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合集下载

1-1我的家在哪里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上册

1-1我的家在哪里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上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由于是七年级第一课,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自读自学篇章的阅读能力显然不够。

在完成填空环节,部分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弱,完成速度慢甚至不能
独立完成填空。

说明这一部分的自学内容不符合的学生当下的学情。

改进:
由全班齐读关键信息段落,加以明确目标使得学生自学效率、效度得以提升。

关于比例尺计算问题,需要强调: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统一。

那么计算的格式,数学等量式的建立,
需要统一规范。

许多学生喜欢在计算时,按照小学的乘除来计算,单位常常
会混淆,容易导致今后运算的不规范。

那么在学生展示了演算过程后,教师
要统一纠正方法,将计算落到实处。

【教与学】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自我评价

【教与学】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自我评价

【教与学】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自我评价(2024·期末)读某大洲沿23.5°S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问题。

1.甲水域是()A.大西洋B.印度洋C.北冰洋D.太平洋2.下列描述与该大洲实际相符的是()A.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该大洲B.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C.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D.是陆地面积最小的洲3.(2024·期末)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山区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B.②平原为世界著名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C.③国家气候干旱,种植枣椰树等经济作物D.④国家畜牧业发达,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024·期末)如图所示的蒙(蒙巴萨)内(内罗毕)铁路是首条海外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被肯尼亚人民誉为“世纪铁路”。

据此完成问题。

4.图中甲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假如你7月份去肯尼亚旅游,在蒙内铁路沿途可能看到的景象有()①植物繁盛、郁郁葱葱②联合收割机在平原上收割小麦③身着红披风的黑人牧民们④草木稀疏、草原一片枯黄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2024·期末)如图所示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A.开明的民族政策B.开放的中外交流C.尚武的社会风气D.辉煌的文学成就7.(2024·期末)培根认为:“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下列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有()①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②指南针为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③火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④这三大发明帮助中国抵御了西方的侵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24·期末)作为宋朝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

宋朝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官员素质B.发展文教事业C.缓和阶级矛盾D.加强中央集权9.(2024·期末)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

地理学中的人文地理与社会地理

地理学中的人文地理与社会地理

地理学中的人文地理与社会地理地理学是一门关注地球表面的学科,涵盖了多个子学科,其中人文地理和社会地理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人文地理和社会地理旨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然而它们在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一、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的文化、语言、宗教、艺术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等对地理环境的塑造和影响。

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常常涉及社会调查、访谈、地图制作和历史文献的分析等。

1.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塑造和影响。

文化地理学家关注的内容包括语言、宗教、建筑风格、艺术和娱乐等方面的地理差异。

例如,他们可以研究某个地区的语言变体,分析人们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交流方式和文化认同。

2.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家关注的内容包括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城市化和交通网络等方面的地理差异。

他们可以通过研究某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情况,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社会地理社会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社会政治、人口迁移、城市化、社会不平等等社会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社会地理的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模型和空间分析等。

1.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社会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城市化过程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城市地理学家关注的内容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的地理差异。

例如,他们可以分析不同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研究城市内部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模式。

2.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了人类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迁移。

人口地理学家关注的内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地理差异。

他们可以通过研究人口普查数据和迁移统计数据,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人口变化和迁移模式。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和社会地理都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分支,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作业本七上第二课自然环境内容

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作业本七上第二课自然环境内容

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作业本七上第二课自然环境内容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的自然要素和自然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了地理、气候、植被、动物、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内容,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首先,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势、水系、土地利用等方面。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地势高低、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方式。

例如,山区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而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使得平原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

其次,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交通条件和资源配置。

例如,交通便利的地区易于贸易和文化交流,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为人类生产提供条件。

最后,地理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震、洪水等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对经济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气候环境是指地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

气候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方面。

首先,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生长不同,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效益。

例如,热带气候适宜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寒带气候适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

其次,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也有所区别。

例如,生活在寒带气候中的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严寒,例如穿着厚重的衣物和建造保温措施完善的房屋,而生活在热带气候中的人们则更注重保持清凉。

