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绘方法

合集下载

圆柱齿轮的测绘步骤

圆柱齿轮的测绘步骤

圆柱齿轮的测绘步骤
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装置中常用的部件,因其传动精度及传动比值比较稳定而
广泛用于传动机构中。

为了保证圆柱齿轮的传动性能,测绘工序至关重要,以下将阐述圆柱齿轮的测绘步骤:
1、测量齿轮外形尺寸:先检验齿轮的中心距、齿顶高度、齿顶斜面宽度、齿
面宽度、螺旋角、压力角以及基圆直径等尺寸,确定齿轮的外形尺寸;
2、测量啮合形式:用测角仪校正齿面间隙,检测每组螺旋线、齿廓曲线长度,记录齿廓垂直度、水平度,以此决定齿轮的啮合形式;
3、修正和调整齿面几何形状:基于上面测量结果,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齿轮的
几何形状选择合适的修正参数和调整方案,确保位置精度和形状参数的精度;
4、确定径向和轴向调整参数:根据上述步骤,测量确定齿轮的轴向运动和支
承尺寸,确定径向和轴向调整参数;
5、安装完成后的检查:安装完成之后,要检查齿轮的转动平衡、运转噪声、
行星位置和耐久性能等。

总而言之,圆柱齿轮测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上述步骤循序渐进,历经精密测量、修正和调整,再经过安装检查,才能保证齿轮的正确性和运转效果。

因此,圆柱齿轮的测绘是建立机械传动系统的前提,是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蜗轮蜗杆设计步骤

蜗轮蜗杆设计步骤

蜗轮蜗杆设计步骤第一步:确定传动比蜗轮蜗杆传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传动方式,它的传动比取决于蜗杆的头数、蜗轮的齿数、蜗杆的导程角以及蜗轮与蜗杆轴线的交角等因素。

设计蜗轮蜗杆传动时,要根据传动要求和传动动力参数来计算传动比。

第二步:选择材料在选择蜗轮和蜗杆的材料时,考虑到它们的载荷、传动功率和工作环境温度等因素。

通常,蜗轮和蜗杆都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合金钢材料。

第三步:确定齿轮参数蜗轮的齿数和模数都是通过计算得到。

注意,蜗轮的轴向厚度越小,蜗杆的导程角越小,那么蜗轮和蜗杆的接触线就会越靠近齿面根部。

在选择齿轮参数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蜗轮蜗杆传动的良好性能。

第四步:计算蜗杆的导程和展角根据蜗杆轴线与垂直轴线的夹角以及螺旋线的参数,可以计算出蜗杆的导程和展角。

展角的计算对于蜗轮蜗杆传动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传动效率和噪声。

一般来说,展角越大,传动效率越高,但噪声也会增加。

第五步:计算蜗轮蜗杆的几何参数根据蜗杆的导程、蜗轮的模数和齿数,可以计算出蜗轮和蜗杆的几何参数,包括齿顶直径、节圆直径、齿根直径、齿顶高度、齿根高度和重要齿廓参数。

这些参数决定了蜗轮蜗杆传动的传动效率、运行平稳性和噪声等关键性能指标。

第六步:进行蜗轮蜗杆的装配在进行蜗轮蜗杆的装配之前,需要对蜗轮齿形进行测量,以保证齿形质量。

然后,将蜗轮和蜗杆进行配合,精确控制配合间隙大小。

还要注意蜗轮和蜗杆的对中度和平行度等装配要求,以保证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总结:1. 传动效率的优化:传动效率是蜗轮蜗杆传动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使用高质量的蜗轮和蜗杆、采用适当的润滑方式、控制装配精度、优化齿轮参数以及合理设计蜗杆展角等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传动效率。

