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疹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药疹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药疹病的护理
概念
药疹(drug eruption)
亦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
内引起皮肤黏膜的炎性皮疹。
病因与发病机制
常见有磺胺类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 催眠药、抗癫痫药、抗毒素、血清制剂及某种中药 等。 药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变态反应是主要因素, 少数患者可能与药物的毒性作用、光感作用、机体 内环境失调有关。
食,必要时静脉维持营养。
3.观察病情 观察皮疹的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 4.皮损的局部护理 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5.健康指导 要牢记致敏药物名称。
11
• • •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3.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4.辅助检查 5.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身体状况
•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红斑 是最常见的类型。 • 荨麻疹型药疹 • 固定红斑型药疹 • 多形红斑型药疹 •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荨麻疹型药疹
身体状况
猩红热样药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 固定红斑型药疹
固定红斑型药疹
身体状况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 1.停药并促进排泄 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敏药物,鼓励
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促进药物的排泄。 • 2.局部治疗 大疱者抽尽疱内液体;糜烂时可用3%硼酸溶 液或生理盐水等湿敷。 • 3.全身治疗 对轻型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及注射钙剂等 ;对重型药疹应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选用抗生素防 治继发感染,加强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黏
膜发生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有关。
2.体像紊乱 与皮肤黏膜发生红斑、
药疹病的护理
概念
药疹(drug eruption)
亦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
内引起皮肤黏膜的炎性皮疹。
病因与发病机制
常见有磺胺类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 催眠药、抗癫痫药、抗毒素、血清制剂及某种中药 等。 药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变态反应是主要因素, 少数患者可能与药物的毒性作用、光感作用、机体 内环境失调有关。
食,必要时静脉维持营养。
3.观察病情 观察皮疹的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 4.皮损的局部护理 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5.健康指导 要牢记致敏药物名称。
11
• • •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3.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4.辅助检查 5.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身体状况
•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红斑 是最常见的类型。 • 荨麻疹型药疹 • 固定红斑型药疹 • 多形红斑型药疹 •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荨麻疹型药疹
身体状况
猩红热样药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 固定红斑型药疹
固定红斑型药疹
身体状况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 1.停药并促进排泄 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敏药物,鼓励
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促进药物的排泄。 • 2.局部治疗 大疱者抽尽疱内液体;糜烂时可用3%硼酸溶 液或生理盐水等湿敷。 • 3.全身治疗 对轻型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及注射钙剂等 ;对重型药疹应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选用抗生素防 治继发感染,加强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黏
膜发生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有关。
2.体像紊乱 与皮肤黏膜发生红斑、
药疹.ppt

霉素 B、利福平 、替考拉宁等也可引起该综合
征。
临床表现为面颈部和躯干上部红斑、 瘙痒,有时还可出现低血压、血管 性水肿、胸痛 、呼吸困难以及头晕、 头痛、躁动、发热、口周感觉异常 等。
发生机理是由于万古霉素促使肥大细
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大量 组胺所致,此过程不依赖 IgE和补体 的形成。由于组胺释放的程度与万古 霉素输注的剂量和速度有关,因此, 每次静脉给药时应尽量缓慢.至少要 用 1 h以上的时间。
本病1980年由Beylot等首先报告。
目前发病机制不明。90%AGEP发病与药物
(以β-内酰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及头孢类抗
生素最为多见)有关,其次是病毒及接触汞剂 。
潜伏期和病程
服药后一、二天内发生皮疹,很快泛发
全身。停药后15天内皮损消退。
皮损:
在水肿性红斑基础上密集非毛囊性小脓疱(直径 <5 mm),可伴手、面部水肿,紫癜及虹膜样多 形红斑损害。
pustulosis,AGEP)。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以前称为
DRESS综合征(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是一种以急性广泛严重的皮损,伴发热、淋巴结 肿大、多脏器受累(肝炎、肾炎、肺炎)、嗜酸粒 细胞增多及单核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
普利、地尔硫卓、螺内酯和可待因等。
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较长,常在首次服药后2-6周
发病(平均 3周)。如果既往有DIHS史 者则较短(有时仅1天)。 其中磺胺药为2周,DDS和米诺环素为4 周,而抗惊厥药为4-8周。
皮损特点 皮损初发多为斑丘疹或多形性红斑, 有时为湿疹样或荨麻疹样,严重者 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同时伴面部水肿, 其他有脓疱和紫癜。一般无皮肤或 黏膜糜烂 。
药疹演示ppt课件

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 用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
早期识别与处理
药疹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医务人员应提 高警惕,及时识别并处理。
B
C
