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浅析我国国际储备现状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我国国际储备现状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深入了解我国国际储备现有架构,并根据我国国际储备存在的风险探索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联系。
接下来本文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在我国国际储备中黄金储备比例偏小,影响我国金融稳定;二是巨额外汇储备导致相对应的国民储蓄不能很好产生经济效益,影响我国内经济的发展;三是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加大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四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关键词:国际储备外汇储备黄金储备规模过大资金闲置人民币升值据了解,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国际储备不减反增,比照其他国家的数据,我国国际储备在规模和结构上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国际外汇市场剧烈动荡、金价暴涨暴跌、国际游动资本到处游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今天,如何完善我国国际储备管理迫在眉睫。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是一国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及应付紧急支付的重要资产。
因此,储备规模是否适当、储备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对一国过敏紧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更对国家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增长迅速。
从2000年的1,655.74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8,188.72亿美元,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年末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增长至13,500亿美元。
2008年4月末,外汇储备余额已经增加到17,566.4亿美元,创我国外汇储备历史最高记录。
尽管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有所缩水,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增长状态。
在大量的储备面前,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外汇保证我国经济安全成了人们的质疑点,其管理也成了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国际储备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当其冲的是资产结构不合理。
我国国际储备及其管理论文

我国国际储备及其管理摘要随着对外经济交往步伐的逐步加快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及国际储备均迅速增长。
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国际储备问题不容忽视。
如何对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管理和利用。
分析我国国际储备现状及其解决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储备管理现状一、国际储备的定义国际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它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
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储备主要有三个功能。
一是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二是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三是用来作国家信用保证。
国际储备作为国家货币当局对外所持有的资产,它和金融体系所持有的资产具有相同的性质,即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因此,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储备不足是绝对不行的,但是也并非是越多越好,客观上存在储备结构的优化和规模的适度问题,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我国国际储备现状我国由1977年起对外公布国际储备状况。
1980年4月17日我国恢复了在IMF的合法席位以后,我国的国际储备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也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这四个部分构成。
我国的黄金储备是国家备用于紧急需要,一般不随意动用。
黄金储备除了随着市场黄金价格涨价而自动升值外,没有任何收益。
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我国黄金储备都基本保持在l 270万盎司左右。
我国的外汇储备占整个国际储备额的90%以上。
它是指我国官方在一定时期内所持有的全部外汇资金即国际流动性或国际清偿力。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即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
国家外汇库存,是指国家对外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差额。
正差额表示收大于支,形成国家外汇储备。
中国银行外汇结存,是中国银行的外汇自有资金,加上中国银行在国内外吸收的外币存款减去在国内外的外汇贷款和投资后的差额,以及包括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市场筹集项的未用余额(反映为中国银行账面存放在国外的资金)。
我国国际储备状况与趋势分析

我国国际储备状况与趋势分析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3,991.52亿美元。
下面就我国的外汇储备现状做具体分析。
1、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外汇储备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
建国之初,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还是非常小的,如1950年只有1.57亿美元。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大力鼓励出口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明显好转,到1990年底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在此之后,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快速而稳定增长的阶段。
1996年底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2月份增长到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接着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创出新高。
2006年10月底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096.26亿美元。
到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9,460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总和。
2009年6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存量突破20,000亿美元。
图1描述了1990~2009年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长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2000年到2009年平均增长速度达32%。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2007年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为43%,2008年下滑到27%,2009年为23%。
2、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自1992年起定期发布外汇储备余额的相关数据,但对外汇储备的构成不予公布,因此只能通过国外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和已有的研究来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的大致构成。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美元的比重较大,欧元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
2003年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国内学者李振勤推测,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大致为美元70%,欧元15%,日元10%、英镑5%。
到2004年,美元比例有所下降,大约为60%。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概述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国际收支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外汇储备在过去几年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浅析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问题一:储备规模过大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长期以来居世界之首,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汇率,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使得国内货币供给过多,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次,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也意味着大量的资金闲置,不容易产生投资收益。
解决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适量减少外汇储备规模来缓解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应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鼓励境内居民合法合规地跨境投资,增加资本流动性,降低外汇储备需求。
问题二:外汇储备结构单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相对单一,以美元为主导。
这种单一的结构让我国外汇储备容易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此外,大量储备资金的投资渠道也相对有限,难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资产配置的多样化。
解决途径:应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管理,加强对其他主要货币的配置。
同时,也应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民币进程,增加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结算中的份额,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问题三:外汇储备管理方式有待改进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方式相对传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在储备资金的投资运作方面,应加强风险管理,注重投资收益的综合平衡。
其次,要推动外汇储备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解决途径:可以通过引入更加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如海外资产配置、多元化投资组合等措施,降低风险,提高储备资金的收益。
同时,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提升,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问题四:外汇储备资金流动性管理较为困难外汇储备资金大部分为长期投资,流动性管理较为困难。
在货币政策运作中,外汇储备无法像短期资金一样灵活地参与市场调控,对宏观调控的作用相对有限。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汇储备作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呈现出总量大、增长快的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包括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支持企业海外投资、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等。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质量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资产贬值风险。
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而美元汇率波动较大,给储备资产带来了潜在损失风险。
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主要集中在国债、银行定期存款等低收益资产上,缺乏多元化投资策略,难以获得较高收益。
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国债等固定收益资产上,对于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资产投资较少。
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较高收益。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遭受了一些重大经济损失。
例如,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外汇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荡,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了较大损失。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了较大冲击,资产价值缩水严重。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导致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持续顺差,使得外汇市场供大于求,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这种国际收支不平衡也导致了贸易摩擦和货币政策的被动。
国内投资环境不佳也是导致外汇储备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受到一定限制。
另一方面,国内实体经济收益率较低,对外投资难以获得较高收益。
政策限制过多也是导致外汇储备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对外汇市场和资本流动的管制较为严格,使得外汇储备投资渠道相对单一。
中国国际储备现状问题分析

