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领导练习
中国近代史纲试题库 第八章练习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试题库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2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3 、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 归农民所有B. 归乡镇所有C. 归集体所有D. 归国家所有4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5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农业合作化D. 科学技术现代化6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 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 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7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A. 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 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8 、作为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重工业B. 轻工业C. 农业D. 林业9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 华北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东南地区10 、我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制造厂位于()A. 沈阳B. 武汉C. 长春D. 北京二、多项选择1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B. 国内反封建斗争的任务已经完成C. 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D. 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承认新中国E. 完成了祖国统一2 、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哪几种经济成分()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 、下列关于1952 年土地改革后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B. 它彻底消灭了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E. 它标志着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结束4 、1952 年,毛泽东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间阶级。
第八章领导修炼

● 变色龙型: 社交能力强、左右逢源、 喜欢破旧立新、接受新观念。
课堂互动: 我是什么动物?
• 1)请写下你自己是什么动物? • 2) 请写下你的老板或你的二把手是什么动物? • 3)请写下你的部属最像什么动物?
相处之道---管理沟通
如何有效对上(领导人)的沟通
• 老虎型——沟通时要有自信的表现,不偏离主题要说到重点,要把握 时间沟通,提供领导人二到三个方案做选择,多提供此方案背后的价 值,不能做到时立即提出不要事后告知、不要在他心情不好时立即沟 通(除非是他高兴的事)
• 孔雀型——先聊轻松的话题再进入主题、运用图画方式进行沟通, 对于事情就事论事不责骂当事人,给他赞扬及鼓励,多运用一些肢 休语言,可到热闹场合进行洽谈。
• 无尾熊型——不要强势与他沟通,沟通中运用一些温馨的语言,可 聊聊天再进入主题,交待任务不要一次太多,让他知道你会协助他, 经常寻问这事情的进展,让他知道在沟通中不要有所忌讳。
• 孔雀型——多鼓励领导人,不立即评价事情对错,要微笑迎人,不抢 话不打断,勇于表达自我想法,多去理解领导人为什么这么说,提供 意见可多样化,轻松自然的方式进行沟通,不再背后乱说话,不呈现 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 无尾熊型——给领导人有思考的时间,温和的沟通,不要让领导人感 觉你很自大或强势,按步骤一一说明,要多说话但不失言,说话不快 也不急,多支持配合若不行也要委婉提出。
强调的是结果
接受现状
强调未来的发展
注重系统
注重人
强调控制
培养信任
运用制度
强调价值观和理念
注重短期目标
强调长远发展方向
强调方法
强调方向
管理者 要求员工顺从标准 运用职位权力 避免不确定性 等待机会的到来 仔细看管一切 考虑如何把一件事做好做对 考虑一件事是否紧急 考虑是否以最快速度来实行
2020年《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华南理工随堂练习

2020年《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华南理工随堂练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需要是领导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领导科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
第二节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现代领导活动。
研究和研究领导科学,应把应用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章领导概论第一节领导的产生与发展领导是领导科学中一个最基本的范畴。
原始社会的领导活动是以部落形式存在的。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主要领导方式是家长式专制领导。
斯隆是“现代组织之父”。
西蒙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
决策与执行的分离是现代领导科学产生的现实基础。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专家式的领导应运而生。
领导是根源于人类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的需要,是一种影响力,指的是领导的自然属性。
领导主要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或有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内部,指的是领导的社会属性。
在我国,服务是领导的本质。
第二节领导的本质、特征要素为人民服务是一切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领导体制是领导系统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形成的组织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
3.领导活动的标尺是组织目标。
4.“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强调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5.领导者履行领导职责,施行领导的基本条件是权力。
6.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是组织法定权,人格影响权不是。
7.工人、农民、军人属于被领导者,乡长不属于。
8.省长、市长、县长属于领导者,科研人员不属于。
第二章领导概论·第三节领导的职能和作用1.领导的基本职责是实现领导职能。
2.出主意和用干部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3.领导是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协调有序的保证。
第二章领导概论·第四节领导的基本原则1.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2.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领导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领导理论概要·第一节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1.韩非子认为以法吏治是确保吏治清正的根本。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练习及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本章练习与思考(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2.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A.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B.肃清国民党军队残余、特务、土匪 C.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D.进行土地改革3.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是:A.《论十大关系》 B.《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不要四面出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4.建国后,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征收富农的多余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5.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 C.反腐化,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D.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的改造的正确方针是: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限制、批评C.利用、限制、改造D.利用、团结、批评7.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A.限制B.征用C.