避免过度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过度使用抗过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 。
误区提示
部分患者认为药疹是“排毒”现象,不需要 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药疹是一种药物 过敏反应,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导致严
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 等。
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 比妥类等。
固定性红斑型药疹
皮疹特点
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 ,边界清楚,重者红斑中 央形成水疱。
发生部位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如口周、生殖器部位等。
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四 环素类等。
多形红斑型药疹
皮疹特点
豌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 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
倡导合理用药文化
倡导全社会形成合理用药的文化氛围,减少药疹等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05 药疹的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典型荨麻疹型药疹
症状描述
患者服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风团样皮疹,瘙痒明显, 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皮疹多形性,可融合成 片,消退后不留痕迹。
诊断依据
根据服药史、皮疹特点及伴随症状,可诊断为典型荨麻疹 型药疹。
药疹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药疹概述 • 常见药疹类型及特点 • 药疹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 药疹的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药疹的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药疹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 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 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
早期识别与处理
药疹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医务人员应提 高警惕,及时识别并处理。
B
C
避免过度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过度使用抗过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 。
误区提示
部分患者认为药疹是“排毒”现象,不需要 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药疹是一种药物 过敏反应,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导致严
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 等。
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 比妥类等。
固定性红斑型药疹
皮疹特点
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 ,边界清楚,重者红斑中 央形成水疱。
发生部位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如口周、生殖器部位等。
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四 环素类等。
多形红斑型药疹
皮疹特点
豌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 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
倡导合理用药文化
倡导全社会形成合理用药的文化氛围,减少药疹等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05 药疹的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典型荨麻疹型药疹
症状描述
患者服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风团样皮疹,瘙痒明显, 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皮疹多形性,可融合成 片,消退后不留痕迹。
诊断依据
根据服药史、皮疹特点及伴随症状,可诊断为典型荨麻疹 型药疹。
药疹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药疹概述 • 常见药疹类型及特点 • 药疹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 药疹的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药疹的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药疹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 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 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
药疹教学ppt课件

42
n 本病的治疗方案,总的治疗原则同药疹包括 脱离过敏药物,促进药物在体内排泄,治疗 临床症状,及预防并发症,加强支持疗法等
n 1) 一般治疗 主要是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和治疗感 染等
n 2) 局部治疗 n 3) 全身治疗:及早使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
等
43
n 本病患者在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20m g/d静 脉滴注,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外用药物护 理,并未使用抗感染治疗,症状逐渐得到 控制,热退,全身皮肤的潮红、肿胀还消 退,皮质类固醇激素经逐渐减量,1周后皮 肤出现片状及糠秕状脱屑。
保护眼睛 (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或4%硼酸眼膏) ;
注意口腔清洁 (2%小苏打水或1/8000P.P水漱
口) 。
32
n 五、预防:
n 1、用药前要了解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 n 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n 2、用药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 n 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 n 3、应用青霉素、链霉素、TAT、普鲁卡因要做皮
药 疹 drug eruption
一、概述:
n 1、定义:
n 药疹又名药物性皮炎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吸入、内服、注射、灌肠、 栓剂、破损皮肤等)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 炎症性反应,严重时可累及内脏系统。
1
n 2、病因 n (1) 个体因素 n (2) 药物因素
4
n ③ 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4~20天 (多数7~8天) , 已致敏重复用药时,数分钟~24h.
