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通信设计研究院简介

合集下载

企业名录1

企业名录1

单位名称: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单位编号:01 单位简称:通号院拟招专业:待定单位简介: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英文缩写:CRSCD)成立于1953年4月1日,是铁道部最早设置的通信信号专业研究、勘测、设计机构,为铁道部通信信号制式标准化和标准设计归口单位,是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科技信息中心的挂靠单位,主要承担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和全路通信信号专业设计、科研和标准制定任务。

具有国家甲级工程勘测设计、甲级工程咨询和甲级工程总承包资质,可从事路内外、国内外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和项目总承包工作,在通信、信号、电力、房屋建筑、城市交通及自动化系统研究等专业领域,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

自院成立以来,一直是行业的骨干单位,并于2004年初被认定为北京市高科技企业,在同行业中有着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实力。

单位名称:郑州铁路局单位编号:02 单位简称:郑州局拟招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机制、土木单位简介:郑州铁路局横跨河南、山西、山东三省,京广、京九、焦柳线纵贯南北,陇海、侯月、新菏、宁西线横穿东西,是立足中原、服务四方的交通命脉,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经济走廊,具有扼守中原、辐射四方的特殊战略地位,有“全国铁路心脏”之称。

单位名称:北京铁路局单位编号:11 单位简称:北京局拟招专业: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类、电气信息类单位简介:北京铁路局(Beijing Railway Administration)简称“京局”或“北京局”,是中铁总公司直属的中央企业,地处中国首都,经营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以及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国家铁路的国有特大型运输企业。

截止2007年底,管内有铁路干线21条,配属机车1729台,客车2601辆。

运输业固定资产原值800.67亿元。

下辖北京、天津、石家庄3个铁路办事处,北京铁路工电重点维修处,北京铁路工业总公司,北京铁路公安局8个局属单位。

国内研究所代码汇总

国内研究所代码汇总

电科院北京电子科学研究院2所太原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3所北京电视电声研究所7所广州广州通信研究所8所淮南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9所绵阳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10所成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11所北京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12所北京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13所石家庄河北半导体研究所14所南京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15所北京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16所合肥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18所天津天津电源研究所20所西安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21所上海上海微电机研究所22所新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23所上海上海传输线研究所24所重庆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26所重庆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27所郑州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28所南京南京电子工程研究所29所成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30所成都西南通信研究所32所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33所太原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34所桂林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36所嘉兴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38所合肥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39所西安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40所蚌埠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41所蚌埠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43所合肥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所重庆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45所平凉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46所天津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47所沈阳东北微电子研究所48所长沙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49所哈尔滨东北传感技术研究所50所上海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51所上海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52所杭州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53所锦州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54所石家庄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5所南京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58所无锡无锡微电子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中电科卫星导航系统有限公司中电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长江数据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控微电子工程公司1、电子科学研究院/index.asp 地址:北京石景山八大处科技园区双园路10号1984年在北京创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电子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系统总体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总体研究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各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各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各研究所电科院北京电子科学研究院2所太原西北电子装备技术研究所3所北京电视电声研究所7所广州广州通信研究所8所淮南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9所绵阳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10所成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11所北京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12所北京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13所石家庄河北半导体研究所14所南京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15所北京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16所合肥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18所天津天津电源研究所20所西安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21所上海上海微电机研究所22所新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23所上海上海传输线研究所24所重庆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26所重庆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27所郑州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29所成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30所成都西南通信研究所32所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33所太原太原磁记录技术研究所34所桂林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36所嘉兴江南电子通信研究所38所合肥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39所西安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40所蚌埠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41所蚌埠华东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43所合肥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所重庆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45所平凉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46所天津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47所沈阳东北微电子研究所48所长沙长沙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49所哈尔滨东北传感技术研究所50所上海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51所上海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52所杭州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53所锦州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54所石家庄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8所无锡无锡微电子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电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中电科卫星导航系统有限公司中电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长江数据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控微电子工程公司1、电子科学研究院/index.asp地址:北京石景山八大处科技园区双园路10号1984年在北京创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电子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系统总体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总体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简介

