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新思路
博士生研究解析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博士生研究解析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是肿瘤继续生长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深入了解和治疗肿瘤,许多博士生们投身于研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以期望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博士生研究解析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以及开发新疗法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解析肿瘤免疫逃逸指的是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特性抵抗或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逃逸机制的理解需要从肿瘤的免疫盾和免疫干扰两个方面来考虑。
1.1 肿瘤的免疫盾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表面标志物、分泌抑制因子、使免疫细胞增殖受阻等方式构筑起一道免疫盾,以免疫逃逸。
例如,肿瘤细胞可通过表面表达PD-L1来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
此外,肿瘤细胞还可以分泌IL-10、TGF-β等抑制因子来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使其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
1.2 免疫干扰肿瘤细胞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活化过程,干扰正常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免疫逃逸的目的。
例如,肿瘤细胞可通过表面表达Fas配体,与活化的淋巴细胞结合,从而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此外,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抑制APC(抗原递呈细胞)的活化能力,使其无法充分激活T细胞,抑制免疫应答的发生。
二、博士生研究的进展和成果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博士生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以下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研究结果。
2.1 对肿瘤免疫盾的解剖博士生们利用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肿瘤免疫盾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通过利用单克隆抗体等工具,他们发现PD-L1与PD-1的结合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
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其他免疫逃逸相关的受体和配体,为深入理解肿瘤免疫逃逸提供了重要依据。
2.2 免疫逃逸途径的研究博士生们通过研究免疫逃逸的机制,揭示了肿瘤细胞如何干扰正常的免疫应答。
他们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细胞和抑制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从而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新机制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新机制肿瘤细胞是个体体内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其在体内的增殖和扩散会导致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新生的癌细胞来防止肿瘤的发生,维持人体健康。
然而,肿瘤细胞在体内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免疫逃逸的现象,使得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地清除和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进而加速肿瘤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新机制,希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免疫逃逸机制的概念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机制逃避和抵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在体内生长和扩散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
肿瘤细胞发展的过程中,会通过多种途径来干扰和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如干扰T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改变肿瘤细胞的抗原表面等,使得免疫系统无法清除和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实现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2.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2.1 免疫抑制分子的作用在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会释放和表达多种免疫抑制分子,如PD-L1、CTLA-4、TGF-β等,通过结合和激活相应的受体,抑制T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杀伤效应,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此外,肿瘤细胞还会通过释放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干扰和削弱宿主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加速肿瘤的发展和扩散。
2.2 抗原表面分子的变异肿瘤细胞会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使得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
抗原变异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减少表面的免疫原性分子,使得免疫系统难以将其识别为异物,从而导致免疫系统无法对其产生强烈的攻击和杀伤效果,为肿瘤细胞的发展提供了保护。
2.3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消除抵抗在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会通过激发和活化免疫细胞的信号通路,使得免疫细胞处于亢奋状态,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消灭产生抵抗。
在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肿瘤细胞会通过削弱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减少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效果,从而促使肿瘤的发展和扩散。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论文素材

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模拟卷Ⅴ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8分)1. (2分)图中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 .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 .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 . 区域可划分出下一级区域D .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 (2分) 2008年1月5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基地综合监测工程正式开工。
该工程将对地球表面、二三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进行连续监测。
该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地图A . ①②B . ①③C . ①④D . ②③3. (4分) (2017高一下·江西月考) 在浙江诸暨大唐,虽然只是制造一双小小的袜子,整个生产过程却被细分成了多个环节,很多企业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纱线厂与织袜厂之间存在的主要产业活动地域联系形式是()A . 科技联系B . 空间联系C . 信息联系D . 投入—产出联系(2)尽管诸暨大唐的上千家织袜厂竞争激烈,但是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仍入驻大唐。
这是因为()①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与中国企业的竞争③可以利用这里的集聚优势,扩大知名度④可以利用科技优势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②D . ③④4. (2分)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的是()A . 人类活动的影响B . 环境污染C . 合理有计划利用森林资源D . 全球气候变暖5. (2分)在2007年以前,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人均绿地50平方米。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北京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A . 善待树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B . 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C .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D . 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6. (6分) (2018高二上·江苏期末)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图。