中国国际储备现状问题分析摘要国际储备作为一国拥有的储备资产,在一国的国际战略的发挥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影响着一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研究,发现了我国国际储备存在着机会成本过大,结构造成的波动性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人民币国际化;优化投资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特别是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带给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受各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处于“新常态”。
而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如此剧烈的时代,要想能够进一步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仅要处理好国家内部事务,更要面对国际性的挑战。
国际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资产,在促进国家对外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际地位等方面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需要稳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优化管理我国的国际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1国际储备概述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的国际储备现状,首先需要对”国际储备”这一概念有详细的了解,并进行全球性的解读。
1.1含义与构成国际储备也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各国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在一战之前的金本位时期,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英镑;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则主要是黄金、英镑、美元、法郎等关键货币;二战后,国际储备资产主要由黄金、美元构成,1977年后又增添了GDR(General Drawing Right,普通提款权)、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特别提款权)。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元与马克的崛起,国际储备货币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进入21世纪,马克被欧元所代替,国际储备货币变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黄金。
就目前总体上看,国际储备主要由外汇储备、黄金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组成。
而外汇储备作为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一直是各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内容。
1.2作用1.2.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理论与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交易中出现出口减少或因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而这部分逆差又无法依靠举借外债来平衡时,首要的选择就是动用国际储备来弥补此逆差。
浅析我国国际储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国际储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持有的,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和作为对外偿债保证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各种流动资产的总和,又称官方储备或自有储备。
自有储备即国际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用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即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
从国际储备的四个组成部分来看,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对一个国家来说不能主动增减,因为这两部分储备的来源是由IMF根据各国缴纳的份额分配的,而份额以各国经济实力为基础。
在一国经济实力无明显变化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调整份额的情况下,该国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就不会增减。
因此,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主要取决于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增减。
一、近年来中国国际储备变动情况1.我国的黄金储备持续稳定。
1981-2000年,我国黄金储备的数量一直稳定在1267万盎司的水平上,2001年增加到1608万盎司,2002年再次增加到1929万盎司之后维持在1929万盎司(600吨)的水平上。
2003年以来,通过国内杂金提纯以及国内市场交易等方式,增加了454吨。
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1吨,占整体外汇储备的1.6%,在世界排名第六。
2.外汇储备迅猛增长。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猛增长。
2006年突破万亿美元,2007年一年净增5000亿美元,达到15282.49亿美元。
截止2008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已增长至19055.85亿美元。
2010年,储备资产平稳增长。
剔除汇率、资产价格等估值因素影响,我国新增国际储备资产4717亿美元,较2009年新增额扩大18%。
其中,外汇储备增加4696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增加22亿美元。
2011年,储备资产增长放缓。
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我国新增储备资产3878亿美元。
其中,外汇储备增加3848亿美元,较2010年少增847亿美元,低于2007-2010年年均增加4477亿美元的规模;我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净增加34亿美元。
我国目前国际储备状况与建议

1引:外汇储备5年增长近4倍专家建议资本输出多元化扣人心弦的美国债务危机再度令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现状以及未来前景被置于审视的聚光灯下。
3.2万亿美元的规模遥遥领先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然而,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国际金融生态之中,表面的“数字优势”却俨然演变成了一个必须要冲破的“事实困局”。
“十一五”末,我国外汇储备为8189亿美元,而如今已达3.2万亿美元,短短5年多时间增长了数倍,而仅仅今年上半年就增长了约4000亿美元,创历史增速纪录。
2外汇储备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分给老百姓?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定境外媒体给我寄来100美元稿费,我把它换给了商业银行,得到650元人民币。
商业银行再将这100元美元换给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由此增加100美元。
在这里,100美元能在国际市场买到的商品对应我手中的650元人民币,成为这笔人民币的内在价值基础或物质保证。
现在我将650元存入我的银行账户,它成为银行欠我的负债。
假定银行又将这笔存款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全部存入中央银行,那么这笔钱又成了中央银行欠商业银行的负债。
因此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多了100美元资产和650元人民币的负债。
这里的100美元相当于是央行650元人民币负债的抵押品。
在央行没有归还650元欠债时,央行显然是不能动用或处置其抵押品的。
这就像我们借款买房,在还清贷款前不允许将房子卖掉一样。
如果现在政府将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给各个家庭花掉,那么之前央行收购这2万亿美元付出的13-14万亿人民币就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了。
这相当于货币超发这么多,会引起20-30%的通货膨胀。
3巨额外储的代价Ⅰ。
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
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Ⅱ。
带来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