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具备的学习习惯

合集下载

小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20条

小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20条

小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20条好习惯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获得良好教育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的详细列表:一、守时守时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基础,小学生应该养成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时间习惯。

二、整洁小学生应该养成爱干净、整洁的好习惯,包括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以及整理书包和房间等。

三、勤奋小学生应该培养勤奋学习的习惯,包括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复习功课等。

勤奋是取得好成绩和未来成功的关键。

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小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回答问题,与同学互动,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尊重师长和同学小学生应该养成尊重师长和同学的好习惯,包括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与同学友好相处等。

六、坚持锻炼身体小学生应该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包括运动、参加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保持良好的体魄和健康。

七、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小学生应该养成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好习惯,包括多吃水果和蔬菜,合理搭配营养,避免过多食用垃圾食品。

八、遵守交通规则小学生应该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包括过马路时看红绿灯、走人行道、坐交通工具时遵守秩序等。

九、诚实守信小学生应该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包括不说谎、遵守诺言、尊重合约和协议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十、阅读小学生应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包括每天坚持阅读、养成广泛阅读的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

十一、保护环境小学生应该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包括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爱护植物和动物等,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十二、礼貌待人小学生应该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包括说“请”、“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的感受。

十三、善待小动物小学生应该养成善待小动物的好习惯,包括不欺凌小动物、不捕杀昆虫等,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爱心。

十四、关心他人小学生应该养成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关心家人、老师和同学的情感需求,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小学生学习习惯30条

小学生学习习惯30条

小学生学习习惯30条一、课前预习1、要提前预习课程,对将要学习的容能预先了解其中的知识点与要点、难点,为课堂听讲做好准备。

2、上课前,要收拾好书包,带齐课本、作业本、笔〔铅笔要预先消好〕以与其他文具是否整齐有序。

3、上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的摆放:铅笔盒放在课桌〔或自己座区〕上端的正前方:书本放在下端,书放在左面,本子放在书的右面;笔〔一支〕放在书和本子之间。

二、课堂行为4、课堂上听讲要专心,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杜绝啃指甲、挠耳朵等不良习惯。

5、听不懂教师的讲解时,要与时举手发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疑点。

6、仪态端正。

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积极参与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嘲笑别人的错误。

7、微机课、语音课、实验课以与阅读等活动课,要听从指挥,保护图书、仪器设施。

自习课,教室保持安静。

三、课后作业8、独立、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9、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干其他事情,做到今天的作业今天做。

10、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划,保持作业卷面清洁。

写作业时不分心,不边玩边写,边吃边写。

不随便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整洁。

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与时纠正。

11、提倡设计自主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凸显学习个性和特色。

12、教师批阅后,首先教师批阅后,首先查看教师的批改,对教师指出的错误必须与时改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

13、没完成作业主动向教师说明理由,并与时补上,不推托理由,不撒谎。

四、课外学习活动14、自己订阅的报刊应详细阅读,珍惜知识资源,获取知识,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15、根据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

16、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得疑点与时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不留疑点。

敢于对阅读的容提出疑问,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勇于向权威挑战。

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不少于3首。

小学生应养成的十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应养成的十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应养成的十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习惯
每天晚上或上课前,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作简要的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主动想办法解决,可通过查字典、查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学习中解决。

2、复习习惯
对每天的学习内容或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及时回想和记忆,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巩固。

3、作业习惯
作业要及时、独立完成,养成专心、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书写工整,想好再写,尽量不涂改作业,保持作业本整洁。

作业完成后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同时要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并养成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4、倾听习惯
上课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养成边听边想的习惯。

5、思考习惯
学习中善于思考,静思默想,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提出不懂的问题。

6、发言习惯
上课积极发言,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敢于争论,以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认识见解。

发言时,口齿清楚,说话完整,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7、纠错习惯
对作业、练习、试卷等出现的错误,能及时改正、并主动分析错题原因。

8、审题习惯
作业或答卷时,要认真读题,正确领会要求,慎重思考后再进行答题。

按序号审题,不漏做题目。

9、观察习惯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能加以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认识辨别事物的能力。

10、阅读习惯
认真阅读,边读边思,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不少于30分钟。

小学生学习习惯三十条

小学生学习习惯三十条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实现学习目标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1.学习计划的习惯2.(1)计划每天的学习安排,做到按时按量完成。

3.(2)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特别是早晨和晚上。

4.(3)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并坚持追求实现这些目标。

5.课前预习的习惯6.(1)提前了解老师即将讲授的内容,标注出不懂的部分。

7.(2)尝试理解新知识,并尝试回答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

8.认真听讲的习惯9.(1)专注并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10.(2)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并提问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11.及时复习的习惯12.(1)课后立即回顾和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13.(2)每周和每月定期复习和整理学过的知识。