免疫系统与肿瘤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与干预

免疫系统与肿瘤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与干预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各种途径避开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使得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癌细胞。
这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以及目前的干预策略。
一、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1. 肿瘤表面抗原的改变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改变表面抗原的表达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一方面,肿瘤细胞可以降低表面抗原的表达,减少被免疫系统识别的机会;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可以表达一些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分子,如免疫检查点分子,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2. 免疫细胞功能的抑制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分泌抑制因子或影响因子的信号转导途径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
例如,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免疫抑制因子TGF-beta和IL-10,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上的免疫抑制受体PD-1和CTLA-4,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
3. 免疫细胞浸润和杀伤能力的减弱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周围组织的微环境来降低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杀伤能力。
肿瘤细胞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浸润,从而减少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接触;同时,肿瘤细胞还可以改变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降低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二、肿瘤免疫逃逸的干预策略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最广泛的一类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相互作用,恢复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2.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一种将免疫细胞改造并重新注射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细胞治疗包括CAR-T细胞疗法和TIL疗法。
CAR-T细胞疗法是将患者的T细胞经过基因改造,使其表达特定的抗原受体,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TIL疗法则是将患者体内提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经过扩增和激活处理后再注入患者体内,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3. 疫苗治疗疫苗治疗是通过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新思路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新思路肿瘤免疫逃逸(Tumor escape)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从而得以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
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当体内出现恶变细胞时,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通过免疫机制特异地清除这些“非己”细胞,抵御肿瘤的发生发展。
然而,恶变细胞在某些情况下能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在体内迅速增殖,形成肿瘤。
也就是说:一方面,机体可通过天然和获得性免疫抵抗肿瘤的发生;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的识别和攻击。
肿瘤的发生与否及转归如何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总体作用。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探讨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有很多致力于逆转体内肿瘤免疫逃逸的免疫治疗方案,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应用于临床。
本文简要阐述了近年来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多种机制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其中免疫监视的免疫“选择”也促使了肿瘤得以逃避免疫攻击。
免疫监视学说的新观点认为,机体免疫系统可清除机体中对免疫应答敏感的肿瘤细胞,而对免疫应答不敏感的肿瘤细胞则被“选择性”的存留下来并得以快速增殖。
因此认为免疫监视一方面也促使这些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越来越弱。
然而,免疫“选择”的前提是肿瘤细胞获得抵御免疫攻击和/或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即获得免疫逃逸的能力。
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和免疫衰老是肿瘤获得免疫逃逸能力的主要机制。
1. 分泌免疫抑制因子或激活免疫抑制细胞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PGE2)等,能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肿瘤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抑制细胞,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起着负性调节作用,是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之一。
研究证实,肿瘤患者血液和肿瘤组织中存在能够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1]。
了解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治疗策略的革新

了解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治疗策略的革新免疫逃逸机制是指恶性肿瘤如何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
随着对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逐渐了解到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并且开始革新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及相关的治疗策略的革新。
一、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1. 免疫抑制细胞:恶性肿瘤能够诱导免疫抑制细胞的生成,如调节性T细胞(Treg)、髓系抑制细胞(MDSCs)等。
这些细胞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削弱宿主的免疫反应,为肿瘤提供生存环境。
2. 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恶性肿瘤利用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特别是PD-1/PD-L1和CTLA-4信号通路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
PD-1/PD-L1和CTLA-4是分别存在于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它们的结合会抑制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使肿瘤免受攻击。
3.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中富含免疫抑制因子,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炎症因子等。
这些因子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阻碍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二、恶性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治疗策略的革新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治疗策略之一。
该策略通过阻断PD-1/PD-L1和CTLA-4信号通路,恢复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功应用于临床,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2. 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一种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
