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业术语 (1)
地理中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

地理中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在地理学中,存在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帮助地理学家描述和理解地球上不同地理现象。
本文将对地理学中的一些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学科。
1. 地形学(Geomorphology)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形形状、地貌演变和地形发育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地壳运动、气候、水流、风力等因素对地球表面进行作用和改变的过程。
地形学通过研究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貌特征,揭示地球表面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2. 气候学(Climatology)气候学是研究长期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的学科。
它涉及到观测和分析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湿度和风向等。
气候学家通过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并为国家和社会制定气候适应和减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决策支持的计算机工具。
它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地图、图表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帮助用户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和自然灾害预防等领域。
4. 地震学(Seismology)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及其引起的地壳运动、地震波传播和地震发生机制的学科。
地震学家通过监测和分析地震活动,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地震学是预测地震、减轻地震灾害和探测矿产资源的重要工具。
5.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的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对地质特征和地质过程的分析,提供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地质建议和技术支持。
工程地质学为减轻地质灾害风险和保障工程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6. 洪水学(Hydrology)洪水学是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循环与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降水、地形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
地理专业答题术语

地理专业答题术语1. “区位因素”,这就像是找对象看条件一样。
比如说一个城市发展工业,它的区位因素就包括交通啦,像靠近铁路或者港口,货物运输方便得很;还有资源,要是附近有煤矿,那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2. “地形地貌影响”,嘿,这地形地貌就像舞台背景,对上面演的戏有大影响呢。
像山区,那修路就难啊,成本跟火箭发射似的往上蹿。
可要是平原,修公路就像小孩搭积木一样轻松。
3. “气候类型与特征”,这气候啊,就像老天爷的脾气。
热带季风气候呢,那就是个喜怒无常的家伙,雨季的时候雨像泼水一样,旱季又干得要命。
4. “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就好比人的性格特点。
拿黄河来说,它的水量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就像一个情绪波动的人,含沙量还特别大,感觉是个脾气暴躁的糙汉子。
5. “土壤类型与肥力”,土壤类型就像不同的床垫。
黑土就像席梦思,肥力杠杠的,种啥长啥;而有些贫瘠的土壤,就像破木板床,种啥都费劲。
6. “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分布就像一场大迁徙。
从赤道到两极,植被就像按部就班的士兵,从热带雨林慢慢变成针叶林,越冷越穿得多似的。
7. “人口分布因素”,人口分布啊,就像小动物找窝一样。
有些地方资源多,像水和食物(工作机会、教育资源等)充足,人就爱往那挤,就像老鼠爱大米。
8.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不同房间。
商业区就像客厅,热闹得很,人来人往的;住宅区就像卧室,安静又舒适。
9.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像不同的美食风格。
比如季风水田农业,就像精致的寿司,讲究精耕细作;大牧场放牧业呢,就像大口吃肉的烤全羊,粗放又豪爽。
10. “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区位选择就像下棋找地盘。
如果是电子工业,就爱往人才多、环境好的地方钻,就像学霸爱往图书馆坐。
11.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啊,就像出门选交通工具。
如果是短途且量小的货物,用公路运输就像骑个小电驴方便快捷;要是大量的、长途的货物,铁路运输就像大货车,稳稳当当的。
五个位置专业术语介绍

五个位置专业术语介绍
当谈论位置时,有许多不同的专业术语可以使用。
以下是五个常见的位置专业术语的介绍:
1. 经度(Longitude),经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
它通常用度来表示,范围从0°到180°东经和0°到180°西经。
经度是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上的东西方向位置的重要参数。
2. 纬度(Latitude),纬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它通常用度来表示,范围从0°到90°北纬和0°到90°南纬。
纬度是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上的南北方向位置的重要参数。
3. 海拔(Elevation),海拔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度。
它通常以米为单位表示,用来描述地形的高低差异。
海拔对于气候、生态系统和地理特征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4. 方位角(Azimuth),方位角是指从参考点(通常是正北方向)到目标点之间的水平角度。
它通常用度来表示,范围从0°到360°。
方位角在导航、天文学和航空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5. 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坐标系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定位地球上任意点位置的系统。
常见的坐标系包括经纬度坐标系、UTM坐标系等。
坐标系通过一组数值来表示点的位置,可以在地图上精确标示出地理位置。
以上是对五个位置专业术语的简要介绍。
这些术语在地理学、测量学、导航和地图制作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地理与地质领域热门词汇大全

