民情。
三不朽: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还提出三不朽旳说法。
原文是:太上有立德(德指建立一种民族、一种政权,重要是指治国),另一方面有立功(立边功和武功),另一方面有立言(著书立说,指文化学术类旳),以其为不朽。
理解:春秋时代所谓旳“赋诗言志”旳内涵: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旳普遍结识。
出处:《尚书•尧典》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言志旳意思是:诗歌旳本质是人旳思想感情旳体现,人们可以通过诗来体现对社会生活旳观点和态度。
后世儒家学者特别把言志旳“志”解释为与政教有关旳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旳影响。
“断章取义”措施:当时人们赋诗言志旳时候,往往不管原诗旳内容,只取其某一点旳相似或类似吴公子季札评论诗乐所体现旳文艺观:吴公子季札在鲁国听乐观风,她能从诗乐中听出各国民情风俗和周政旳盛衰,(《周南》、《召南》)。
她倡导“中和之美”,这种中和之美旳审美抱负,逐渐发展成儒家诗乐理论旳一种重要内容。
《礼记、乐记》有关“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旳论述开后世儒家文论旳老式先秦时代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旳结识:诗是人民思想感情旳抒发,通过诗歌可以宣导民情,补察时政,对统治者起箴奉劝谏旳作用。
这就是《礼记、乐记》中有关“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旳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重点笔记

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掌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了解掌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发展史;了解掌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态。
教学重点:百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设与历史发展教学难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本特点教学学时:2学时一、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以中国历代(先秦迄近代)文学批评家的理论著作或篇章为依据,研究、探讨、总结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
(二)学科性质以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文艺学的三大分支、五小分支为指导,结合学科发展实际,辨析“中国文学批评史”与“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论)课程命名的优劣。
所谓“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理论和思想的历史。
1、历史悠久。
2、内容丰富。
3、富有特色。
二、百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设与历史发展(一)作为学科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产生的原因1、“五四”时,文学史的编纂浪潮影响、刺激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诞生。
郭绍虞在《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文中回忆自己写作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缘起时说:“五四时期,我就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了,我当时的想法是要写一部中国文学史。
后来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文艺理论的材料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也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方面而写起中国文学批评史来了。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郭绍虞的经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时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陈中凡、罗根泽、方孝岳、朱东润等都是当时声望颇著的文学史家,所以文学史编撰对文学批评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中外学术交流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曾于1916年来华留学两年,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对批评史的个案研究已经起步许多报刊都刊登有关批评史的研究文章,铃木自然受到一些濡染和启发。
1925年铃木出版《支那诗论史》(实为三篇长文:《周汉诸家的诗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论》、《格调、神韵、性灵三诗说》),由日本京都弘文堂刊行,并很快由北新书局易名为《中国文艺批评史》出版了汉译本,比国内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还要早出两年。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

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公开课笔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