14.独立思考的习惯15.(1)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16.(2)不依赖他人的答案,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7.作业仔细认真的习惯18.(1)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抄袭、不拖延。

19.(2)仔细审题,准确把握作业要求。

20.敢于提问的习惯21.(1)对于不懂的问题积极向老师请教。

22.(2)对于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映。

23.书写规范的习惯24.(1)按照课本的书写标准来要求自己。

25.(2)做到字迹清晰、笔画规范、大小适中、格式整齐。

26.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27.(1)选择合适的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

28.(2)正确使用工具书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9.课堂笔记的习惯30.(1)学会做课堂笔记,把握重点和难点。

31.(2)经常复习笔记,以加强记忆和理解。

32.寻找最佳解题途径的习惯33.(1)在解题过程中积极寻找最佳的解题途径。

34.(2)注意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方法,以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35.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36.(1)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7.(2)在教室里保持安静,不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或进行其他妨碍教学的活动。

38.上课主动参与讨论的习惯39.(1)上课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小学生要培养的16条学习好习惯

小学生要培养的16条学习好习惯

小学生要培养的16条学习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要培养学习的好习惯,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是店铺为你分享的小学生培养学习好习惯16条的详细内容,希望你喜欢!小学生要培养的16条学习好习惯介绍1.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认真听取别人讲话是对讲话人的尊重,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盯住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能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评价,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专心听他人讲话。

2.学习卫生的习惯(1)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连续看书一小时中间要休息一会儿。

(2)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左侧采光;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3.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

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

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

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4.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会听课是搞好学习、提高素质的关键。

听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

6.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

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

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小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20条

小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20条

小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20条《小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 20 条》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为未来的成长之路铺上了坚实的基石。

以下是 20 条小学生应努力培养的好习惯:1、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每天按时上床睡觉,早上按时起床,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精力充沛地迎接新的一天。

2、认真刷牙洗脸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早晚认真刷牙,洗脸,让自己干干净净,远离疾病。

3、自己整理书包每天晚上睡觉前,自己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文具,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4、按时吃早餐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要养成按时吃早餐的习惯,为上午的学习提供足够的能量。

5、尊敬师长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听从老师的教导,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6、团结同学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嘲笑他人。

7、诚实守信不说谎,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努力做到,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8、文明用语说话有礼貌,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

9、遵守纪律在学校遵守课堂纪律,不随意讲话、走动;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

10、热爱阅读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11、认真听讲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

12、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玩耍,做作业时要认真、仔细,不拖拉。

13、主动预习复习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课后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14、善于思考遇到问题多动脑思考,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打球等,增强体质。

16、爱护公物爱护学校的桌椅、门窗、花草树木等公共财物,不随意破坏。

17、节约水电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好习惯,珍惜资源。

18、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穿衣、系鞋带、整理房间等,提高自理能力。

19、帮忙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等,体会父母的辛苦。

20、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不玩水,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1、阅读习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

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文史、常识书籍等。

阅读又可分默读、朗读、背诵等。

默读是个人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它主要是眼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一名低年级学生能坚持阅读30分钟,而不去吃东西或喝水,即可视为已初步习惯;朗读学习教材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需眼口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背诵是强化记忆和理解的一种学习的方式。

2、书写习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书写习惯人生必备习惯之一。

书写不仅指写字,更指作文。

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写字技能,高年级则还需作文。

3、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

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

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

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4、思考习惯思考是人学习书本和自身体验的主要形式。

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思考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维技能,高年级则还需学会初步的抽象思维技能。

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

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

如果孩子不爱提问,家长就要多问孩子,由此,慢慢地转为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

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

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

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

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

6、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7、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8、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习惯是一种力量,而学习习惯则是培养力量的关键。

小学生是在成长起步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十条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建议。

一、规律的生活习惯1.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每日均匀饮食,不过度食用垃圾食品。

3.坚持每日运动,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释放压力。

4.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保护眼睛和身体健康。

5.养成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的好习惯,保持环境整洁。

二、良好的学习态度6.认真听讲,遵守班级纪律,不打闹或发言不当。

7.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问,表现出好动脑筋的习惯。

8.养成好奇心,对知识有探索欲望。

9.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新的事物,敢于提出问题。

10.克服拖延症,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三、高效的学习方法11.有条理地安排学习计划,做好时间规划。

12.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增强。

13.遇到不懂的问题,善于请教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

14.多做练习题和模拟测试,加强记忆和理解能力。

15.养成认真写作业、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积极的参与课外活动16.参加各种与兴趣有关的俱乐部、社团活动,开拓眼界。