2. 噪声的控制:蜗轮蜗杆传动在工作时容易产生噪声,主要是由于蜗轮和蜗杆的接触面积较小,表面接触压力较大,同时还会在传动过程中产生震动和共振。

为了降低噪声,可以优化设计参数、采用低噪声等级的蜗轮和蜗杆材料、选用合适的蜗杆展角、进行制造精度控制以及采用降噪材料等方式。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1.5 GB/T4459.2-2003规定,画齿条图样时,应把齿部画在上方。如 图1.5
1.6 链轮齿部热处理时,应写“齿部高频淬火HRC××—××”,不应 写“热处理硬度××—××”或“齿部淬火、回火HRC××—××”等。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二、形位公差的画法与标注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2.3 垂直度的标注,在孔心或轴心是给定任意方向与一平面要求 垂直时,公差值前加“φ”。如图2.4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2.4 直线度的标注,当被测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箭头指向轮廓 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并箭头与尺寸错开。如图2.5
表3
要求
表示法示例
说明
在完工的零件上 要求保留中心孔
在完工的零件上 可以保留中心孔
在完工的零件上 不允许保留中心 孔
采用B型中心孔, D=2.5mm,D1=8mm,在完 工的零件上要求保留。
采用A型中心孔, D=4mm,D1=8.5mm,在完 工的零件上是否保留都可 以。
采用A型中心孔, D=1.6mm,D1=3.35mm,在 完工的零件上不允许保留。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3.3 剖切符号的表示,推荐 GB/T4458.6-2002的标注 形式,见图3.3a, 当转折处地位有限又不 致引起误解时,允许省 略标注见图3.3b。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3.5 当一孔被一长槽割开时,应按图3.5的形式标注。 建议:当此孔为一次加工成尽可能标右图,如两孔距离较远, 可标左图形状。
机械制图标注注意事项
4.8 倒角的标注,按GB/T4458.4-2003的规定进行标注 见图4.6a。旧国标的标注方法见图4.6b,在过渡期 内允许按图4.6b的形式标注,但不推荐使用。因软 件的原因,允许标注成图4.6c的形式。

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

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

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渐开线齿轮有五个基本参数,它们分别是:标准齿轮:模数、压⼒⾓、齿顶⾼系数、顶隙系数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渐开线齿轮。

我国规定的标准模数系列表注:选⽤模数时,应优先采⽤第⼀系列,其次是第⼆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系列(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1987)第⼀系列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1.25 1.5 2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第⼆系列0.35 0.7 0.9 0.75 2.25 2.75 (3.25)3.5 (3.75) 4.55.5 (6.5)7 9 (11)14 18 22 28 (30)36 45(2)锥齿轮模数(GB/T 12368-1990)0.4 0.5 0.6 0.7 0.8 0.9 1 1.125 1.25 1.375 1.5 1.75 2 2.25 2.5 2.75 3 3.25 3.5 3.75 4 4.5 5 5.5 6 6.5 7 8 9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0 32 36 40 45 50注: 1.对于渐开线圆柱斜齿轮是指法向模数。

2.优先选⽤第⼀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

3.模数代号是m,单位是mm名称含有蜗轮的标准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SJ 1824-81 ⼩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206KBJB/T 8809-1998 SWL 蜗轮螺杆升降机型式、参数与尺⼨520KBJB/T 8361.2-1996 ⾼精度蜗轮滚齿机技术条件206KBJB/T 8361.1-1996 ⾼精度蜗轮滚齿机精度261KB名称含有蜗杆的标准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QC/T 620-1999 A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347KBQC/T 619-1999 B型和C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83KBGB/T 19935-2005蜗杆传动蜗杆的⼏何参数-蜗杆装置的铭牌、中⼼距、⽤户提供给制造者的参数121KB SJ 1824-81 ⼩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206KBJB/T 9925.2-1999 蜗杆磨床技术条件160KBJB/T 9925.1-1999 蜗杆磨床精度检验244KBJB/T 9051-1999 平⾯包络环⾯蜗杆减速器922KBJB/T 8373-1996 普通磨具蜗杆砂轮250KBJB/T 7936-1999 直廓环⾯蜗杆减速器731KBJB/T 7935-1999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467KBJB/T 7848-1995 ⽴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175KBJB/T 7847-1995 ⽴式锥⾯包铬圆柱蜗杆减速器203KBJB/T 7008-1993 ZC1型双级蜗杆及齿轮蜗杆减速器548KBJB/T 6387-1992 轴装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679KBJB/T 5559-1991 锥⾯包络圆柱蜗杆减速器524KBJB/T 5558-1991 蜗杆减速器加载试验⽅法96KBJB/T 53662-1999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产品质量分等274KBJB/T 3993-1999 蜗杆砂轮磨齿机精度检验287KBJB/T 10008-1999 测量蜗杆267KBHG/T 3139.8-2001 釜⽤⽴式减速机CW系列圆柱齿轮、圆弧圆柱蜗杆减速机646KBHG/T 2738-1995 轮胎定型硫化机⽤平⾯⼆次包络环⾯蜗杆减速机系列与基本参数182KB齿轮的基本参数2009-11-15 16:3610.1.2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关系当圆柱齿轮的轮齿⽅向与圆柱的素线⽅向⼀致时,称为直齿圆柱齿轮。