计 算 机 工 程 与 设 计
( 月干 ,9 0年创干 ) 半 41 8 4
第 2卷 第2期 ( 9 2 总第 2 8 3 期)20 年 1 月2 08 1 8日
Co u e gn e iga dDein mp tr En ie rn n s g
( e mo tl,tr di 9 0 S mi nhy Sat 1 8 ) e n
中国航 天科 工 集 团第 二研 究院 7 6所 简 介 0
中国航天 科工集 团第二研 究院 76 由原中国航天 工业总公 司第二研 究院 76 0所 0 所和 2
组建而 成 , 以计算 机硬件 、 是 软件研 制及其 应用产 品开发 为主 , 并具有 批生产 能力 的高科技研究所 。
76所成 立于 1 5 年 l 0 97 2月 5日, 是我 国最 早成 立 的计算机 研 制大 型骨 干研 究所 , 是我 国第一
台数 字计 算机 主要研 制 单位 之 一 。5 0多年 来 , 功地研 制 出各 种 小( 型机 、 性能 并行计 算机 、 成 巨) 高
容错 服务 器 、 固型计 算机 、 入式 计算 机 、 型机 、 持计算 机 、 加 嵌 微 手 防信 息泄 漏计 算机 、 合 电子设 综
备故 障诊 断和 自动测 试系 统 、 多种 外 部设备 、 计算机 通 信 网络 设备 、 计算机 系统 软件 、 支撑 软件 、 应 用软 件 、 管理信 息 系统 、 工业 过程 控制 系统 等产 品。在 高性 能计算 、 入式技 术 及软件 开 发环境 、 嵌 抗恶 劣环 境加 固技 术 、 件评 测与 软件 工程 、 软 网络 与信 息安 全 、 防信息 泄漏 和 电磁兼 容技 术 、 移动 计算技 术 等领 域具 有 国 内领 先水 平 , 获得 2 0多项 国 防、 级科 技成 果奖 , 部 队、 0 部 为 政府 和企 业等 提供 了大量 的计 算机 及 其相 关产 品和 服务 , 国防和 国民经 济建 设做 出 了突 出贡 献 。涌 现 出一批 为 包 括老 专家 张梓 昌和 袁 兆鼎 , 院士汪 成 为 、 李伯 虎 和何 新贵 等 为我 国计算机 事 业 的开拓 和发 展做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一、单位简介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信息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集团公司专门从事体系信息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和相关产品研发的总体单位。

研究院在智能交通、卫星应用、智能仪器、综合保障信息化及信息化系统工程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国防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百余项,服务对象遍及政府、军队、公安、交通、金融、教育、卫生、电力等行业。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拥有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机构,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是发改委确定的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单位,是中国航天科工武器装备测试与控制技术中心。

取得各类专利成果260余项,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近百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3项,二等奖3项。

近十年来,研究院利用xx、xx、测试与综合保障信息化、卫星应用等领域的技术经验和领先优势,先后完成了多项重点配套任务、400余项国防重点研究项目及国家相关产业化任务。

在智能交通及汽车移动物联网领域,研究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程经验,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一系列的系统解决方案和设备产品,参与过多项省、市级大型工程项目。

在卫星导航领域,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兼容型卫星导航接收机及芯片组、OEM主机板等卫星导航基础产品的开发工作,已掌握多系统兼容卫星导航接收机芯片、接收机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统兼容导航接收机产品,具备BD/GPS、BD/多系统兼容卫星导航芯片及OEM板的产业能力;在BD、GPS、GLONASS、GALILEO等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方面均承担了国家重点任务,已成为国内卫星导航产业领域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在卫星通信领域,我院自主开发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通信产品,具有完整、领先的卫星通信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力,成功参与国内中移动村通工程、中移动应急通信车、总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工程,完成了国内5个大型卫星通信主站、600多个远端站和100多辆卫星应急通信车设计、研制,形成了卫星通信系统、成为国内卫星应急通信领域领军企业之一。

7开头研究所简介

7开头研究所简介

CSIC 中国舰船研究院12所热加工工艺研究所(兴平)76所船舶档案馆(兴平)701所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702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703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704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705所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707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708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709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10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711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712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713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714所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715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716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717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718所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719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22所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723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724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725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726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760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750试验场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七○一武汉,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的摇篮”。

七○二无锡,在上海设有分部,在职职工800余人占地1000余亩。

主要从事舰船及水中兵器、海洋工程等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和声隐身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

七○三哈尔滨。

从事船舶蒸汽,燃气动力装置和工业用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机械传动、自动控制以及电站、热能工程等应用研究。

七○四上海,衡山路10号。

主要从事舰船特种机电设备与系统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和总成。

现已形成大型水面舰船特种设备、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船舶特辅机电设备、舰船隐身技术应用、特种测试及环境条件试验研究五大船舶专业板块,包括甲板机械、舱室辅机、电站电机、热工设备等20多个专业门类。