通过注射肿瘤抗原或者肿瘤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可以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产生免疫反应。
肿瘤疫苗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3.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宿主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
常见的细胞免疫治疗包括T细胞免疫疗法和CAR-T细胞疗法。
这些治疗策略通过改变宿主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4. 新型免疫刺激剂: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和研究新型的免疫刺激剂,以帮助恢复免疫系统的活性。
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和治疗策略

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和治疗策略肿瘤是一种细胞生长失控的疾病,其中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肿瘤治疗的最大挑战之一。
免疫逃逸的机制包括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免疫识别和杀伤能力的抵抗,以及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和失调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和治疗策略。
机制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抵抗免疫攻击。
首先,肿瘤细胞可以降低表达特异抗原,从而减少免疫细胞对其的识别和攻击。
其次,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抑制或杀死免疫细胞来逃避免疫攻击。
这些机制包括:1. 抗原表达减少。
肿瘤细胞表达的抗原可能与正常细胞相似,因此免疫系统可能无法抵抗。
2. 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可抑制免疫激活,例如 TGF-β,IL-10, 和VEGF。
3. 免疫检查点抑制。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一种是 CTLA-4,另一种是 PD-1/PD-L1。
肿瘤细胞可以利用这些抑制因子来抑制免疫细胞活性。
4. 肿瘤细胞凋亡。
这使得免疫系统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的清除。
治疗策略尽管免疫逃逸是一种肿瘤治疗的最大挑战之一,但是这种治疗模式也被视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和前景所在。
目前,对免疫逃逸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利用特定抗体或其他药物来清除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会激活免疫细胞,使其能够攻击肿瘤细胞。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免疫抗性的患者,免疫疗法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2. 疫苗。
目前,针对肿瘤的疫苗可能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方法,作为一种预防性治疗方式用于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肿瘤的免疫识别能力。
疫苗中的抗原可以刺激免疫细胞,从而促进免疫细胞活性,增加肿瘤细胞死亡的机会。
3. CAR-T 细胞疗法。
CAR-T 细胞疗法是一种采用人工修饰的免疫细胞,使其能够定向攻击肿瘤细胞。
CAR-T 细胞治疗可以自主通过 T 细胞受体中的靶向抗原来破坏肿瘤细胞。
4. 免疫抑制剂。
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免疫抵抗现象的患者,免疫抑制剂是一种适用的治疗。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与治疗策略探讨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与治疗策略探讨引言: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抵抗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避免被免疫细胞清除。
这种逃逸机制是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治疗策略来克服这些逃逸机制,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相关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种类:肿瘤免疫逃逸机制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抗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些机制包括:1. 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肿瘤细胞通过增加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如PD-1、PD-L1,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减少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2. 免疫抗原丧失:肿瘤细胞通过减少抗原展示分子的表达,如MHC class I,降低被免疫系统识别的概率。
3. 免疫逃脱变异:肿瘤细胞通过增加突变频率和多样性,使免疫系统难以追踪和攻击。
4. 免疫抑制细胞:肿瘤细胞可以产生和吸引多种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髓系抑制细胞等,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效果。
5. 免疫抑制细胞因子:肿瘤细胞可以释放免疫抑制因子,如TGF-β和IL-10,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效应。
治疗策略:针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治疗策略来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等信号通路,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FDA批准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2. 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将患者的T细胞改造成可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CAR(嵌合抗原受体)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策略可以绕过肿瘤细胞对免疫识别的逃逸机制。
3. 组合治疗:针对不同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科学家们尝试使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组合,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例如,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治疗,可以同时恢复T细胞功能和增加对肿瘤的攻击。
4. 免疫佐剂和辅助剂: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开发各种免疫佐剂和辅助剂,用于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的应用
分离获取的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 导下,大量扩增出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 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此类细胞包括LAK细胞、 TIL细胞、CIK细胞、CD3AK细胞、AKM细胞、 CTL细胞等,此疗法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非 霍奇金淋巴瘤(NHL)等多种肿瘤及癌性胸(腹)水具 有很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轻微。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新思路
A loving atmosphere in your home is the foundation for your life.
一、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 免疫抑制 ◆ 免疫耐受 ◆ 免疫衰老
(一)免疫抑制
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形 式分泌免疫抑制因子, 如:TGF-β、PGE2等。
临床研究显示, Ipilimumab和Tremelimumad在恶性黑色素瘤以及前列腺 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中均有一定疗效。
A Francesca, Y Jianda, Y Arvin, et al. Modulation of CTLA-4 and GITR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直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 抑制性细胞,如:Th2 细胞、CD4+CD25+Treg 细胞等。
MDSCs在外周进一步 活化,抑制免疫效应细 胞。
(一)免疫抑制
肿瘤细胞通过Fas-FasL、PD-1/PD-2-配体等途径介 导免疫效应细胞凋亡。
(一)免疫抑制
免疫效应细胞活化信号受抑制 在未成熟的T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P Karolina, U Hideki, R Lee, et al. Dendritic cell subsets as vectors and targets for improved cancer therapy.
