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资料质量检查卡
地质编录的一般要求

• 4、钻孔施工过程中,地质情况出现重大变化,需修改地质设计时, 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请示,以便及时发出设计变更通知书。
• 5、钻孔施工达到目的后,及时发出终孔通知书,测井通知书,测井结 束后,项目负责人组织初步验收,验收后若需要补煤,则下达补煤通 知书,补煤后再测井,合格后再提交封孔设计书封孔合格后方可搬迁 钻机。
•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岩石特征 • 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
状)、结构、矿物成分、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 (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 b)蚀变特征 • 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 关系等。 • c)矿化特征 • 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介 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 d)次生构造 • 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 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察岩 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
钻孔综合地质编录时应将原始地质编录、 测井解释成果、采样化验等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归纳总结。
(1)分层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 造、层理、地球化学、化石等对钻孔岩性进行系 统分层。
分层最小厚度一般≮0.3m,矿层、矿化蚀变带、 特殊标志层、构造现象例外。
对岩性详细观察描述要做到全面准确,以突出重 点。
地质勘查项目野外工作质量检查卡

质量目标考核办法一、顾客满意度按照项目进展情况,在实施过程中适当的时间邀请项目主管部门(顾客)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听取并记录顾客对项目质量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在项目终结时,按照主管部门验收、评审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并及时整改。
项目成果通过主管部门评审验收,质量达到合格以上的,即认为符合顾客要求,达到顾客满意。
二、设计编审项目设计书由项目实施部门组织编写,应严格按照顾客要求(任务书)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执行。
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设计书可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总体要求》编写,设计初稿完成后,由总工办组织初审,根据初审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最后上报项目主管部门终审。
项目设计书经评审认定后,方可作为施工依据,转入项目实施阶段。
设计审查内容及等级评定见附表1-6。
三、项目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工办每半年进行一次项目质量检查、生产过程复核、工作进展情况考核,对各项目野外原始资料抽查比例不低于20%,室内综合成果资料抽查不低于40%,勘探工程施工质量抽查不低于80%。
根据计划对项目施工进度、工作量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同时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对主要问题提出纠正预防措施,督促生产单位及时整改,确保项目实施阶段达到质量目标要求。
项目原始资料检查内容及等级评定见附表7-10。
四、项目成果验收和评审生产单位按照项目任务书和设计书要求,完成野外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经总工办或项目主管部门野外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报告编写阶段。
野外验收内容和等级评定见附表10-15。
生产单位在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写项目成果报告,报告初稿经总工办组织初审,根据初审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最后上报项目主管部门终审。
成果报告评审内容和等级评定见附表16-19。
五、资料归档和成果汇交项目终结或竣工以后,各生产单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资料应按《原本档案立卷归档作业指导书》及时进行立卷归档,总工办监督执行,并负责在规定的期限内按《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对地质原本档案进行验收,合格后收回资料室统一保管。
(精编)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精编)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2011-x - X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多年来矿产勘查、开发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试行)》(地矿字〔1980 〕290 号)、《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的基础上,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 -2002 )、固体矿产勘查/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 -2002 )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 -2002 )等18 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 是规范性附录,B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总则33.1目的任务33.2基本要求34原始资料系统整理44.1单项地质成果资料的检查 44.2标本(样品)采集、鉴定结果的资料整理 4 4.3样品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 44.4专项标本(样品)采集、鉴定及测试资料的整理4.5测量资料整理54.6地质填图的资料整理 64.7探矿工程资料整理 64.8物探、化探资料整理74.9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整理7 5勘查资料综合研究85.1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内容85.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95.3矿体(层)的综合研究105.4矿石质量及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105.5矿床(区)勘查工作程度的综合研究125.6矿床(区)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135.7矿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145.8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 145.9 区域成矿远景专题综合研究 156综合图表编制及勘查资料的处理 156.1综合图表的编制156.2综合整理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处理 166.3实物地质资料16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1范围要求,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野外地质工作质量验收、勘查报告编写 前的最终综合整理等的技术要求。
地质资料质量检查卡片

