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与标准答案.doc
化工原理模拟习题+参考答案

化工原理模拟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吸收和蒸锵的过程分别是()oA、单向传质,单向传质B、单向传质,双向传质C^双向传质,单向传质D、双向传质,双向传质正确答案:B2、N-甲基二乙醇胺是()。
A、DEAB、MEAC、DIPAD、M DEA正确答案:D3、开孔率实际等于空塔气速与O之比。
A、阀孔气速B、阀孔个数C、上升气体流量D、阀孔总面积正确答案:A4、硫黄催化剂积炭主要是因为()。
A、硫蒸汽冷凝B、二氧化碳与氧化铝反应C、酸性气中烧类燃烧不完全D、酸性气中硫化氢燃烧不完全正确答案:C5、在停工过程中,各系统设备泄压时,要关闭O阀门以免物料倒串;同时打开塔、容器的液控副线阀门及冷却器进出口阀。
A、所有物料进出装置B、物料进装置C、物料出装置D、泵进出口正确答案:A6、关于空塔气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塔气速对设计塔径没有意义B、其上限由漏液决定C、设计塔时空塔气速为液泛时速度的0.6~0.8倍D、一定处理量下,塔径大,空塔气速大正确答案:C7、吸收塔贫液温度上升后的影响表现在()。
A、富液中硫化氢含量减少B、富液中硫化氢含量增加C、吸收塔顶温度下降D、吸收塔液位上升正确答案:A8、引酸性气前制硫炉炉膛要求升温到O0CoA、95(T1O50B、1250^1300C、1300^1350D、1050"1250正确答案:D9、吸收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O达到分离的目的。
A、溶解度B、挥发度C、吸收度D、真空度正确答案:A10、焚烧炉回火工艺现象是()。
A、原料温度升高B、炉膛温度升高C、炉膛火焰高度升高D、炉膛内瞬时产生正压,防爆门破裂,火焰喷至炉外正确答案:DIK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
A、红色B、橙色C、黄色D、白色正确答案:A12、SCOT尾气采样分析中氢气未检测出,可能是克劳斯尾气中()含量偏高。
《化工原理》吸收单元习题检测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单元习题检测题及答案一、简答题。
(5*5=25分)1.气体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是什么。
2.写出亨利定律的三种表达式,并写出系数的物理意义。
3.气液两相吸收过程的三个步骤。
4.简述双膜模型的基本论点(假设)。
5.填料层高度计算公式及三种求解方法。
二、选择题。
(5*3=15分)1.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0035atm、E2=0.011atm、E3=0.00625atm,则()A t1<t2B t3>t2C t1>t2D t3<t12.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
A.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B.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D.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3.低浓度液膜控制系统的逆流吸收,在塔操作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入口气量有所增加,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A、增加B、减少C、基本不变D、不定三、是非题。
(5*4=20分)1.根据膜理论模型,有效膜以外主体充分湍动,浓度分布均匀,浓度梯度为零,溶质主要以涡流扩散的形式传质。
()2.分子扩散主要有等摩尔逆向扩散。
()3.综合效率、效果、成本等多方面考虑,一般最适宜的液气比为:L/G = (1.1~2.0)×(L/G)min。
()4.A为吸收因数,表达式为A=mG/L。
()四、计算题。
(7+8+10+15=40分)1.含溶质A且摩尔分率为x=0.2的溶液与压力为2atm, y=0.15的气体等温接触,平衡关系为:p A*=1.2x(atm),则此时将发生什么过程。
用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分别为多少。
如系统温度略有增高,则Δy 将如何变化。
如系统总压略有增高,则Δx将如何变化。
2.已知101.3kPa(绝压)下,100g水中含有氨1g溶液上方的平衡氨分压为987Pa,试求:(1)溶解度系数H;(2)亨利系数E;(3)相平衡常数m;(4)总压提高到200kPa(表压)时,H、E、m值?3.吸收塔中,清水处理SO2混合气体,逆流操作,进塔气体含有摩尔分数0.08的SO2,其余为惰性气体。
化工原理吸收练习卷(附有答案)

化⼯原理吸收练习卷(附有答案)第⼆章吸收填空题1.脱吸因数s 的表达式为,在Y-X 坐标系下的⼏何意义是;平衡线斜率与操作线斜率之⽐。
2.在⽓体流量、⽓相进出⼝组成和液相进出⼝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量,则操作线将靠近平衡线,传质推动⼒将减⼩,若吸收剂⽤量减⾄最⼩吸收剂⽤量时,设备费⽤将———————⽆穷⼤—————————。
3.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更新理论。
4.分⼦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 ,⽓相中的分⼦扩散系数D 随温度升⾼⽽增⼤(增⼤、减⼩),随压⼒增加⽽减⼩(增⼤、减⼩)。
5. 根据双膜理论两相间的传质阻⼒主要集中在————,增加⽓液两相主体的湍流程度,传质速率将——。
答案:相界⾯两侧的液膜和⽓膜中;增⼤6.难溶⽓体属——————————————控制,主要传质阻⼒集中于——————侧。
答案:液膜;液膜7.双膜理论的基本假设是:⑴————————————————————————;⑵————————————————————————;⑶—————————————————————————。
8. 等分⼦反⽅向扩散适合于描述——————————过程中的传质速率关系。
⼀组分通过另⼀停滞组分的扩散适合于描述————————————————过程中传质速率关系。
答案:精馏;吸收和脱吸9. ⼀般情况下取吸收剂⽤量为最⼩⽤量的——————倍是⽐较适宜的。
答案:1。
1——2。
0 10 . 吸收操作的是各组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以达到分离⽓体混合物的⽬的。
11. 亨利定律的表达式Ex p =*,若某⽓体在⽔中的亨利系数E 值很⼤,说明该⽓体是___难溶__________⽓体。
12. 对接近常压的溶质浓度低的⽓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时,亨利系数E_____,相平衡常熟m_____,溶解度系数_______。
不变减⼩不变13. 由于吸收过程中⽓相中溶质分压总是_____________。
化工原理判断吸收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三.判断题1.(2分) 喷淋吸收是吸收剂成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因此,液体为连续相,气体为分散相()×2. 鼓泡吸收是气体分散成气泡通过液体,因此,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
√3.(2分) 吸收操作线的方程式,斜率是L/V()。
√4.(2分) 计算填料吸收塔时,其N 的含意是传质单元高度(). ×5.(2分) 亨利定律的表达式之一为p =Ex,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易溶气体。