齿轮及蜗杆、蜗轮的精度_新标准)

齿轮及蜗杆、蜗轮的精度_新标准)
偏差 代号 偏差 数值
≤80
H K J L J L K L K L L M L M L M L N
-80 -120 -100 -160 -110 -176 -132 -176 -132 -176 -176 -220 -208 -260 -208 -260 -208 -325
G H H J H K J L J L K L K L L M L M
-78 -104 -104 -130 -112 -168 -140 -224 -140 -224 -168 -224 -168 -224 -224 -280 -224 -280
G H H J H K H K H K J L J L J L K L
-84 -112 -112 -140 -128 -192 -128 -192 -128 -192 -160 -256 -180 -288 -180 -288 -216 -288
E ss E si E ss E si E ss E si E ss E si
Ⅱ组精度 8 级 法面模数/mm ≥1~3.5 偏差 代号 偏差 数值
Ⅱ组精度 9 级 法面模数/mm
>3.5~6.3
偏差 代号 偏差 数值
>6.3~10
偏差 代号 偏差 数值
≥1~3.5 偏差 代号 偏差 数值
>3.5~6.3
1
表2
普通减速器齿轮最低精度(摘自 ZBJ19010—1988) 精度等级(按 GB/T 10095—1988) 直齿轮 ≤3 >3~7 >7~12 >12~18 表3 软或中硬齿面 9—9—7 8—8—7 8—7—7 7—6—6 硬齿面 8—8—6 7—7—6 7—6—6 7—6—6
齿轮圆周速度/(m/s) 斜齿轮 ≤8 >8~12.5 >12.5~18 >18

机械图识读与绘制测绘实训-典型装配体篇(精)

机械图识读与绘制测绘实训-典型装配体篇(精)

机 械 制 图 测 绘 实 训
2.画装配示意图 为了能够说明齿轮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并使减速器拆开后能装 配复原,并且作为绘制装配工作图的依据,所以要画装配示意图。 装配示意图是以简单的线条和国标规定的简图符号,以示意方法表 示每个零件位臵、装配关系和部件工作情况的记录性图样。画装配 示意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零件的表达通常不受前后层次的限制,尽可能将所有 零件集中在一个视图上表达。如仅仅用一个视图难以表达清楚时, 也可补充其他视图。 (2)图形画好后,应将零件编号或写出零件名称,凡是标准 件应定准标志。 (3)制图测绘较复杂的部件时,必须画装配示意图。此次制 图测绘,如经指导老师统一批准,也可不画装配示意图,而以装配 草图取代。单级齿轮减速器装配示意图,如图3-31所示。
机 械 制 图 测 绘 实 训
三.绘制齿轮油泵零件草图(见CAD格式文件) 四.齿轮油泵装配图画法(见CAD格式文件) 五.齿轮油泵零件工作图画法(见CAD格式文件)
机 械 制 图 测 绘 实 训 第二节 减速器制图测绘
图3-30 圆柱齿轮减速器
机 械 制 图 测 绘 实 训
减速器是介于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一种机械传动装臵,用以改 变转速和转矩的机械传动装臵(主要是用来降低运动转速)。常用的减速 器已经标准化和规格化,用户可根据各自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减速器的类型很多,一般按传动件可分为圆柱齿轮减速器(轮齿有 直齿、斜齿或人字齿等)、圆锥齿轮减速器(轮齿有直齿、斜齿、螺旋 齿等)、蜗杆蜗轮减速器(蜗杆上臵式或下臵式)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等; 按传动的级数不同,可分为单级、双级和多级减速器;按轴在空间的相 对位臵不同,可分为卧式和立式减速器,其中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是最 简单的一种,用途较为广泛。减速器是一种专用部件,已经标准化、通 用化,如图3-30所示为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蜗轮蜗杆怎样去测绘