(三)免疫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免 疫应答能力逐渐下降 。
主要机制:免疫效应细胞的减少以及免疫 耐受信号通路的活化。
(CTLA-4)表达水平很低,当TCR获得较强/持久的刺激后, CTLA-4可聚集到T细胞表面,与CD28竞争结合 CD28/CD86,影响TCR通路信号传导,抑制T细胞活化。 免疫抑制细胞活化信号被激活
CTLA-4在免疫抑制细胞中发挥活化作用。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相关的免疫抑制
与分子靶向治疗有关的机制:格列卫、索坦等可选择性 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同时还是PDGFR和干细胞因 子受体c-Kit的强抑制剂。由于依赖于abl蛋白的信号通 路与T淋巴细胞激活相关,因此伊马替尼有可能影响到 体内的T淋巴细胞反应。
失。 肿瘤细胞粘附分子、共刺激分子表达下降/缺失。
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
斯坦曼——免疫学教授Dendritic cell, DC)
➢ DC是机体最主要、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阻滞DC分化成熟,使DC 加工、提呈抗原能力下降,并可诱导CD4+Treg等细胞分 化,进而介导肿瘤免疫逃逸。
(二)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
生物反应调节剂(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BRM)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的生物制剂,既包括一大类天然产生的生物物质, 又包括能改变体内宿主和肿瘤平衡状态的方法和 手段。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细菌类生 物反应调节剂、微生态型生物反应调节剂、真菌 多糖类生物反应调节剂、肿瘤增殖病毒等。
早期的靶向治疗主要是利用抗体直接封闭肿瘤细胞膜表 面相关抗原。如: CD20、CD33、CD52等,但这些抗 原在正常淋巴细胞中也有表达,所以抗CD20抗体等药 物会严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免疫耐受
肿瘤抗原:不表达/免疫原性弱/被封闭。 肿瘤细胞MHC表达异常:MHC-I类分子表达降低/缺
免疫衰老将影响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肿瘤与免疫系统发生的相互作用,经历了一个由 三个时相组成的过程,包括三种主要机制: 免疫清除(Elimination) 免疫平衡(Equilibrium) 免疫逃逸(Escape)
免疫系统在保护机体免生肿瘤的同时,可参与塑 造和降低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使之逃脱免疫监 视而成为侵袭性更强的肿瘤,促进肿瘤生长。
Ipilimumab和Tremelimumad,均为抗CTLA-4单抗。 研究显示, Ipilimumab和Tremelimumad能抑制T细胞中的CTLA-4
信号传导,逆转CTLA-4对效应T细胞的抑制,同时也可阻断CTLA4对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
A Francesca, Y Jianda, Y Arvin, et al. Modulation of CTLA-4 and GITR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研发具免疫调节功能的单克隆抗体,是免疫治疗的一个新 思路。这类抗体是通过激活机体内的免疫效应细胞,增强 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如ADCC和CDC效应。
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的靶标既可以是免疫细胞,也可以 是肿瘤细胞,后者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主要手段。
抗CTLA-4单克隆抗体
二、如何逆转肿瘤免疫逃逸?
重启 免疫杀伤效应
打破 免疫耐受
延缓 免疫衰老
细胞因子 生物反应调节剂
单克隆抗体
过继性细胞 免疫疗法 DC疫苗
(一)细胞因子的应用
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 胞、NK细胞等)或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 纤维母细胞等)所合成、分泌,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 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和参 与肿瘤消长等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分子。临床应用较 多的主要包括干扰素(IFN-α, IFN-β, IFN-γ)、白介素(IL-2、 IL-4、IL-7、IL-12等)、造血刺激因子(EPO、TPO、GCSF、GM-CSF、IL-11、IL-3等)、肿瘤坏死因子(TNF-α)、 修复因子(GMl、 EGF、BFG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