公开课笔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郑州大学·徐正英一、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文批史)---古人对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评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文论)---文学的理论原则;科学叫法: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1.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评价;2.对古代重要文学理论学说的讲解和阐释;3.对重要文学观念演进轨迹的勾勒;如文学观念的演变:孔子--兴观群怨说,屈原--诗可以怨(离,别也,骚,愁也);荀子--天下不治,请陈佹诗;杜甫--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韩愈--不平则鸣4.对古代重要文学理论批评篇章和专著的导读;5.介绍古人对古代重要作家作品及文体的评介情况。
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作用:1.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能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及理论从来不讲形象,中国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散文,讲究的是声色之美,抒情写景)2.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文学史(如《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家兼理论家·宋代是产生文化巨人的时代: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奖、散文家、词人、诗人、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湖州竹派的创立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们的文学创作往往是在理论指导之下完成的,搞清了他的理论有利于我们理解他的文学创作。
如韩愈的文学理论:文从从字顺各识职;唯陈言之勿去,导致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3.有助于我们阅读鉴赏古代文学的作品(古代的作家往往都有自己的文学理论)·如钟嵘《诗品》对曹植作品的评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苏轼的文学理论: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笔记(一)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笔记(一)简介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是一部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梳理的著作。
作者汇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阐述。
北方学派北方学派是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该学派主张“文以意为本”,注重对文学中的思想性进行探索和解读。
在该学派的影响下,不少文学理论家开始对文学的社会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行为主义批评行为主义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较为前卫的流派。
该学派主张将文学作为行为的反映,通过对文学中人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来揭示文学的意义和内涵。
该学派对于文学创作中的行为倾向和社会背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新时期批评新时期批评是近年来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热点。
该批评致力于解读和评价当下文学中的新现象和新趋势,关注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同时,新时期批评也面临着来自文化多元化和个体化的挑战。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是一部对中国文学批评发展态势的全面梳理和回顾。
通过对各个学派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批评的演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文革时期批评文革时期是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
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和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的影响下被迫离开文坛,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限制。
批评也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内,批评文学作品的重点转向了形式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上。
“后现代”批评“后现代”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相对新兴的流派。
该学派主张重新审视和挑战传统的文学范畴和权威,关注文学领域中的多元性和异质性。
该学派的出现,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化环境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东方主义批评东方主义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流派。
该学派关注中国文学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试图借鉴西方文化批评的现代方法,挖掘中华文化中的共性和特殊性。
该学派对于文学与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探索。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通过对百年来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梳理,展现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幼师教育随笔《对调皮孩子不能一味的批评》

幼师教育随笔《对调皮孩子不能一味的批评》
对调皮孩子不能一味的批评
早上孩子们吃完饭,我刚要去刷碗,又看到我班崔智鑫与王嘉良拽着衣服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这时我的火气又上来了,大声呵斥他们怪他们不听话他俩及别的小朋友安静下来,我去刷碗,一会儿又听到他们两个在打闹,我想,他们怎么这么调皮呢?中午睡觉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则小故事,让我有了启发,我不应该总是批评他们,使他们在心理暗示,认为我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永远也改不好,所以也就破罐子破摔,不会想到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
而我也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而是要细心地教导他们,信任他们。
告诉他们这样在教室里打闹是不对的,容易碰伤等。
怎么是对的,怎么是不对的,那孩子会有很大改变。
其实,孩子表现是取决于老师的评价,教师的定位取决于孩子的表现,更能改变孩子的表现。
所以老师尽量不要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_教育笔记-对待淘气包批
评不过度
文章来源教师范文吧课件教育笔记:对待淘气包,批评不过度开学初,经过几天的了解,我发现瑞瑞是一个很特殊的小男孩,他非常的聪明,喜欢探索,但也时常做一些和别人很不一样的举动。
他没吃完的鹌鹑蛋,会被他塞在衣服里藏起来,他能趁老师和小朋友不注意把酸奶盒扎得像蜜蜂窝,他能一个人溜到盥洗室,把水弄得满水台都是……今天下午我发现他站在墩布池边半天,我就上前去叫他,他正在小便。
我真生气了,怎么瑞瑞净干一些“新鲜事”呢?我按捺住气愤,用平和的语气问:“你知道哪里是小便池吗?”他说“知道”,然后给我指了指。
我说:“你为什么在这里小便呢?”“我想试试。
”他低下头小声说。
我摸摸他的头说“试一试也要做正确的事情,如果明知道是不对的就不要试了,明白了吗?”他说:“老师,我给你冲冲就干净了。
”我同意了,让他去做。
课上,瑞瑞把他做的贺卡送给了我,我很高兴,谢了他。
我知道这代表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不反感我对他进行的教育。
对于比较特殊的幼儿,要及时的、反复的做工作,一次两次的严风历雨是不能转化的,还有可能使之逆反。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
心,他们的好奇心远比成人强烈,因此,我们在对待一些幼儿做出的看似“可气”的事情时,多给予一些理解与尊重,不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不挫伤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
但老师对幼儿的错误行为还是要给予指出并帮助其认识改正的,采用的方法要因人而异,让幼儿容易接受,愿意改正。
文章来源教师范文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