n ④ 皮疹形态各种各样,很少有特异性。
n 一个人对同一药在不同时期可发生相同或不相同 药疹;
n 一种药对不同人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n 同一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n 本病的治疗方案,总的治疗原则同药疹包括 脱离过敏药物,促进药物在体内排泄,治疗 临床症状,及预防并发症,加强支持疗法等
n 1) 一般治疗 主要是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和治疗感 染等
n 2) 局部治疗 n 3) 全身治疗:及早使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
等
43
n 本病患者在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20m g/d静 脉滴注,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外用药物护 理,并未使用抗感染治疗,症状逐渐得到 控制,热退,全身皮肤的潮红、肿胀还消 退,皮质类固醇激素经逐渐减量,1周后皮 肤出现片状及糠秕状脱屑。
保护眼睛 (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或4%硼酸眼膏) ;
注意口腔清洁 (2%小苏打水或1/8000P.P水漱
口) 。
32
n 五、预防:
n 1、用药前要了解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 n 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n 2、用药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 n 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 n 3、应用青霉素、链霉素、TAT、普鲁卡因要做皮
药 疹 drug eruption
一、概述:
n 1、定义:
n 药疹又名药物性皮炎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吸入、内服、注射、灌肠、 栓剂、破损皮肤等)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 炎症性反应,严重时可累及内脏系统。
1
n 2、病因 n (1) 个体因素 n (2) 药物因素
4
n ③ 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4~20天 (多数7~8天) , 已致敏重复用药时,数分钟~24h.
n ④ 皮疹形态各种各样,很少有特异性。
n 一个人对同一药在不同时期可发生相同或不相同 药疹;
n 一种药对不同人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n 同一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药疹已讲PPT课件

2 蓄积作用与过量反应
3 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缺陷或抑制:因影响
了药物的正常代谢途径和速度而诱发药疹,
如苯妥英超敏反应综合征通过发生在环氧
化物水解酶缺陷的个.体。
9
临床表现-----固定性药疹
皮疹特点常为单发,亦可多发,为限局性圆形或 椭圆形水肿性红斑,边界清楚,绕以红晕,可形 成大疱,自觉瘙痒;
发生于生殖器时常引起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好发于口唇、外阴等皮肤粘膜交界处,亦可发生
2、皮损为大小不等的红斑、小丘疹、小丘 疱疹及水疱,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 继发糜烂、渗出。
.
30
紫癜型药疹
1、常见有抗生素、巴比妥类、利尿剂等 2、通过Ⅱ型或Ⅲ型超敏反应介导 3、好发于双下肢,对称分布,严重者可累及躯干
四肢 4、皮损为针头至豆大红色瘀点或瘀斑,散在分布,
稍隆起,压之不褪色,可伴发风团或血疱。 5、严重者可有关节肿痛、腹痛、血尿、便血等表
.
4
药物使用的途径
口服 皮下注射 静脉通道 肌肉注射 粘膜:栓剂,舌下,眼结膜,鼻粘膜 皮肤
.
5
发病机制
(一)变态反应:多数属于此类反应。一种 药物激发超敏反应的能力由多种因素所决 定,包括药物的分子特性、药物代谢的个 体差异、免疫遗传背景及接受药物时个体 的状况等。大分子药物本身即为完全抗原, 而多数小分子药物属半抗原,需在机体内 与蛋白等载体结合为完全抗原后,才能激 发变态反应。
.
19
多形红斑型药疹
.
20
多形红斑型药疹
.
21
重症药疹
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 重症多型红斑:Steven-Johnson syndrome
.
药疹DrugEruion精品PPT课件

药疹
(Drug Eruption)
定义(definition):
药疹
亦名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 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
膜上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 统。
病因(Etiology)
1、个体因素—过敏体质、机体的生理、 病理状态
5 抗过敏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6 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 式近似的药物,常能再发药疹 称 交叉过敏。 在药疹的高潮时,甚至一些结构不同的药 物也能诱发过敏,称多价过敏或多元过 敏。
非变态反应性
1 直接诱导炎症介质释放
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鸦片 类药 物、造影剂等为组胺释放剂,可使肥大细胞 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而引起荨麻 疹及血管性水肿。
