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有感

合集下载

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有感

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有感

观保定学院‎支援西部支‎教有感看着专题片‎《到西部去教‎书》,感动与敬佩‎在心中一次‎次涌动。

那些扎根边‎疆克服种种‎困难的老师‎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

自2000‎年开始,保定学院连‎续多届近百‎名毕业生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召‎唤,凭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十几年星火‎相继,在西部地区‎三尺讲台上‎用智慧和青‎春实现着自‎己的中国梦‎。

他们扎根边‎疆、坚守艰苦一‎线、倾心教书育‎人的报道,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青春风采。

使我们所有‎同行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不愧是‎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大‎学生的楷模‎。

他们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正是我们教‎师所应该拥‎有的。

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古城‎儿女崇信重‎义的优秀品‎格;体现了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的师者‎情怀。

受到了当地‎学生的尊重‎爱戴、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为我们的教‎师这一职业‎增光添彩。

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难,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

他们初到西‎部边陲,条件艰苦。

有的住在土‎坯房,有的住在蒿‎草有齐腰高‎的废弃车队‎院里,晚上要靠点‎蜡烛照明。

做饭需要自‎己到河边取‎水,烧牛粪。

干旱少雨的‎恶劣自然环‎境让他们嘴‎唇干裂,手掌蜕皮,饮食不适又‎导致肠胃出‎现症状,但这一切都‎没有成为他‎们离开的理‎由,没有动摇他‎们坚守的信‎念,他们坚守着‎一份清贫,固守着心灵‎的宁静。

我们要学习‎他们践履笃‎行,乐观向上的‎思想境界。

没有人强迫‎,他们毅然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选择到西部‎去。

没有人放弃‎,他们忍受着‎孤独、寂寞、贫穷,选择了坚守‎。

没有人怨恨‎,他们忍受着‎父母病重无‎法尽孝的煎‎熬,忍受着父子‎、母子长期不‎见,日渐陌生的‎心里愧疚。

支教报告会听后感

支教报告会听后感

支教报告会听后感漫长的人生,有多少个充实的日子?有多少段特别的回忆?当保定学院的支教人员因激动而略带颤抖的声音给我们作报告时,我想也许对他们而言,那是三百五十六个支教的日子。

经过一年的支教生活,他们的感悟收获触动了聆听报告会的所有师生。

参加支教队伍的每个成员都是学校经过多方考核选拔出来的,在这个精良的队伍里,他们每个人不仅仅怀着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还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一颗用小我的力量建设祖国的心。

保定学院的师哥师姐们在说才开始支教的日子,面对教学水平落后导致学生素质较低的情况,外语、数学平均分仅有三十几分的情况下,他们不知所措了,面对寥寥无几的上线人数,他们伤心地流泪了,但他们依然用坚定的心支持者自己,将每一点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

老师,这个神圣的代名词深深地刻在当地学生的心中,因为支教人员用来书写知识的不仅仅是一支粉笔,而是一颗赤诚的心,队员们并肩作战,学生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他们心里更是有无法言喻的喜悦,他们亲切的互称战友,而这些可爱的人与学生一年的情感已无法别舍,当他们离开时,即使是刚毅的男儿也忍不住落泪了。

回来后学生打来电话,集体一句句的问候,亲切地唤着老师,哽咽得唱着“感恩的心”,即潜力电话线的两端牵动着的心,此时此刻,百感交集……报告会上,学长、学姐们用得最多的话是:“与其说我们奉献了什么,不如说我们得到了什么。

”是的,他们作出的奉献已经够多了,但他们也收获不少。

几十年后,他们也许奔赴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地方,但他们心里永远会珍藏那份美好的回忆。

