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外国建筑史提纲

外国建筑史提纲

名词解释:(6分2题)柱式、巴西利卡、十字拱、帆拱、券柱式、骨架券、拉丁十字、希腊十字填空题:(15分,1空1分)1、古埃及建筑分为那三个时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什么?2、试举出苏美尔人,亚述帝国,巴比伦人,波斯帝国的一个代表性建筑或建筑群实例?3、举出雅典卫城中的三个建筑和它们分别属于那种柱式风格的建筑?4、古罗马卡拉卡拉浴场使用了什么样的拱顶体系,古罗马万神庙拱顶使用了什么特别的建筑材料,古罗马大斗兽场立面使用了哪种构图形式?5、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拜占庭时期使用了什么样的穹顶结构体系,完成了方形和圆形平面的过渡?6、举出哥特早期,盛期,晚期的一个代表性建筑?7、伯拉孟特是哪个时期的设计师,举出他设计的一个建筑作品?8、圣彼得广场是由谁设计的,属于什么风格的建筑?9、举出巴洛克时期设计完成的三个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举出设计师波洛米尼的一个设计作品?10、凡尔赛花园属于哪种风格的园林?小特里亚农属于那种风格的建筑?苏卑士府邸客厅的室内设计是什么风格的?作图题:(8分2题)1、画出帕提农神庙的平立面图,古希腊多立克和爱奥尼克柱式的简图2、画出万神庙的平立面图3、古罗马十字拱的结构简图,哥特骨架券的结构简图,画出帆拱的结构简图4、画出夏特尔主教堂西立面的外观5、画出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结构简图6、画出巴齐礼拜堂的立面图7、画出帕拉蒂奥母题的简图8、画出圣彼得大教堂的平面9、画出圣卡罗教堂的外观10、画出卢浮宫东立面的外观简答题:(100字左右))(10分2题)1、简述古希腊神庙建筑平面形式的演进过程?2、简述巴西利卡的定义,举出一个建筑实例?3、简述古罗马时期的五种基本柱式特点?4、简述哥特教堂的结构特点?5、以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为例,简述文艺复兴初期建筑特点?6、以耶稣会教堂为例,简述巴洛克建筑立面处理特点?7、简述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立面的构图特点和法国古典园林特点?8、简述洛可可时期室内设计的特点问答题:(400字左右)(12分1题)1、以雅典卫城为例,论述古希腊共和制城邦圣地建筑群的设计特点?2、举例论述文艺复兴早期,盛期,晚期的设计风格的演变过程?外国建筑史复习纲要(近现代)名词解释:(6分2题)少就是多、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新建筑五点、流动空间、有机建筑论、高技派、粗野主义填空题:(15分,1空1分)1、巴黎万神庙、英国国会大厦、巴黎老歌剧院各是什么风格的建筑?2、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建于哪年,哪个国家的什么盛会?3、各举出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分离派的一个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一个代表作?4、各举一个表现派,风格派的代表性建筑?5、沙利文是哪个国家哪个学派的建筑师,举出他设计的一个代表性建筑?6、法古斯工厂,西门子住宅区,英平顿地方乡村学院是由那位建筑师设计的?7、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的了什么样的口号,新建筑物五点是什么?8、举出密斯的三个设计作品,1928年,密斯提出了什么建筑处理原则?9、草原式住宅和有机建筑论是谁提出的,举出三个他不同时期的设计作品?10、举出二战后讲求象征主义倾向的一个设计作品和其建筑师?作图题:(8分2题)1、巴黎凯旋门立面2、英国伦敦水晶宫透视图3、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外观4、包豪斯校舍透视图5、萨沃伊别墅立面6、朗香教堂透视图7、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8、柏林国家美术馆透视图9、流水别墅透视图10、巴黎蓬皮杜中心透视图简答题:(100字左右)(10分2题)1、简述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产生的时期和设计特点?2、简述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青年风格派、分离派发生的国家和各自的设计特点?3、以爱因斯坦塔为例,简述表现派的设计特点?4、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设计活动和设计特点?5、简述法古斯工厂的设计特点?6、举例说明柯布西耶三个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7、试简述密斯西格拉姆大厦的设计特点?8、简述赖特流水别墅的设计特点?9、简述二次战后的一种设计倾向?问答题:(400字左右)(12分1题)1、论述欧州各国(工艺美术运动,新建筑运动,奥地利等),美国,以及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等设计师或建筑师的探索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准备了什么样的条件?2、选择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以他不同时期的设计作品为例论述他的设计特点?3、选择二次战后的二到三种设计倾向,论述它们的发生、发展和风格特点?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得有价值,可惜很多的人把这种价值看得太浅了,认为拥有更多的财富、拥有社会地位、拥有名气就是价值的体现。