蜗轮蜗杆怎样去测绘

蜗轮蜗杆的测绘一、蜗轮、蜗杆齿轮的功用与结构蜗轮、蜗杆的功用主要用于传递交错轴间运动和动力,通常,轴交角∑=90°。

其优点是传动比大,工作较平稳,噪声低,结构紧凑,可以自锁;缺点是当蜗杆头数较少时,传动效率低,常需要采用贵重的减摩有色金属材料,制造成本高。

蜗轮是回转形零件,蜗轮的结构特点和齿轮基本相似,直径一般大于长度,通常由外圆柱面、内环面、内孔、键槽(花键槽)、轮齿、齿槽等组成。

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齿轮上常常还有轮缘、轮毂、腹板(孔板)、轮辐等结构。

按结构不同蜗轮可分为实心式、腹板式、孔板式、轮辐式等多种型式。

蜗杆的结构和轴相似,其结构特点是长度一般大于直径,通常由外圆柱面、圆锥面、螺纹及阶梯端面等所组成。

蜗杆上啮合部分的轮齿呈螺旋状,有单头和多头之分,单头蜗杆的自锁性能好、易加工,但传动效率低。

由于圆柱蜗杆工艺性好,尤其是阿基米德圆杆蜗杆,因此,圆柱蜗杆获得了广泛应用。

二、普通圆柱蜗轮、蜗杆的测绘步骤蜗轮、蜗杆的测绘比较复杂,要想获得准确的测绘数据,就必须具备较全面的蜗杆传动方面的知识。

同时应合理选择测量工具及必要的检测仪器,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提出接近或替代原设计的方案,直接为生产服务。

测绘蜗轮、蜗杆时,主要是确定蜗杆轴向模数m a(即蜗轮端面模数m t),蜗杆的直径系数q和导程角γ(即蜗轮的螺旋角β)。

下面以普通圆柱蜗轮蜗杆测绘为例,说明标准蜗轮蜗杆的基本测绘步骤。

1. 首先对要测绘的蜗轮、蜗杆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

2. 画出蜗轮、蜗杆的结构草图和必须的参数表,并画出所需标注尺寸的尺寸界线及尺寸线。

3. 数出蜗杆头数z1和蜗轮齿数z2。

4. 测量出蜗杆齿顶圆直径d a l、蜗轮喉径d a i和蜗轮齿顶外圆直径d ae。

5. 在箱体上测量出中心距a。

6. 确定蜗杆轴向模数m a (即涡轮端面模数m t)7. 确定蜗杆的导程角γ(蜗轮的螺旋角β),并判定γ及β的方向。

(完整版)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

(完整版)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

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渐开线齿轮有五个基本参数,它们分别是:名称符号意义标准化数值齿数(teeth number)Z 在齿轮整个圆周上轮齿的总数称为齿数模数(module)m齿距分度圆齿距p与π的比值模数决定了齿轮的大小及齿轮的承载能力。

