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

地震资料数字办理复习题一、名词解说( 20 分)1、速度谱把地震波的能量有关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

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多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快度谱。

2、反滤波又称反褶积,是指为提升纵向分辨率,去掉大地滤波器的作用,把持续几十至100ms 的地震子波b(t)压缩成本来的震源脉冲形式,地震记录变为反应反射系数序列的窄脉冲组合。

3、地震资料数字办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处震勘探所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良,以期获取高质量的、靠谱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说供给靠谱的依照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4、数字滤波数字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滤波。

对失散化后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入、输出都是失散数据。

5、水平叠加将不一样接收点遇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一样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订叠加起来。

6、叠加快度在一般状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相同的式子来表示: t2=t 2+x2 /V 2,此中, V就是叠加快度。

0αα7、静校订把因为激发和接收时地表条件变化所惹起的时差找出来,再对其进行校订,使畸变了的时距曲线恢复成双曲线,以便能够正确地解说地下的结构状况,这个过程叫做静校订。

8、动校订除去因为接受点偏离炮点所惹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订。

9、假频一个连续信号用过大的采样获取的失散序列实质上含有连续信号中高频成分的贡献。

这些高频成分折叠到失散时间序列中较低的频次。

这类现象是由连续信号采样不足惹起的,称作假频。

10、亮点技术所谓“亮点”狭义地说是指地震反射剖面上因为地下油气藏存在所惹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加强的“点” 。

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异样,同时也利用反射波的极性反转、水昭雪射的出现、速度的降低及汲取系数的增大等一系列亮点表记综合指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从而直接寻找油、气藏的技术。

11、有关定量地表示两个函数之间相像程度的一种数学方法。

12、自有关表示波形自己在不一样相对时移值时的有关程度。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复习资料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复习资料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总分40分)1、“陆相生油”理论是由李四光先生提出来的(×)。

2、1951年中国成立了第一支石油地震勘探队(√)。

3、GeoEast是法国CGG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软件(×)。

4、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走的是最短距离路径(×)。

5 、地震信号的视周期越大,主频就越低(√)。

6、剪切模量定义为体积应力与体积应变之比(×)。

7、实际采集的地震记录中观察不到零相位子波(×)。

8、地震反射波振幅有强有弱只是地下构造造成的(×)。

9、地震垂直分辨率主要与第一菲涅尔带半径有关(×)。

10、地震检波器组合提高了信噪比,但降低了地震分辨率(√)。

11、地震测线上激发点与炮检距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

12、地震反褶积只能用于提高地震分辨率(×)。

13、可以证明,地震均方根速度大于等于平均速度(√)。

14、地震水平叠加处理后,地震剖面上的绕射波得到了收敛(×)。

15、198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

16、马在田院士主要从事工程地震勘探工作(×)。

17、地震叠加速度分析是在地震水平叠加以后进行的(×)。

18、地震动校正的“动”主要体现在动校正量随着炮间距和传播时间等因素变化(√)。

19、利用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不整一或与之可以对比的整一,可以划地震层序(√)。