此外,气候环境还对旅游和能源开发等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总和。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崩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例如,森林的采伐和水体的污染使得大量物种灭绝,引发环境危机。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_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 公开课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_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 公开课
7、南非是一个有深刻殖民烙印的国家,也是实行过种族隔离政策的国家。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是1948年至1994年间南非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防止了非白人族群(即使是居住在南非白人区)得到投票权或影响力,将他们的权益限制在遥远可能从未访问过的家园
8、在南非这个“彩虹之国”中,有这样一个地方———索韦托,这里曾经是最大的黑人聚居区;这个自上世纪40年代建立起来的区域,是当年南非白人种族主义者为了圈禁黑人制造的国中之国。这里曾经爆发过南非乃至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屠杀;充满了贫穷和犯罪,600万人口,50%的失业率,单位人口犯罪率全世界最高。就在离索韦托不到20千米的地方,却是风景如画的约堡白人区,这里街道整洁干净,飘零的落叶让整片区域充满了生活的舒适。
9、(多媒体出示问题:)怎样认识一个区域的发展?
一个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通过该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来认识
南非的首都
10、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3个首都的国家
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是南非中央政府所在地,人口82万(2007年);
立法首都--开普敦是南非国会所在地,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位于西南端,为重要的国际海运航道交汇点,人口349.71万(2007年);
司法首都--布隆方丹为全国司法机构的所在地,人口36.96万(2007年)。
南非的国旗
11、南非的国旗
南非国旗在1994年3月15日由南非多党过渡行政委员会批准了新国旗。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黑、黄、绿、红、白、蓝六色的几何图案构成,象征种族和解、民族团结。
国旗的寓意:红色象征鲜血;蓝色象征天空;绿色象征大地;黑色象征黑人;白色象征白人;黄色象征自然资源;Y字形象征各民族的交流与团结。南非国旗的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与团结,南非从“黑白南非”走向“彩虹南非”。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人文地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人文地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人文地理八年级近年来,历史和社会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作为八年级学生的重要参考书,是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基础。

因此,本文将就《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这本书进行介绍。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地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学、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

地理社会学单元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人在自然条件下的发展与影响、人们如何适应自然环境以及地理社会学中的环境、心理与文化等问题。

它强调了地理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强调了地理社会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历史地理学单元讨论的内容则关注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历史地理学主题,其中宏观层面讨论的是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事物;中观讨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微观层面则是讨论局部地理环境中历史发展的内容。

历史社会学单元则从历史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及民族社会学三个方面的角度去研究历史社会发展的内容,并探讨历史社会发展的取向及趋势。

政治社会学单元讨论的内容涉及政治、社会、法律等社会学内容,以及诸如政治形态、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讨论。

文化社会学单元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包括文化科学、养生科学、宗教学、礼仪文化、艺术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它强调了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与社会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

社会心理学单元讨论的重点是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以及社会心理学技术的应用。

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趋势,增强他们对社会心理学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的认识。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简洁,便于理解。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历史、社会,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四五单元教案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四五单元教案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地域文化的形成背景,设计问题如“地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学生掌握预习内容。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电子课本,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设计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3. 探讨人口迁移对一个地区发展的影响。
举例:以深圳为例,探讨人口迁移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答案: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人口迁移对深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同时,人口迁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口过多导致的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2.城乡发展差异的表现与影响因素;3.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1.理解地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与过程;2.分析城乡发展差异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3.探讨人口迁移对目的地与原居地的双重影响。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地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理解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2. 运用图表、统计数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城乡发展差异,结合课本理论,揭示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人口迁移过程,从不同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结合课本知识,探讨解决策略。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历史与社会 人文地理下册 4.2.1复杂多样的地形