我国规定标准化模数压力角(特指分度圆压力角)(pressure angle)决定渐开线齿形和齿轮啮合性能的重要参数我国规定标准化压力角为20度齿顶高系数齿顶高计算系数:我国规定标准化齿顶高系数为1顶隙系数顶隙(clearance)计算系数我国规定标准化顶隙系数为0.25标准齿轮: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渐开线齿轮。

我国规定的标准模数系列表第一系列0.10.120.150.20.250.30.40.50.60.81 1.25 1.52 2.534568 10121620253240 50第二系列0.350.70.9 1.75 2.25 2.75(3.25) 3.5(3.75) 4.5 5.5 (6.5)78(11)14182228(30)3645注: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采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系列(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1987)第一系列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1.25 1.5 2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第二系列0.35 0.7 0.9 0.75 2.25 2.75 (3.25)3.5 (3.75) 4.55.5 (6.5)7 9 (11)14 18 22 28 (30)36 45(2)锥齿轮模数(GB/T 12368-1990)0.4 0.5 0.6 0.7 0.8 0.9 1 1.125 1.25 1.375 1.5 1.75 2 2.25 2.5 2.75 3 3.25 3.5 3.75 4 4.5 5 5.5 6 6.5 7 8 9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0 32 36 40 45 50注: 1.对于渐开线圆柱斜齿轮是指法向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1. 齿顶圆螺旋角βa 的测量
在齿轮的齿顶圆上涂上一层较薄的红丹,将齿轮端面紧贴直尺,顺一个方向在白纸上滚 动,可得到较为清晰的压痕,如图 8-5 所示,用量角器量出螺旋角βa。
134
tanβα
=
π da Tz
2. 分度圆螺旋角β的计算
根据齿顶圆螺旋角βa 和齿 顶圆直径 da等参数计算分度圆柱 螺旋角β
5. 选取齿顶高系数 ha*、顶隙系数 c*、压力角α为标准值,根据标准模数、齿数计算齿 轮的其它各基本尺寸和几何尺寸。对于斜齿轮,由法面模数 mn、齿顶圆螺旋角βa,计算螺旋 角β,根据公式 da =d+2mn ,算出分度圆直径 d。
6. 校核中心距,由参数所计算的中心距要与实测的中心距 a 接近相等。对于斜齿轮要符 合下列公式:
数据,取其平均值。当被测齿轮的齿数为奇数时,不能直接测量齿顶圆直径,可先测图 8-3
中所示的 D 值,通过计算求得齿顶圆直径 da。
d
a=
D cos2 θ
式中θ=arctan
b 2D
也可通过测量内孔直径 d 和内孔壁到齿顶的距离 H1 来确定 da,通过测量内孔直径 d 与由内
孔壁到齿根的距离 H2 确定 df ,如图 8-4 所示。
(1)根据测定的全齿高 h,计算法面模数 mn,公式为:
mn
=
h 2h an + c n
*
(2)依据测定的中心距 a、齿数 z1、z2 和分度圆螺旋角确定 mn,公式为:
mn
=
2a z1
cosβ + z2
8.4 直齿圆锥齿轮的测绘
135
8.4.1. 圆锥齿轮的测绘特点
由于圆锥齿轮种类较多、齿形制度各异、加工方法多样、设计标准不统一,因此增加了 测绘工作的难度。圆锥齿轮测绘不仅要求测绘人员做到测绘方法正确,测量准确,同时还要 了解各类锥齿轮的几何性质、加工特点和设计方法等,以保证能正确反映原设计的意图,从 而使根据测绘图样更新制造的锥齿轮能够满足实际传动的需要。
Pb=Wk+1-Wk = Wk-Sb Sb 可用齿厚游标卡尺测出,参见第 3 章图 3-15。考虑到公法线长度的变动误差,每次测 量时,必须在同一位置,即取同一起始位置,同一方向进行测量。
