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染料基础知识范文

染料基础知识范文

染料基础知识范文染料是一种用于给物体着色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分散在其他物质中,如纤维、纸张、塑料等。

染料的着色作用是通过与物质接触而产生的吸收、反射或透射光的不同程度来实现的。

染料的颜色由其分子结构和所吸收、反射或透射的光谱决定。

染料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种类型。

天然染料是从植物、动物或昆虫中提取的染色物质,如蓝靛、茜草、蓝靛蓝等。

合成染料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其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如甲基橙、亚硝基红等。

染料主要由色基和辅助基组成。

色基是决定染料颜色的主要成分,其分子结构包含有芳香环、扩展共轭体系和色团。

它们通过吸收光的特定波长来表现出具体的颜色。

辅助基是为了提高色牢度、拓宽应用范围和改善染料性质而引入的。

常见的辅助基有醇基、氨基、酮基和醛基等。

染料的着色机理主要有吸收着色、反射着色和透射着色三种。

吸收着色是染料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显色,其他波长的光被染料分子所吸收,不被眼睛所察觉。

反射着色是染料通过反射特定波长的光而呈现出颜色,其他波长的光被染料分子所吸收。

透射着色是染料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呈现出颜色,其他波长的光则透过物质。

染料在应用中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性能要求。

色牢度是指染料的颜色在不同条件下是否稳定,包括耐光、耐洗、耐摩擦等。

染料的溶解性是指染料容易与溶剂相溶,形成均匀的染液。

染料的温度特性是指染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染色性能。

染料的粘度和流动性是指染料在染液中的粘度和在纤维表面的扩散性。

染料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染色材料的性质来确定。

例如,对纺织品的染色通常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色牢度和高温稳定性的染料。

对塑料的染色需要选择与塑料相容的染料,以提高色牢度和附着力。

为了提高染料的应用性能和环境友好性,染料的研发与改进一直在进行中。

目前,人们致力于开发环境友好型染料,如低毒、低过敏性和可降解的染料。

同时,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颜色更加鲜艳、稳定性更好的染料颜料。

总之,染料是一种用于给物体着色的化学物质,其着色机理主要有吸收着色、反射着色和透射着色。

染料PPT课件

染料PPT课件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二、染料和颜料 1、颜料的概念 ➢颜料也是一类有色物质。与染料一样,它们也具有较高
的发色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2、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特点
染料
颜料
相 同 点 强烈的发色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可溶于水或有机溶
溶 解 性 剂或通过某种途径 不溶性
变为可溶
结 合 力 与纤维有结合力
与纤维不能结合,借助黏 合剂黏着于纤维表面
化 学 组 成 有机芳香化合物 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应用


纺织品、纸张、皮 革、食品
纺织品、油墨、油漆、 涂料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三、 染料的发展历史 1、天然染料 种类 矿物性染料:泥土、矿石 植物性染料:板兰根、大青叶、茜草 动物性染料:古代紫(紫螺);胭脂红(胭脂虫)

程度:数字表示程度,只是相对的,不表示级别。例: B表示蓝光,3B表示有较强的蓝光。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分散藏青H-GL H:耐热;G:带绿光;L:耐光牢度好。 活性艳红X-3B X:冷染型;B:带蓝光;3:蓝光较强。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四、《染料索引》简介
➢《染料索引》(Colour Index,缩写为C.I.)是由英国染 色和印染工作者协会(SDC)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 家协会(AATCC)合编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
离子染料有保护作用。
第一章 染 料 概 述
3、染色工艺 ➢湿处理牢度:染料能染深染透,深入纤维织物内部,比
没有染透,染料浮在纤维表面的牢度好。
➢耐光牢度:染料在纤维上成聚集状态,则耐光牢度可以 得到提高。

概述染料概述(共41张PPT)

