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二中农耕文化展示室简介

合集下载

让农耕文化浸润心灵

让农耕文化浸润心灵
创 意 空 间
一 一 一 一 一
古 至 今 ,中国是 世 界著 名 的农 业 大 国 ,历史 悠 而起 ,留存 在 喧闹城 区边 缘 的部 分农 耕 区 自然 成 为 现代 都市 学 生拓 展视 野 、 增强 实 践能 力 的稀有 课 堂, 这 是城 市 学生 参 加农 业文 化 学 习 、 生 产技 能培 训 、 劳动 意 识 培养 、 性情 陶冶 、 毅力 锻 炼 等 综 合 实践 活动 的绝好 场所 。 正 月初 三 , 阳光灿 烂 , 南 国 已是 春 意融融 。 几 个 同 学在 家长 带 领下 , 从 安溪 县城 驱 车前 往 尚卿 乡尤 俊村 农 耕 园参 观 学 习 , 欲探“ 东亚 文化 之都 ” 泉 州 的农 业 文
快乐 。
在户外 体 验 区参 观 了生态 茶 园 。缓 坡上 的梯 田 , 修整 的茶丛 , 生 机勃 勃 、 绿 意盎 然 。 生态茶 园利 用沼 渣
肥 田、 沼 液杀 虫 。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只小 羊徜 徉于 茶 园 , 不 时俯 首 “ 除
化底蕴 , 亲临感受农耕 园的实践体验 , 让农耕文化 浸
润心灵 。
安 溪 尤俊 农耕 园距县 城 4 7千 米 , 占地 1 5万 平 方
草” ,它们 排 出 的便粪 洒 落在 茶丛 的土 地里 。茶农 还 说, 原 来 以牛“ 除草” , 但 牛 的身体庞 大 , 在梯 田行 走 不
便, 也 经 常踏坏 梯 田, 于是 改用 以羊 “ 除草 ” 。由于羊 生 来 多有 连根 拔起 的吃草 习性 , “ 除草” 效 果更 好 。农 耕 园融入 了现 代农 业 的生 态意 识 和创新 意识 , 更 具有 发
理轰 宵 2 0 1 5 年第3 期
米, 是3 星级乡村旅游单位 。 该园以农耕文化为主题 ,

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场地布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场地布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场地布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是一种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场所,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和体验,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提高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作为一种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研学活动,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的场地布置是其成功举办的关键要素之一。

场地布置不仅包括基地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还涉及景观布置、建筑规划、设施设备的设置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场地布置不仅能提供良好的参观和研学环境,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学效果。

在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的场地布置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基地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基地的面积和地形,以及分区划分和布局。

其次是景观布置,通过绿化、景观雕塑和水景等元素,打造出舒适、美观的环境。

再次是建筑规划,根据研学活动的需要,设置展馆、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等建筑空间。

最后是设施设备的设置,根据实际需求,配备讲解设备、展示设备、交通设施等,方便参观和学习。

通过精心的场地布置,农耕文化研学基地能够创造出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和体验环境。

学生们可以在基地中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了解传统农耕工具的使用,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同时,基地还可以设立展览和展示区域,展示农耕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成就,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的场地布置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研学体验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完善的景观和建筑,以及便利的设施和设备,才能打造出优质的研学环境,切实发挥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组织和展开的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章内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所讨论的主题——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场地布置,并介绍了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2. 正文部分:通过对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论述,分析了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场地布置的重要性。

农耕文化展活动案例

农耕文化展活动案例

农耕文化展活动案例一、活动主题。

“寻根农耕,趣享田园”二、活动目的。

现在的人们啊,尤其是城市里的小伙伴,对农耕文化那是越来越陌生喽。

咱们搞这个农耕文化展呢,就是想让大家重新认识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宝贵东西,了解粮食是咋来的,感受一下田园生活的乐趣,顺便也让农耕文化传承下去。

三、活动地点。

就在咱们城市郊区那个超美的大农场里。

为啥选这儿呢?这儿有大片的农田,有传统的农具,还有一些老农民伯伯可以给咱讲讲那些农耕的老故事,那氛围,杠杠的。

四、活动时间。

就定在周末,为期两天。

周末大家都休息,正好可以拖家带口地来玩个痛快。

五、活动内容。

# (一)农耕文化展示区。

1. 农具展览。

咱把各种各样的农具都摆出来,像那种古老的犁、耙子、镰刀啥的。

旁边还配上超级有趣的小卡片,上面写着这些农具的名字、用途,还有一些俏皮话呢。

比如说:“犁啊犁,你是农田里的开路先锋,没有你,土地咋能乖乖听话?”2. 农产品展示。

各种新鲜的农产品琳琅满目。

有长得歪歪扭扭但是特别甜的南瓜,有红彤彤的西红柿,还有一串串像紫宝石一样的葡萄。

每个农产品旁边也都有小牌子,介绍它们的品种、种植方法,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它们的小传说。

