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练习1
古诗练习(4—6)

姓名:1、两个黄鹂鸣翠柳,。
2、窗含西岭千秋雪,。
3、朝辞白帝彩云间,。
4、两岸猿声啼不住,。
5、独怜幽草涧边生,。
6、春朝带雨晚来急,。
7、日照香炉生紫烟,。
8、飞流直下三千尺,?9、远上寒山石径斜,。
10.停车坐爱枫林晚,。
11.独在异乡为异客,。
12.遥知兄弟登高处,。
13.茅檐低小,。
14.醉里吴音相媚好,。
15.大儿锄豆溪东,。
16.最喜小儿亡赖,。
17好雨知时节,。
18.随风潜入夜,。
19野径云俱黑,。
20.晓看红湿处,。
四年级七册古诗练习(2)姓名:1、,一行白鹭上青天。
2、,门泊东吴万里船。
3、,千里江陵一日还。
4、,轻舟已过万重山。
5、,上有黄鹂深树鸣。
6、,野渡无人舟自横。
7、,遥看瀑布挂前川。
8、,疑是银河落九天。
9、,白云生处有人家。
10. ,霜叶红于二月花。
11. ,每逢佳节倍思亲。
12. ,遍插茱萸少一人。
13. ,溪上青青草。
14. ,白发谁家翁媪。
15. ,中儿正织鸡笼。
16. ,溪头卧剥莲蓬。
17. ,当春乃发生。
18 ,润物细无声。
19. ,江船火独明。
20 ,花重锦官城。
姓名:1、竹外桃花三两枝,。
2、蒌蒿满地芦芽短,。
3、千里莺啼绿映红,。
4、南朝四百八十寺,。
5、梅子金黄杏子肥,。
6、日长篱落无人过,。
7、李白乘舟将欲行,。
8、桃花潭水深千尺,。
9、少小离家老大回,。
10.儿童相见不相识,。
11故人西辞黄鹤楼,。
12.孤帆远影碧空尽,。
13常记溪亭日暮,。
14.兴尽晚回舟,。
15争渡,争渡,。
四年级八册古诗练习(2)姓名:1、,春江水暖鸭先知。
2、,正是河豚欲上时。
3、,水村山郭酒旗风。
4、,多少楼台烟雨中。
5、,麦花雪白菜花稀。
6、,唯有蜻蜓蛱蝶飞。
7、,忽闻岸上踏歌声。
8、,不及汪伦送我情。
9、,乡音无改鬓毛衰。
10 ,笑问客从何处来。
11 ,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唯见长江天际流。
13 ,沉醉不知归路。
14 ,误入藕花深处。
15 ,惊起一滩鸥鹭。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练习卷(1)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练习卷(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
乡亲们都自发地来帮老汉收割稻谷,这种热心助人的měi dé(______)令人称道,就连叽喳的xǐ què(______)和呜叫的qiū chán(______)也为之叫好。
2.读诗句,完成练习。
1.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渚”的意思是__________,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句中“_________”点明了题意,“_________”交代了时间。
之所以“客愁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此句中,词人由“________”联想到“______”。
在词人的感觉中,以蛙声说丰年,洋溢着________的心情。
3.根据下列语境,补充合适的诗句。
1.向晚时刻,我徜徉在宽阔的长堤,放眼望去,只见原野空旷,树影斑驳,再看江面,但见水中映月,清澈照人……此时此景,我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踏着乡村湿滑的小路,词人走过一座弯弯的小桥,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条潺潺的小溪和一座低矮的茅店,这一切是多么熟悉啊!他欣然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观察下图,根据图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5.日暮客.愁新。
( )A.客人,跟“主”相对.B.指诗人自己C.旅客,顾客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A.装订成册的著作B.书信C.写文章7.明月别枝..惊鹊。
情景古诗练习(一)附答案