17.广交朋友,学习团队协作精神。

18.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增长知识与见识。

19.做家务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责任心和社会参与精神。

20.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要有冷静分析和积极心态。

五、坚持自我约束21.不抄袭,尊重他人诚信和知识产权。

22.不说谎,讲实话和真话,培养诚实道德风范。

23.不懒惰,勤奋努力,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

24.不打人,不骂人,做一个友好、和善的人。

25.不浪费,节约资源,亲近自然。

六、关注世界发展26.有时间就看新闻,关注当前世界事件。

27.积极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先进科技知识。

28.学习外国语言,扩大语言交流和了解世界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准备上课的习惯(1)预备铃响后,迅速进教室。

(2)整理好本堂课用的课本、文具等。

(3)端正坐在位子上,双手平放在课桌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4)上课铃响后,静候老师上课。

(5)老师步入讲台正中后,值日生呼:“起立”,全体同学立正站直,目视老师,值日生呼:“敬礼”,大家行鞠躬礼,呼:“老师好”,老师还礼回答:“同学们好”,值日生呼:“坐下”。

(6)迟到的学生必须在教室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才能快速安静地进教室就坐。

2、认真听课的习惯(1)身体坐直,不靠前后课桌,前胸离课桌一拳头,不左右摆动.(2)平视老师,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

(3)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

(4)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

(5)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使用普通话(6)低年级,双手平放课桌上。

中高年级,可右手握笔,左手扶住课本或笔记本。

(7)专心听讲做笔记。

上课要做到认真听讲,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看课外书籍,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显示对老师劳动的尊重,不影响他人听讲,影响教师讲课情绪。

听课时不私下说话,不擅自下位,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8)提出疑问须适时。

老师讲课中出现不准确、不严谨乃至错误的时候,学生提出质疑是应该的,但要做到不打断老师,必须先举手经允许后再发言,态度要诚恳,不能对老师表现轻蔑的态度。

(9)正确教导须听从。

课堂上被批评或受了委屈,不能当场顶撞,更不要强词夺理,要冷静、谅解。

若老师错怪了自己,也要等到课后再解决。

(10)其他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眼睛要盯住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理解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评价,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专心听他人讲话。

(11)课堂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座位或者出教室时,先举手示意老师,获得许可后离开。

离开座位或教室时要安静快速,不影响其他同学,并快去快回。

3.做笔记的习惯(1)运用数学符号来帮助快速记录。

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反义词、词语积累归类等。

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一般就随着教学进度根据老师的提醒记录在相应的生字旁边;近义词、反义词则记录在课文的行间。

可以试着用一些符号,如辨别近义词范围大小,可以用上数学中的约等于、大于号、小于号来表示,学生对于词义的辨别是一目了然;反义词则用双箭头来连接。

使用约定的符号就可以快速做好笔记。

(2)重点词语加点记录,重点字加点注释。

有许多以成语作课题的寓言故事、成语,这类词语不单是要懂得整个成语的意思,还要能解释清楚个别字的意思。

如“亡羊补牢”的“牢”的解释,叫学生直接在“牢”的下面打上“·”并在“牢”的头上记录“羊圈”;“爱不释手”中的“释”叫学生直接在这个字上面写上“放”,这样既很清楚地记录了字的意思,又能依据字义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有效地提高记笔记的速度。

(3)开辟积累角落。

将同类型的词语归类并在特定的地方记录上。

4、随文记录,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师先把板书内容写下来,学生根据划分段落的位置挤写在每段末尾下面的空档里。

学生在每次读课文时自然就注意到了文章的段落层次及主要意思。

对于文中有不懂的句子,就在那里打个问号,如果老师及时讲解就作好记录,否则课后请教。

4、阅读的习惯(1)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或陪同下阅读,逐渐养成家庭惯例,每天一到固定时间就开始阅读。

也可以在学校做,每天拿出10分钟,最终养成那天不读书,不阅读就寝食难安的习惯。

(2)养成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①阅读的姿势要正确,要正确的坐姿不能躺着读。

②眼睛离书本的距离要适度。

③不一边读书一边做小动作。

(3)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

①姿势要端正,因为端正的姿势可以唤起记忆、注意思维等各种心理历程。

②环境要安静,阅读的时候精良保持安静,环境清新,光线适宜。

③作息要定时,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力的主要因素。

玩耍的时候尽情玩耍,学习的时候专心致志。

④学习的场所要固定。

(4)养成默读的习惯。

从口到眼到心到的出声阅读发展到默读,提要阅读效率。

(5)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阅读时边阅读边记录,记录好词好句好段。

(6)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通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边读的时候边问自己“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7)养成带阅读工具的习惯,碰到陌生或难理解的字词的时候快速查阅资料。

