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论文课堂报告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结课报告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姓名学号专业院系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目录从网络原理的角度论述产生网络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一、网络安全隐患的原因 (1)1 TCP/IP协议不全面 (1)1.1 基于TCP/IP的攻击 (1)2网络结构不安全 (2)3网络安全性能低 (2)4网络系统缺乏稳定性 (2)二、合理的解决方案 (3)1 TCP/IP攻击的解决方案 (3)1.1 IP欺骗防范措施 (3)1.2ARP欺骗防范 (3)1.3 ICMP路由重定向攻击防范 (3)1.4 TCP协议漏洞防范 (3)2 防火墙技术 (4)3建立网络智能型日志系统 (4)4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4)5 防病毒技术 (5)6 安装漏洞补丁技术 (5)7 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 (5)8 进行入侵检测和信息加密 (6)9 建立属性安全控制和完善的备份及恢复机制 (6)10 虚拟专用网络(VPN) (6)校园网设计方案(10栋以上楼宇,万人以上用户,2个以上ISP)。
(7)1 设计概述 (7)2 需求分析 (7)3 详细设计 (8)3.1 局域网技术及方案设计 (8)3.1.1 局域网选型 (8)3.1.2 局域网系统设计方案 (10)3.1.3 网络互连设备选择 (10)3.2 校园网子网设计 (11)3.2.1 拓扑结构图 (11)3.2.2 校园网的VLAN的划分与IP地址的规划 (12)3.3 网络中心 (14)3.3.1 机房工程整体建设 (14)3.3.2 防静电地板铺设 (14)3.3.3 隔断装修 (15)3.3.4 UPS不间断电源 (15)3.3.5 精密空调系统 (15)3.3.6 新风换气系统 (16)3.3.7接地系统 (16)3.3.8 防雷系统 (16)3.3.9 监控系统 (16)3.3.10 门禁系统 (17)3.3.11 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 (17)3.3.12消防系统 (17)3.3.13屏蔽系统 (17)3.4 综合布线 (18)3.5 多ISP设计 (20)3.5.1大型校园网对多ISP的需求 (20)3.5.2 基于多ISP接入的负载均衡 (20)从网络原理的角度论述产生网络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优秀范文5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c78fe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6.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的模拟设计与实现子题目:外部中断控制流水灯、蜂鸣器学生姓名:院别: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1 年 7 月 5日大庆师范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基本模型机的模拟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对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能够自己设计机器指令并且能够翻译为微程序,并能将机器指令和微程序分别打入模拟机的内存和控制存储其中,并通过程序调试能将所编写的程序正确运行。
参考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著《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完成期限:一周指导教师签名:2011年 7 月5日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设计目标 (1)二、采用设备 (1)三、设计的原理 (1)3.1 单片机..............................................................................1 3.2中断方式...........................................................................2 3.3实现控制LED 和蜂鸣器的原理 (3)四、逻辑电路图 (3)4.1LED小灯原理图..................................................................... 3 4.2扬声器原理图..................................................................... 3 4.3单片机的独立按键原理图 (4)五、程序代码...........................................................................4 5.1C语言的特点及选择...............................................................4 5.2 程序代 (5)六、调试情况 (5)6.1在keil环境下,编写外部中断的程序…………………………………6 6.2软件调试的步骤 (6)七、心得体会 (6)八、参考文献 (7)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在89c51单片机系统中设计外部中断流水灯、蜂鸣器的一种方法。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学习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学习总结通过参加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实践中积累了关于计算机组成与原理方面的经验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实训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课程背景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我们有机会学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计算机指令和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从而为我们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课程内容1. 计算机硬件组成:课程开始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们对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计算机指令和数据表示方法:在本部分,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的指令和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二进制表示、十进制表示以及十六进制表示。
通过实际编码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表示方法,并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处理计算机指令和数据。
3.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这是整个实训课程的重点部分。
通过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中断处理过程等。
这对我们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和进行系统调试非常重要。