当他们登上竞争的舞台,他们已收获了讲台上那份稳重、那份自如。

当他们熬夜备课时,他们收获了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的教师品质。

当当地居民与教师邀请他们做客时,他们收获了纯朴的友情。

当教师节一个个电话、一张张贺卡不约而同地到来,装载着一颗颗想念的心,一句句暖人的话,那时他们收获的便是那发自心底的师生情……支教,神圣的任务触动着偏远地区那些渴望求知的心,支教人员,他们是为国家奉献的凡人,却成为困难地区学生心中的天使,他们没有光环,却挂着荣耀,没有羽翼却放飞了万千学子上学的梦想,他们用小小的自我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生根发芽,用他们的知识浇灌每一处需要知识的贫瘠土地,当这片重新燃放生机的沃土桃李满园时,收获果实,繁荣富强的是国家,轻轻微笑,心中充实的正是我们支教的队伍,他们时刻准备着向下一块土地进发,去开垦,去播种,让他们的爱和信念流进湘江,乃至黄河,流遍整个炎黄子孙的土地。

学习保定学院支教心得体会

学习保定学院支教心得体会

学习支教同志事迹心得体会陈庄小学许二云意气风发的保定学院的大学生们视讲台为生命,为人师表,是一个个高尚的人;他们身为人师,心里装的是学生和同志,惟独没有自己, 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们坚毅刚强,乐观从容,是一个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战士。

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战士。

人民教师的榜样让,我们学习他们,永远记住他们!这些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偏远地区支教,而后三寸讲台就成为他们最绚丽的舞台。

他们治学严谨,授课有方,他们忘我工作,追求卓越,他们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一名人民教师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情操。

从他们平凡而伟大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

一、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优秀品德,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人才,尽管我们工作辛苦点、休闲享受少点,但我们也会为培养人才矢志不移,心如慈母,勤若黄牛,行若春蚕,躬行“教书育人”的实践。

这些早已融入郭力华生命的血脉里,从选择支教的那一刻起,三尺讲台就成了他们最绚丽的舞台,他们忠于职守,全力以赴,寓教于乐,努力让知识成为解渴的甘泉,他们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将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他们循循善诱,默默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

这些都使他们充满着魅力,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学习他们,为了孩子,为了明天。

二、学习他们“身正为范”的优秀品质在学生心目,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化身和行为典范。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所以教师所有言行举止,无疑都是学生的表率和模仿的榜样,其思想品格,精神气质、志趣情操,言谈举止、性格爱好,为人处事等,都直接影响和熏陶着学生,他们这种师德师魂,是我们为师者的典范,行为的准则。

三、学习他们钟情教育、献身于教育的品德,他们付于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对于教书育人的坚守之志,却更让人为之动容。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师德师魂,职业精神,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

他们是学生“最喜爱的魅力老师”,是“以讲台为生命的老师”。

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有感

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有感

观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有感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作为大学生这次支教,不仅可以帮助山区的孩子们,也可以让自己更加了解社会,增长见识。

在支教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在保定学院组织的支教小组里,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前往河北省西部贫困山区的学校,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和生活。

我们住在学校的宿舍,每天都要教授学生们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

开始时,由于不熟悉当地的环境和文化,有些时候会有些手足无措。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与当地孩子们建立了起来的融洽的关系。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当地孩子们一起活动,打球、唱歌、跳舞等等。

这种交流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西部地区教育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真正体验到当地孩子们的纯真和可爱。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很多困难,比如当地的语言交流的问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等等。

然而,我们没有放弃,相反,我们加倍努力,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态度和情感需求,以及习惯和思维方式。

我们希望可以以我们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次支教让我体会到了我们作为大学生所能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帮助别人,同时也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这不仅仅是对当地孩子们的帮助,也是对我们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的体验和成长。

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会回到西部地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有很多东西是不应该放弃的。

不管是我们自身的成长,还是我们能够帮助到的人们,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不断坚持的事情。

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做出一些贡献,让这个世界因为有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西部支教观后感

西部支教观后感

西部支教观后感
在这部影视作品中,我看到了中国西部地区教育现状的写照。

该作品通过支教这个切入点,展现了西部地区孩子们的教育困境以及支教老师们的奉献精神。

首先,作品的主题非常鲜明,关注的是西部地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通过支教老师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贫困环境下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是在生活的点滴中体现出来。

这种主题的呈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其次,作品中的亮点很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支教老师们的奉献精神。