概述染料概述(共41张PPT)
耐洗牢度 耐洗牢度指染品在皂洗过程中保持不褪色、不变色的能力
H 表示适用于棉毛交织物的染色
使用起来繁复,色泽鲜艳,色谱不全,价格昂贵,色牢度优秀
含有活性基因,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
染料在纤维上的物理状态:分散、聚集、结晶
耐摩擦牢度 指染品受到摩擦时保持不褪色、不变色的能力
注意:评定染料的染色牢度需将染料在纺织品上染成规定的色泽浓度才能进行比较
常用的符号及其意义列举如下:
H.C 表示高浓度 Ex.cone 表示特浓
gr 表示颗粒状 paste 表示浆状 liq 表示液状 pdr 表示粉状 pf 表示细粉状
S.f. 表示超细粉状
p.f.f.d 表示染色用细粉状
p.f.f.p 表示印花用细粉状
四、染色牢度
概念
指染色产品在后加工使用或服用过程中,染料(颜料)在各 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状态的能力。
不溶于水 对纤维没有亲和力
有色物质不溶于水,对纤维 没有亲和力,不能进入纤维 内部,但能靠粘着剂的作用
机械的粘着于织物上。
可是有机物,也有无机物
依靠粘合剂粘到织物上
在油漆、油墨、橡胶行业也有广泛应用
二、染料的发展与分类
一、染料的发展 我国是最早有染色实践的国家:周代“染人”
(掌染丝帛之人) 最早使用的染料:植物和矿物中提取
五、禁用染料与环保染料
,色牢度较差 白布沾色:指与染品同时皂洗的白布因染品的褪色而沾染的情况。
染料是染色过程中的着色剂
染要色针产 对活品具不体性但纤要维染求进色行料泽染均料匀类又,别而的称且选反必择须应具有性良好染的料染色。牢度含。 有活性基因,在适当 ★ ★ ☆ ☆ ☆ (染1料)厂耐常洗在牢染度料及中其加测入定填充条料如件促下染剂,、扩能散剂够、与助溶纤剂等维助剂发,生使用化时应学注意反。应。能直 染要料针以 对单具分体子纤态维上进染行,染只料有类接溶别解的溶才选于能择使水染料,由晶使体用转变方成单便分子,态色泽鲜艳,色谱齐 按《纺织品耐晒牢度测试方全法》,进价行测格试。适中,湿处理牢度优良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染料的分类染料是染布过程中的关键材料,根据化学结构和应用特性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碱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等。

1.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分子中含有酸基或酸性基团,适用于动物蛋白纤维和尿素纤维的染色,对植物纤维染色效果较差。

2. 中性染料:中性染料分子中同时含有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适用于动物蛋白纤维、植物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染色。

3. 碱性染料:碱性染料在酸性条件下呈离子形式,适用于酸性纤维的染色,如羊毛、丝绸等。

4. 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种非离子性染料,它分散在水中而不成为悬浮颗粒,适用于合成纤维和纤维素酯的染色。

5. 还原染料:还原染料主要用于染棉、麻和粘胶纤维,染色效果鲜艳牢固。

6. 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适用于阴离子基团丰富的纤维,如酚醛、醋酸纤维等。

7. 阴离子染料:阴离子染料适用于阳离子基团丰富的纤维,如蛋白纤维、尼龙纤维等。

二、染布的工艺流程染布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预处理、染色和收尾三个阶段。

1. 预处理阶段:包括浸渍、漂白、煮炼、精炼等过程,目的是去除织物上的杂质、油脂和颜色,并为后续染色做好准备。

2. 染色阶段:根据不同的染色工艺和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方法包括浸染、细鼠、印花等。

3. 收尾阶段:在染色完成后,要对织物进行定型、洗涤、整理等工艺处理,以确保染色效果的稳定和织物的质量。

三、染布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染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染色不均匀、染色色度不足或过深、褪色、色牢度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1. 染色不均匀:染色不均匀主要是由于染料分散不均匀或染色条件不当引起的,可通过混合染料、增加搅拌时间和温度、控制酸碱度等措施解决。