地理与地质领域热门词汇大全地理与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成分、内外部结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以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领域特定的术语和概念。
下面是地理与地质领域中一些热门的词汇的大全。
一、地理学术语1. 大陆漂移(Continental drift):指的是大陆之间的相对运动。
该理论首先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后来发展成现代板块构造理论。
2. 高地(Plateau):指地面相对平整且海拔较高的地区。
常见的高地有西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3. 冰川(Glacier):是地球表面的冰体。
冰川主要由积雪堆积而成,具有塑性,能够慢慢流动。
4. 半干旱(Semi-arid):是指气候条件介于干旱和湿润之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
5. 洪水(Flood):是指江河、湖泊等水域超出正常水位,涌过河岸并泛滥到周围地区的现象。
6. 落石(Rockfall):是指岩层或悬崖上的岩石松动或崩落,滚落到山坡或山谷中的现象。
7.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指地下的岩浆推动地壳而喷发出来的现象。
火山喷发会伴随着火山灰、熔岩流等现象。
8. 地震(Earthquake):是指地壳发生的震动。
地震是由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引起的,能够造成地面摇晃、建筑物倒塌等破坏性后果。
二、地质学术语1. 地壳(Earth's crust):指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包含陆地和海洋底部的地壳。
2. 石油(Petroleum):是指地下深处由有机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温度作用形成的一种能源。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
3. 煤炭(Coal):是指由植物的化石残骸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和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燃料。
4. 火山岩(Volcanic rock):是指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等。
5.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是指原始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地理学名词(第2版)(2006)(精)

地理学名词(第2版)(2006)(精)地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及其相对应的特征,以及人们如何在这些不同地区进行各种活动。
地理学有着多种不同的术语,有助于理解各种概念和形式。
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地理学名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探索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特征。
1. 经纬度:经纬度是描述地球上任何一个位置的坐标系统,也称为地理坐标系统,以0度为中心,分别以东西为经度(E)和南北为纬度(N)。
2. 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如山脉、平原、河流以及其它部分,它是地理学家用来描述特定地理区域的一种工具,可以说地表形态构成了地球的主要特征。
3. 海拔:海拔是指海平面(或大气压等)到一个特定点(登山点、南极点等)的直线距离,单位是米。
海拔在地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来衡量风力、湿度,也可以用来测量植被和地貌之间的关系,此外,海拔还可用来解释地球表面热量输入或传递的变化。
4. 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以罗盘里的指针指向的方向,单位是度(°)。
它可用来表示从传统的磁极(正北)、正东、正南、西北到其他参考点的角度。
5. 季节:季节是指一年中天气变化的几个不同阶段,这些阶段包括春、夏、秋、冬,通常,一个季节约为三个月。
季节一般用来描述某一阶段大气诸参数的变化,如气温、湿度及气象现象等等,而每季的时长会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6. 维度:维度指的是地球表面和赤道圆之间的距离,以北极点为90°(90度),以赤道圆为0°(0度),南极点则为-90°(负90度)。
它一般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某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从而用来对它描述其地形、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特征习性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7. 气候:气候是指在一段时期内某一地区发生的气象活动的总和,它可以看作是一种地理现象。
每个地区气候特征各自不同,如,温带气候区的温度比热带气候区低,而在亚寒带有更加明显的温度变化。
地理名词解释与地理术语

地理名词解释与地理术语一、地理名词解释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因此有许多专有名词和术语。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地理名词的解释。
1. 大陆漂移:指地球上大陆板块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
大陆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会导致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2. 热带风暴:是一种位于热带地区的低气压系统,其特点是风力强劲、降水量大。
热带风暴包括飓风、台风和热带低气压等种类。
3. 地貌: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各种地形单位。
4. 洪水:指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水位上升等原因造成的大规模涝灾。
洪水常常会导致城市和农田的淹没,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重大影响。
5. 气候:是指长期而稳定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向、湿度等因素的平均值和变化范围。
6. 土地开垦:指对原本未经开发的土地进行开拓、改造和利用的过程。
土地开垦常常涉及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
7. 污染:是指对地球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或能量的释放。
污染会导致空气、水体和土地质量下降,对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二、地理术语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许多专门用于描述地理现象和研究方法的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理术语。
1. 地球经度:指地球表面上任意点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差异,也称为经度。
通过经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空间位置。
2. 地球纬度:指地球表面上任意点距离地球赤道的距离,也称为纬度。
纬度可以用来确定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纵向位置。
3. 峰谷系:指一块地球上连续的山脉和河谷。
峰谷系通常由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特征组成。
4. 生物圈:指地球上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命群落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活动的居住和交互关系的区域。
5.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得子孙后代也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发展模式。
6.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存储和展示的技术体系。
初中易考知识点常见的和地理名词

