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电磁学_成都理工大学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分析

间的 电阻率差 异为 此次铁 矿勘 查提 供 了 良好 的地球
物理 前 提 。
球物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
3 4・
2 0 1 3年第 6期
李
怡, 等: 可控 源音 频大 地 电磁 法在铁 矿勘 查 中的应 用分 析
总第 2 1 0期
2 C S A M T基 本 原 理 与 工 作 方 法
深 部 隐伏 铁 矿选择 C S A M T为 主要物 探方 法 。
1 地 质 地球 物 理概 况
研 究 区 总体 属 于肥 北 坳 陷 内 , 区 内除 局部 有 零
星的青 白口系 、 震 旦 系和寒 武系 出露外 , 主要 由白垩
系填充 , 地表 多 为第 四系覆 盖 , 盆 地基 底一般 认 为是
2 0 1 3 年第 6 期
中州 煤 炭
总第 2 1 0期
可控源音频大地 电磁法在铁矿勘查 中的应用分析
李 怡 , 肖宏 跃 , 蒲 丹
( 成都理 工大学 地球物理 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5 9 ) 摘要 : 可 控 源 音 频 大地 电磁 法 ( C S A MT ) 在金属矿产勘 查 中, 因其 具 有 勘 探 范 围广 、 分辨 率高 、 兼 备 测 深 与 剖 面 双 重 信 息及 抗 干扰 能 力 强 等优 点 而被 广 泛 应用 。根 据 所 研 究 的铁 矿 靶 区地 质 和 地 球 物 理 特 征 , 通 过 对 野 外 原 始 数 据 的预 处理 及 反 演 计 算 , 结合地质资料对 C S A MT异 常进 行 了纵 向 与横 向上 的综 合 分 析 解 释 , 最 终 查 明 了异 常 体 空 间 分 布特 征 , 与地 质 钻 探 结 果 基 本 相 符 。 其 结 果 表 明 , 可 控 源 音频 大地 电磁 法 在 铁 矿 勘 查 中 对 矿体 位 置 、 埋深 、 规 模 的确 定 是 切 实有 效 的 。 关键词 : 可 控 源 音 频 大 地 电磁 法 ; 隐伏 铁 矿 ; 卡 尼 亚 视 电 阻率
大地电磁学_chp3一维正演

3.1 电磁场基本方程式
• 物质方程:
D E 1 H B j E (3 5) (3 6) (3 7)
• 为介质的介电常数(电容率), 为导磁率,这些 参数较多地以相对介电常数 r 和相对导磁率 r形式 给出,它们是介质参数 或 和真空中相应的参数 0或 0的比值。
3.3 层状一维介质的正演问题
• (一)、水平层状一维介质中的电磁波 与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大地电磁波相同之处:
1. 水平方向电磁波均匀,均可分成两组线性偏振波(TE 波、TM波) 2. E和H正交,无垂直分量(Ez、Hz=0) 3. 波阻抗与测量轴方向无关。
不同之处:
1. 由于电性分界面的存在,电磁波发生反射和透射 2. 界面阻抗概念
E i H H E H 0 E 0
• 第四个方程是因为导电介质内部电荷密度实际上 为0,公式时间因子隐含在场E和H中,上式是大 地电磁测深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3.1 电磁场基本方程式
(三)、电磁场波动方程与边界条件 将大地电磁场满足的谐变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第 一个方程两边取旋度,并将第二个方程代入,可 得 E i ( H) i E 2 2 由于 E ( E) E E 2 2 2 从而得到 E i E ,或写成 E k E 0 其中,k 2 i k i
H y H0 ye
it
e
2
z (1i )
10 T
• 它表示随时间谐变的电磁场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大 地介质中传播时,沿传播方向是谐变的,并且按 指数规律衰减。 • 集肤深度(穿透深度):场幅衰减到地面值的1/e 时电磁波所传播的距离,用p来表示: 2 p 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寻找胶东夏甸金矿控矿断裂构造中的应用

( 可控 源音频 大地 电磁法 ) 测深剖 面, 清了研 究 区内主要成矿带—— 招远一平度断裂的实地位置 , 查 并在重点异常
区域 布设 了验证孔 , 钻孔打到断层 泥以及蚀 变带 , 推测该异常是 由于断层活动使 岩石破碎蚀 变后 , 岩层 电阻率 明
显 降低 而 引起 的.