比如说西红柿,咱就写:“西红柿呀,以前还被人当成毒果子不敢吃呢,现在可是咱餐桌上的常客,这转变可真是够戏剧性的。

”# (二)农耕体验区。

1. 播种体验。

划分出几块小田地,让大家亲自体验播种。

工作人员先给大家示范,就像老师教小朋友画画一样,一步一步来。

然后大家就可以动手啦。

大人小孩都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小朋友把种子撒得像天女散花似的,那场面,笑死人了。

不过没关系,重要的是体验嘛。

2. 除草竞赛。

这可是个有趣的项目。

把大家分成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除草除得又快又干净。

这时候啊,大家都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弯着腰在田里忙活着。

不过也有一些马大哈,把苗当成草给拔了,那可真是闹了大笑话。

# (三)农耕文化讲座与故事分享会。

1. 讲座。

民勤民俗文化概述

民勤民俗文化概述

民勤民俗文化概述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甘肃民勤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民勤坐落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

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

民勤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称,是甘肃有名的“文化之乡”。

陇上闻名的民俗文化庄园——瑞安堡令人神往,“苏武牧羊”的故事更使这个地区充满传奇色彩。

民勤生态文化园中的民俗风情墙让笔者对民勤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本文主要就民勤的民俗文化概况作一探讨和交流。

一、节日习俗(一)端午节习俗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五月单五”、“重午节”、“端阳节”、“五毒日”、“娃娃节”、“五月节”、“女儿节”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解释不尽一致。

广为流传的要属“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

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遭谗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泪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这一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民勤也不例外。

民勤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

民勤人过端午节一般是五月五日。

主要活动是小孩子戴五毒肚兜、香荷包,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等。

五毒肚兜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

五毒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

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

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

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

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肚兜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美好愿望。

节日之前,小孩子,特别是不满1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

缝制肚兜所用的布一般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他彩线搭配缝制而成,非常精美,堪称艺术精品。

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场地布置

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场地布置

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场地布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是一个全方位展示农耕文化的场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基地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的农耕生活,了解种植、耕作、收获等农耕文化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

对于一个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来说,场地布置是至关重要的。

一份合理规划和布置的场地可以提升游客体验,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一个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应该有清晰明了的入口设计。

入口是游客第一眼看到的地方,应该具有吸引力和标志性。

可以考虑在入口处悬挂标语或写有基地名称的大型招牌,引导游客进入基地。

可以在入口处设置信息牌,简介基地的历史和特色,让游客在进入基地之前就对农耕文化有一个初步了解。

基地内应有合理规划的展示区域。

展示区域是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根据基地的主题设置不同的展示区域,如农耕生活展示区、农田种植展示区、传统手工艺展示区等。

每个展示区域都应该有清晰的标识和导览,方便游客进行参观和了解。

在展示区域中,可以设置传统农具、模拟田地、民俗展示等,让游客亲身体验和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基地内还可以设置互动体验区。

互动体验区是增加游客参与性和趣味性的重要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体验项目,如插秧、收割、打谷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与这些体验项目,了解和体验传统的农耕技艺,增加对农耕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可以设置一些互动游戏和小型比赛,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让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充满乐趣和趣味。

基地内还可以设置休闲娱乐区。

休闲娱乐区是游客放松心情和休息的场所,可以设计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如茶座、休闲草地、文化艺术表演区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农耕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生活的闲适和惬意。

可以组织一些文化艺术表演和活动,增加基地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之余,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

基地内还应该有完善的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是游客参观体验的重要保障,应该有完善的导览服务、餐饮服务、卫生设施等。

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研学活动

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研学活动

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研学活动一、农耕文化历史在农耕文化园的研学活动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的历史。

通过讲解、展示和体验,学生们将了解农耕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他们还将了解不同地域的农耕文化特色,以及农耕文化与当地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二、传统农具与工具在农耕文化园中,学生们将接触到各种传统的农具与工具,如犁、耙、锄头、镰刀等。