历史与社会 人文地理下册 4.2.1复杂多样的地形
山区面积广大。
下面是两名同学对山区的感受,你有与他们相同或不同的感受吗?
(1)山地区形有复茂杂密多的树样林,、可清发澈展的多泉水种、农业; (2)洁山净区的可空发气展。一旅到游夏业天;,我们就
经常到山去游玩。
(3)山区矿产资源丰富。
(山1区)条平件原可面艰苦积了小,,道不利于种植业; (路2坑)坑山洼区洼地,上形次崎坐岖车,不利于交通; (颠3的)我山够区呛多。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柴达木盆地
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准噶尔盆地
纬度最高、面积第二
四川盆地
最富裕的盆地 “紫色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我国最大的平原 黑土广布、肥沃。
华北平原
位于黄河下游,又称 黄淮海平原(平坦完整, 以旱作植物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长江三峡以东 的中下游沿岸(地势 低平,水网密布。)
我国五大地形俱全,那么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怎样因地制宜 发展经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地形类型 平原、盆地 山地 高原 丘陵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种植业比较发达(如水稻、小麦等) 林业比较发达 畜牧业比较发达 种植经济作物(如茶叶、果树)
读“中国各类地形面积的比例” (1)说出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比例最大的是 山地 ;平原所占比例 12 % (2)一般把 山地 、 丘陵 、 连同比较崎岖 的 高原 统称为山区。 (3)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山 区面积占全国的 2/3 。 总结: 我国地形的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
中国地形产生的影响
东部(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人口密集; 西部(高原等地区):地势高陡、崎岖,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中国地形产生的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 长江和黄河等大江大河都是自西 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便利 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社考点梳理
一:地图三要素: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被称为地图的语言)
2.地图的方向:
方向: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无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一般标有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数字式:如:1:500000
线段式:如: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③口诀: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图中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图中的内容越简略。

4.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及其文字说明。

二、世界政区: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被称为水球,29%为陆地
2.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
亚洲(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最小)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美洲和南极州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3.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三、世界政区:主要海洋、海峡、运河的位置。

1、主要海洋:地中海、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主要海峡: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麦哲伦海峡:南美洲南端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英吉利海峡:英国和法国之间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之间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和大西洋间
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之间,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间
3、运河:苏伊斯运河:亚洲与非洲之间
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之间
4、主要国家和地区
国家最根本的特征是拥有主权。

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部分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四、中国政区: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主要邻国及领土组成
1、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中纬度,小部分中纬度,大部分北温带,小部分属于热带。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我国的主要邻国的位置。

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3、我国的临海:从北往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为第二大岛。

五、中国政区: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
1、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简称口诀:西北新青甘(陇),西南藏云(滇)黔(贵)渝川(蜀)。

琼桂港粤闽台,位于南部的沿海。

长江中下沪苏皖,外加湘鄂与浙赣。

六、中国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中国地势特征,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名称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高耸陡峭。

(陡)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地表有一定起伏,但起伏和缓。

(缓)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表比较平坦。

(低平)
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高平)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
3.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4.阶级分界线:
第一阶级与第二阶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阶级与第三阶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阶级的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级: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级: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阶级: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优越性:①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②阶梯交界处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东南丘陵
七、中国的人口资源:中国的人口和资源概况、人口政策、民族分布特点
1.中国人口
①人口概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

②人口分布: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这一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③人口问题(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

影响:人口过多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导致了资源相对短缺、居住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⑤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汉族分布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中国资源
①资源概况(基本国情):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②我国的资源问题:
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匀;利用率低,浪费、破坏严重。

③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开源节流、跨区域调配、加强立法、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

八、中国的河流:长江黄河的概况
九、区域差异: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概况,我国南北差异、东西差异
1.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

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南北方自然、人文差异比较表
十、区域差异:澳大利亚概况,西亚
1、澳大利亚概况:
①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是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②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有广阔的草原和沙漠,适合于大面积发展畜牧业。

③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优良品种——美利奴羊。

④澳大利亚牧场最突出的特点: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建立在国家工业化基础上。

2、西亚位置图:
波斯湾沿岸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始终位居世界前列,被称为“石油宝库”。

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

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中国、日本
线路:
①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中国、日本
②波斯湾——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波斯湾——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25万T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