4.齿顶圆直径 da 与齿根圆直径 df
132
用高精度游标卡尺或螺旋千分尺测量齿顶圆直径 da1 和 da2,在不同的径向方位上测几组
8.1.2 齿轮的测绘步骤
齿轮测绘是机械零部件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前,首先要了解被测齿轮的应用场合、 负荷大小、速度高低、润滑方式、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和齿面强化工艺等。因为齿轮是配对使 用的,因而配对齿轮要同时测量。特别是当测绘的齿轮严重损坏时,一些参数无法直接测量 得到,需要根据其啮合中心距a和齿数z,重新设计齿形及相关参数,从这个意义上讲,齿 轮测绘也是齿轮设计。
免卡尺接触齿尖或齿根圆角。测量时,如切点偏
高,可减少跨测齿数 k;如切点偏低,可增加跨
测齿数 k。跨测齿数 k 值可按公式计算或直接查
表 8-1。计算公式为:
κ = z α + 0.5 180°
图 8-1 中心距 a 的测量 图 8-2 公法线长度 Wk 的测量
齿形角α
11.5° 15° 20° 22.5° 25°
由于齿轮的特殊性,齿轮测绘有别于其它一般零件。首先,齿轮通常精度较高,测量时 要选用比较精密的量具,有条件时可借助于精密仪器测量,其次,齿轮的许多参数都己标准 化,测绘中必须与其标准值进行比较;再则,齿轮的许多参数都是互相关联的,必须经过计 算获得。齿轮测绘的一般步骤为:
1. 首先对要测绘的齿轮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 2. 画出齿轮的结构草图和必须的参数表,并画出所需标注尺寸的尺寸界线及尺寸线。
25~32
33~40
41~48
49~56
22~29
30~36
37~43
44~51
8
83~95 84~95 64~72 57~64 52~58
9
96~100 96~107 73~81 65~72 59~65
从图 8-2 中可以看出,公法线长度每增加—个跨齿,就增加一个基圆齿距 Pb,所以,基 圆齿距 Pb 为:
(2)固定弦齿高 h c 和固定弦齿厚 sc sc = mcos 2α(π + 2xtanα) 2 h c = da − d − 1 s c tanα 22
测绘齿轮时,除轮齿外,其余部分与一般零件的测绘方法相同,不再赘述。
8.3 斜齿圆柱齿轮的测绘
斜齿圆柱齿轮测绘步骤与直齿圆柱齿轮大致相同,主要是增加了齿顶圆螺旋角βa 的测量 和分度圆螺旋角β的计算。
2
9~23 9~23 9~18 9~16 9~14
3
24~35 24~35 19~27 17~24 15~21
表 8-1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的跨测齿数 k
跨测齿数 k
4
5
6
7
被测齿轮齿数 z
36~47
48~59
60~70
71~82
36~47
48~59
60~71
72~83
28~36
37~45
46~54
55~63
8.2 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
8.2.1. 几何参数的测量
齿轮几何参数的测量是齿轮测绘的关键工作之一,特别是对于能够准确测量的几何参
数,应力求准确,以便为准确确定其它参数提供条件。
1. 齿数 z 和齿宽 b
被测齿轮的齿数 z1 和 z2 可直接数出,齿宽可用游标卡尺测出。 2.中心距 a
中心距 a 的测量是比较关键的,因为中心距 a 的测量精度将直接影响齿轮副测绘结果,
a
=
d1 2
+
d2 2
=
1 2
⋅ mn cosβ
(z1
+ z2)
7. 用类比法或检测法确定齿轮类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硬度。 8. 测绘齿轮的其它部分。 9. 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齿轮的精度。一般精度的齿轮,精度等级为 7~9 级。 10. 用类比法或查资料确定配合处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11. 用粗糙度量块对比或根据各部分的配合性质确定表面粗糙度。 12. 尺寸结构核对无误后,绘制零件图。 齿轮测绘是一项繁琐、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下面仅就我国最常用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和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测绘加以讨论。