CDN-8.2.4-01 XXXX地质大队地质成果(报告)审查表编号:
报告名称
编制单位编制人员
工作时间年月至年月编制日期年月日提交资料:
编制单位审查意见:
大队内审意见:
(详细修改内容见审查记录)审查人:年月日修改情况:
修改人:年月日复核情况:
复核人:年月日签发意见:
总工程师:年月日
CDN-8.2.4-02 XXX地质大队地质成果(报告)审查记录编号:
资料名称
作者编制日期年月日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审查人:年月日
CDN-8.2.3-03 XXX地质大队地质成果(报告)审查表编号:
资料名称
提交单位作者
审查意见:
审查人:年月日作者修改情况:
修改人:年月日复核情况:
复核人:年月日签发意见:
总工程师:年月日。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
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
一、资料收集及人员组织 熟悉地质设计、项目任务书 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区域及矿区地质资料:区域地质报告、区
域矿产报告、矿区发往踏勘、矿点检查、预查、普查等 资料 制订矿区统一图例 编制野外工作用图: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 图、矿体纵(水平)投影图 编制野外工作方案:明确目的、任务、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工作程序及施工顺序、人员安排、质量保障及安全措施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
四、槽探 1、质量要求:揭露基岩,槽底宽不少于80CM,深度不超过
3M。地质人员要随时指导槽探施工,揭露到矿体时要及 时采样,对富矿体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保密,施工完的槽探 工程要及时编录。编录时要在探槽两端用竹桩和红油漆做 好标记。 2、布置方法:穿脉槽要尽量垂直地质体走向,按照技术设 计布设。根据地形及覆盖条件,可以偏离设计位置不超过 1/4勘探线网度的距离,但要以最能揭露矿体为准。 3、槽探编录方法:编录一壁一底,由高往低。 4、应提交的资料:槽探素描图、样品标本的测试鉴定成果。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
二、剖面实则 1、目的:研究矿区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体的基本特征,划分、统一填
图单元。 2、要求:组织矿区所有地质技术人员参加,在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地质设计确定基本填图单元。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文字记录要表 述清楚、数据准确、语句通顺、层次分明。标本、样品及时送化验室 鉴定和化验。 3、剖面位置踏勘、选择:选择地质体相对出露齐全、基岩露头好的地段, 剖面线方向要尽量垂直地质体走向。 4、剖面测制:要在野外标注导线点号、打桩 5、剖面图室内绘制 6、剖面实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交的资料:实测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实测小 结、剖面实测过程的各种原始记录和表格、样品标本的测试鉴定成果 等。
地质调查勘查项目管理用表格式样

地质调查勘查项目管理用表格式样西宁鹏洋矿业有限公司2011年3月30日和日金矿普查项目部:地质勘查项目承担单位:为了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统一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文件格式,方便各单位的地质勘查业务活动,我公司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有关项目管理表格文件整理成了电子文档,供选择使用。
在使用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西宁鹏洋矿业有限公司地质勘查项目部联系。
现将有关使用事项说明如下:1、本套表格式样是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编制而成的,表格的字体、字号、格式等都是统一的要求。
2、浅灰色字体注记是提供使用者选择的内容,成文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改写,并将所改写的字体颜色设置为黑色;字体、字号要求注记应删去。
一、任务书类:计划项目任务书、工作项目任务书二、设计类:新开计划项目封面、新开计划项目封面、续作计划项目封面、续作工作项目封面、评审意见书、审批意见书、区调评分表、矿产评分表、水环评分表、物探评分表、区化评分表、化探评分表、航遥评分表、遥感评分表、信息评分表、专项研究评分表、预算评分表、预算审查意见、审查工作汇总表、项目预算表三、工作报告类:工作报告四、质检类:1、区调评分表:地质点评分表、地层剖面评分表、侵入岩剖面评分表、侵入岩剖面评分表、质量检查登记卡、质检评分总表2、矿产评分表:原始资料评分表、地质填图评分表、槽探编录评分表、坑探编录评分表、实测剖面评分表、钻孔质量评分表、钻探编录评分表3、水文评分表:野外调查点质检记录表、泉井点质检记录表、动态监测质检表、水文钻探质检记录表、样品测试质检表、质检结果汇总表、综合分析质检表4、环境评分表:动态监测质检记录表、实际材料图质检记录表、样品采集质检记录表、野外观察点质检记录表、钻孔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结果汇总表、检查结果总评述表5、物化探评分表:电法评分表、矿产化探评分表、区化评分表、实验测试评分表六、野外验收类:验收申请表、区调评分表、矿产评分表、水文评分表、环境评分表、矿产物探评分表、区化评分表、矿化评分表、区域多元素评分表、矿产多元素评分表、遥感解译评分表、验收意见书七、成果类:评审申请表、成果报告封面格式、区调评分表、矿产评分表、水环评分表、物探评分表、区化评分表、矿化评分表、遥感评分表、科技成果评分表、成果报告评审意见、成果报告审查意见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编号:代码 [20××]×××计划项目名称:(正文用三号仿宋体)计划项目编码:工作性质:局归口管理部门:工作起止年限:实施单位:总体目标任务:20××年工作任务:20××年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提交报告时间:经费预算:20××年度经费预算万元。
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

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第一条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考核评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工作面个数按省煤炭工业厅已批复文件执行。
2.采煤工作面实现机械化开采,工作面回采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3.检查资料齐全;有每月检查记录;资料保持原始性、真实性,不得有虚假。
第二条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共6大项,满分100分。
第三条考核项目及评分办法(具体见附表):
1.采煤考核实得分数=检查得分-加分。
2.考核评级计分采用扣分方法,各单项及小项的最低分为零,不出现负分。
3.月度采煤考核得分=各采煤工作面得分之和/采煤工作面个数。
4.年度采煤考核得分=年度内各月采煤考核得分之和/12(个月)。
5.采煤工作面每死亡1人,采煤专业得分扣5分。
6.存在弃采、破坏可采煤层的,采煤专业得分扣2分。
7.考核评级过程中,上级部门抽查时,以抽查分数为准。
第四条此标准未涉及的其他采煤方法,由各市、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参照本标准编制相应的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实施。
附表B 高档普采工作面(悬移支架)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表
附表D 急倾斜煤层工作面(柔性掩护支架)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
附表D 急倾斜煤层工作面(柔性掩护支架)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
附表G 综采工作面(固体材料充填开采)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表
附表H 综采工作面(似膏体充填开采)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