关键 词 : 可控 源音 频 大地 电磁 法 ; 矿 断 裂 ; 句金 矿 控 夏 中 图分 类 号 :6 1 5 P 3 . 2 3 文 献 标 志 码 : A
图 1 研 究 区地 质简 图
12 地球 物理特 征 . 研究 区岩 ( ) 电 阻率 大致 可分 为 高 、 、 3 矿 石 中 低 类 . 电 阻率 主 要有 石 英 脉 、 珑 花 岗岩 、 家 岭 花 高 玲 郭
岗闪长岩等 , 其电阻率常见值在 2 0 m左右 , 0 8 Q・ 最
可控源音频大地 电磁法在寻找胶东夏甸金矿 控矿断裂构造 中的应用
韩耀 宗 韩永 贤 , 马忠明 z ,
(. 1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物理学院, 四川 成都
摘
6 0 5 ;2青海省有 色地质矿产勘 查局八队 , 10 9 . 青海 西宁 8 0 1 ) 10 2
要: 在胶 东夏甸金矿控矿 断裂构造 的勘探 中, 据 区域地质背景、 根 构造及 岩性 分布情况 , 究 了两条 C A T 研 SM
高 880Q・ 电阻 率最 低 有 变 质 岩 、 斑 岩 、 土 1 m; 煌 黄
庄超单元 、 官地洼超单元 ) . 本次 C A T研究区为招 SM
远一 平 度 断裂勾 山一 留仙 庄 段 , 向近 南北 向, 走 断裂 带 最 宽达 4 0m. 5
等, 其电阻率小于 30 m; 5 Q・ 其他各种蚀变岩 ( ) 矿 石 电阻率 属于 中等 电阻率 , 60 170Q・ . 述 在 0 ~ 0 i 对上 n
大地电磁学

MT噪声分析与去噪
静态校正方法研究
常用反演方法 一维反演 模拟退火法 Occam反演 共轭梯度法 二维反演 Occam方法 应用与成 像分析
RRI快速反演
成像反演 二维、三维概率 成像
1.4 MT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简介
大地电磁测深处理与解释软件
1.4 MT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简介
复杂模型反演效果-2D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法国学者卡尼尔(L Cagniard)论证了场源为垂直入射的 平面波在水平均匀层状介质条件下的大地电磁场的解,并 2 把阻抗响应变换成习惯的视电阻率形式
Hy为地面上相互正交的电磁场分量的振幅谱。地面阻抗Z 是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和信号周期T的函数。 • 以上两篇论文奠定了早期大地电磁法的理论基础,所论述 的模型成为吉洪诺夫-卡尼尔模型,此后,MT法引起广 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一种 重要方法。
TE
-2
-2
TM
-2 -4 -4
TE/TM
-4
-6
-6
-6
-8
-8
-8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
-2
-2
-4
-4
-4
-6
-6
-6
-8
-8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大地电磁理论方面的发展 大地电磁的基本原理:MT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构 造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它以天然交变电磁 场为场源。当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由于 电磁感应的作用,地面电磁场的观测值将包含有 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的信息,而且由于电磁场的 集肤效应,不同周期电磁信号具有不同的穿透深 度,故研究大地对天然电磁场的频率响应,可获 得地下不同深度介质电阻率分布信息。
大地电磁学_chp3一维正演

k为传播常数,亦称复波 数。 对磁场,类似地有 2H k 2,H 上 0式称为赫姆霍茨 方程,它们是谐变场下的电磁场波动方程。
3.1 电磁场基本方程式
• 边界条件
与一般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一样,解大地电磁场 的赫姆霍茨方程也需要给定它的边界条件,才 能得到空间的电磁场解。
1. 无穷远边界条件:无穷远处电磁场为0。
1
Ez
3.2 平面电磁波在均匀大地介质中传播
由于平面波垂直入射导均匀各向同性大地介质中,
其电磁场沿水平方向上是均匀的,即:
E E 0, H H 0
x y x y
代入电磁场旋度方程展开式中,有:
Ey z
iH x
H y z
1
Ex
Ex z
iH y
H x z
1
Ey
Hz 0
Ez 0
3.2 平面电磁波在均匀大地介质中传播
• 平面电磁波亦称TEM波(横电横磁波); E偏振 波又称TE波; H偏振波又称TM波。
• 在水平不均匀或各向异性介质中,极化波的分解 将受到介质电性主轴的限制,介质中电场和磁场 不是正交的。
3.2 平由H的波动方程
2H y z 2
k2Hy
米
3.1 电磁场基本方程式
• 大地电磁实际上是对地面电磁场的观测,来研究地 下岩石电阻率的分布情况。实际工作中磁场H的测 量单位用伽马,电场单位用毫伏/公里,长度单位 是公里,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构成了MT法特有 的实用单位制,它与国际单位制之间的关系为:
1伽马= 1 10 2安 / 米
4
1毫秒 / 公里=10 6 伏 / 米
E偏振(Ey Hx) H偏振(Hy Ex)
Ey z
iH x
犜狉犪狀狊犳狅狉犿犲狉网络在大地电磁反演成像中的应用

第45卷 第4期2023年7月物探化探计算技术COMPUTINGTECHNIQUESFOR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Vol.45 No.4Jul.2023收稿日期:2022 03 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112)第一作者:刘高村(1995-),男,硕士,主要从事大地电磁法基础研究,E mail:962301772@qq.com。
文章编号:1001 1749(2023)04 0484 13Transformer网络在大地电磁反演成像中的应用刘高村,王绪本,袁崇鑫,李德伟,谢卓良(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摘 要:传统大地电磁反演通常是基于确定性梯度的迭代求解,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计算雅可比矩阵,还依赖于初始模型的输入和正则化因子等参数的设置。
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引入机器学习方法以试图改善大地电磁反演,该方法不需要计算雅可比矩阵,不用输入初始模型,训练好的网络仅需几毫秒就可实现反演成像。