七○五西安,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在系统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精密仪器等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优势。

设有十余个专业技术研究室、工程部,以及科研管理、后勤保障机构,建有信息处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十余个技术先进的大型专业实验室。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工业与专业设计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资质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护、信号、电力及配套工程设计;与设计范围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信息最多显示100条记录,如需更多信息请到企业大数据平台查询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一、引言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研究院成立于XX年,承担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任务,为中国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研究院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

二、发展历程研究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XX年,当时中国铁路系统对通信信号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当局决定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来进行通信信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中国铁路系统的不断发展,原来的研究机构逐渐发展成为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研究院于XX年正式成立,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直接管理。

成立初期,研究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通信信号系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研究院逐渐成为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工程领域的重要力量。

三、组织结构研究院的组织结构包括研究部门、实验室和行政支持部门。

研究部门负责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通信信号系统的理论研究、算法设计和系统优化等。

实验室负责研究成果的实验验证和技术试验,保证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行政支持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管理研究院的日常运营和行政事务。

四、主要研究工作1. 通信信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研究院在通信信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通过对通信信号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创新,研究院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信号设备和系统。

这些设备和系统在中国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2. 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研究院还致力于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研究院在通信信号系统的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不仅为中国铁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还为国际铁路通信信号工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 人才培养与交流研究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交流工作。

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院为优秀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电信研究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前身为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

多年来,电信研究院承担了大量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研究工作,在通信产业政策、电信技术标准、通信发展规划、产品测试认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做出过比较重要的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电信研究院立足发展,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成为国家信息通信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支撑单位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综合政策领域主要的依托单位,从技术和政策、国际和国内、宏观和微观多层次支撑部重点工作。

电信研究院紧紧围绕“支撑政府、服务行业”的职责定位,秉承“厚德实学兴业致远”的文化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调整业务定位,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科研水平,创新运营机制,努力续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核心业务:围绕“支撑政府服务行业”的职责定位,多年来不断提升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了决策支撑、国家专项研发、监管支撑服务、测试认证、咨询服务五大核心业务体系。

坚持战略性、前瞻性和方向性研究,积极打造通信信息业和旗舰平台,从发展战略、技术标准、试验验证、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监管支撑、行业信息、行业论坛八方面构建综合支撑平台。

2、中国移动设计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前身是邮电部设计院(创建于1952年)的一部分。

1979年设立邮电部北京设计所1990年更名为邮电部北京设计院,成为邮电部直属事业单位1994年邮电部北京设计院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注册名称为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1999年更名为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成为信息产业部直属事业单位2000年10月设计院改制为企业,对外使用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名称2001年9月加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4年随中国移动整体上市,更名为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2006年7月整合河北、重庆、山东、上海、安徽、黑龙江、新疆、陕西和内蒙古9家中国移动设计资源为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分公司2006年9月根据中国移动集团统一要求,更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发展愿景做国内最佳、创国际一流的通信咨询设计企业企业使命为中国移动提供全方位支撑,为社会、客户、股东、员工和行业创造优质价值企业理念以一个设计整体为基础,以中国移动为服务主体,以客户为思考核心,以市场为经营导向,以效益为管理目的3、中讯院4、北研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原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为适应集团公司发展和电信市场竞争需要,于2001年4月18日挂牌成立的科研机构,旨在成为集团公司以及各省级公司的企业决策智库、技术创新引擎和产品创新孵化器。

其主要研发领域包括通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通信信息技术发展政策研究;企业决策科学研究;企业战略发展研究;通信网络、技术与业务发展规划研究;通信技术体制和标准研究;通信信息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入网测试评估;网络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支撑系统的开发;应用软件研究与系统集成;通信信息新产品和增值业务的开发和推广;信息情报研究等。

北京研究院现拥有员工400多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了78%,其中博士研究生52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通信行业创新奖3项、集团科技进步奖40项等。

研发使命:运用人才优势,通过对电信运营核心流程的高端补充与支撑,提升整个中国电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愿景目标:通过研发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与人才队伍提升,把我院建设成为一个与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企业相适应的、行业一流、国际知名的企业研究院。

四个定位:决策参谋,网络专家,运营顾问,产品创新三大研发能力:决策研究能力,网络技术和业务研发能力,行业应用产品研发能力。

5、上研院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产品开发和业务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是中国电信集团研发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公司的主要科研基地(以下统称研究院)。

研究院前身上海电信技术研究所创立于1994年4月8日。

于2001年2月22日成立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研究与开发中心。

2004年9月13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挂牌成立,接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的双重领导。