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他们将了解这些工具的构造、使用方法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到传统农具与工具的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知识。

三、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在农耕文化园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将了解到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讲解,他们将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到如何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与烹饪在农耕文化园中,学生们将了解到农产品的加工与烹饪过程。

通过参观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烹饪场所,他们将了解不同农产品的加工方法、烹饪技巧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他们还将有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农产品的加工和烹饪过程,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乐趣。

五、乡村文化与民俗风情在农耕文化园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

通过参观乡村古建筑、民俗博物馆和体验乡村生活,他们将了解乡村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同时,他们还将了解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六、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在农耕文化园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将了解到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听取专家讲解,他们将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智能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到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七、农业管理与市场营销在农耕文化园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将了解到农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农耕文化教学实践基地(3篇)

农耕文化教学实践基地(3篇)

第1篇一、引言农耕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提高青少年对农耕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建立了一所农耕文化教学实践基地。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基地的设立背景、功能布局、教学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果。

二、基地设立背景1.传承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青少年对农耕文化了解甚少。

设立农耕文化教学实践基地,旨在让青少年了解农耕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实践能力:农耕文化教学实践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农耕活动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思考、动手,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促进素质教育:农耕文化教学实践基地以农耕文化为载体,结合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基地功能布局1.农耕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内陈列着各种农耕工具、农作物标本、农耕文化历史资料等,让青少年了解农耕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农耕实践区:实践区设有农田、菜园、果园等,让青少年亲身体验农耕活动,如播种、施肥、浇水、收割等。

3.农耕技艺培训室:培训室提供农耕技艺培训,如编织、剪纸、陶艺等,让青少年学习传统农耕技艺。

4.农耕文化体验馆:体验馆设有农家乐、民俗风情区等,让青少年体验农耕文化风情。

5.农耕文化研究室:研究室为教师、学者提供研究平台,开展农耕文化研究,为基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四、教学实践1.农耕文化课程:结合学校课程,开设农耕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知识,如农作物种植、农耕节气、农耕礼仪等。

2.农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农耕实践活动,如农田劳作、蔬菜种植、果树修剪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农耕文化。

3.农耕技艺传承:邀请当地农民传授农耕技艺,如编织、剪纸、陶艺等,让学生学习传统农耕技艺。

4.农耕文化竞赛:举办农耕文化知识竞赛、农耕实践活动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农耕文化的兴趣。

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优秀案例

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优秀案例

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优秀案例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优秀案例1.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剧,农耕文化逐渐淡化。

然而,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劳动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些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个优秀的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并探讨它们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2. 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的定义和目标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是指专门致力于通过农耕体验和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和传承农耕文化的教育场所。

其目标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亲身参与农事劳动,让人们深刻理解农耕文化的内涵,增强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劳动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儿童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小农之家小农之家是广东某县城市规划中的一个特色教育基地。

该基地提供一系列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包括播种、收获和加工农产品等。

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农耕劳动的乐趣,学习到农耕文化的精髓。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劳动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个基地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农耕文化与儿童教育相结合,创造了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4. 青少年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乡村实践基地乡村实践基地是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一家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

该基地面向中学生,通过农耕体验活动,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这里,青少年们可以种植、养殖、收集农具等,全面参与农耕劳动的各个环节。

通过亲身实践,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个基地的特色在于将农耕文化与实践结合,通过亲身参与农耕劳动,让青少年体验到了农民劳动的辛酸和喜悦。

5. 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对社会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勤二中农耕文化展示室简介
创建目的
民勤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农业是民勤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远离了农业生产活动,在现实中得不到很好的实践,体验不到农业生产的艰辛,也认识不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于是有的学生对农业产生了误解,甚至厌恶农业生产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热爱农业,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把对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一方面贯穿到常规的教学活动当中,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有关这方面的教育。

农耕文化展示室就是我校开展这方面教育的阵地之一。

我们依托农耕文化展示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开启智慧,陶冶情操,教育学生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怀。

展示室内容
我校农耕文化展示室内容分为两大块:
一是搜集整理了一些反映传统农业生产的农具及农事活动情景的图片,按照的顺序展示。

(附图片资料)
二是收集了一些正在消亡的传统耕织工具,实物展示。

(附实物清单)
主要活动
展示室主要开展三项教育活动:
一是认识传统农业生产工具,了解民勤农业发展历史;
二是了解传统农事活动过程,开展勤俭节约教育;
三是了解民勤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开展县情教育。

三项内容按班级每两周进行一次,两年完成全部教育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