这里利用Google团队提出的Transformer神经网络经典框架搭建大地电磁数据和模型之间的映射网络,以9240组正演数据为样本,对Transformer网络参数进行训练。
采用南非开源大地电磁数据,实现了由视电阻率图像到电阻率模型的反演成像。
研究表明:①经训练后的Transformer网络可以较准确的反映出异常体位置和大小;②网络实现了简单的矩阵并行化运算,大幅度提高训练的效率,且成像效率高于传统的反演。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有限元正演;Transformer;多头注意力机制;反演成像中图分类号:P631.2 文献标志码:A 犇犗犐:10.3969/j.issn.1001 1749.2023.04.090 引言大地电磁测深法是一种利用天然电磁场测量,研究地球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普遍运用于矿产普查、区域构造研究、深部地球动力学等方面。
成都理工大学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整理(必考)讲诉

第一章绪论大地构造学tectonics:研究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演化和运动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其主要研究问题: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运动样式;推动地壳和岩石圈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主要的大地构造学派:1、槽台学说、多旋迴学说、地洼学说2、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海陆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3、海底扩张赫斯(Hess)和迪茨(Dietz)瓦因(Vine)和导师马修斯发现磁异常条带4、板块构造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摩根、麦肯齐法国的勒皮松等进一步发展5、地质力学6、其他:深大断裂、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说、断块学说等槽台学说--强调地壳物质的垂直运动。
地洼学说--强调地块垂直运动的强弱变化。
地质力学--强调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大陆漂移--强调大陆的水平运动。
海底扩张--强调洋壳的诞生和消亡。
板块构造--强调地幔物质热的对流运动。
其他: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断块学说。
中国五大构造学派:地质力学——李四光多旋回学说——黄汲清断块学说——张文佑地洼学说——陈国达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板块构造学说经历了从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假说,经过发展、完善,形成系统的板块构造理论,不断补充最新的观测资料,目前得到绝大多数地质学家的接受。
但在解释某些陆内变形时,显得力不从心。
(?)槽台学说、地质力学等其它大地构造理论,从不同的方向入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解释部分地质现象,早期文献应用的是这些大地构造理论,甚至现今仍有人使用其中的某些概念。
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力学分析法、地球物理方法、遥感遥测、高温高压试验、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实验、深海钻探、行星类比地质事件的回剥法(属于历史分析法):在研究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首先分析晚期的构造变形,在将最新的构造变形恢复之后,再进一步分析早期的构造变形,建立从新到老的构造演化序列。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容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形状,部构造,物质组成及其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
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热学,测量学,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特点:1.交叉学科地球物理学由地质学和物理学发展而来,随着学科本身的发展,它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促进了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加强了它与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2.间接性都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物理场的信息容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研究的不是地质体本身,而是其物理性质。
3 多解性正演是唯一的,而反演存在多解。
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产生的物理场可能相同。
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由于观测误差,物理场的观测不完整以及物理场特点研究不够,产生多解。
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即使知道了地质体的物性分布,也无法确定其地质属性。
地球物理学的总趋势:多学科综合和科学的国际合作。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谱特征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
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
天然电场和电场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
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MT资料采集方法简介
1.3 MT资料采集方法简介
十 字 布 极 法
思考:哪种测网不科学?