2 药物的毒性作用
有些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 容易发生中毒性反应,如甲氨蝶呤等常引起 口腔溃疡、出血性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药疹称为中毒性药疹。
3 蓄积作用
有些药物排泄较慢,或患者有肝肾功 能障碍,或者药物剂量虽然不大,但用药时间过 久,均可造成药物蓄积而诱发药疹,如碘化物所 引起的痤疮 样皮损。
(4) 皮损在红斑处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
松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
(5) 有明显的眼、
鼻、口腔、 外
害;
阴粘膜损
(6) 有显著的肝、
肾等内脏 损
害;
(7) 疼痛剧烈。
2 引起药物
常由磺胺类、抗生素类、解热止痛 药及巴比妥类等引起。
(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Drug-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Drug Eruption)
定义(definition):
药疹
亦名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 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
膜上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 统。
病因(Etiology)
1、个体因素—过敏体质、机体的生理、 病理状态
5 抗过敏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6 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 式近似的药物,常能再发药疹 称 交叉过敏。 在药疹的高潮时,甚至一些结构不同的药 物也能诱发过敏,称多价过敏或多元过 敏。
非变态反应性
1 直接诱导炎症介质释放
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鸦片 类药 物、造影剂等为组胺释放剂,可使肥大细胞 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而引起荨麻 疹及血管性水肿。
2 药物的毒性作用
有些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 容易发生中毒性反应,如甲氨蝶呤等常引起 口腔溃疡、出血性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药疹称为中毒性药疹。
3 蓄积作用
有些药物排泄较慢,或患者有肝肾功 能障碍,或者药物剂量虽然不大,但用药时间过 久,均可造成药物蓄积而诱发药疹,如碘化物所 引起的痤疮 样皮损。
(4) 皮损在红斑处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
松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
(5) 有明显的眼、
鼻、口腔、 外
害;
阴粘膜损
(6) 有显著的肝、
肾等内脏 损
害;
(7) 疼痛剧烈。
2 引起药物
常由磺胺类、抗生素类、解热止痛 药及巴比妥类等引起。
(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Drug-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皮肤性病学》药物性皮炎 ppt课件

3.发病突然(骤发性)。
<一>药物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4.自觉症状:瘙痒,重症伴畏寒、发热等 全身症状以及器官损害的症状。 5.皮疹特点:多种多样,除固定型外,皮 疹为全身性、泛发性、对称性、多形性, 边界不清。 6.病程短,停用致敏药后能较快恢复,一 般2-4周。但重复应用可以复发。
<二>药疹类型
11.剥脱性皮炎型(druginducedexfolialive dermatitis)
潜伏期长(常>1月),发
病突然,但发展缓慢,进
行性加剧,皮疹为全身弥 漫性红肿,伴渗液、结痂, 继之出现脱屑,手足部出 现破手套、袜套样大片脱 屑,指趾甲、头发亦可脱 落,病程长(1-3个月)。
*四、诊断要点
治疗有效。
2、非变态反应:
1. 药理作用: 2. 光毒作用: 3. 毒理作用: 4. 特异体质:G-6PD缺乏、不耐受
或反应性异常等。
三、临床表现
*<一>药物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1.病前有用药史。 2.有一定的潜伏期:
初次4-20天,平均7-9天 药物-->人体------------>产生皮疹
重复应用数分钟-24小时
*六、治疗原则
1.停用一切可疑的致敏药及结构相似的药物。
2.促进体内致敏药的排泄。轻者多喝水,重者 输液。
3.抗过敏治疗: 轻:抗组胺药+抗过敏辅助药 重:抗组胺药+抗过敏辅助药+皮质类固醇
激素。 4.预防和控制感染。 5.重症者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加强支持疗法,
加强护理。 6.局部治疗:根据外用药原则。
药物性皮炎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一、定义:
药物性皮炎也称药疹(drug eruption), 是药物通过静脉点滴、肌注、口服、灌肠、 腔道冲洗、滴眼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 的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 (ADR)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药物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4.自觉症状:瘙痒,重症伴畏寒、发热等 全身症状以及器官损害的症状。 5.皮疹特点:多种多样,除固定型外,皮 疹为全身性、泛发性、对称性、多形性, 边界不清。 6.病程短,停用致敏药后能较快恢复,一 般2-4周。但重复应用可以复发。