20、地震反射波层位和地下地层界面是一一对应的(×)。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总分28分)21、地震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A)A、弹性差异B、磁性差异C、电性差异D、密度差异22、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是何时成立的(A)A、1930B、1940C、1950D、196023、CDP技术是哪位地球物理学家发明?(A)A、梅恩B、卡切尔C、费森登D、明特罗普24、地震波大概在以下哪个频率范围之内是正常的?(A)A、3Hz-130HzB、5000Hz-10000HzC、1KHz-20KHzD、 1MHz-100MHz25、哪位科学家首先提出了纵波和横波的概念?(B)A、牛顿B、泊松C、瑞利D、胡克26、某一水平地层界面产生折射波的主要条件是(C)A、地层界面下伏介质速度小于上覆介质速度B、地层界面上下有波阻抗差异C、地层界面下伏介质速度大于上覆介质速度D、地层界面上下有密度差异27、地震褶积模型是由哪位地球物理学家首先提出的?(B)A、梅恩B、Enders RobinsonC、卡切尔D、费马28、一个水平界均匀介质情况下共中心点记录的时距曲线方程是(A)A、双曲线B、抛物线C、直线D、折线29、以下哪个英文缩写指的是垂直地震剖面(A)A、VSPB、RVSPC、SWDD、LWD30、以下哪个不是地震预处理的内容?(A)A、动校正B、数据加载C、数据解编D、观测系统定义31、以下哪个不是地震数据的记录格式?(A)A、LasB、SEG-2C、SEG-2D、SEG-D32、地震数字滤波处理的目的是(B)A、提高分辨率B、提高信噪比C、速度分析D、提取子波33、地震地层学出现在什么年代(A)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80年代34、直接烃类指示“DHI”是什么英文的缩写 (2分)A、Direct Hydrocarbon IndicatorB、Direct Hydrocarbon InterpretationC、Direct Hydrocarbon IndexD、Direct Hydrophone Indicator35、地震偏移处理主要目的是(B)A、提高信噪比B、提高分辨率C、提高速度精度D、降低处理成本36、以下哪个是地震资料处理软件?(C)A、检波器B、可控震源C、GeoEastD、空气枪37、地震横波可以在哪种介质中传播(C)A、空气枪B、石油C、碳酸盐岩D、空气38、A VO指的是(B)A、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B、地震反射波振幅随频率变化C、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相位变化D、地震反射波振幅随波形变化39、A,B,C是什么地震干扰波?(A)A、声波B、面波C、多次波D、绕射波40、下面地震剖面中的断层是(A)A、正断层B、逆断层C、背斜D、向斜三、多选题(每小题3分,总分30分)41、地震波垂直入射情况下,产生反射波的主要条件是(B D)A、反射界面上下有温度差异B、反射界面上下有弹性差异C、反射界面上下有压力差异D、反射界面上下有波阻抗差异42、测量地震平均速度的方法主要有(A C)A、地震测井B、静校正C、声波测井D、密度测井43、制作影响合成地震记录质量的主要因素有(A B D)A、测井资料质量B、子波的频率C、自然伽玛测井D、地震子波类型44、地震多次波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种(A B C)A、全程多次波B、短程多次波C、微曲多次波D、点绕射波45、问题39 多选 (3分) (A C D)在地震反射波记录上,地震面波干扰的主要特征A、能量强B、速度高C、频散D、低频46、海上地震勘探与陆上的最大差别在于(B C D)A、没有干扰波B、使用空气枪震源C、使用拖揽D、在船上施工47、地震勘探对震源的基本要求是(A B C DE)A、能量足B、频带宽C、噪音小D、一致性好E、健康安全与环保48、陆上地震可控震源适合于哪些地区进行地震波激发?(A B D)A、城市B、沙漠C、沼泽D、极地49、以下哪些说法是相同的意思(A B C)A、NMOB、正常时差C、动校正量D、DMO50、求取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的主要方法有(B C)A、滤波B、浅层折射法C、微地震测井D、地震偏移(第1周)第1章石油勘探概论第一章石油勘探概论单元测验问题1 单选 (2分)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是哪个缩写词?AAPG美国石油地质家学会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PE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CGS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问题2 单选 (2分)地震勘探的英文是以下哪一个?seismic exploration geophysics exploration earthquake exploration exploration seismology 问题3 单选 (2分)地震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弹性差异密度差异磁性差异问题4 单选 (2分)电法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磁性差异弹性差异密度差异问题5 单选 (2分)磁法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磁性差异弹性差异密度差异问题6 单选 (2分)重力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弹性差异密度差异磁性差异问题7 单选 (2分)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是何时成立的?1930年1940年1950年1960年问题8 单选 (2分)CDP技术是哪位地球物理学家发明?梅恩卡切尔费森登卢德格尔·明特罗普问题9 单选 (2分)中国第一支石油地震勘探队成立于1921年1939年1945年1951年问题10 单选 (2分)以下哪个不是地球物理勘探公司BGP中国东方地球物理公司CGG法国地球物理总公司SPE是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WGC美国西方地球物理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1----断层在时间剖面的特征标志1)标准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断,是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基本形式。

2)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上升盘地层变薄。

3)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这往往是断层作用所致。

4)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等。

5)断面波、绕射波等异常波的出现,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准。

2----伪门条件及消除方法滤波处理的是离散信号,由付氏变换的特性可知:离散函数的频谱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即有:DFT(h(n))=H(k)=H(k+1/Δ)则通频带以1/△为周期重复出现,若称第一个门为“正门”,则其它的门为“伪门”。

②克服的方法:a)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使伪门出现在干扰波频率范围之外,一般采样间隔△取得越小,伪门处于频率越高的地方,离正门越远,b) 在离散采样之前让信号通过“去假频”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

3--反滤波原理及影响因素地震记录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与地震子波b(t)的褶积,x(t)=r(t)*b(t),b(t)就相当地层滤波因子。

为提高分辨率,可设计一个反滤波器,设反滤波因子为a(t),并要求a(t)与b(t)满足a(t)* b(t)=(t),用a(t)对地震记录x(t)反滤波x(t)* a(t)= r(t)*b(t) * a(t)= r(t)* (t)= r(t),其结果为反射系数序列,即为反射波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1)各种反滤波方法都必须有若干假设条件;2)反射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问题;3)噪声干扰的影响;4)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问题。

4----.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叠后偏移成像原理)①把地下地质界面看成具有爆炸性的爆炸源。

②爆炸源的形状、位置与地质界面一致。

③爆炸源产生的波的能量、极性与地质界面反射系的大小、正负对应。

④并假定当t=0时,所有爆炸源同时起爆,沿界面法线方向发射上行波到达地面观测点。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复习题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复习题

地震解释基础 复习题1.为什么并非每一个地质界面都对应一个反射同相轴?子波有一定的延续长度,若地层很薄,相邻分界面的信号可能会重叠到一起形成复合波,导致无法分辨界面。