( ) ×6.(2分) 题号:7149 第7章知识点:300 难度:容易工业上一般吸收是在吸收塔中进行的。
象传热一样气液间逆流操作有利于吸收完全并可获得较大的吸收推动力。
()√7.(2分) 填料吸收塔逆流操作,当吸收剂的比用量(即液气比)增大时,则出塔吸收液浓度下降,吸收推动力减小()×8.(2分) 对于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当气速一定时,增大吸收剂的比用量(即液气比),则出塔溶液浓度降低,吸收推动力增大。
()√9.(2分) 题号:7152 第7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对于大多数气体的稀溶液,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
亨利系数(E=p /x)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溶解度系数(H=C/p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 √10.(2分) 题号:7153 第7章知识点:500 难度:容易液泛点是填料吸收塔的最佳操作点。
吸收操作在此条件下进行时,则吸收速率最大。
()×11.(2分) 题号:7154 第7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在一般情况下,混合气体的有关计算可按理想气体方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进行。
其气体组分的体积分率等于其摩尔分率,亦等于其分压分率。
()√12.(2分) 填料塔中填充大量填料以提供气液接触面积。
吸收速率取决于填料的比表面积(a)。
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吸收速率越大。
()×13.(2分) 对于大多数气体的稀溶液,气液间的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
(完整版)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高度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双膜理论 、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3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严重漏液 、 严重泡沫夹带及 液泛 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0.01⎽⎽⎽。
平衡关系y=0.5x 。
5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塔低 达到平衡。
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1 。
,它反映 由于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比单纯分子扩散增加的比率。
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HCl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增加 。
8一般来说,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 精流 单元操作中,而A 组份通过B 组份的单相扩散体现在 吸收 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 泡罩塔 、 浮阀塔 、 筛板塔 (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 逆流 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 错流 接触。
10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dC D J AABA -=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增大、减小)。
12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小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大 ,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大于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压力 减小 ,温度 升高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素A= L/mV ,当 A>1 时,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塔 顶 达到平衡。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物质转化和传递过程等内容。
其中,吸收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吸收原理,以下将介绍一些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某化工厂需要将氨气从废气中吸收出来,工艺流程如下:氨气从废气中通过气体吸收塔进入吸收液中,吸收液中的氨气通过反应与溶液中的酸发生反应生成盐类。
请回答以下问题:1. 吸收液中的酸应选择什么样的性质?2. 如何选择合适的吸收液浓度?3. 吸收液中酸的浓度越高,吸收效果会如何变化?答案一:1. 吸收液中的酸应选择具有较强酸性的物质,例如硫酸、盐酸等。
这样的酸性物质可以与氨气快速反应生成盐类,实现氨气的吸收。
2. 吸收液的浓度应根据氨气的浓度和吸收效果要求来选择。
一般来说,如果氨气浓度较高,吸收液的浓度也应相应提高,以增加吸收效果。
3. 吸收液中酸的浓度越高,吸收效果会更好。
因为酸浓度越高,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盐类的速率越快,吸收效果也就越好。
习题二:某化工过程中,需要从气体混合物中吸收二氧化硫。
已知气体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10%,请回答以下问题:1. 选择合适的吸收液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 如果吸收液中的溶剂选择不当,会对吸收效果产生什么影响?3. 吸收液中的溶剂浓度选择应如何确定?答案二:1. 在选择合适的吸收液时,应考虑溶剂与待吸收气体的亲和力、反应速率、溶解度等因素。
合适的吸收液应能够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产物,并且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2. 如果吸收液中的溶剂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吸收效果不佳甚至无法吸收。
例如,如果溶剂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的产物不稳定,会导致产物再次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从而无法实现吸收的目的。