2. 色牢度差:提高色牢度可从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的调整和后整理工艺等方面入手,以提高纤维与染料之间的结合力。

3. 褪色问题:褪色主要是由于染料在光、水和化学药剂的作用下而脱色,可通过选择光牢度好、耐水洗耐干洗的染料,采取适当的定型和整理措施来解决。

3染料基础知识

3染料基础知识

2、现代发色理论
染料产生颜色与染料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跃迁有关。
染料分子中的电子优先处在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上,此 时电子处在“基态”,当受到光照后,电子吸收光能, 电子跃迁到较高的分子轨道上,此时电子所处状态为 “激发态”。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能量差称为电子跃迁能 △E。
△E=E1—E0 = hc/λ 式中: E0 、E1 :分别为电子基态和激发态具有的能量 C:光速(3×1017nm/s) h:普朗克常数(6.62×10—34j.s) λ:光的波长
分的比例,即颜色中光谱色的含量,它可用来区分颜 色的鲜艳度。 3、亮度
亮度又称明度,是指有色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的 强度,它可区分颜色的浓淡。
孟塞尔色立体由美国著名色彩学家、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孟塞尔于 1905年采用立体模型把色彩的三属性的变化关系全部表示出来色立体
色立体的中心轴为“无彩色”,之外的所有色标为“有彩色”。 色相:五个基本色:红、黄、绿、蓝、紫,加上五个中间色:红黄、 黄绿、绿蓝、蓝紫、紫红,以上共十个主色,构成孟塞尔色相环。 明度:孟氏色立体明度为11阶段,以0-10表示,0为黑,10为白,1-9 为不同级的灰。孟塞尔色立体各层水平面上的所有色标明度相同。越 接近白色,明度值越大;越接近黑色,明度值越小。 纯度:在同等明度的条件下,从灰 色到纯色的变化。含有色成分的比 例越大,色越鲜艳。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大的效应,称为深色 效应;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的效应,称 为浅色效应。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吸光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 色效应;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吸光度减少的效应, 称为淡色效应。
注意:染料的深、浅、浓、淡概念不可混淆
3)求未知染料浓度
①以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染料稀溶液,通过分光光 度计测得吸光度值A,绘出吸收光谱曲线 ,求 出该染料的max。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被纤维材料吸附并能够赋予纤维材料特定颜色的有机物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制品等材料的着色和印染行业。

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应用特点,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阴离子染料等多种类型。

二、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合成染料的化学结构多种多样,但是一般都具有芳香环结构。

染料的合成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染料的种类不同,合成路线也各不相同。

合成染料需要考虑到染料的色度、洗牢度、耐光性等性能指标,同时也要考虑合成成本和环保要求。

三、染料的应用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油墨、涂料等领域。

在纺织行业中,染料是赋予织物颜色并具有良好耐久性的重要原料。

在印染工艺中,染料还可以与助剂、调节剂配合使用,实现多种印染效果。

四、染料的色度性能染料的色度性能是指染料在染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色彩特性。

色度性能包括染料的色深、色鲜、色牢度等指标。

染料的色度性能取决于染料的结构和染色工艺等因素。

五、染料的附着性能染料的附着性能是指染料分子和纤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染料的附着性能直接影响着染料在纤维材料上的牢固程度。

优良的附着性能是染料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染料的环保性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染料的环保性能也成为了染料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环保染料需要具备低污染、低毒性、易生物降解等特点,同时要保证染色效果和耐用性。

七、染料的研发和创新染料颜色的研发和创新是染料行业的重要方向。

染料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新染料的研发,以满足市场对色彩的需求。

同时,染料的创新也包括对染料性能的改良和提升,以适应不同的纤维材料和应用场景。

八、染料的市场前景随着纺织品、皮革、塑料等行业的发展,对染料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同时,消费者对于纺织品颜色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染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染料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环保性能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染料的概念一、何谓染料?能使纤维或织物染成一定坚牢度和鲜艳度颜色的有色物质。