外国建筑历史提纲

外国建筑历史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授课提纲
古代史内容回顾
一、埃及(c.3000 BCE.) 二、两河流域( c.2000~500 BCE. ) 三、爱琴文明及希腊时期( c.2000~300 BCE. ) 四、古罗马( c.200 BCE. ~350 CE. ) 六、罗曼式 哥特式 拜占庭式( c. 350~13th. centuries) 七、文艺复兴时期( c.13th~17th. centuries. ) 八、古典主义(c.17th. centuries ) 九、中亚 印度 日本( c.2000BCE.~17th.centuries. )
古埃及建筑
两河流
西方古典传统之源
古 罗 马 建 筑
光荣属于希腊 伟大归于罗马
拜占庭建筑
欧洲中世纪建筑
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朝 鲜 和 日 本 建 筑
本学期课程提纲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欧美的建筑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四章 二战之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第五章 战后40~70年代 现代派的发展 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近现代建筑史提纲

外近现代建筑史提纲

名词解释:1、工艺美术运动:亦称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

2、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

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

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3、风格派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

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

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

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4、构成主义(亦称构成派)雕刻艺术家马里维奇和贾波佩夫斯纳两兄弟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的机械艺术相结合,发展成为构成主义,其纲领为:谋求造型艺术成为纯时空的构成体,使雕刻、绘画均失其特性,用实体代替幻觉,构成既是雕刻、又是建筑的造型,建筑的形成必须反映出构筑手段。

5、典雅主义亦译“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新复古主义”。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

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统编)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统编)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2)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2)掌握:红屋、米拉公寓、法古斯工厂、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罗比住宅。

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2)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3)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提纲

一、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1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

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2古典复兴的含义和代表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万神庙、雄狮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

3浪漫主义的含义和代表建筑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克尔辛府邸,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后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

如英国国会大厦。

4折衷主义的含义和代表建筑折衷主义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5二次世界博览会上的重要建筑1851,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记录。

6新协和村,欧文,P23田园城市,霍华德,P24工业城市,加尼埃,P27带形城市,索里亚,P27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变迁时代背景1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罗斯金,莫里斯代表建筑:红屋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费尔德,高迪代表建筑:米拉公寓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詹尼,沙利文代表建筑:莫纳德诺科大厦维也纳学派代表人物:瓦格纳,洛斯代表建筑:斯坦纳住宅德意志制造联盟代表人物:贝伦斯,格罗皮乌斯代表建筑: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三、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1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的处理手法去代替旧的建筑形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

代表人物:门德尔松代表建筑: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未来派建筑师觉的应该把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得像大型造船厂一样,即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得和大型机器一样代表人物:圣泰利亚代表建筑:无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第一章复古主义建筑思潮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1.1 复古主义建筑思潮一、概述1、定义:复古主义建筑思潮是指18世纪下半叶起,欧美先后流行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的统称。

它是该时期建筑创作的主流,其特征是借用古典语汇来适应政治变革或商业文化。

2、原因:从古代建筑遗产上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3、背景:(1)政治上:资产阶级启蒙运动(2)技术上:新旧技术交替,新技术逐渐占上风4、历史进程:古典复兴:18C60S————折衷主义19C20S(追求利润、商品化)浪漫主义:18C50S二、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新古典主义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后波及欧美的文艺思潮。

