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主要涉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等内容。
以下是知识点的总结:
1. 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其中,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的胞质,包含水、有机物、无机盐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功能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有营养摄取、代谢、运动、分泌等多种功能。
其中,营养摄取包括吸收有机物和吸收无机盐;代谢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包括原生质流动和细胞器运动;分泌是指细胞内物质的释放到细胞外。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一种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中期是染色体最为显著的结构变化;无丝分裂没有明显的染色体分离和重组。
4. 细胞生长:细胞生长是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细胞繁殖的基础。
细胞生长由细胞质的增加和物质的合成构成,可以通过细胞的比较生长速率和增长曲线来研究。
以上就是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生物 必修二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概念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概念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概念总结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基本概念1.基因: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
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在某些病毒中是一段RNA。
2.DNA的复制:新的DNA的合成就是产生两个跟亲代DNA完全相同的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3.___转录____: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上的过程。
4.翻译:核糖体沿着mRNA的运行,氨基酸相继加到延伸中的多肽链上。
5.逆转录:遗传信息由RNA传递到DNA上的过程。
6.遗传密码:mRNA上每相连的三个核苷酸,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7.基因表达:基因形成RNA产物以及mRNA被翻译为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过程。
二、主要结论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它是由①磷酸②碱基③脱氧核糖组成。
其中,②和③结合形成的单位叫核苷。
组成DNA的②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所以,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2.DNA的空间结构特点:(1)两条长链按方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内侧是_碱基___;(2)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3)碱基配对原则:A与T、G与C配对。
3.DNA分子的功能: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方式中_携带_______着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_复制____,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分子具有携带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
4.蛋白质合成过程:(1)以__DNA分子一条链__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___mRNA___________;(2)____mRNA____通过细胞核的__核孔__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的__核糖体_(一种细胞器)合成蛋白质。
5.中心法则(图):1三、横向联系1.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基本组主要A碱基成单位片断组成成分(1)图G是蛋白质。
生物必修二第三、四章章节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三、四章章节总结第一篇:生物必修二第三、四章章节总结λ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章节总结1.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核酸。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③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错!)3.已知一条双链DNA中的碱基对数和四种脱氧核苷酸中的一种的数量,即可知道四种脱氧核苷酸各自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4.若用胰液肠液处理果蝇的巨大染色体,得到一连续、极长的纤维,此纤维可能是DNA。
...分子..5.在人类中,每个人的DNA分子都存在差异。
6.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糖核苷酸.......8.半人工合成DNA的试验说明了DNA能够自主复制。
9.DNA聚合酶的作用是促进DNA合成新链。
λ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章节总结1.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
2.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
(错!)(原因:是由一条链的一部分为模板复制的,...而不是整条连。
)3.DNA的复制与转录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
场所相同,都是有DNA的地方就会进行。
..4.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能够行使模板功能的结构基础是以密码子形式携带遗传信息。
............5.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出多种多个mRNA。
(绝对不是无数种无数个。
“无数”这个词不可乱用。
虽然可以转录出很多种很多个,但还是有数的,不可无限无数的转录。
)6.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是.tRNA。
......7.遗传信息的转变过程,揭示生物遗传实质的是DNA的过程。
...........复制..8.有发生碱基配对行为可能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还有细胞核。
9.tRNA上携带的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与和其配对的mRNA上的密码子的相同,与自身的反密码子的互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必背知识】(教师版)

尾部 头部 图3-4T 2噬菌体的模式图 DNA 蛋白质 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梳理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 类型及特点 类型 菌体 菌落 毒性 S 型细菌 有多糖类的荚膜 表面光滑有 R 型细菌 没有多糖类的荚膜表面粗糙 无①实验过程及现象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
(2)艾弗里体外体内转化实验①实验方法:将S 型细菌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分别与R 型细菌混合培养,独立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②实验过程及现象(填右图)结果发现:只有加入S 型细菌的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
DNA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③实验结论: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遗传物质。
也证明了蛋白质、多糖、 DNA 水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人:赫尔希和蔡斯。
(2)T 2噬菌体病毒①结构特点:无(有/无)细胞结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
②代谢特点: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③增殖特点: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 体内的物质(氨基酸、脱氧核苷酸等)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3)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分子。
(4)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组,相互对照)不死亡死亡S 型 R RS R①标记大肠杆菌②标记噬菌体含35S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含35S的大肠杆菌含35S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含35S的噬菌体含32P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含32P 的大肠杆菌含32P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含32P 的噬菌体③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让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生物二三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二三章知识点总结1. 遗传学基础知识生物二三章的内容主要围绕着遗传学展开,遗传学是研究遗传规律、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的学科,它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DNA、R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定义和功能、遗传变异及突变的产生等内容。
1.1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结构,它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在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呈X形,而在减数分裂时呈松散的线状结构。
染色体的功能主要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1.2 遗传物质DNA、R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细胞中的主要遗传物质,它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通过氢键将两条链互相缠绕在一起形成双螺旋结构。
RNA是DNA的衍生物,它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3 基因的定义和功能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单位,它是DNA的一部分,在指定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因的功能主要有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调节代谢活动、调控性状的遗传传递等。
1.4 遗传变异及突变的产生遗传变异是生物种群中存在的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它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而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突发性现象,通常是由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的。
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2. 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指遗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规律及其背后的遗传机制。
生物二三章主要涉及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和遗传连锁的内容。
2.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一系列遗传定律,其中包括隐性和显性基因的概念、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这些发现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2 遗传连锁遗传连锁是指某些基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锁关系,它们的遗传特征在遗传分离时不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这一现象是由于这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因此遗传连锁是染色体的一种典型特征。
3. 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在生物二三章中也涉及到了一些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内容,例如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1、遗传物质所必须具备的四个特点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一是指遗传物质在化学组成和结构方面是相对稳定的,不象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物质那样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第二,DNA分子是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是严格的,碱基的配对方式是稳定不变的2.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是指遗传物质可以将自身复制出一份传递给子代,使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结构一定,保证前后代相应性状的稳定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这是遗传物质特点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表现.遗传物质将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只有在子代个体发育中控制合成特定结构的蛋白质,才能体现与亲代一致的生物性状4.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是指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相应性状随之改变,变化的分子结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断传递下去,使变异的性状在后代连续出现,即出现可遗传的变异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遗传物质。
格里菲斯实验过程: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说明:S型细菌加热杀死后,蛋白质变性失活,DNA氢键破坏双链打开,但降温后变性的DNA可复性恢复正常(类似于PCR扩增中变性复性过程)艾弗里实验过程: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 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
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 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 菌转化成S 菌。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篇一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总结":[{"c":{"i":0,"i":0,"iw":613,"ih":462},"e/inow/conv/ /data//bdef//132936619//"},"t":"e/inow/conv//data//bdef// 132936619//"},"t":"eioi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不同点形成部位过程子细胞数相同点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R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
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
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
(即:是遗传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遗传的。
(即:)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
2、DNA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种)
3、DNA的结构:
①由条、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和交替连接构成基本。
内侧:由相连的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G ≡。
(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的。
(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的。
5、DNA的功能:携带(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
第3节DNA的复制
1、概念:
2、时间:
3、场所:主要在
4、过程:(看书)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
6、原则:原则
7、条件:
①模板:
②原料:
③能量:
④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传递给,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制出DNA数=2n(n为复制次数)
含亲代链的DNA数=2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基因是有的DNA片段,是控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每个DNA分子上有个基因。
基因的包含着遗传信息。
2.DNA分子具有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DNA分子特异性是,每个DNA分子能够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