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绘
齿轮和蜗轮蜗杆结构较为复杂,因而此类零件的测绘较一般常见零件更为繁琐,是一项 细致的工作。本章主要讨论我国最常用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和标准直齿 圆锥齿轮以及蜗轮蜗杆的功用与结构、测绘步骤、几何参数的测量和基本参数的确定等内容。
8.1 齿轮测绘概述
8.1.1 齿轮的功用与结构
tanβa
=
π da TZ
tan β
=
d da
tanβ a
图 8-5 滚印法测量螺旋角
此外也可用滚珠—轴向齿距法测量 Px 和 L 后计算求得,如图 8-6 所示,轮齿轴向齿距
为:
px
=
L−dp n
sinβ = πm n px
上述方法的测量精度较低,只能作为测绘粗略估算
或参考用。如果需要精确测量,可用精密专用的测量仪
齿轮测绘主要是根据齿轮及齿轮副实物进行几何要素的测量,如齿数 z,齿顶圆直径da, 齿根圆直径 df、齿全高 h、公法线长度 Wk、中心距 a、齿宽b、分度圆弦齿厚 s 及固定弦齿 厚sc、齿轮副法向侧隙n及螺旋角β、分锥角δ、锥距 R 等,经过计算和分析,推测出原设 计的基本参数,如模数 m、齿形角α、齿顶高系数 ha*、顶隙系数 C*等,并据此计算出齿轮 的几何尺寸,如齿顶圆直径 da、分度圆直径 d 及齿根圆直径 df 等,齿轮的其它部分结构尺寸 按一般测绘原则进行,以达到准确地恢复齿轮原设计的目的。
对于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可用公法线
千分尺(参见第 3 章图 3-30)或高精度游标卡尺
测出两相邻齿公法线长度 Wk 和 Wk+(1 k 为跨测齿 数),如图 8-2 所示。依据渐开线性质,理论上卡
尺在任何位置测得的公法线长度均相等,但实际
测量时,以分度圆附近测得的尺寸精度最高。因
此,测量时应尽可能使卡尺切于分度圆附近,避
130
3. 数出被测齿轮的齿数 z1、z2,测量出齿顶圆直径 da、齿根圆直径 df、齿宽 b、全齿高 h、公法线长度 L、基圆齿距 Pb、中心距 a、斜齿轮齿顶圆螺旋角βa、锥齿轮锥距 R 等。
4. 计算出模数 m,并根据标准模数系列选取与计算值相近的标准模数;对于斜齿轮应根 据基圆齿距 Pb 或全齿高 h 计算出法面模数 mn ,然后根据标准模数系列选取与计算值相近的 标准模数;对于锥齿轮应先根据测量值计算分锥角δ,再计算大端端面模数 mt,根据计算的 端面模数 mt 查标准模数系列表选取接近的标准值。
da=d+2Hl
df=d+2H2
图 8-3 齿顶圆直径 da 的测量
图 8-4 用精密游标卡尺测量 da 和 df
5.全齿高 可用深度尺直接测出全齿高 h,也可以通过测量齿顶和齿根到齿轮内孔(或轴径)的距离, 换算得到 h,如图 8-4 所示。
h=H1-H2 6.齿侧间隙及齿顶间隙 为了保证齿轮副能进行正常啮合运行,齿轮副需要有一定的侧隙及顶隙。 理论侧隙 j = (Wk1-Wk1')十(Wk2-Wk2'),理论顶隙为 c*。 齿侧间隙的测量,应在传动状态下利用塞尺或压铅法进行。测量时,一个齿轮固定不动, 另一个齿轮的侧面与其相邻的齿面相接触,此时的最小间隙即为齿侧间隙 j。测量时应注意 在两个齿轮的节圆附近测量,这样测出的数值较为准确。顶隙的测量,同样是在齿轮啮合状 态下,用塞尺或压铅法测出。 7.材料、齿面硬度及热处理方式 齿轮材料的测定,可在齿轮不重要部位钻孔取样,进行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确定齿轮材 质,或根据使用情况,类比确定。通过硬度计可测出齿面的硬度,根据齿面硬度及肉眼观察 齿部表面,确定其热处理方式。 8.其它测量 (1) 精度。对于重要的齿轮,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可用齿轮测量仪器测量轮齿的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