2005年5月31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又赋予研究院中国电信产品开发中心的职能。

研发实力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基础设施,强大的科研开发团队和高水平的研发成果。

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座落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建有中国电信3G实验室、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NGN)实验室、中国电信智能网业务开发平台、中国电信宽带网络实验室,以及中国电信交换机软件管理与测试平台、中国电信交换网管系统软件管理与测试平台等集团重点实验室。

研究院拥有产品开发、业务研究、技术支撑等各类专业人员300余名,其中博士和硕士100余名。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科研成果和开发项目多次获得了部级和上海市优秀科研成果奖,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集团内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发转型近年来,研究院准确把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赋予研发体系的新使命,紧密围绕产品开发进行研发转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研发思路,加强对客户市场的深入研究,配合集团战略转型,在中国电信新业务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市场推广方面不断做出贡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继往开来,研究院将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上海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承载历史赋予的重任,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坚定方向、努力开拓,进一步凸现研发价值,为推进中国电信成为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商而努力奋斗。

致力于中国电信产品创新,不断为公司开发出可赢利的产品,成为"创新能力强、价值贡献大"的行业一流研发机构。

明确核心价值观和使命目标核心价值观:创新、合作、推广愿景——研发转型第三阶段目标2010年是上海院全面实现研发转型第一、二阶段目标,迈入研发转型第三阶段的跨越之年,根据集团公司和上海公司对上海院的总体工作要求,以及上海院第一、第二阶段研发转型工作的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上海院研发转型第三阶段的三年工作目标,用研发转型第三阶段的愿景目标来感召员工,激励员工。

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坚持以精品文化为新时代特征的“创新、合作、推广”核心价值观打造弘扬精品、创新与协作的“三种”精神:一是主动接应、抓住重点、精益求精的精品精神;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到胸襟开阔、富有大局意识,工作中主动相互支撑与补位,将本位主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持续不断地以至真至诚的态度,以注重技巧与讲究方式的持续沟通,最终用实力说话,用成果证明。

二是聚焦需求、持续学习、转变思路的创新精神;主动接应上级要求,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敏锐地找到其中重点与突破口,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贯穿始终地贯彻精益求精的精品要求。

三是顾全大局、主动补位、善于沟通的协作精神。

准确聚焦内外部客户的需求,针对性地通过团队的持续学习不断提升团队的精品能力,摆脱路径依赖、转变工作思路、勇于创新开拓。

6、广东电信规划设计院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系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牌号0552HK)旗下的龙头咨询设计企业,系原邮电部首批7家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之一。

持有国家各主管部门颁发的通信勘察设计、通信工程咨询、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建筑规划、通信工程总承包等甲级资质证书;系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设计施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CCSA标准组织会员、中国工程咨询协会通信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成员协会会员。

在全国设计同行中第一批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

2002年以来,公司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勘察设计企业”前列,并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2005年,荣膺信息产业部“全国通信行业用户满意企业”称号。

2006年,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通信企业协会“2005年度先进通信设计企业”。

2007年,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自2000年以来连续8年获广东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

2008年,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通信机楼结构安全评估专家团队荣获"全国通信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第三届哈佛商业评论“管理行动奖”。

2009年,全国通信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0年,通过2010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

业务遍布全国及欧洲、东南亚、中亚、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多个国家。

为适应各大通信运营商的转型,本公司在全国通信设计业界率先提出向专家咨询型企业转型的目标并努力实践,建立了覆盖工程咨询、管理咨询、IT咨询及其软件开发的业务体系致力于通信勘察设计、通信工程咨询、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建筑规划、通信工程总承包,竭诚为通信运营商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集成化的咨询设计服务。

我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00人,本科以上学历占91%,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达24%;并拥有教授级高工3人,高中级工程师300余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和建造师15人,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37余人。

我司咨询规划设计产品质量得到了广大客户和行业机构的高度认可,体现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和质量水平,在设计、咨询和科技创新方面共获国家级奖项30多项,部级奖项100多项。

我们将竭诚为客户提供快速、及时、优质、满意的服务。

7、江苏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华为公司介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我们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

我们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 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

我们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愿景,运用信息与通信领域专业经验,消除数字鸿沟,让人人享有宽带。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华为通过领先的绿色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及其他行业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创造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愿景使命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使命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与信息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核心价值观公司核心价值观是扎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核心信念,是华为走到今天的内在动力,更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共同承诺。

它确保我们步调一致地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实现“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的愿景。

成就客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