三、实训中的收获通过参加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我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我加深了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在实训过程中,我熟悉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学会了组装和调试计算机硬件。
2. 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硬件故障、软件配置问题等。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同学的讨论,我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人。
3. 加深了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我对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计算机体系结构第二次讨论课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信息通信技术从医疗、教育、科技、商业、政府、国防和娱乐等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如今,⼈人们已经差不多忘记了20年前⼈人们找资料的第⼀一步是设法到达图书馆,10年前社交⺴⽹网络还主要指⾯面对⾯面的交流,5年前“tweets”还来⾃自卡通⾓角⾊色。
重要的是,很多迹象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正不断将科幻⼩小说中种种炫⺫⽬目的想象⼒力搬到真实世界中。
这些未来应⽤用包括个性化医疗技术为每个⼈人提供不同治疗与⽤用药⽅方案,对潜在恐怖威胁进⾏行精密的社交⺴⽹网络分析以协助国⼟土安全,以及利⽤用远程呈现,减少交通⾏行驶,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未来应⽤用对计算机系统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包括处理⼤大规模异构数据集,采⽤用分布式设计,在有限的空间下⼯工作,既能快速部署⼜又可保证⾼高效运作。
半导体技术与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推动过去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两个核⼼心技术。
半导体技术创新在过去40年持续地让单个芯⽚片在功耗与成本⼏几乎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容纳了越来越多的晶体管(摩尔定律)。
⽽而计算机体系结构发明了各种创新技术来利⽤用快速增⻓长的晶体管资源, 扩展了处理器的性能,缓解了内存系统带来的性能损失。
在过去⼏几⼗十年,两者结合的效果让信息通信领域的创新者们可以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使性能呈指数增⻓长。
⾃自1985年以来,计算机体系结构⾰革新贡献了约80倍的性能增⻓长,与半导体技术进步的贡献相当。
但是随着半导体技术逐渐⾛走向“道路尽头”,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会需要计算机体系结构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半导体的发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第⼀一,尽管技术⼈人员依然能够制造出更多更⼩小的晶体管(摩尔定律),但这些晶体管已不像过去40年那样各⽅方⾯面都“更好”;第⼆二,单个晶体管的功耗已不能很好地按⽐比例缩⼩小(丹纳德微缩定律已终结)。
由于⼤大多数产品——传感器、移动装置、终端与数据中⼼心——都不能容忍功耗的不断增⻓长,我们必须考虑各种⼿手段来缓解功耗增⻓长;第三, 纳⽶米级特征(如栅氧化层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制造偏差,与较⼤大特征尺⼨寸相⽐比,严重地降低了晶体管的⻓长期可靠性;第四,随着新技术(如芯⽚片堆叠技术)与新挑战(如数据中⼼心)的出现,必须通过局部性原理来管理计算部件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合理的成本、能耗⺫⽬目标;第五,设计、验证、制造和测试的⼀一次性成本不断增加,导致这些成本更难被分摊,尤其是在需要平台专⻔门化来达到⾼高效率的场合(如⼿手持设备、笔记本或数据中⼼心等)。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模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二、设计目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后续设计性课程,通过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计算机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三、设计任务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时序和启停控制等电路。
要求学生自己定义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制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画出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上搭建模型计算机系统,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实验调试过程,并用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程序,在搭建的模型机系统上输入、调试和运行程序。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完善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方案和电路图,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四、实验设备和环境实验设备:1.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 1台2.PC机 1台3.EPROM编程器 1台(公用)4.示波器 1台(公用)5.连接电缆和排线若干。
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 XP2.电路设计软件Protel五、设计内容和要求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结合时间进度安排和考核方面的因素,将本次设计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具体设计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模型计算机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内容:1.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设备、时序和启停等电路;2.画出系统组成框图,指出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实现途径;3.针对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每组学生自己定义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给出助记符指令格式,分配指令的机器代码,指出指令的功能;4.写出设计方案。