他们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来到了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机会。

这些老师们的形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崇高和神圣。

此外,作品中还展示了孩子们在困境中的坚强和毅力。

他们面对贫困和困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非常深刻。

它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服务。

同时,我也应该向支教老师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教育的崇高使命。

小学教师《保定学院毕业生西部支教事迹》心得体会 (8)

小学教师《保定学院毕业生西部支教事迹》心得体会 (8)

读“大学生西部支教”有感很早以前就有想去贫困山区当教师的愿望了,一直觉得去贫困的地方教小孩子读书是件很有意义,能帮到有需要的人们的事情。

通过这次学习“大学生西部支教”的一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想要奉献自己,远赴贫困地区支教的热血学子。

但是很多人还未踏出他们走向山区的第一个脚印就已经退缩了。

让他们退缩的原因多是“支教条件艰苦”的担忧,那朦胧中勾勒出的残破不堪的线条让他们对支教工作敬而远之,望而却步。

可是,当问到支教条件是不是非常困难,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磨难时,大学生们笑了,他们一派轻松的说:“支教条件远没有我们想象中辛苦。

”在是否支教的选择路口犹豫徘徊时,他们也曾在脑海中勾画过支教的艰苦条件,可是当他们亲自来到了他支教的学校,他们的宿舍时,情况却要比想象中的好得多。

看不到想象中几近倾倒的楼房,也看不到风雨中摇摇欲坠的窗户,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学校甚至已经准备好了一整套的煤气罩,煤气炉等设备供他们支教老师使用。

开始工作后,学校的工资也一直在正常发放,除此之外,还有奖金,津贴,生活用品等不定时发放,虽然谈不上富足,但也的的确确够用了。

经济拮据的问题连影子都没有让他碰着。

对此,大学生们说:“只有亲自体验过,你才会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快乐,成长和感动是支教赠与他们的最大财富”也许最初有些人把支教当做避难所,但是跟孩子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你们一定会改变,会变得发自内心想要去教育他们,想要分享他们的快乐,想要他们成才,并为此全力以赴。

”他们也一再表示:“快乐,成长和感动是支教赠与的最大财富。

如今跟以前的同学再相聚,他们大多都有了一种成功人士才有的气质,变得社会化,也成熟了。

跟他们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还保有青春年少的感觉。

他们的课堂一直讲求“快乐的学习”这五个字,他们与学生们的关系也很融洽,他们都有一颗真诚的心,也感动着自己。

他们的学生会在教师节的时候,结伴去田野里采摘大束的野花摆在讲台上,附上一张写有:“祝小老师节日快乐”的卡片,会在课下折各种各样的折纸当做一个小小的惊喜,会叫他们“哥哥”“姐姐”跟他一起游戏,会在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送他们大袋的花生米,祝他们中秋节快乐,表达他们对这位“老师”的喜爱……一点一滴都带给他们满满的感动。

西部支教之感悟

西部支教之感悟

西部支教之感悟保定学院毕业生去西部支教已有14年之久,漫长的人生,有多少个充实的日子?有多少段特别的回忆?当保定学院毕业支教人员因激动而略带颤抖的声音报告时,我此时我的脑海里回忆起我校的支教经历。

我校于去年九月派出前往河北保定阜平队伍,参加支教队伍的每个成员都是学校经过多方考核选拔出来的,在这个精良的队伍里,他们每个人不仅仅怀着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还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一颗用小我的力量建设祖国的心。

才开始支教的日子,面对教学水平落后导致学生素质低的情况,外语、数学平均分仅有三十几分的情况下,他们不知所措了,面对寥寥无几的上线人数,他们伤心地流泪了,但他们依然用坚定的心支持者自己,将每一点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

老师,这个神圣的代名词深深地刻在当地学生的心中,因为支教人员用来书写知识的不仅仅是一支粉笔,而是一颗赤诚的心,队员们并肩作战,学生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他们心里更是有无法言喻的喜悦,他们亲切的互称战友,而这些可爱的人与学生一年的情感已无法别舍,当他们离开时,即使是刚毅的男儿也忍不住落泪了。