1、背景:2、特征:(1)借助古典的建筑语汇来表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在建筑中,追求雄伟、宏大、较少神学气息。

(2)摒弃了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特别是横三竖五的构图法,作品较接近于希腊罗马的原貌。

(3)在古典继承上,法国较多借鉴了拉丁古典,英国、德国则较多借鉴了希腊古典,美国则均有借鉴(4)注重理性与科学性,民主与科学3、作品:罗马复兴:(1)巴黎万神庙(法1755~1792)·苏夫洛设计,高71m·希腊十字 + 坦比衰多 + 门厅,纯净、清灵(2)星形广场凯旋门(法)·第度凯旋门的翻版阿·49.4m×44m(3)美国国会大厦·渥尔特设计·型制:万神庙 + 坦比衰多希腊复兴:(4)英国爱丁堡中学(英)·布局:雅典卫城翻版(5)大英博物馆(英)·型制:单层爱奥尼柱廊、山花(6)柏林宫廷剧院(德)·辛克尔设计·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严格对称(7)柏林勃兰登堡门(德)·型制:雅典卫城山门 + 罗马式女儿墙三、浪漫主义(Romanticism)18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后波及欧美的文艺思潮,在文学和美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但对建筑影响较小。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绪论外国古代建筑史学习内容结构框架回顾: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爱琴文化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欧洲中世纪(拜占庭)文艺复兴(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内容框架:(近现代建筑史以产业革命为限来划分)十八十九世纪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欧美国家对新建筑的探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建筑运动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需要明确的一点:近现代建筑史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等概述1.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与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的不同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近代: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俄国十月革命)现代:1917----今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以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分界点划分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2.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初始时期的社会概况人类史发展概况建筑史发展概况3.对于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建筑结构技术4.近现代建筑史学习时间脉络与框架的掌握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特点:工业革命后大城市恶性膨胀,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了新的矛盾。

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特点: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也是过渡时期。

第三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特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点:建筑与科学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然而西方建筑思潮却极为混乱。

前两个阶段为是近代建筑范畴,后两个为现代建筑史范畴。

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影响(联系以产业革命为界来划分世界建筑史的内容)生产效率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影响之体现:(参考《第三次浪潮》)1.混乱2.房荒3.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要求社会出现新的建筑艺术形式二、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斯曼(G. E. Haussmann)提出的巴黎改建规划第二节十八、十九世纪欧美国家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 AL)(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由于资产阶级对于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古典复兴包括希腊复兴与罗马复兴(德)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History of Ancient Art)中写道:古希腊艺术幽美典雅,古罗马艺术雄伟壮丽1. 法国古典复兴——罗马复兴为主1.)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_1792)J. G. Soufflot2.) 部雷与列杜的作品作品特征:沿用传统建筑元素使用纯粹的几何形体将传统建筑元素变形和夸张伟人博物馆部雷1783年牛顿纪念碑方案部雷1784年巴黎维莱特城门列杜1785年农村公安队宿舍列杜1806年3.)“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作品特征: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从轻工业(如纺织)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

二、复古主义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在欧美流行的时间如:书p4 表1-2-1(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1760年-1880年)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古典复兴建筑在各国的发展,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所不同古典复兴建筑的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建筑,如: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还有纪念性建筑。

1.罗马复兴:(1)法国:法国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

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级的纪念性建筑,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和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代表作品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1808-1836年)(书p6 图1-2-2)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2)美国美国独立后,古典复兴建筑盛极一时代表作品:!) 美国国会大厦(1793—1867年)(书p8 图1-2-4)仿照了巴黎万神庙的造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

2) 美国白宫(3)英国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兴起了罗马复兴的潮流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1788~1835年)2.希腊复兴(1)英国:希腊复兴的建筑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爱丁堡中学(1825-1829年)不列颠博物馆(1823-1847年)(2)德国:德国主要是希腊复兴式代表作品: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年,书p7 图1-2-3)柏林勃兰登堡门(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1760-1880年)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