3. 吸收液中的溶剂浓度选择应根据二氧化硫的浓度和吸收效果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如果二氧化硫浓度较高,吸收液的溶剂浓度也应相应提高,以增加吸收效果。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化⼯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第五章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空⽓和 CO 2 的混合⽓体中, CO 2的体积分数为 20%,求其摩尔分数 y 和摩尔⽐ Y 各为多少?解因摩尔分数 =体积分数, y0.2 摩尔分数y 0 2摩尔⽐Y.025.1y 1 0 2.【5-2】 20℃的 l00g ⽔中溶解 lgNH 3, NH 3 在溶液中的组成⽤摩尔分数 x 、浓度 c 及摩尔⽐ X 表⽰时,各为多少?解摩尔分数 x 1 / 17=0.01051 / 17100/18浓度 c 的计算 20℃,溶液的密度⽤⽔的密度s998 .2kg / m 3 代替。
3n 1 10 3/ 17kmol溶液中 NH 的量为溶液的体积 V101 10 3 / 998.2 m 3溶液中 NH 3 的浓度n 1 10 3 /173=0.581/mV101 103998 2kmol/.s998 23或c x.0 0105 0 582M s 18.. kmol /mNH 3 与⽔的摩尔⽐的计算1 /17 X0.0106100 / 18x 0 0105或 X. 0.01061 x 1 0 0105 .【 5-3 】进⼊吸收器的混合⽓体中,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10%,吸收率为 90%,求离开吸收器时 NH 3 的组成,以摩尔⽐ Y 和摩尔分数 y 表⽰。
吸收率的定义为被吸收的溶质量Y 1 Y 21 Y 2原料⽓中溶质量摩尔⽐ 1y . 0 111 11 0 1Y1y .吸收器出⼝混合⽓中 NH 3 的摩尔⽐为Y1 Y (1 09)0111 0 0111 2() 1.. . 摩尔分数Y 2 = 0 01110 01098 y 21 1 .Y 2 0 0111 ..⽓液相平衡【 5-4 】 l00g ⽔中溶解 lg NH 3 ,查得 20℃时溶液上⽅ NH 3 的平衡分压为 798Pa 。
此稀溶液的⽓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 E( 单位为 kPa ) 、溶解度系数 H[单位为3kPa) ] 和相平衡常数 m 。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吸收一章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 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 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
(增大,减小,不变)增大增大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 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双膜理论传质单元高度、 溶质渗透理论,而表示传质任、表面更新理论。
3 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严重漏液 、 严重泡沫夹带及 液泛 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 y=0.025 ,液相主体浓度 x=0.01 ,气相传质分系数 k y =2kmol/m 2·h , 2 y 应为 0.01 。
平衡关系 y=0.5x 。
气相传质总 K =1.5kmol/m ·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i5 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 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塔低 达到平衡。
6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1。
漂流因数可表示为 P ,它反映由于总体流PBM动使传质速率比单纯分子扩散增加的比率。
7 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 HCl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N OG 增加 。
8 一般来说, 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精流 单元操作中,而 A 组份通过 B 组份的单 相扩散体现在 吸收 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 泡罩塔 、 浮阀塔 、 筛板塔 (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 相呈 逆流 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 错流 接触。
10 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C A,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D 随温度J ADABdz升高而 增大 (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 减小 (增大、减小)。
12 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小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大 ,只 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大于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 压力 减小 , 温度 升高 ,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素 A= L/mV , 当 A>1 时, 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 , 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 , 气液两相将在塔 顶 达到平衡。
14 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 已知相平衡常数 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 k ya =2×10-4 kmol/m 3.s, k xa =0.4 kmol/m 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气膜 控制,约 100% ;该气体为 易 溶气体。
二、选择 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B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2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 。
A >1B <1C =1 D不一定 3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 y=0.025 ,液相主体浓度 x=0.01 ,气相传质分系数 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 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 y i 应为 B 。
平衡关系 y=0.5x 。