作为染料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能溶于水或分散于水或用化学法使它溶解于水。

(2)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

(3)染着后在纤维上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4)染料必须具有颜色二、何谓颜料?是指一种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机械粘附作用,使物体表面着色的物质,称为颜料。

三、染料和颜料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两者都可以使纺织品着色。

2.区别:(1)染料可溶于水和溶剂,而颜料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溶剂。

(2)染料对纤维具有亲和力,以溶液或分散液的形式上染纤维;颜料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粘附作用而着色。

(3)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及皮革的染色,颜料重要应用在油漆、油墨和橡胶等工业。

活性染料的性能一、溶解性品质的活性染料商品应用良好的水溶性。

溶解度和配制的染液浓度与选用的浴比大小,加入的电解质多少,染色温度以及尿素的用量等因素有关。

活性染料的溶解度差别较大,可参见各论,所列的溶解度是指该染料应用时允许的范围。

应用于印花或轧染的活性染料,应选用溶解度在100克/升左右的品种,要求染料溶解完全,不混浊,不生色点。

热水能加速溶解,尿素有增溶作用,食盐、元明粉等电解质会降低染料的溶解度。

活性染料溶解时不应同时加入碱剂,以防染料发生水解。

活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有真空过滤法、分光光度法和滤纸斑点法。

滤纸斑点法操作简便,适合工厂实际使用。

测定时,先配制一系列不同的浓度的染料溶液,在室温(20℃)下搅拌10分钟,使染料充分溶解。

用1毫升刻度的吸液管伸入试液中部,边搅拌边吸放三次。

然后吸取0.5毫升试液,垂直滴于平放在烧杯口上滤纸上,重复一次。

待晒干后目测试液渗圈,滤纸中以无明显斑点的前一档浓度作为该染料的溶解度,以克/升表示。

有些活性染料的溶液,冷却后呈现混浊的胶体溶液,滴在滤纸上能均匀渗开,无斑点析出,并不妨碍正常使用。

染料的基础知识

染料的基础知识

染料的基础知识染料的基础知识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一、染料的概念(9181028)染料是指一类能溶于水,对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染料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1、能溶于水;2、对纤维具有亲和力;3、具有颜色。

颜料颜料是指一类不能溶于水,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有色物。

颜料可依靠黏合剂的作用机械地黏着于纤维上,故又称涂料。

2、染料的分类(1)化学分类按染料分子的化学结构中特征基团进行分类。

化学分类共分8类。

①偶氮⑤硫化②蒽醌⑥甲川⑧杂环⑦三芳甲烷③靛类④酞菁这一分类方法有利于掌握染料的结构特点及合成途径,适用于染料生产者。

(2)应用分类按染料的应用特点进行分类。

应用分类目前主要有11类。

染料主要应用类别棉用染料:1直接染料2活性3还原4可容性还原染料5硫化6不溶性偶氮染料毛用染料;酸性染料2酸性媒染染料3酸性含媒染料4分散染料5阳离子染料分散染料-涤用染料阳离子染料:腈用染料3、尾注即对染料的性能加以说明。

常用英文字母表示。

(1)说明染料的色光、用途等B 表示带蓝光或青光;R表示带红光;V表示带紫光G表示带绿光;Y表示带黄光L表示耐光性好;D表示适用于染色;或表示色泽稍暗;P表示适用于印花或染纸。

(2)表示染料的浓度和力份等浓度:conc-----------表示浓H.C.-----------表示高浓ex.conc-------表示特浓Double--------表示双倍浓力份:染料生产厂家以某一质量分数作为力份标准(力份视为100%),与其相比而确定的相对浓度。

染料力份是一个相对值,不是染料含量的绝对值,它是将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100%,与标准染料在相同条件下染色,若染得色泽深浅相同时所需要的染料量为标准染料量的0.5倍,则力份为200%,若是2倍,则力份是50%。