初中易考知识点常见的和地理名词初中易考知识点常见的地理名词地理学作为一门广泛关联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对初中生而言,熟悉并理解这些地理名词,对于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常见的易考知识点和地理名词,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
一. 大洲和大洋1. 亚洲(Asia): 世界上最大的洲,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2. 欧洲(Europe): 位于亚洲西部,是一个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的洲。
3. 非洲(Africa): 以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要地形特点,人口众多。
4. 北美洲(North America): 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世界上最富裕的洲之一。
5. 南美洲(South America): 以亚马逊河、安第斯山脉等自然风光著名。
6. 大洋洲(Oceania): 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岛国,人口相对较少。
7. 南极洲(Antarctica): 位于地球南极圈以内,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洲。
二. 国家和地区1. 中国(China): 世界第三大国家,人口最多。
2. 美国(United States): 世界第四大国家,经济实力最强。
3. 俄罗斯(Russia):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跨越欧亚两洲。
4. 巴西(Brazil): 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5. 加拿大(Canada): 世界第二大国家,北美洲最大的国家。
三. 自然地理1. 山脉(Mountain Range): 连绵起伏的高地,常有陡峭的山峰和峡谷。
2. 河流(River): 由雨水、融雪或地下水源形成的水流系统。
3. 湖泊(Lake): 由江河积水或断裂形成的淡水或咸水水体。
4. 海洋(Ocean): 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广的水体,包括太平洋、大西洋等。
5. 草原(Grassland): 草木丰茂的平原,适合放牧和农业。
6. 沙漠(Desert): 陆地干旱地区,降水量极少。
7. 土壤(Soil): 地壳表面的沉积物及其有机物,适合植物生长。
初中地理专有名词总结归纳

初中地理专有名词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涉及到许多特殊的名词和术语。
这些地理专有名词有助于描述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在初中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掌握这些专有名词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专有名词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
一、自然地理专有名词1. 陆地地形- 高原(Plateau):指相对平坦的高地,海拔较高,地表相对平坦,同时被陡峭的边界所包围。
- 山脉(Mountain Range):指一系列相连的山峰,通常呈直线或曲线排列。
- 平原(Plain):指相对平坦的大片土地,通常位于山脉之间或靠近海洋。
2. 水文地理- 河流(River):指地表流水沿着规定的水道流动的自然通道。
- 湖泊(Lake):指在陷入地体中的凹地或火山口中积聚的淡水。
- 海洋(Ocean):指地球上较大的盐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 湿地(Wetland):指气候条件湿润,土壤和植被受到水分的淹没或浸润的地区。
3. 天气气候- 气候(Climate):指长时间(通常是30年)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统计特征。
- 暴风雨(Storm):指风力较大,降雨量较大的极端天气现象。
- 台风(Typhoon):指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强烈旋转风暴,具有极高的风速和降雨量。
二、人文地理专有名词1. 人口地理- 人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 城市化(Urbanization):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的过程。
- 人口迁移(Migration):指人们改变居住地的行为,通常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
2. 经济地理- 农业(Agriculture):指以耕作、种植和畜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产业。
- 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指一个地区将经济重心转向工业部门的过程。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专业术语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几点 a.径流量 b.含沙量 c.有无汛期(凌汛) d.有无结冰期 e.水能是否
丰富 f.水位g.补给类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等
诸多因素。
常用水文名词:(一)流域和水系
(二)河流的分段及其特点
(三)河流的断面
(四)水尺与水位
(五)基面
(六)流速
(七)径流与径流量
(八)径流量的表示方法及其度量单位
(九)径流的形成过程
河流通常是指陆地河流,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河流一般是在高山地方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
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
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土质植被影响含沙量人类活动
重要作用:
1.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
作用。
2.在河流密度大的地区,广阔的水面对该地区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地形、地质条件对河流的流向、流程、水系特征及河床的比降等起制约作用。
4.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河流暴露在地表,河水取用方便,是人类可依
赖的最主要的淡水资源,也是可更新的能源。
5.河流知识对学习分区地理也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6.河流为我国的四化建设提供了淡水资源和能源。
水系水系是指江、河、湖、海、水库、渠道、池塘、水井等及其附属地物和水文资料的总称。
水系类型:1、树枝状水系
2、扇形水系
3、羽状水系
4、平行状水系
5、格子状水系
气温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上的空气温度。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气温变化气温变化分日变化和年变化。
日变化,最高气温是正午12点左右,最低气温是
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7月份最热,海洋上8月份最热;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气温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等温线与纬线大体上平行。
同纬度海洋陆地的气温是不同的。
夏季等温线陆地上向高纬方向凸出,海洋向低纬方向凸出。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
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雅丹地貌分为两种大类型,并分别予以命名:一种高不过1米,形成年代较浅的,称为“雅丹”;另一种高10~30米的,年代古老,称为“迈赛”。
丹霞地貌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形成原因: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分布区域: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同时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