A 0.02 B 0.01 C 0.015 D 0.005 4 已知 SO 2 水溶液在三种温度E 3=0.00625atm ,则 At 1、 t 2、t 3 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 1=0.0035atm 、E 2=0.011atm 、A t <t2 B t >t2C t1>t2D t <t11 3 35 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B 达到平衡。
A 塔顶B 塔底C 塔中部D 不确定6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填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 H OG将 C ,N OG将 A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能判断7 吸收塔的设计中,若填料性质及处理量(气体)一定,液气比增加,则传质推动力 A ,传质单元数 B ,传质单元高度 C ,所需填料层高度 B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能判断8 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NH,当水泵发生故障上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3N OG A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化工原理蒸馏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 精馏过程是利用部分冷凝和部分汽化的原理而进行的。
精馏设计中,回流比越大,所需理论板越少,操作能耗增加,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2 精馏设计中,当回流比增大时所需理论板数减小(增大、减小),同时蒸馏釜中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增大(增大、减小),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减小(增大、减小),所需塔径增大(增大、减小)。
3 分离任务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一定时,在 5 种进料状况中 , 冷液体进料的 q 值最大,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最远, 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最少。
4 相对挥发度α =1,表示不能用普通精馏分离分离,但能用萃取精馏或恒沸精馏分离分离。
5 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 , x F=0.6 ,要求得到塔顶 x D不小于 0.9 ,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66.7 kmol/h 。
6 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气。
7 负荷性能图有五条线,分别是液相上限线、液相上限线、雾沫夹带线、漏液线和液泛线。
8 写出相对挥发度的几种表达式= v A/ v B = pA/ xA =yA/ yB = p A o/ p B o。
p B / x B x A / x B二、选择1 已知 q=1.1 ,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为 C 。
A 1.1:1B 1:1.1C 1:1D 0.1:12 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D。
A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B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C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D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 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 x A=0.6 ,相应的泡点为 t 1,与之相平衡的汽相组成 y A=0.7 ,相应的露点为t 2,则 AA t =t2B t<t2 C t >t2D不确定1114 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 100kmol/h , x F =0.6 ,要求得到塔顶 x D 不小于 0.9 ,则塔顶最大产 量为 B 。
A 60kmol/hB 66.7kmol/hC 90kmol/h D不能定5 精馏操作时,若 F 、D 、x F 、q 、R 、加料板位置都不变,而将塔顶泡点回流改为冷回流,则塔顶产品组成 x D 变化为 B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确定6 在一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操作中,进料量及组成不变,再沸器热负荷恒定,若回流比减少,则塔顶 温度 A ,塔顶低沸点组分浓度 B ,塔底温度 C ,塔底低沸点组分浓度 A 。
A 升高 B7 某二元混合物, A 0.9 B 0.3 下降 C 不变 D =3,全回流条件下 x n =0.3,则 y n-1= C 0.854 D 0.794不确定 B 。
8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 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 x A =0.4 ,相应的泡点为 t 1 ,气相组成为 y A =0.4 ,相应的露点组成为 t 2,则 B。
A t 1=t 2B t 1<t 2C t1>t 2D不能判断9 某二元混合物,=3,全回流条件下 x =0.3 ,则 yn-1 = DnA 0.9B 0.3C 0.854D 0.794 10 精馏的操作线是直线,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D。
A 理论板假定 B理想物系 C 塔顶泡点回流 D 恒摩尔流假设11 某筛板精馏塔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分离效率降低,且全塔压降增加,其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是 B 。
A 塔板受腐蚀,孔径增大,产生漏液,应增加塔釜热负荷B 筛孔被堵塞,孔径减小,孔速增加,雾沫夹带严重,应降低负荷操作C 塔板脱落,理论板数减少,应停工检修D 降液管折断,气体短路,需更换降液管12 板式塔中操作弹性最大的是 B 。
A 筛板塔 B 浮阀塔 C 泡罩塔13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为 A 。
A 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漏液B 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液泛C 上升气速过大会 使塔板效率下降D 上升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液沫夹带14 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B。
A 平衡线 B 操作线与 q 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 平衡线与 q 线 15 下列情况 D 不是诱发降液管液泛的原因。
A 液、气负荷过大B 过量雾沫夹带C 塔板间距过小D 过量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