没收D.赎买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二)多项选择题:1.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C.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D.物价稳定E.实现财政经济工作统一领导2.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策略方针是:A. 消灭民族资产阶级B.不要四面出击C.必须稳步前进,调节各方面的关系 D.全面开展阶级斗争E.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3.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是:A.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B.不要四面出击C.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 D.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E.关于国家资本主义4.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E.落后农业国和先进工业国的矛盾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是:A.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C.恢复了国民经济 D.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E.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个别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7.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形式是:A.互助组B.变工队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E.人民公社8.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B.互相合作C.典型示范D.公私兼顾E.国家帮助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份有: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农民和手工业个体经济E.资本主义经济1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是:A.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初步打开了外交工作局面C.1953年12月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4年参加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E.1955年参加了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三)辨析题:1.1949年到1952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四)论述题:1.评述建国初期国内外的复杂形势。
纲要第八章练习题

第八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无法满足人民需要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A.农业B.工业C.重工业D. 轻工业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A.国营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D.合作社经济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属于()A.固定的B.不变的C.过渡的D.独立的5.我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是()A.国营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D.合作社经济6.新中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是()A. 和平赎买B.没收C.限制D.改造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A. 统购包销B. 代购代销C. 公私联营D. 公私合营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9. 农业互助合作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逐步推广D.国家帮助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由之路是()A. 社会主义B. 国家资本主义C.私人资本主义D.合作社经济11.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会议是()A.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八大D.七届三中全会12.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特征是()A.重视工业建设B.强调三大改造C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3.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办法是()A.和平赎买B.没收生产资料C.限制发展D.任其发展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15.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二、多项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B.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社会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D. 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在对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A. 积极领导B. 逐步过渡C.稳步前进D.统筹兼顾4.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要完成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 )A.恢复国民经济B. 土地改革C. 镇压反革命D.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有()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B.没收民族资本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A.利用B.限制C.发展D.改造7.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属于()A.民主革命B.社会主义建设C.社会主义革命D.无产阶级革命三、辨析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现代管理学第八章练习及答案

现代管理学第八章激励一、单选题1.在所有的激励方式中,最常用的是()A.目标激励B.榜样激励C.奖惩激励D.评比激励答案:C解析:常用的激励方式包括: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最常用)、竞赛与评比激励、关系与支持激励、榜样激励。
2.李明是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员工,他积极肯干,经常超额完成任务,多次得到领导的奖励,他的干劲也越来越大。
李明的领导釆用了哪种强化方式?()A.积极强化B.惩罚C.消极强化D.消退答案:A解析:积极强化,也称下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予以鼓励、肯定、奖赏,使之更加频繁地发生并不断强化。
题中李明得到领导的奖励而干劲也越来越大,这就是积极强化的表现,本题选A。
3.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B.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D.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答案:C解析: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方面。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解释了人类的()A.基本需要的程度B.基本需要的内容和产生顺序C.基本需要的内容D.基本需要产生的顺序答案:B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解释了人类的基本需要的内容和产生顺序。
5.马斯洛认为,人们最先产生的需要是()A.社会需要B.生理需要D.尊重需要答案:B解析: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是人类所有需求中的优势需求,也是需求层次系统的基础。
6.按高标准行事,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属于()A.归属需要B.成就需要C.权力需要D.关系需要答案:B解析:成就需要,即按高标准行事,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
