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和能概念总览2.机械功(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1、符号:W(w ork)2、单位: J(J oule焦耳).3、大小:①W:某个力做的功;②F:力;③s:位移(以地面为参考系的位移)④: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4、方向:标量,无方向详解:1、使用条件:力F是恒力2、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①当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也称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③当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由于它们作用的对象不同,故位移关系不能确定。

因此,作用力做功时,反作用力可能做功,也可能不做功,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数值上也不一定相等。

4、编者的理解:某个力做的功等于这个力与位移的乘积,乘以这个力与位移之间夹角的余弦值。

研究某个力做的功即研究这个力对物体的运动是促进或是阻碍,与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5。

合力做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即。

实例:1、合力做的功,等于合力与位移的乘积,乘以合力与位移之间夹角的余弦值2、摩擦力做功,等于摩擦力与位移的乘积,乘以摩擦力与位移之间夹角的余弦值。

3、分析摩擦力做功严格按照功的公式进行分析,摩擦力阻碍的是相对接触面的运动,而不一定阻碍相对地面的运动,而做功公式中的位移是相对地面而言,所以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3。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5.一物体由 h 高处自由落下,当物体的动能等于势能时,物体经历的时间为( )
A. 2h g
B. h g
C. h 2g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设物体动能等于势能时,速度为 v,则 12mv2+Ep=mgh,且 12mv2=Ep,
即 mv2=mgh,v= gh,又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v=gt,所以 gh=gt,t= h,B 正确。 g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机 械 能
定义: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用符号 E 表示。
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表达式:E=EK+EP
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5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A.机械能守恒时,物体一定不受阻力 B.机械能守恒时,物体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 C.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机械能必守恒 D.物体所受的外力不等于零,其机械能也可以守恒 【答案】:D 【解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或系统内物体间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时, 物体或系统可能不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也可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的总功一定 为零,A、B 错;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它处于平衡状态,但机械能不守恒,C 错;物体 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合力不为零,但机械能守恒,D 对。
3/5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解析】:释放瞬间,由于弹力向下,所以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A 错误;小球、弹簧和 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正确,C 错误;小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所以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在一直增大,D 正确。 4. 如图所示,光滑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一质量为 m 的小球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 知小球在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N1,在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N2.重力加速度 大小为 g,则 N1-N2 的值为( )A.3mgຫໍສະໝຸດ B.4mgC.5mg

人教版必修2物理:7.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教学设计思路高一的学生,还没有用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所以在教学开始,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找出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的途径,力做正功势能转化为动能,力做负功动能转化为势能。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在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再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这两个环节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并步步加深,层层提高。

最后通过三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体会它解题的优越性。

二、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重点、难点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本节教学的难点是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流程图应用六、教学过程(一)展示现象,发现问题。

观察下列现象,说出你想要提出的问题:1、跳台滑雪2、过山车3、拉弓射箭4、撑杆跳高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1、动能和势能是怎样变化的?依据?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是通过什么实现的?依据?(二)分析现象,解决问题依次分析以上四种现象,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出: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科相互转化,是通过重力做功和弹力做功来实现的,做正功势能转化为动能,做负功动能转化为势能。

(三)解决旧问题,产生心问题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有没有规律科循呢?若有,应遵循什么规律?(四)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1、弹簧振子从C—O—B的过程能量如何转化,在C,B两个状态的能量关系?2、单摆在没有钉子和有钉子时,左右能摆到的最高点一样说明什么?(五)理论探究现在,我们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来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情况,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小球从某高处自由下落,经过任意两点A、B,设在A点速度为V1,高度为h1,在B 点速度为V2,高度为h2,分析1、小球做什么运动?2、小球受几个力的作用?3、力做不做功?由动能定理:W G =1/2mv22-1/2mv12mg(h1-h2)=1/2mv22-1/2mv12mgh1+1/2mv12=mgh2+1/2mv22讨论:①mgh1、1/2mv12、mgh2、1/2mv22意义②mgh1+1/2mv12, mgh2+1/2mv22是什么?③由于A,B是任意选择的,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8机械能守恒定律17-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8机械能守恒定律17-人教版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3.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学习难点】守恒条件的判断和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实验:1、将一摆球从某一位置从静止释放后,让学生观察小球到达的最高位置;2、小球摆动后用直尺挡住细线,再让学生观察小球到达的最高位置;问题: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实验现象。

向下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向上摆动过程中动能又转化为重力势能,且总能量保持不变。

---------引出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活动一】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与重力势能间的转化(1)自由下落的苹果和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小球,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情况如何?能量如何转化?(2)竖直上抛的小球和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情况如何?能量如何转化?vAB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被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射箭时绷紧的弦把箭弹出去,这些过程中弹力做功情况如何?能量如何转化?3.机械能、 和 统称为机械能,在重力或弹力做功时,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探究活动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物体沿光滑曲面下滑过程中经过A 、B 两位置,试探究A 、B 两位置处机械能关系。