情景古诗练习(一)附答案情景古诗练习(一)附答案1.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4.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5.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6.秋日的晴空,万里无云,一片纯情的湛蓝。
偶一抬头,看见一排矫健凌厉的白鹤直上九宵云天,这一蓝一白,一静一动,神韵万千。
我不禁诗性大发,脱口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鞭炮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连成一片,新的一年,新的气象!8.我们班的宋廉同学全面发展。
千米长跑成绩喜人,弹奏弦乐悦耳动听,数奥比赛创造佳绩,还有多篇文章发表在〈〈未来作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祝愿她取得更大的成绩。
9.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门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压冬林,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10.清代诗人龚自珍曾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呼吁朝廷重视人才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劳。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一)(含答案)

(小升初必考)小学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一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唐]卢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④白羽:指箭。
⑤没:陷入。
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分)飞将(jiāng jiàng) 将军(jiāng jiàng)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 )。
(2分)A.霍去病B.李广C.薛仁贵D.卫青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
(4分)《出塞》: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
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4分). 。
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 。
(2分)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的。
2.“独”的意思是,“倍”的意思是。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 是农历这天。
诗中提到的习俗有和。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
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1)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一年级古诗词专项练习1-32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把诗句补充完整。
(每字1.5分,共36分)(1)布德泽,物辉。
(2) 江南莲,莲何。
(3) 苍苍,野茫茫。
吹草羊。
(4)不知谁裁出,似剪刀。
(5)过千尺浪,万竿斜。
二、判断题。
(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4分,共20分)1、《咏鹅》的作者是宋朝诗人骆宾王。
( )2、《风》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 )3、“解落三秋叶”的下一句是“入竹万竿斜”。
( )4、《江南》、《敕勒歌》、《长歌行》都出自汉乐府的。
( )5、《长歌行》告诉了我们光阴似箭,要珍惜时光,奋起努力。
( )三、连线。
(每题6分,共24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鹅》汉乐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风》骆宾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李峤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长歌行》贺知章四、选择题。
(每题4分,共20分)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A. 悲伤B. 伤悲C. 忧伤2、《敕勒歌》描写的是()的美丽景色。
A. 森林B. 草原C. 大海3、《咏柳》中作者描写了()的柳树,表达了其喜爱之情。
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的词句。
A.贺知章B.李白C.李峤D、杜甫5、“常恐秋节至”下一句是()。
A.万物生光辉B.何时复西归C.朝露待日晞D、焜黄华叶衰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二、把诗句补充完整。
(每字1.5分,共25分)(2)秦时汉时关,征未还。
(2) 醉卧沙场君莫笑,征战(3) 夜来声,落知。
(6)欲穷,更一层楼。
(7)离家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二、判断题。
(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5分,共25分)1、《春晓》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 )2、《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 )3、“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黄河入海流”。
( )4、孟浩然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 )5、“白日依山尽”写的是水的景色。
( )三、连线。
六年级古诗文练习题及答案(1)

1 、当你看到草原上生机勃勃的小草时,你会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远眺洞庭,平静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的辉映下,明亮而迷蒙,美丽的君山在其中,你不由吟道:“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中秋的夜晚,小芳在院子里对着一轮圆月,想着远在异乡的朋友,祈祷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小明读了战争的资料,想起了以前那么艰苦的边塞生活,说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毛毛读了古代清官们的故事,想到了那歌舞升平的迂腐生活,不禁吟起了《题临安邸》中的诗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到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
7、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便是一个例子。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8、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
晚上。
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了过来。
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9、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10、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豪情。
11、月亮渐渐西沉,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2、、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
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琵琶行挖空练习1

《琵琶行》挖空练习【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长恨歌》)有谣(民谣),有吟(《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引,有行(《短歌行》)有曲。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背景】《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其创作背景诗人在诗序中已经大体说明,需要补充的是诗人被贬的原因。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
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
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
白居易在此前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如《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
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
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
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
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
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挖空练习】元和(唐宪宗的,此处为记年法)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元和..(贬官、降..(唐宪宗的年号,此处为年号记年法)十年,予左迁职)九江郡司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练习一
姓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风光不与四时同。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君莫打枝头鸟,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骨肉一般皮。
____________________,半入江风半入云。
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笼盖四野。
____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人间能得几回闻。
____________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
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
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
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
万里远牵乡国梦,____________________。
远近传书,温暖千家万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试万言无宿稿,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形无影传佳音八方同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莺歌燕舞春无线,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厚传家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