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的强弱对个人成长、组织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7.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A.社会起因的研究B.行为过程的研究C.需求层次的研究D.行为改造的研究答案:A解析: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对社会起因的研究。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练习题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 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D.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3、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是在A. 1949年10月B. 1950年10月C. 1951年10月D. 1952年10月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 《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 1950年5月B. 1950年6月C. 1951年7月D. 1951年8月6、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7、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9、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A.没收官僚资本B. 征用外国资本C. 赎买民族资本D. 合并公营资本10、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D.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1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A. 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B. 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C.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D.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11、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A. 肃反运动B. 整风、整党运动C.“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B. 反主观主义、反保守主义、反官僚主义C. 反贪污、反行贿、反盗窃经济情报D.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3、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打击不法资本家的A. 镇压反革命运动B. 工商业调整运动C. “三反”运动D.“五反”运动14、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苏联B. 朝鲜C. 越南D. 蒙古15、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A. 中苏互助同盟会议B.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C. 社会主义国家论坛会议D. 亚非国家友好会议1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A. 朱德B.彭德怀C. 陈毅D. 刘伯承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C.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D. 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现有工商业的调整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反贪污B.反浪费C. 反主观主义D.反官僚主义4、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决定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运动是A.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B.反盗窃国家资财C.反偷工减料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1949年至1952年开展的重大运动包括A.土地改革运动B.镇压反革命运动C.“三反”运动D.“五反”运动5、针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 “全方位”6、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A.丹麦B.瑞典C.法国D.瑞士三、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纲要第八章练习题12[1].16
![纲要第八章练习题12[1].16](https://img.taocdn.com/s3/m/9bd5d241be1e650e52ea99dc.png)
10.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在( D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年 年 年 年 1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 D )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12.毛泽东系统阐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 B ) 毛泽东系统阐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 毛泽东系统阐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 A.《介绍一个合作社》 《介绍一个合作社》 B.《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C.《组织起来》 《组织起来》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2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 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 ) 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 A.“经销代销” 经销代销” B.“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经销代销 公私兼顾 C.“消灭资本主义” 消灭资本主义” 消灭资本主义 24.1951年底到 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了 年春, 年底到 年春 三反”运动,其主要内容除了反贪污、反浪费外, “三反”运动,其主要内容除了反贪污、反浪费外,还包括 ( ) A.反官僚主义 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 反主观主义 C.反自由主义 D.反宗派主义 反自由主义 反宗派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领导练习
一.单项选择
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
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2.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
A、组织目标
B、行为结果
C、领导者
D、被领导者
3.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A、决策权
B、组织权
C、指挥权
D、人事权
4.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性格理论阶段
B、行为理论阶段
C、效用领导阶段
D、权变理论阶段
5.信奉X理论的领导人最容易具有下列哪种类型的领导风格:()
A.以职工为中心型
B.关心型
C.独裁型
D.民主型
6.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管理系统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
D、情境领导理论
7.卡曼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情境领导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
D、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8.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
A、专断型领导
B、民主型领导
C、自由型领导
D、放任型领导
9.在“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放任式”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许多种领导方式,哪种方式好与不好,关键取决于各种客观因素,这种观点是()的观点。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随机制宜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
D、情境领导理论
10.‘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领导方式对生产和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关心,却很少关心人的情绪,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型
B、9-1型
C、1-9型
D、5-5型
二.判断正误
1.授权就是指上级把权力委托给下级的组织过程。
2.菲德勒的环境三维因素包括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3.分权型领导方式主张分工负责、分层负责,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
4.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5.每一种领导方式在特定环境下都有效.
三.简答题
1.领导的含义及实质是什么?
2.组织赋予领导者哪些法定的权力?
3.在领导工作中,应遵循哪些工作原理?
4.对领导者个人素质有哪些要求?
5 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有人认为,领导就是指挥和监督他人工作,你同意么,为什么?2.邓小平说,领导就是服务,你同意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