试证明小球在压缩弹簧过程中A 、B 处的机械能关系。

1.内容:在只有 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 .2.守恒条件只有系统内 或 做功.3.守恒定律表达式(1)E k2-E k1=,即ΔE k增=.(2)E k2+E p2=.(3)E2=.【探究活动三】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例1:下列实例中哪些情况机械能是守恒的()小结: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1)做功分析法(常用于单个物体)分析物体受力⇒明确各力做功情况⇒⎩⎪⎨⎪⎧⎭⎪⎬⎪⎫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有其他力做功,但W其他=0⇒机械能守恒(2)能量分析法(常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分析能量种类⇒只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系统)守恒【探究活动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例2: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

高中物理7.8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7.8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4.机械能的几种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推导:2.定律的表述:
3.表达式:EK2+EP2=EKl+EPl或者E2=E1
4.适用条件: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5.物理意义:定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机械能的几种不同形式(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其转化的条件是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二是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其条件是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守恒”是一个动态概念,指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整个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任何位置的机械能的总量总保持恒定不变。
(3)机械能守恒是针对一个系统而言的,不能对单个物体运用。
(4)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多少,是物体机械能变化的量度。
三、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1)确定好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哪个系统?哪一段物理过程?)。
(2)分析系统所受各力的情况及各力做功的情况
(3)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
①物体只受重力或弹簧弹力作用;
课 题
7.8机械能守恒定律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学习目标
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确定机械能的大小。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方程式。
初步掌握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
1.机械能。2.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6.对定律的理解:
(1)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了重力和弹性力对物体(或系统)的做功过程,必然伴随着物体(或系统)的动能和势能、或势能和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必须是“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没有其他外力做功”。不能把定律的成立条件说成是“只有重力和弹性力的作用”,“作用”与“做功”是不同的两个物理概念,不能相混.

高中物理专题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专题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运动范围内的具体体现,是能量守恒的特殊形式,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机械能守恒定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同时通过学习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手段──理想实验研究方法。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几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

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从不同的角度处理力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在上这节课之前,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重力做功会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会引起弹性势能发生变化,合外力的功将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

使学生看到曾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定性的东西逐渐找到了定量方面的联系,对功能关系的认识加深了,也萌发了继续探究的兴趣。

学法指导:根据我设计的教法及科学的构建主义学法观点:“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转变;学习不是个体构建的过程,也是社会构建的过程。

人教版必修2物理: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课目的】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娴熟地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质问题【教课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课难点】判断被研究对象在经历的研究过程中机械能能否守恒,在应用时要找准始末状态的机械能【教课内容】知识与方法重点重点方法技巧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利用打点计时器考证机械实验研究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实质应用的方法和思路理解概括1.机械能的转变和守恒的实验研究本实验属考证性学生实验,实验目的是利用重物的自由着落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要掌握实验的方法与技巧、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办理,剖析实验偏差,进而不单从理论上认识机械性能守恒定律,并且经过实质观察从感性上增添认识,深入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材中介绍了丈量刹时速度的更加简单而正确的方法,要理解其道理。

实验原理用研究物体自由着落的运动来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是:忽视空气阻力,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动能的增添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

详细地说:① 若以重物着落的开端点 O 为基准,设重物的质量为 m ,测出物体自开端点 O 着落距离h 时的速度 v ,则在偏差同意范围内,由计算得出1m v 2 mgh ,机械能守恒定律即被考证。

2② 若以重物着落过程中的某一点A 为基准,设重物的质量为 m ,测出物体对应于 A 点的速度 v a ,再测出物体由 A 点着落△ h 后经过 B 点的速度 v b ,则在偏差同意范围内,由计算得出 1mv B21mv A 2 mg h ,2 2机械能守恒定律即被考证。

操作步骤实验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 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②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到桌边的铁架台上;③ 把打点计时器接到低压沟通电源上;④ 把纸带固定到重物上,并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提高到必定高度;⑤ 接通电源,开释纸带;⑥ 断开电源,调整纸带,重做两次;⑦ 拆掉导线,整理仪器;⑧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计数点间的有关距离,记录数据,并计算出结果,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8机械能守恒定律26-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8机械能守恒定律26-人教版

授课内容: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背景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物理学习方式必然引起一场深刻的变革。

特别是近两年,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电子书包的出现,每一位物理老师可能都要重新思考如何结合新媒体手段,将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构建适合学习活动开展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带着物理问题,提出假设与猜想,并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究、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课程分析:通过前几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重力做功会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将使势能发生变化,合外力的功将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使学生对于曾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定性的东西逐渐找到了定量方面的联系,对功能关系的认识加深了,也萌发了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设计思路:本课以“视频自学——提出问题——协作交流——探究本质——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为指导,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将电子书包引入了课堂,教师及时下发问题,学生自学后及时上传答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老师做到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的各种形式,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包括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能够根据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间的关系,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3、会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一些视频材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各种丰富多彩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思想,分析重力、弹簧的弹力做功的特点,使机械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体验到用物理规律解释客观世界的无穷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

2、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机械能守恒定律(1)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
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
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