(1)浪漫主义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是它的早期,也称为先浪漫主义时期。

先浪漫主义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和意识。

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1) 模仿寨堡的典型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1777-1790年)2) 模仿哥特教堂的典型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1796-1814年)先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还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有时甚至在园林中出现了东方建筑小品。

例如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1818-1821年,书p13 图1-3-3)。

(2)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阶段,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

这时期的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为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英国国会大厦(1836-1868年,书p9 图1-2-5)英国国会大厦是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哥特复兴式建筑。

德国新天鹅堡(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1820—1920年)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不管时期、不管地区),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折衷主义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又以美国较为突出。

折衷主义的代表作(1) 巴黎歌剧院(1861—1874年,书p10 图1-2-6)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

它的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并掺杂了繁琐的洛可可雕饰。

(2) 巴黎圣心教堂(1875-1877年,书p11 图1-2-7)属于拜占庭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

(3)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法国大革命以后,原来由路易14奠基的古典主义大本营—皇家艺术学院被解散。

后被重新恢复,1816年扩充调整后改名为巴黎美术学院,它在19世纪与20世纪初成为整个欧洲和美洲各国艺术和建筑创作的领袖,是传播折衷主义的中心。

(我国第一代建筑师均接受过此类思潮的熏陶)。

三、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出现,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使建筑的高度和跨度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在平面与空间设计上也比过去自由多了,这些突破必然要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一)新材料、新结构和新设备1.生铁结构:(1)最初应用于屋顶巴黎法兰西剧院(1786年,书p12 图1-3-2)(2)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英国曼彻斯特的索尔福德棉纺厂的7层生产车间(1801年)(3)民用建筑应用铁构件英国布赖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1818-1821年,书p13图1-3-3)重约50吨的铁制大穹顶被支撑在细瘦的铁柱上。

2.铁和玻璃的配合(为了采光的需要)巴黎植物园的温室(1833年书14,图1-3-5)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3.向框架结构过渡。

框架結構最初在美國得到發展,因以生鐵框架代替了承重墻,故外墻不再擔負承重的使命,從而使外墻立面得到了解放。

纽约的哈珀兄弟大厦(1854年,书p14 图1-3-6)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大厦(1883-1885年,书p15 图1-3-8)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但它的外形还保持着古典的比例。

4.升降机与电梯随着工厂与高层建筑的出现,垂直运输是建筑内部交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促使了升降机的发明。

1887年开始发明电梯。

(二)新的建筑类型1. 图书馆2. 剧场3. 火车站4. 商场、百货商店:5. 博览会和展览馆在那时的国际博览会中,有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一次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另一次是1889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届世界博览会中的“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

(1)伦敦“水晶宫”展览馆(书p18 图1-3-13、14)开辟了建筑形式及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2).埃菲尔铁塔(1887-1889年,书p19 图1-3-15、图1-3-17)和机械馆(书p19 图1-3-16)埃菲尔铁塔:设计人:居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

机械馆:设计人:康泰明(1840—1893年)等三人,建筑师都特(1845—1906年)配合,这是一座当时空前未有的大跨度结构,刷新了当时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纪录。

四、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的矛盾所提出的探索背景:工业城市→生产集中→人口膨胀→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新城市模式的构想(一)巴黎的改建(对旧城改造有某些可借鉴的内容)(二)“新协和村”(书p23 图1-4-4)和欧文提出“新协和村“的同时,还有傅立叶(1772-1837年)的“法郎吉”、卡贝的“依卡利亚”共产主义移民区等。

但这些理想社会主义城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先后均告失败。

(三)“田园城市”(书p24-26 图1-4-5、1-4-6)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50-1925年)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这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实际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霍华德于1903年在距伦敦56 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书p26 图1-4-7)3.5万人。

1919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书p26 图1-4-8)5万人(但经长期经营未能达到原计划人数,也未能解决大伦敦工业与人口的疏散问题)。

但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了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霍华德的名著《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系统表达了他的思想。

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均有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