所以工厂对每批商品染料要加以检验,标定力份,如:50%、100%、200%等。

2、染料颜色的基本特征定量描述物体的颜色----色的三要素色调:较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料基础知识染料是指在一定介质中,能使纤维或其他物质牢固着色的化合物。

我们介绍的染料和颜料只限于有机化合物。

古代染料取自动植物。

1856年Perkin发明第一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

20世纪50年代。

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程,开创了活性染料的合成应用时期。

目前,染料已不只限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在油漆、塑料、纸张、皮革、光电通讯、食品等许多部门得以应用。

染料的分类染料的分类方法有三种:按来源划分(天然和合成染料)、按应用性能划分、按化学结构划分。

常用后两种分类方法。

染料按应用性能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染料(direct dyes) 该类染料与纤维分子之间以范德化力和氢键相结合,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而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可使纤维直接染色。

2.酸性染料(acid dyes)在酸性介质中,染料分子内所含的磺酸基、羧基与蛋白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合,主要用于蛋白纤维(羊毛、蚕丝、皮革)的染色。

3.分散染料(disperse dyes)该类染料水溶性小,染色时借助分散剂呈分散状态而使疏水性纤维(涤纶、锦纶等)染色。

4.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染料分子中存在能与纤维分子的羟基、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

通过与纤维成共价键而使纤维着色。

又称反应染料。

主要用于棉、麻、合成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蛋白纤维的着色。

5.还原染料(vat dyes)有不溶和可溶于水两种。

不溶性染料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染色再经过氧化使其在纤维上恢复其不溶性而使纤维着色。

可溶性则省去还原一步。

该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6.阳离子染料(cationic dyes)因在水中呈阳离子状态而得名。

用于晴纶纤维的染色,常并入碱性染料类。

7.冰染染料(azoic dyes)为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时需在冷冻条件(0-5℃)下进行,由重氮和偶分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沉淀而染色。

8.缩聚染料(polycondesation dyes)该类染料染色时脱去水溶性基团缩合成大分子不溶性染料附着在纤维上,称为缩聚染色。

此外还有氧化染料、硫化染料等。

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是根据染料所含共轭体系的结构来分)。

可分为:偶氮、酞菁、蒽醌、菁类、靛族、芳甲烷、硝基和亚硝基等染料。

在有的大类别中又可分为若干小类。

实际上,现在有些染料很难仅以其结构和使用性能来分类,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染料命名染料分子结构复杂。

厂商为了各自的利益,常使一个染料有多个商品名称。

系统命名和商品名对于染料都比较繁杂。

各国均对染料有自己的统一的命名办法。

我国对染料的命名法,简单地讲,染料命名可由三段组成。

第一段为冠称,有31种,表示染色方法和性能。

第二段为色称,有30个色泽名称,表示染料的基本颜色。

第三段为词尾,以拉丁字母或符号表示染料的色光、形态及特殊性能和用途。

例如,活性艳红X-3B染料:“活性”即为冠称,“艳红”即为色称,X-3B是词尾;X表示高浓度,3B为较2B稍深的蓝色。

表明该染料为带蓝光的高浓度艳红染料。

中国染料命名用词 1 冠称直接,直接耐晒,直接铜蓝,直接重氮,酸性,弱酸性,酸性络合,酸性媒介,中性,阳离子,活性,还原,可溶性还原,分散,硫化,色基,色酚,色蓝,可溶性硫化,快色素,氧化,缩聚,混纺等。

2 色称嫩黄,黄,金黄,深黄,橙,大红,红,桃红,玫红,品红,红紫,枣红,紫,翠蓝,湖蓝,艳蓝,深蓝,绿,艳绿,深绿,黄棕,红棕,棕,深棕,橄榄绿,草绿,灰,黑等。

3色光B-带蓝光或青光;G-带黄光或绿光;R-带红光4色光品质F-表示色光纯;D-表示深色或稍暗;T-表示深 5性质与用途C-耐氯,棉用I-士林还原染料的坚牢度;K-冷染(中国活性染料K表示热染)L-耐光牢度或均染性好;M-混合物;N-新型或标准;P-适用于印花;X-高浓度(中国活性染料X表示冷染)。