设计要求:1.所设计的模型计算机系统为8位模型机,运算器为8位运算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都为8位,输入设备为8位开关,输出设备为8位发光二级管指示灯;2.每组定义的指令系统为4至8条指令,必须包含本组运算器特有运算功能的指令,每组必须有两条以上指令与其他组不同,经老师审核后确定;3.每组制定一份设计方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学生姓名郁博文指导教师雷向东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信安1302班学号 ********** 完成时间 2015年11月4日实验 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指令编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二、实验要求使用编程工具编写一个程序,对一组指令进行霍夫曼编码,并输出最后的编码结果以及对指令码的长度进行评价。
与扩展操作码和等长编码进行比较。
问题描述以及问题分析:我们举例说明此问题,例如:有一组指令的操作码共分七类,它们出现概率如下表所示:P1 P2 P3 P4 P5 P6 P70.45 0.30 0.15 0.05 0.03 0.01 0.01对此组指令进行 HUFFMAN 编码正如下图所示:三、实验内容因为各字符在信息中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若根据字符出现的不同频率分配给不同长度的编码:频繁出现的字符分配给较短的编码,不常出现的字符分配给较长的编码,且这种编码还具有“前缀特性”,那么这样的编码电文总长会最短,发送效率会最高,占用的空间会最少。
而哈弗曼编码就是这样一种编码,字符出现的频率与该程序中对应的权重。
首先将建立哈弗曼树,将权重最小的放在二叉树的最低端,将权重最大的放置在离根结点最近的位置,这样就可以使权重大的结点的编码较短,权重小的结点的编码较长。
实际上是建立一个表格,中间有结点的权重,父亲和孩子的信息。
建立好哈弗曼树之后,要使得哈弗曼的左子树的编码为0,右子树的编码为1。
可以通过这个来确定字符的哈弗曼编码。
四、实验原理构造 HUFFMAN 树所要做的工作:1、先对各指令操作码的出现概率进行排序,构造一个有序链表。
2、再取出两个最小的概率节点相加,生成一个生的节点加入到链表中,同时从两表中删除此两个节点。
3、在对链表进行排序,链表是否只有一个节点,是则 HUFFAN 树构造完毕,否则继续做 2 的操作。
为此设计一个工作链表(链表的元素时类,此类的功能相当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3篇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第一篇: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优化计算机的性能,提升计算机的能力。
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
其中,指令集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它们是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而微体系结构是指通过硬件实现指令集合中的指令,在底层支持指令集合的操作。
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指令集体系结构会影响微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目前,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单处理器体系结构、多处理器体系结构和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
其中,单处理器体系结构是指所有的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同一台计算机中,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管理,但是主频存在瓶颈,无法很好地发掘多核的性能优势;多处理器体系结构是指多个计算机共享同一块物理内存,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负载均衡和任务协作,但是存在通信延迟和数据一致性问题;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则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多个计算机连接成一个网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计算资源,但是通信成本和数据安全问题需要考虑。
总之,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优化计算机性能,提升计算机能力。
第二篇: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简称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是指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ISA是计算机指令的编程接口,定义了一组指令和地址模式,以及寄存器和内存的组织方式,它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协同工作的关键接口之一。
ISA可以分为两类:精简指令集体系结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和复杂指令集体系结构(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完整word版)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3

中南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惠苗壮指导教师余腊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科0904班学号0909091627完成时间2012年05月20日字节多路通道运行机制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现通道处理过程,掌握通道技术。
二、实验要求通过上机用编程语言实现对计算机字节多路通道运行机制的模拟.三、实验内容结合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编写通道处理过程模拟程序.1、通道完成一次数据输入输出的过程需三步(如图一所示):(1)在用户程序中使用访管指令进入管理程序,由CPU 通过管理程序组织一个通道程序,启动通道;(2)通道处理机执行通道程序,完成指定的数据输入输出工作;(3)通道程序结束后第二次调用管理程序对输入输出请求进行处理每完成一次输入输出工,CPU只需要两次调用管理程序,大大减少了对用户程序的打扰。
2 通道的主要功能:(1)接受CPU 发来的指令,选择一台指定的外围设(2)执行CPU 为通道组织的通道程序(3)管理外围设备的有关地址(4)管理主存缓冲区的地址(5)控制外围设备与主存缓冲区间数据交换的个数(6)指定传送工作结束时要进行的操作(7)检查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是正常或故障(8)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完成必要的格式的变换四、实验原理字节通道是一种简单的共享通道,主要为多台低速或中速的外围设备服务。
它采用分时方式工作,依靠它与cpu之间的高速数据通路分时为多台设备服务。
如果通道上连接了多个外围设备,则此时通道上的各个设备轮流占用一个很短的时间片(通常小于100微秒)传输一个字节,或者说,不同的设备在他所分得的时间片内与通道在逻辑上建立传输连接,此方式也叫做字节交叉方式。
与此同时,它还允许一个设备一次占用通道比较长的时间传输一组数据。
或者说与通道的连接可以根据需要维持到一组数据全部传送完成,这也称为成组方式。
本次试验主要模拟的是字节交叉方式。
五、实验结果数据为(要传输的数据)即:字符串:love,channal,architecture 运行效果截图为:代码分为三个类:Device.classpackage arch;public class Device {private String datas;//设备/存储器中的数据private int dataLength;public Device(){}public Device(String datas,ChannalManager cm){this.setDatas(datas);this.dataLength = da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