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施储)
如何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备课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备好课不仅能够让教学过程更加顺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大纲则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在备课之前,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
同时,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在研究教材时,可以先通读整本教材,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
然后,对每个单元、每节课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思考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备课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困难。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比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普遍存在理解困难,那么在备课中就要设计更多的实例、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如果学生对某类问题比较感兴趣,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为备课提供清晰的方向。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并且有时限。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不能过于笼统和模糊,例如“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应该具体到“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要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衡量,比如通过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
同时,教学目标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通过适当的教学能够实现。
此外,教学目标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关,并且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浙江省杭州市教育

PPT文档演模板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五
--- 例题设计
• “学数学而不做数学题,等于入宝山
而空返”
--- 华
老
• 提高习题 “品位” 反对题海战术
• 动手设计 提高质量
典型性 规律性 循序渐进 重视过程
• 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
PPT文档演模板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十
--- 学生习惯
• 动口与动手 笔记与课堂练习 • 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生理心理”动力定型” • 多角度全方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预习听讲 选择作业 重视错误 反思总结
•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综合素质 受益终身
PPT文档演模板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四
--- 学生活动
• 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 自学阅读 • “审美疲劳” 与 “听课疲劳” • 既动手 又动脑 态度 广度 深度 时间
既轰轰烈烈 又扎扎实实 师生合作学习共同体 体现和谐精神
• 提高兴趣 尊重差异 拓展空间 开发潜能
组织合理 节奏恰当 内容适切 方式科学
• 研讨 建模 游戏 竞赛 阅读 写作
力求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PPT文档演模板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十三
--- 媒体运用
• 广义的媒体
课件 投影 教具 讲义 黑板 粉笔
• 提倡非45分钟的非线性的课件 • 服务教学 服务学生 效果为先
适时适度 优化组合 灵活运用 科学艺术 方便操作 共享使用
巧用实验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实验探究,提高课堂效率发布时间:2021-09-20T09:56:28.26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月中作者:何慧[导读]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初中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也被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是更加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的话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探究活动的课堂教学效率。
嵊州市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东校区何慧摘要:最近几年来,中国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初中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也被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是更加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的话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探究活动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科学探究精神;初中科学教学;实验探究引言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能够使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但当前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初中科学存在各种教学难点,教学模式单一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科学教师不但要将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提升思考、分析、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一、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探究性的学科,想要学好科学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开展实验教学。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精心设计科学实验,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打造初中科学高效课堂。
例如,教师在教学浙教版初中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
优化科学实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篇誗高效课堂一、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为学生安排了许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一方面通过这些实验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探究素养,另一方面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能达到编者的设计意图。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可操作性难度较大。
例如,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中,操作要求手拉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这样才能保证木块所受的拉力等于摩擦力。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很难做到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按此实验操作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而且也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认识摩擦力方向教学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教材只给出了一张人走路时脚底受摩擦力的方向的图片。
又如,理解“风”的形成,书本也只有一张图片,缺少可操作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
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仅靠书本中几幅静态图片让学生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确实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教材中部分实验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一线的教师必须对这些实验进行适当的优化,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科学实验的实施策略(一)优化科学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1.借助优化实验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例如认识“风”的形成原因。
虽然“风”很常见,可真要学生说明白,很多学生又支支吾吾说不明白。
其实是由于空气不可见,教材中又缺少能让学生体验的实验,因此不少学生对“风”的形成原因还是存在疑惑。
为此,结合学生的疑惑设计了如下的优化实验。
让学生利用所给的蜡烛、玻璃管、橡皮塞、玻璃板和大塑料管进行小组实验探究。
很快学生将装置组装好,并把橡皮塞塞入玻璃管口,接着将蜡烛点燃,再把装置罩在蜡烛上,观察到蜡烛火焰稳定(如图1)。
一段时间后将橡皮塞打开,学生惊讶地看到蜡烛火焰向左偏转,兴奋地叫道:“有风了,有风了……”(如图2)借此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蜡烛火焰形状会发生改变。
国家获奖论文——如何探究高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如何探究高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刘峰浙江省龙泉市第二中学摘要: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展开话题,着重就本人在探究性教学实践中“主体得到凸现”、“个性得到张扬”、“资源得到共享”“、评价得到完善”等做法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找到更合适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探究学习;主体;个体;资源;评价进入21世纪后,由于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社会化,导致学生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
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提出假设,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证实假设,得到规律的一种学习方式。
其基本程序是:提出课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证实→得出结论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探究呢?许多同仁已作了可贵的探索。
本文也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请行家指导。
一、在探究性学习中,让主体得到凸现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
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我在引入“复制”操作前,首先描述了一个比赛情景:让一位学生有节奏地讲故事,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这样重复下去,而另一学生则把所讲的故事输入到电脑中,也这样一遍遍地输下去,半个小时后,发现用电脑输入文字比讲的遍数多,这是为什么?这些有趣的问题把学生逗乐了,同时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念头,原来有一个“复制”操作在起作用。
这种生动愉快的课前情景,不但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且会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_7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发布时间:2021-05-18T04:28:26.924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20期作者:林笑[导读] 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文化与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又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让学生从小学会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兴趣,创新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发展。
林笑浙江乐清虹桥镇第一小学 325608摘要: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文化与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又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让学生从小学会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兴趣,创新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措施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仍旧秉持着落后的教学理念,错误地认为让学生将语文知识掌握即可,使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语文知识的本质,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文化素养都无法提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
为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这种不良教学现状,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式,遵循新课改下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者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公,进行对语文知识的深度探究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与效果能够显著提升。
接下来,本文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作如下探究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虽然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落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但是教师自身的思想仍然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无法及时且有效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式。
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课堂中直接按照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使学生同样只能被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在死记硬背中学习语文知识,自身的语文学习效果极为低下。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发布时间:2022-02-21T08:09:43.238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10月总第394期作者:刘建丹[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也逐渐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目标。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311256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也逐渐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目标。
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学具作为课堂教学一种辅助性工具,科学合理地运用学具,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学具效率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己的学科特点。
具体到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
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具的运用,可以将深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事物,更好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为灵活、直观。
毫不夸张地说,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传统的学具使用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加以教师在一旁的讲解。
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无法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协调发挥,严重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模式,通过学生自制或动手操作使用学具,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中常用的学具1.彩色小棒色彩鲜艳的小棒,有单根的,有成捆的,可以用来学习数数和计算,而杂乱成堆的小棒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2.实物图栩栩如生的图案,不仅能让小学生眼前一亮,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同时还可以在美丽的图案中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数的概念,培养较好的计算能力。
3.口算练习卡片口算卡片大多是根据各册口算内容和教学要求来进行编制的,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减法。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通知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03.04.03•【字号】杭教初[2003]1号•【施行日期】2003.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通知(杭教初[2003]1号2003年4月3日)各区、县(市)教育局:为有效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现将《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2002年12月30日)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意见(试行)》,推进我市的素质教育,经省教育厅批准,我市的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滨江六区及富阳、临安两市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从2003年秋季小学、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现制定以下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 "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二)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更新教育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实验基础(一)杭州的基础教育有良好的基础,教育思想理念比较先进,教育改革的热情高,教育科研的氛围好。
(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已十分关注,并注意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产生了许多与新课程思想吻合的教学成果。
(三)余杭作为国家级新课程实验区,其先行的课改实验,可为大范围的新课程实验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