各国染料冠称基本上相同,色称和词尾有些不同,也常因厂商不同而异。

中国根据需要,拟采取统一的命名法则。

商品化染料合成的染料原药一般不直接用于染色,经过混合、研磨,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剂和助剂加工成商品染料,这一标准化过程称染料商品化。

染料的品种不同,其外观、细度、水分、pH、强度、色光、坚牢度、溶解度、扩散性能等指标的要求不同,其商品化过程也不一样。

染料的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对染色性能有一定影响。

为保证印染质量,对有些染料要进行砂磨,在研磨时加入分散剂和润湿剂,以达到一定的分散度。

色光是染料的重要品质,加工时采取拼混法,以消除各批原料色光上的差异,得到稳定色泽的染料。

染料的用量常取决于其强度。

染料强度高,染色力高,得色浓;相反,染色力低,得色浅。

要得到同一色泽,强度高的染料用量相对要少。

染料的商品化是经过加工处理,使染料的染色达到一定的效果。

常在染料中加入一定的助剂,如稀释剂、润湿剂、扩散剂、稳定剂、助溶剂、软水剂等。

检测染料质量是否合格的关键为染料本来所持的性能,即色相与上染能力。

另外,染色牢度也很重要。

即使用同样的颜色索引号表示的颜色,色牢度并不相同,请多加注意。

在染料的质量管理上也必须加以注意。

批量间的浓度色相以及溶解度的差异,是否有杂质混入等也是检测的重点。

染料质量品质的简单检测方法如下∶抽取1kg左右的染料使其溶解或分散,并观察其在溶解或分散状态下的状态(与水的相容性及溶解速度。

1kg样品的价格符合心理承受价位)。

溶解后的染料溶液(分散液、染料含量1kg) 全部用本色细布过滤,然后观察残渣状态(有时会因残渣量而惊诧)。

确认过滤后的染料溶液或将分散液滴在过滤纸上确认染液的蔓延程度(如果在中心部分出现眼球状块时须留意)。

确认交货时染料包装情况以及所用包装材料。

染料具有吸湿性,包装塑料袋较薄时,在运输及保管上容易受潮,为此密封程度也应该予以确认(衬袋破损的产品为对象外)。

上述检测如果合格,请另抽取不同批量的染料4~5kg确认颜料浓度、色相差异等情况。

请向生产单位索取产品质量规格书以及MSDS。

最近,染料中间体被列入国际化学品行列,不管哪家厂都能在规定的国际价格下购买使用,为此在原料价格上很难区分成本的差异。

而且在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规模上也很难区分大型染料生产商与发展中国家染料生产商之间的差别。

弄清染料廉价的理由是最重要的织物染整工艺词桃绒感处理工艺:指某种丝织物特别柔软的感觉以及获得这种感觉的处理工艺。

烧毛处理工艺:一种用于除去由于未缠绕纤维和突起纤维在纱线表面所形成的茸毛的处理方法。

起绒处理工艺:一种通过旋转表面带有用于割断织物表面纤维的针刀的滚轮使织物起毛的处理工。

丝光处理工艺:用氢氧化纳溶液对纯棉或高含棉量的纱线和织物进行处理以增加其表面光泽的工艺。

上浆处理工艺:通过使用特殊物质以增加布料韧性和光泽的处理方法。

蜡染处理工艺:一种用于产生类似于传统的爪洼蜡染印花布效果的印染方法。

波纹工艺:使用不同压力的轧辊对织物进行压轧以获得波纹效果的工艺。

轧光处理工艺:用表面展平和熨平的方法使织物具有特殊光泽的处理方法。

拉毛处理工艺:对经过竖毛处理后的长毛绒类织物所进行的以产生类似于动物毛的织物表面效果的处理工艺。

石洗处理工艺:最初是对于制造牛仔服和运动外套的粗斜纹布所进行的处理工艺。

现推广到其它织物;用以产生一种“饱经风霜”的特殊效果。

水洗处理工艺:使织物产业一种古旧、褪色的外观感觉的处理工艺。

环染处理工艺:是一种对于表面光滑的丝织物以类似于树干年轮的同心圆方式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