<二>药疹类型
11.剥脱性皮炎型(druginducedexfolialive dermatitis)
潜伏期长(常>1月),发
病突然,但发展缓慢,进
行性加剧,皮疹为全身弥 漫性红肿,伴渗液、结痂, 继之出现脱屑,手足部出 现破手套、袜套样大片脱 屑,指趾甲、头发亦可脱 落,病程长(1-3个月)。
*四、诊断要点
治疗有效。
2、非变态反应:
1. 药理作用: 2. 光毒作用: 3. 毒理作用: 4. 特异体质:G-6PD缺乏、不耐受
或反应性异常等。
三、临床表现
*<一>药物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1.病前有用药史。 2.有一定的潜伏期:
初次4-20天,平均7-9天 药物-->人体------------>产生皮疹
重复应用数分钟-24小时
*六、治疗原则
1.停用一切可疑的致敏药及结构相似的药物。
2.促进体内致敏药的排泄。轻者多喝水,重者 输液。
3.抗过敏治疗: 轻:抗组胺药+抗过敏辅助药 重:抗组胺药+抗过敏辅助药+皮质类固醇
激素。 4.预防和控制感染。 5.重症者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加强支持疗法,
加强护理。 6.局部治疗:根据外用药原则。
药物性皮炎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一、定义:
药物性皮炎也称药疹(drug eruption), 是药物通过静脉点滴、肌注、口服、灌肠、 腔道冲洗、滴眼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 的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 (ADR)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皮肤性病学——药疹PPT课件

●发病前有用药史
隐蔽途径
●有一定的潜伏期 ●除固定型和荨麻疹型外,多数药疹的皮疹 对称泛发 ●除外皮疹类似的传染病或皮肤病
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 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全身中毒症状
● 皮疹颜色鲜艳、对称 ● 瘙痒明显 ● 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其他体征
治疗
加速药物排泄
轻型
糖 中皮 小质 量激 素 对 症 治 疗 糖 早 皮 期 质 使 激 用 素 防 治 感 染
全身风团可伴有关节 痛等血清病样反应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
(药 三疹 )的 临 床 表 现
morbilliform eruption and scarlaliniform drug eruption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
这两型药疹,与相应的传 染病—麻疹、猩红热鉴别 很重要,麻疹粘膜斑、杨 梅状舌是重要的鉴别诊断 依据
第十六章 药疹
●教学目的: 1.掌握:固定型药疹的临床特点、药疹的诊断要 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病因;除固定型以外的其它型药疹的临 床特点;预防措施 3.了解: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固定型药疹的临床特点、药疹的诊断 要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重症药疹的治疗
烧伤患者?
What’s this disease?
●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
常皮肤一同剥离。
三、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drug ( 药 –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五疹 )的 临 床 表 现
重型药疹除皮损外, 往往伴有高热、肝 肾等内脏功能损害, 不及时处理往往引 起死亡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磺胺类 普鲁卡因类
隐蔽途径
●有一定的潜伏期 ●除固定型和荨麻疹型外,多数药疹的皮疹 对称泛发 ●除外皮疹类似的传染病或皮肤病
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 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全身中毒症状
● 皮疹颜色鲜艳、对称 ● 瘙痒明显 ● 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其他体征
治疗
加速药物排泄
轻型
糖 中皮 小质 量激 素 对 症 治 疗 糖 早 皮 期 质 使 激 用 素 防 治 感 染
全身风团可伴有关节 痛等血清病样反应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
(药 三疹 )的 临 床 表 现
morbilliform eruption and scarlaliniform drug eruption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
这两型药疹,与相应的传 染病—麻疹、猩红热鉴别 很重要,麻疹粘膜斑、杨 梅状舌是重要的鉴别诊断 依据
第十六章 药疹
●教学目的: 1.掌握:固定型药疹的临床特点、药疹的诊断要 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病因;除固定型以外的其它型药疹的临 床特点;预防措施 3.了解: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固定型药疹的临床特点、药疹的诊断 要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重症药疹的治疗
烧伤患者?
What’s this disease?