回来后学生打来电话,集体一句句的问候,亲切地唤着老师,哽咽得唱着“感恩的心”,即潜力电话线的两端牵动着的心,此时此刻,百感交集……支教,神圣的任务触动着偏远地区那些渴望求知的心,支教人员,他们是为国家奉献的凡人,却成为困难地区学生心中的天使,他们没有光环,却挂着荣耀,没有羽翼却放飞了万千学子上学的梦想,他们用小小的自我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生根发芽,用他们的知识浇灌每一处需要知识的贫瘠土地,当这片重新燃放生机的沃土桃李满园时,收获果实,繁荣富强的是国家,轻轻微笑,心中充实的正是我们支教的队伍,他们时刻准备着向下一块土地进发,去开垦,去播种,让他们的爱和信念流进湘江,乃至黄河,流遍整个炎黄子孙的土地。

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报告会后受益匪浅,感慨万千,我的国家,是一个需要每个人去建设的国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人的教诲让我有了新的目标,新的起点,作为一个教师,要更努力的去充实自己,更好的将自己奉献给祖国需要我的地方。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心得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心得

学习保定学院毕业生西部支教心得体会
保定学院15名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们带着青春的梦想,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到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

十几年来,他们不畏艰苦,勇于担当,把责任放在首位,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勇担使命的精神境界与追求;他们坚守信念,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发展边疆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学习他们永不退缩,坚守岗位,固守着心灵的宁静,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学习他们做一个高尚的人。

把个人的命运与党的召唤紧密相连,到基层,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珍惜工作岗位,辛勤耕耘。

学习他们做一个纯粹的人、不虚度年华、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要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争当爱岗敬业的模范。

用感恩的心和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培育之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保定学院支援西部支教有感
看着专题片《到西部去教书》,感动与敬佩在心中一次次涌动。

那些扎根边疆克服种种困难的老师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

自2000年开始,保定学院连续多届近百名毕业生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召唤,凭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十几年星火相继,在西部地区三尺讲台上用智慧和青春实现着自己的中国梦。

他们扎根边疆、坚守艰苦一线、倾心教书育人的报道,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青春风采。

使我们所有同行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他们不愧是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大学生的楷模。

他们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正是我们教师所应该拥有的。

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古城儿女崇信重义的优秀品格;体现了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的师者情怀。

受到了当地学生的尊重爱戴、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为我们的教师这一职业增光添彩。

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难,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

他们初到西部边陲,条件艰苦。

有的住在土坯房,有的住在蒿草有齐腰高的废弃车队院里,晚上要靠点蜡烛照明。

做饭需要自己到河边取水,烧牛粪。

干旱少雨的恶劣自然环境让他们嘴唇干裂,手掌蜕皮,饮食不适又导致肠胃出现症状,但这一切都没有成为他们离开的理由,没有动摇他们坚守的信念,他们坚守着一份清贫,固守着心灵的宁静。

我们要学习他们践履笃行,乐观向上的思想境界。

没有人强迫,他们毅然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选择到西部去。

没有人放弃,他们忍受着孤独、寂寞、贫穷,选择了坚守。

没有人怨恨,他们忍受着父母病重无法尽孝的煎熬,忍受着父子、母子长期不见,日渐陌生的心里愧疚。

“既然选择了来,就要坚持下去”,这是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发出的铮铮誓言。

13年来,保定学院西部所有支教学生无一中途返回。

如今,仅在且末县工作的保定学院的毕业生就有23人。

我们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

恶劣的自然环境,语言交流的困难,差异巨大的生活习俗以及微薄的工资,没有动摇过他们坚守的信念。

十几年如一日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他们为学有困难的孩子送教上门,他们顶风冒雪背着学生往返就读,他们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垫付学校开支,救助困难的孩子,用真情播洒着一个教师的仁爱情怀,用行动证明着一个古城儿女的担当。

只有高尚的灵魂,才能做出高尚的行为。

我被他们的精神感动,为自己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自豪。

今后,我要向他们学习,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同一个中国梦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