打褶处理工艺:用于制造不同形式(阳光状或风琴状)的缩褶或起泡织物的工艺。

压皱处理工艺:对于制造年轻人时髦物品的织物进行揉皱的处理工艺。

防皱处理工艺:用于制造无皱织物的物理或化学的处理工艺。

技术性整理工艺:技术性整理工艺的目的不仅在于用一般的处理工艺,如:软化处理、防皱处理和防缩处理等,来增强织物的性能;而且可用特殊的处理工艺,如:防霉处理,防腐处理和斥油处理等,来增强用于特殊目的的织物的性能,这些性能可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

例如:经过抗静处理的织物可以消除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而适用于实验室中使用;而经过阻燃处理的织物可用于体育活动或具有危险性的工作。

染料的性能及评价(1)外形常用染料外观形态有粉状、粒状、块状、浆状等。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染料在100克纯水中所能溶解的最大克数。

(3)强度染料的染色强度,它表示染色能力的大小,也称为浓度或力分。

通常以%表示。

染料的强度越大,染色时的需要量就越少。

(4)色光染料与被染物所显示出的主色中所呈现的副色。

(5)染色坚牢度染色坚牢度是指染色物抵抗外界作用而保持原色的能力。

对于皮革染色来说,耐日晒、皂洗、干湿擦、水洗、汗渍等牢度指标尤为重要。

(6)渗透度是指染料向被染物内部渗透的能力。

(7)亲合力染色达平衡是,纤维吸收染料的数量,可用不加助剂时的上染百分率表示。

直接染料染色直接染料一般能溶解于水,也有少数染料要加一些纯碱帮助溶解,它可不依赖其他助剂而直接上染棉、麻、丝、毛和粘胶等纤维,所以叫直接染料。

直接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价格低廉,染色方法简便,但最大的缺点是这类染料的染色牢度大部分都不够好,针对染色牢度较差的缺陷,人们作了许多改革,例如采用化学药品,把已经染上颜色的布进行后处理,提高色布的耐洗和耐晒牢度;也有采用新型的交链固色剂来提高染色织物的后处理牢度。

除此之外,也发现和研制了一些新染料品种,如直接耐晒染料和直接铜盐染料等。

目前,对如何提高直接染料的湿处理牢度,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

(一)直接染料主要性能直接染料大多数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磺酸钠盐,也有一部分是羧酸的钠盐,染料结构以双偶氮或三偶氮为主。

这类染料具有直线、长链、同平面和贯通的共轭体系,因而能跟具有直线、长链型的纤维素大分子相互靠近,依靠其分子间引力而产生较强的结合。

此外,由于染料结构中还含有羟基、氨基或羧基,能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形成氢键,所以直接染料能与纤维结合而完成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直接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染料分子内水溶性基团的种类和数量,所含的水溶性基团多,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大。

提高温度,也会使染料的溶解度增大。

直接染料在水中溶解后,在溶液中形成染料阴离子。

但由于一般的水中含有较多金属的钙、镁离子,这些钙或镁盐能与染料阴离子结合而形成不溶性沉淀,不利于染色的进行,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印染用水必须进行软化处理。

在染色中较为方便的是在水中加入纯碱或六偏磷酸钠。

纯碱的加入能增大染料的溶解度,但过多就会使染料上染缓慢。

直接染料在溶液中是以染料阴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纯碱,促进了纤维素阴离子的离解而呈负电荷,使染料阴离子和纤维阴离子相互产生较大斥力而不易相互靠近,从而影响了染料对纤维的染色,即纯碱加入染液后起到了增加染料的溶解性及降低了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而起到缓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