●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
常皮肤一同剥离。
三、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drug ( 药 –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五疹 )的 临 床 表 现
重型药疹除皮损外, 往往伴有高热、肝 肾等内脏功能损害, 不及时处理往往引 起死亡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磺胺类 普鲁卡因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 例如急性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疹型/ 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型
5
非变态反应性药疹
假变态反应性药物反应:由于非免疫介导 效应物质的释放导致,引起这类反应的药 物有放射对比造影剂,阿司匹林,可待因等
药物副作用,药物毒性或过量反应:MTX引 起毛发生长期脱发,碘,溴剂痤疮,米诺环 素致色沉等
2
Mechanism
变态反应性药疹 Ⅰ型变态反应,IgE介导:在此型反应中,与组
织结合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其他化学介质 可以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继而在真皮或皮下 组织发生水肿.即刻反应发生在用药1小时或 更短的时间,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或变 应性休克,而速发反应发生在用药1-72h内, 常表现为荨麻疹,最常引起变应性休克的是 青霉素,其他重要原因有食物,蛰伤,麻醉剂, 肌肉松弛剂,乳胶,造影剂,抗生素
为重症药疹之一,死亡率高, 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 皮损为弥漫性紫红或暗红色斑片,触疼明显,有大
小不等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大片表皮坏死松 解及糜烂,类似烧伤,黏膜常受累 重者可合并感染,肝肾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内 脏出血 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
17
18
19
20
21
多形红斑性药疹(Erythema multiformelike reaction)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xfoliative dermatitis-like reaction)
紫癜或血管炎性药疹(Purpuric drug eruption or vasculitic eruption)
湿疹型药疹(eczema-like eruption) 痤疮型药疹(Acneiform eruption)
6
Characteristics
仅在敏感个体发病 多为半抗原,需在体内与大分子物质结合才会致敏 致敏期至少三天,初次用药约4-20天或更长才发病,
一旦致敏,再次用药可在数分钟至2-3天内发生反应 小剂量即可引发反应 反应与药物药理作用无关 有交叉过敏现象 除药物本身活性成分外药物辅助成分或杂质也可引
3
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肝损害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清病样反 应,药物热,变应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常出 现在用药1周或更长时间后,在这期间,患 者体内产生足量的循环抗体,进而形成不 能被吞噬细胞吞噬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补 体作用沉积在组织或血管壁引起的急性炎 症反应.
是第二常见的药疹,特点是红斑和水肿性 风团,瘙痒
可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蛋白尿 常见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血清制品,疫
苗
11
12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xis
是一种严重的药物反应 发病急骤,用药数分钟内即可发作 临床可见皮肤水肿性红斑及风团,呼吸道
阻塞症,周围循环衰竭症,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青霉素,桃,坚果
8
发疹型反应 Exanthematous reaction
是常见的药疹,皮疹可类似麻疹或猩红热 或风疹,对称泛发,躯干为主,掌跖可累及
常伴发热,可有头疼及全身不适 一般在用药一周内发生,停药1-2周消退 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解
热镇痛,巴比妥类,地西泮,异烟肼等
9
10
荨麻疹型药疹 Urticaria reaction
起变态反应 同一药物可引起不同疹型,同一皮疹可由不同药物引
起
7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皮疹突发,多为对称,泛发,进展迅速,自觉 瘙痒
严重者可伴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全 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有WBC,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或WBC,RBC,PLT下降,也可有蛋白尿,血尿 及肝,肾功能异常,ECG也可出现异常
22
光感性药疹(Drug induced photosensitivity)
SLE样反应(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like eruption)
扁平苔藓样药疹(Lichen planus-like eruption)
大疱型药疹(Bullous eruption) 银屑病样药疹(Psoriasiform eruption)
13
固定性药疹 Fixed drug eruption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局限性类圆形或椭圆形 水肿性紫红色斑块,重者可发生水疱,多见 于四肢和外阴
有瘙痒或烧灼感 一般在用药后30分到8小时内出现 再次摄入同样药物可在同一部位再次出现
皮疹
14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n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23
Diagnosis
主要根据病史及体检作出诊断
24
Treatment
停止一切可疑致敏药物 抗组胺药,重症应早期足量应用皮质类固
醇激素 外用药以保护止痒对症治疗
25
Prevention
药物过敏史 用药前皮试(青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
26
Case
A 34-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a 2-days history of a generalized edematous erythematous papular rash.10 days before admission,she had begun to take a medicine for folliculitis. After 8 days of treatment,she felt severe itching and erythema appeared on her back,becoming generalized in 2 days.She had low fever but no sore throat,headache or coryza.Examination showed a diffuse edematous erythematous papules rash over her trunk and the proximal extremities.What is the likely diagnosis?
药疹 Drug eruption
1
Definition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疾病预防,诊断 和治疗中出现的有害的,未预料到的和不 希望的作用.虽然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是 轻度的,但有时是严重的,并且是大量发病 甚或导致死亡的一个原因.
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 起的皮肤黏膜急性炎症性反应,严重者可 影响到机体其他系统.
