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纤秾(1)注释

合集下载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 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司空表圣文集》(即《一鸣集》)。又有《司空表圣诗集》,系后人所 辑。
作品争议
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大多数学者认为,《诗品》即为司空图所著。因就可考的材料来看,此书在晚 明时期已有人题注《诗品》为司空图所撰,并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十分明确地记载着“《诗品》一卷,唐 司空图撰”,故晚清时期的学者多持此说。现代持此观点的则主要以祖保泉、赵福坛、王步高、张国庆、张柏青、 郁沅等学者为代表。
有人认为该书并非司空图所著,而其真正作者是谁,又有分歧。现阶段整理共计七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 为此乃明代怀悦所作。主要由陈尚君、汪涌豪两位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提出,不过论争后期已经否 定这种可能性。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盛唐李嗣真的作品。主要论据有马茂军的《二十四诗品作者考论》,以及查屏 球提出的《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集》。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元代虞集的可能性较大,持此观点代表是张健,主要 有《诗品的产生时代与作者》一文,根据其版本源流考证推论《诗家一指》包括《诗品》在内的作者极有可能为 元代的虞集。第四种则认为作者为范德机。以朱绂《名家诗法汇编》中,题为“范德机诗家一指”为据。第五种 观点指向不详,只笼统地划定时间点在元代,认为乃是元人著书。依据是许学夷曾在《诗源辩体》中称《诗品》 是“元人”所著,且胡震亨在《唐音癸签》的第三十二卷亦将《诗品》列入元人诗话中。第六种观点认为是严羽 之前的作者,具体哪朝哪人亦不详。因有杨成刊的《诗法》卷三《严沧浪先生诗法》曾注曰严羽“独得见《一指》 之说”而推论。最后一种则单纯认为此书不是司空图所著的,以周裕锴为代表,提出“令人怀疑的是,司空图在 其他文章中论述诗人风格时,竟然未使用《二十四诗品》中的任何一品”......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缜密(1)注释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缜密(1)注释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缜密(1)注释转:山水有情的博客原文地址: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缜密(1)注释作者:烟雨孤树●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注释是有真迹,如不可知①。

意象欲生,造化已奇②。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③。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④。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⑤。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⑥。

①“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看似缜密无瑕的诗歌,其实痕迹是存在着的,不过因为诗人很深的艺术造诣,以至让读者浑然不觉,有如天衣无缝一般。

②“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意境的营造一般通过意象这一创造因素展开,意境和意象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是二者关系最明确的表述。

在中国,“意象”的前身为“象”,源于《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大辩于魏晋(关于言、意、象),及至南朝,刘勰明言意象之说:“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文心雕龙·神思》)第一次提出“意象”一词。

其后,唐代诗人非常重视意与象的有机结合。

以至连西方意象派的鼻祖庞德,也承认他所运用的意象艺术的方法,是从中国唐代诗歌中学习而来。

这一句的意思是诗人如果能以自己的主体情志(意)去观照外物(象),那末在这种意象将要形成之时,缜密的描画就会如天地造化那样产生神奇的艺术效果。

③“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这是一组比喻。

意在强调犹如宏阔的大自然中也有细腻绵密的风景一样,艺术也如水流的柔美、花开的匀称、晨露的晶莹一样,有着缜密浑厚之美。

④“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二十四诗品浅解》云:“要路,犹正路,必经之路也。

……要路之所以愈远者,等无可躐。

”这里所谓的“等无可躐”应出自《礼记?学记》所说的“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其中的“躐等”即不按次序,逾越等级的意思。

杨廷芝可能认为司空图的意思是不循正路,越等而行,就会越走越远。

24诗品——解读

24诗品——解读

24诗品——解读D本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

**《冲淡》所揭示的冲淡诗风的基本特征是:其表层,和柔明朗,轻逸灵动,洋溢着诗人脱俗而不超尘的对现实和艺术执着的审美精神;其深层,蕴涵着由恬淡平和的个体人格之美与淡和的大自然之美有机融合而生出的醇厚无尽之美。

冲淡诗风和《冲淡》品与陶渊明诗风有着密切联系(《<二十四诗品>的诗歌美学》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

三、纤穠原文:采采⑴流水,蓬蓬⑵远春。

窈窕⑶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⑷。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⑸。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注释:⑴采采,众多,茂盛。

出自《诗经*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⑵蓬蓬,形容草木密而凌乱。

出自《庄子*秋水》“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⑸),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⑹),何也?”⑶窈窕,娴静端正的样子,出自《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形容宫室、山水幽深。

⑷水滨,水边,近水的地方。

《诗经*采蘋》有云:“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⑸比邻,近邻。

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义分析:前四句是对幽谷春色的生动描写。

在幽深山谷见春水泉涌,更有美人时隐时现,纤秾之内含纯洁之态,艳丽之中蕴高雅之趣。

中四句是对前四句的补充,进一步写幽谷周边春色的方方面面:满树碧桃与美人之隐现互衬,更觉鲜艳夺目;和煦春风和流水之采采相映,愈显春意盎然。

杨柳飘拂沿水边路曲而阴影连绵,流莺婉啭随山谷幽深而此起彼落。

这一切是多么诱人,而又多么让人流连忘返啊!由此可见,“纤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声”、“色”之美。

后四句由前八句进展引申出来,循此纤秾之境而乘之愈往,必能愈识其内含之真谛:于纤秀秾华之中存冲淡之韵味,于色彩缤纷之中寓雄浑之真体。

故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自然溢于言表,纤秾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纤秾”的特色是在纤巧细微而华艳秀丽,但又高雅自然,含而不露。