(二)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1.4 MT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简介
MT资料处理和反演成像方法研究框图
MT二维地形影响分析 与地形校正 资 料 处 理 技 术 大地电磁 测深资料 处理和反 演成像方 法与应用 研究 反 演 成 像 方 法
第一章:绪论
• 目前,我国电磁勘探技术,无论在仪器还 是软件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硬件方面,仪器灵敏度高,且小型轻便; –软件方面,三维反演技术逐渐成熟,并在实际 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此外,航遥中心、中国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所引进了国外先进的频率域航空电磁系统, 并正在研制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中国地 质大学自行研制成功海洋大地电磁系统, 真正实现了电磁方法的上天、下海!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大地电磁理论方面的发展 大地电磁的基本原理:MT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构 造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它以天然交变电磁 场为场源。当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由于 电磁感应的作用,地面电磁场的观测值将包含有 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的信息,而且由于电磁场的 集肤效应,不同周期电磁信号具有不同的穿透深 度,故研究大地对天然电磁场的频率响应,可获 得地下不同深度介质电阻率分布信息。
(1)加拿大凤凰公司(phoenix)的V-5,V5-2000,V-6、V8电磁系统, 这三套系统能做天然场和人工源,目前,国内主要用来采集天然场 信号,用于深部研究; (2)美国EMI公司的MT-24,EH4系统,其中MT-24仅做天然场观测,主 要研究深部构造,EH-4能做天然场和人工源,其勘探深度有限,用 于浅部研究(小于1km); (3)美国的LIMS仪器系统,用于深部构造研究,据称周期可达2、3万 秒。 (4)德国Metronix公司,MMS-04大地电磁系统。在我国廊坊物化探所 自行研究生产的CLEMP分布式被动源电磁系统。目前国内引进的测深 仪器主要有:MT-24,V-5,V5-2000,EH-4等。
MT噪声分析与去噪
静态校正方法研究
常用反演方法 一维反演 模拟退火法 Occam反演 共轭梯度法 二维反演 Occam方法 应用与成 像分析
RRI快速反演
成像反演 二维、三维概率 成像
1.4 MT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简介
大地电磁测深处理与解释软件
1.4 MT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简介
复杂模型反演效果-2D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大地电磁仪器方面
1957年苏联研制出第一台MT测深的地磁仪,60年代美国、 苏联、加拿大等进一步着手仪器的研制工作,记录数据由 模拟方法变成数字磁带记录,大大提高了资料的整理速度 和精度。并可在野外现场完成数据的初步处理和解释工作。 国际市场上的电磁测深仪器主要有以下几类: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苏联学者吉洪诺夫设想
1. 平面波垂直入射大地。大地电磁场本身结构 非常复杂,但场源可近似地看成平面波垂直 入射大地。 2. 波阻抗概念。引入波阻抗概念(Z=E/H), 它可表征地球电性分布对大地电磁场的响应。 3. 单点观测方法。利用单点大地电磁场观测研 究地球电性分布是可能的。
-4000
-4
-4000
-4
-6000
-6
-6000
-6
-8000
-8
-8000
-8
-10000 0
-10 0 2000 2 4000 4 6000 6 8000 8 10000 10 12000 12 14000 14 16000 16 18000
-10000 18 20000 20 0
-10
2000 0
3.6
0
3.2
-2
-2000
2.8
-4
-4000
2.4
-6
-6000
2
-8
-8000
1.6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0000 20 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1.2
0
-2000
-2
-2000
-2
-8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2
1.5
1.8
2.1
2.4
2.7
3
3.3
3.6
1.4 MT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简介
复杂模型反演效果-2D(最终结果)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此外,MT测深作为一种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之一,成功应用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方面; 有人认为在研究结晶基底起伏方面,它的 精度不亚于人工地震勘探。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MT的缺点:
1. 存在静态效应问题,造成资料解释的困难, 目前无理想的静校正方法。 2. 以天然场为场源,能量弱,特别是中低频段 信号,且随季节变化,“靠天吃饭” 3. 分辩率较低,只能找大的构造。
Z
Ex
Ey