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 例如急性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疹型/ 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型
5
非变态反应性药疹
假变态反应性药物反应:由于非免疫介导 效应物质的释放导致,引起这类反应的药 物有放射对比造影剂,阿司匹林,可待因等
药物副作用,药物毒性或过量反应:MTX引 起毛发生长期脱发,碘,溴剂痤疮,米诺环 素致色沉等
2
Mechanism
变态反应性药疹 Ⅰ型变态反应,IgE介导:在此型反应中,与组
织结合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其他化学介质 可以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继而在真皮或皮下 组织发生水肿.即刻反应发生在用药1小时或 更短的时间,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或变 应性休克,而速发反应发生在用药1-72h内, 常表现为荨麻疹,最常引起变应性休克的是 青霉素,其他重要原因有食物,蛰伤,麻醉剂, 肌肉松弛剂,乳胶,造影剂,抗生素
为重症药疹之一,死亡率高, 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 皮损为弥漫性紫红或暗红色斑片,触疼明显,有大
小不等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大片表皮坏死松 解及糜烂,类似烧伤,黏膜常受累 重者可合并感染,肝肾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内 脏出血 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
17
18
19
20
21
多形红斑性药疹(Erythema multiformelike reaction)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xfoliative dermatitis-like reaction)
紫癜或血管炎性药疹(Purpuric drug eruption or vasculitic eruption)
湿疹型药疹(eczema-like eruption) 痤疮型药疹(Acneiform eruption)
6
Characteristics
仅在敏感个体发病 多为半抗原,需在体内与大分子物质结合才会致敏 致敏期至少三天,初次用药约4-20天或更长才发病,
一旦致敏,再次用药可在数分钟至2-3天内发生反应 小剂量即可引发反应 反应与药物药理作用无关 有交叉过敏现象 除药物本身活性成分外药物辅助成分或杂质也可引
3
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肝损害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清病样反 应,药物热,变应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常出 现在用药1周或更长时间后,在这期间,患 者体内产生足量的循环抗体,进而形成不 能被吞噬细胞吞噬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补 体作用沉积在组织或血管壁引起的急性炎 症反应.
是第二常见的药疹,特点是红斑和水肿性 风团,瘙痒
可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蛋白尿 常见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血清制品,疫
苗
11
12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xis
是一种严重的药物反应 发病急骤,用药数分钟内即可发作 临床可见皮肤水肿性红斑及风团,呼吸道
阻塞症,周围循环衰竭症,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青霉素,桃,坚果
8
发疹型反应 Exanthematous reaction
是常见的药疹,皮疹可类似麻疹或猩红热 或风疹,对称泛发,躯干为主,掌跖可累及
常伴发热,可有头疼及全身不适 一般在用药一周内发生,停药1-2周消退 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解
热镇痛,巴比妥类,地西泮,异烟肼等
9
10
荨麻疹型药疹 Urticaria reaction
起变态反应 同一药物可引起不同疹型,同一皮疹可由不同药物引
起
7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皮疹突发,多为对称,泛发,进展迅速,自觉 瘙痒
严重者可伴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全 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有WBC,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或WBC,RBC,PLT下降,也可有蛋白尿,血尿 及肝,肾功能异常,ECG也可出现异常
22
光感性药疹(Drug induced photosensitivity)
SLE样反应(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like eruption)
扁平苔藓样药疹(Lichen planus-like eruption)
大疱型药疹(Bullous eruption) 银屑病样药疹(Psoriasiform eruption)
13
固定性药疹 Fixed drug eruption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局限性类圆形或椭圆形 水肿性紫红色斑块,重者可发生水疱,多见 于四肢和外阴
有瘙痒或烧灼感 一般在用药后30分到8小时内出现 再次摄入同样药物可在同一部位再次出现
皮疹
14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n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23
Diagnosis
主要根据病史及体检作出诊断
24
Treatment
停止一切可疑致敏药物 抗组胺药,重症应早期足量应用皮质类固
醇激素 外用药以保护止痒对症治疗
25
Prevention
药物过敏史 用药前皮试(青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
26
Case
A 34-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a 2-days history of a generalized edematous erythematous papular rash.10 days before admission,she had begun to take a medicine for folliculitis. After 8 days of treatment,she felt severe itching and erythema appeared on her back,becoming generalized in 2 days.She had low fever but no sore throat,headache or coryza.Examination showed a diffuse edematous erythematous papules rash over her trunk and the proximal extremities.What is the likely diagnosis?
药疹 Drug eruption
1
Definition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疾病预防,诊断 和治疗中出现的有害的,未预料到的和不 希望的作用.虽然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是 轻度的,但有时是严重的,并且是大量发病 甚或导致死亡的一个原因.
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 起的皮肤黏膜急性炎症性反应,严重者可 影响到机体其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