总体论述:“纤秾”一品几乎完全都是用意象批评的方法来写的。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

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

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

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

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

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

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

”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

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

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

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来源网络下面来欣赏作品《二十四诗品》来源=雅然:-D1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注:他本作“备具”。

)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典雅(1)注释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典雅(1)注释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典雅(1)注释转:山水有情的博客原文地址: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典雅(1)注释作者:烟雨孤树典雅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花无言,人淡如菊。

之岁华,其曰可读。

注释雅①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②。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③。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④①关于“典雅”,杨廷芝《二十四诗品浅解》云:“典则不枯,雅则不俗。

”并在此品第一、三、五、七、九句之下各缀一“典”字,在第二、四、六、八、十句之下各缀一“雅”字,而认为最后两句是“咏叹总结”。

这样的解释,既将“典雅”割裂为二,又排比得如此齐整,恐有爽作者原意。

孙联奎《诗品臆说》云:“玉壶、典矣,买春、尤雅;茆屋、典矣,赏雨,尤雅。

”比之“浅解”拆分得愈细,反而更加形式化了。

“典雅”既作为一种风格,它应当有着浑涵的题旨,是一个有机概念,窃以为是不能作机械切割的。

②茆屋,即茅屋。

《诗品臆说》释“坐中佳士,左右修竹”云:“所谓玉树临风也。

坐中有不如意之客,真是恼人。

……言坐中有佳士,正如左右之有修竹也。

杜诗云:‘修竹不受暑’,盖略无尘氛矣。

”“不受暑”仅言竹荫之凉,似不如引杜诗《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由此境悟典雅之局,更觉契合。

③由“幽鸟相逐”可想到陶潜《饮酒》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境幽鸟亦幽,与上句“白云初晴”相衬托;幽则从雅,遂借以形容典雅的诗篇。

《诗品臆说》云:“按:幽鸟即鸦也;鸦、古作雅。

”卑以为用“幽”去切“雅”似嫌穿凿。

④“书之岁华,其曰可读”亦即钟嵘《诗品序》所说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之意。

诗人往往即景生情,自春而秋,能写下岁华流逝,此际此时的幽境,自成典雅之格。

《诗品臆说》云:“书之岁华,即书籍之古者。

书籍愈古愈雅,若满架新书,直书肆耳!……书经岁华,典雅可知。

”把动词的“书“解释为名词的“书籍”,似亦不通,且作这般解释,则“之”字尤为费解。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为⼤家收集整理了《司空图《⼆⼗四诗品》》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雄浑 ⼤⽤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强,来之⽆穷。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三、纤穠 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四、沉著 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五、⾼古 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宗。

六、典雅 ⽟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七、洗炼 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劲健 ⾏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九、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畔,红杏在林。

⽉明华屋,画桥碧阴。

⾦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良殚美襟。

⼗、⾃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空⼭,过⾬采蘋。

薄⾔情悟,悠悠天钧。

⼗⼀、含蓄 不著⼀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收。

⼗⼆、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荒。

由道反⽓,虚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苍苍。

真⼒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扶桑。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白话译文:
诗篇的魅力外放光华,真挚的情怀诱发奇葩。

虚心恃雄浑的形象,秉赋刚健,英姿勃发。

洞悉世间多样的风情,纵观环宇的沧桑演化。

看天际行云鼓荡翻卷,听荒漠长风呼啸叱咤。

超脱大千世界的表象,要把潜藏的奥愁体察。

切不可任性附会牵强,诗情无涯会汩汩萌发。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形式上由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因此又名“诗品二十四则”。

这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

它继承了前人的美学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

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类。

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这二十四首诗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

【诗词微塾】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译文(上)

【诗词微塾】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译文(上)

【诗词微塾】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译文(上)1、雄渾大用外腓,真體內充。

反虛入渾,積健爲雄。

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處以默,妙機其微。

飲之太和,獨鶴與飛。

猶之惠風,荏苒在衣。

閱音修篁,美曰載歸。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遠春。

窈窕深谷,時見美人。

碧桃滿樹,風日水濱。

柳陰路曲,流鶯比鄰。

乘之愈往,識之愈真。

如將不盡,與古爲新。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4.沈著綠林野屋,落日氣清。

脫巾獨步,時聞鳥聲。

鴻雁不來,之子遠行。

所思不遠,若爲平生。

海風碧雲,夜渚月明。

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

诗人脱去头巾潇洒独步,时时听到鸟的鸣声。

书信不来,亲人远行。

我想念的游子并不遥远,好象依然相处互慰平生。

海风吹送着碧云,明月掩映着沙洲;这时作家如能写出佳句,就会显现那沉着的妙境。

5.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蹤。

月出東鬥,好風相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183;纤秾(1)注释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注释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①……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②。

①“窈窕”既状幽谷,也引出了下句的“美人”。

不仅是因为《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的句子,更因为作者在这里要把人物与景色交融为一,从而为读者描绘出一种纤浓的极致。

②“乘之愈往”当与“如将不尽”联属,意即对纤浓的标格追求愈
深,就觉得它的意蕴有着无穷无尽的妙趣;“识之愈真”当与“与古为新”联属,意为诗人只要对生活认识得深刻,他才会真正把握纤浓的尺度,才会在艺术创造中免于落入古已有之的窠臼。

(说明:纤浓的“浓”字原字是“禾”旁加“农”,因电脑无此字,所以用“浓”字代替,题目上倒是显示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