T 0 .2 Z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理论研究开始对围绕场源模型和介质模型两方面 问题。平面波源模型引起激烈的争论,许多人提 出异议。在地壳和上地幔这一深度范围内的探测, 其观测信号周期小于1000~10000秒,场源平面波 模型是适用的。而对更长周期的信号,平面波的 场源模型的计算就必须引入校正项,或采用球面 地球模型来计算。 • 尽管目前三维正演的研究已经成熟,并有实际资 料处理的例子出现,但层状介质模型的假设下的 解释仍是实际资料处理解释的首选,而且是最具 成效的。
第一章:绪论
•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1、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Cagniard和前苏联的 Tikhonov提出了大地电磁法(MT ); 2、20世纪60年代的Berdichevski等(1969), 提出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 ; 3、1971年和1978年,Goldstein和Strangberg提 出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4、高密度大地电磁法分支:CEMAP、CEMP技术
教学内容
• • • • • • • 第一章 绪论(2节) 第二章 岩石的电磁学性质(2节) 第三章 均匀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12节) 第四章 水平非均匀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8节) 第五章 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4节) 复习课(2节) 编程实验课(10节)
第一章:绪论
• 1.1 地球电磁法简介(Introduction of Geo-EM method) 电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勘探地球物理方法,已有 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在 矿山核盆地地区开始了电磁法的勘探,60~70年 代我国的电磁法开始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MT的 发展尤为明显。目前,电磁法应用领域广泛,分 支众多。金属矿产勘探是电磁法的传统应用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磁近几年地球深部构造和地球动力 学研究的兴起,为我国电磁法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契机。 直流电法(电阻率法)->交流电法(电磁法)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大地电磁法的优点:
1. 2. 3. 4. 探测深度大,很容易达到100~200Km 不受高阻屏蔽影响 对低阻层反应敏感 成本低、施工灵活
正因如此,上世纪60年代后,MT方法开始受到 重视,70年代以来,由于张量阻抗分析方法的 提出,方法理论的研究出现突破性进展,并随 着电子、计算机、信号分析等技术的突飞猛进 的发展,MT测深无论在仪器研制、数据采集、 处理技术与反演、解释等方面的研究,都融合 了当代先进的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使得MT测 深法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电法勘探众多方法 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方法。
TE
-2
-2
TM
-2 -4 -4
TE/TM
-4
-6
-6
-6
-8
-8
-8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
-2
-2
-4
-4
-4
-6
-6
-6
-8
-8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法国学者卡尼尔(L Cagniard)论证了场源为垂直入射的 平面波在水平均匀层状介质条件下的大地电磁场的解,并 把阻抗响应变换成习惯的视电阻率形式 2
其中 Hy H为波阻抗(标量阻抗),Ex、Ey、Hx、 x Hy为地面上相互正交的电磁场分量的振幅谱。地面阻抗Z 是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和信号周期T的函数。 • 以上两篇论文奠定了早期大地电磁法的理论基础,所论述 的模型成为吉洪诺夫-卡尼尔模型,此后,MT法引起广 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一种 重要方法。
1.2 大地电磁法的发展
• 大地电磁(MT)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AMT)测深的实 质测量由于太阳风或太阳黑子活动及赤道区的闪电雷击在 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频率的水平电场和水平磁场,然后通 过阻抗与电阻率的关系计算视电阻率从而了解地下电性结 构。该采用天然场源,不受高阻屏蔽的影响,设备轻便, 勘探深度能达到数百公里;其缺点是场源不可控制并且信 号微弱,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矿山、城区附近 很难开展工作,因此主要用于深大构造研究。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深,通过人工发射电 磁波解决了场源微弱和多变性问题,增强了信噪比,但同 时也引入了场源的影响,电磁场不满足无源区齐次方程, 且带有发射机,增加了野外工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