(8)养成有目的的阅读。

例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

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

一消遣为目的,可以速读。

以查找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

(9)阅读时保持书本的整洁干净。

(10)没有读完可以做好标记或记录,放到固定的位置,方便下次阅读。

5、书写习惯(1)书写前先清理干净桌面,桌面整洁有序,以免分心和不安。

(2)坐姿习惯。

①头正身直:眼睛和本子距离一尺左右,头要端正,背要伸直、自然,向前微倾,切不可扑向桌子。

②臂开肩平:两臂平放桌面上,两肘相对,左右一样,双肩要平,不可左右高低不同。

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

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③足安胸舒:胸与课桌要保持一拳距离,不能紧抵桌沿。

要使全身各部位感到舒服,轻松、自然、灵便。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不可并拢或一前一后,更不可交叠。

(3)握笔习惯。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

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

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

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4)本子放正,不歪放。

(5)本子边缘留1厘米左右。

(6)字和字之间的间距适宜,不连笔。

(7)涂改时不画得一陀一坨的,删除线要干脆。

(8)不用涂改液修正带。

(9)不一边写字一边吃东西。

(10)写完后快速的收拾纸笔,并放在相应的位置。

6、预习习惯(1)读。

可分为朗读、默读、速读。

①朗读三遍。

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

重新回答:课文告诉我什么?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

回答: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大声朗读你不理解的、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是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句子)3次。

第三遍努力读出文章表达的情感。

②默读。

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回答:课文告诉我什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

)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词语多读一次。

用波浪线划出不理解的句子、你喜欢的句子或者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

③速度:快速的阅读,捕捉文章的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记。

①边读边用笔在文中用符号做圈点批注,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记下来。

如: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用“☆”标示重点语段,用“?”标出疑问处等,具体符号,可根据个人习惯确定,但要相对固定。

也可以用语言文字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心中的疑问等。

(3)查。

①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②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作者、作者的其它作品、本文的写作背景等。

(4)问。

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你听课的重点。

上课时,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你可以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补自己的不足。

(5)抄①摘抄生字词语,落实基础知识。

②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如果还是不理解就摘抄到本子上,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③摘抄喜欢的和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句子)或者为什么觉得这些词语(句子)写得好并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6)展。

①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拓展阅读。

②仿写句子或者段落。

简单归纳为:重朗读,读中思,思中疑;借工具,问他人,会交流;读写不可少,细节要关注;效率要提高,习惯必养成。

7、认真做作业的习惯(1)先复习今天学习的知识点,不懂的及时问老师或家长。

记忆当天学习的知识。

(2)准备好做作业需要的纸、笔、橡皮等用具并在固定的位置放好。

(3)根据家校联系本上记录的作业清单将需要完成的作业全部拿出来整齐的放好。

(4)认真的审题,明白题目到底要求我们干什么。

(5)工整答题。

书写工整,间距合适,排版美观,卷面整洁。

(6)仔细检查。

先看有没有漏做的,再看有没有做错的。

(7)完成一项就在作业清单上打钩,并将完成的作业与未完成的分开放置。

(8)所有作业完成以后,再核对一遍是否是全部完成。

(9)将所有的作业和文具盒整齐的放在书包里,拉上书包拉链。

8、考试的习惯(1)准备好答题的笔、橡皮、直尺等用品及卫生纸,保证能正常使用,并准备有备用的。

(2)进考场前先上厕所,然后在等候区安静耐心地等待。

(3)进考场后安静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放好文具,并坐好。

(5)在发卷前保持安静,自己心里默念“考试很容易,我早就准备好了”等自我激励的暗示性语言。

(6)拿到试卷后听监考老师讲的注意事项,马上书写自己的名字、班级、考号等信息。

(7)通读试卷,统观全局。

①先数试卷的页数,看清试卷前面的说明及要求。

看是否有印刷问题、缺漏页②迅速地认真通看一遍试卷,对试题的类型、每题所占的比例和分布有所了解,并注意检查背面有无试题。

(8)反复阅读考题要求,在答题之前认真审题。

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看准题,四要着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

要细而又细,慎而又慎,“咬文嚼字”反复琢磨。

(9)按顺序做题,不跳做。

一般试卷题目的安排在难度上呈阶梯型,由易到难依次排列。

前面多基础知识的题目,后边多综合性题日。

按顺序做还可以防止漏做的现象。

(10)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暂时搁置,抓紧时间向下做,做完了会做的再思考不会做的题目。

(11)答题时书写工整,格式正确。

(12)仔细检查,文卷勿慌。

检查试卷一要仔细,二要耐心。

要逐题检查,①检查题目要求,对照原题,看是否抄错了数字、词语、符号。

②看答题过程是否规范,计算抄写是否正确。

③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有无抄错抄漏等情况。

(13)结束铃响后放下笔不再答题,并迅速看姓名是否书写。

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老师收卷。

(14)老师示意可以离开后才安静的离开座位,将自己的文具及垃圾带走。

9、课后复习的习惯(1)回忆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

弄清哪些内容完全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2)复习课本,对照课本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