所以一个反射同相轴可能包含多个地质界面。

2.影响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提高分辨率的实质是什么?1)激发条件——激发宽频带子波—-井深、药量、激发岩性、虚反射、激发组合2)接收条件——检波器类型、地表岩性、检波器耦合、组合方式、仪器响应3)近地表低降速带的影响4)大地滤波作用、地层速度实质:提高主频,拓宽频带3.提高横向分辨率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提高横向分辨率?偏移是提高地震勘探横向分辨率的根本方法提高横向分辨率的核心是减小菲涅尔带的大小,菲涅尔带的极限 : 要想减小菲涅尔带的大小就要减小h ,偏移将地表向下延拓到地下界面,使h=0,所以菲涅尔带减小到极限L=λ/4,所以偏移能提高横向分辨率。

4.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1)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在对比之前,要收集和分析勘探区的各种资料。

研究规律性的地质构造特征,用地质规律指导对比解释。

了解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及相关因素,以便准确识别和判断出剖面假象。

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在一个工区有多条地震剖面,应先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工作,然后从主测线的反射层延伸到其他测线上去.(主测线:指垂直构造走向、横穿主要构造,并且信噪比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的测线。

它还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最好能经过钻探井位.)3)重点对比标准层对某条测线而言,可能有几个反射层,应重点对比目标层(或称为标准层,标准层:具有较强振幅、连续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标反射层。

它往往是主要的地层或岩性的分界面,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为生油层、储油层).4)相位对比反射波的初至难以辨认,采用相位对比.若选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的某同相轴进行追踪,为强相位对比。

在各个剖面上对比的相位应一致,否则会造成错误的解释。

地震勘探复习资料

地震勘探复习资料

地震勘探资料一、勘探石油的方法: 地质法, 物探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钻探法.地震勘探要解决的基本矛盾:1,记录时间段,不能当场研究,要由动变静再变动。

2,能量弱,深度不同强度差别大,记录困难3,与干扰波作斗争,突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4,地下情况复杂,由记录中分析地质情况的真伪困难地震勘探: 就是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震勘探技术的主线:数据采集,信噪比.分辨率,成像,反演1,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三个主要矛盾:信噪比与分辨率的矛盾2,保持地震数据的相对振幅关系和时频特性 与分辨率的矛盾3,保持低频信号与分辨率的矛盾地震波实质上就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描述某一质点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图形叫做地震波的质点振动图形.* 视振幅: 通常指振动离开平衡位置的 最大位移;T* 视周期: 通常指相邻两个极大值或相邻 两个极小值之间的时间间隔;f * 视频率: f* =1/T*;t 1 初始时间: 表示质点刚刚开始振动 的时间;t 2 终止时间: 表示质点刚刚停止振动 的时间;Δt =t 1 –t 2 : 表示该质点的振动延续时间;相位数:表示振动的正向极值或负向极值 的个数;相 位: 表示振动的正向极值或负向极值;波形特征: 指振动相位数、视周期、视振幅 及其相互关系。

地震波与地震记录之间的关系1)、地震勘探中所获得的一道地震记录,实际上就是一系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时,引起地表某一质点振动的振动图形。

2)、地震勘探中所获得的一张原始地震波形记录,实际上就是在地面沿测线设置多道检波器,得到的多个振动图形的总和。

射 线:波的传播方向称为射线。

波尾: 波在空间传播时,某一时刻空间介质刚刚停止振动的点连成的曲面波前:波在空间传播时,某一时刻空间介质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的曲面波 面:波在空间传播时,某一时刻空间介质振动质点中相位相同的点连成的曲面视速度:地震波沿非射线传播的速度,常用 v * 表示。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

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

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成都理工地震勘探考试覆盖题目

成都理工地震勘探考试覆盖题目
������ 2 ������ ������ t 2 2 2 -������������ ∇ ω =rotF
2. 纵波、横波的达朗贝尔解和波动方程解,并说明其物理含义。 球面纵波的达朗贝尔解:������1 =������1 (t − 会聚波。波动方程解:υ = f(t −
������ 1 ������−������ ������������
)
f 为任意函数。力位函数不为零的波动方程
解为υ (r,t)=Φ 1· (t-r/Vp)/(4π r·Vp2 )用震源函数表示的波动函数位移位解, Φ (t)也称为震源强度。 3. 为什么要求解球面波的位移解,位移解能说明什么问题? 因为在地震勘探中,接收到的地震波振幅值反映的是质点位移,所以要求位移解。 位移解描述了介质质点的振动的规律,在地震领域称为地震子波。 4. 什么是振动图和波剖面?它们各有什么含义? 振动图:在某一确定的距离,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图形; 波剖面:在某一确定的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位移形态图形。 5.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说明什么物理含义?克希霍夫积分在哪些方面发展了上述原理? 物理含义(也是定义) :由波前面各点形成的新扰动(二次扰动)都可以传播到空间 的任意一点 M。形成互相干涉的叠加振动。该叠加振动就是 M 点的总扰动。 克希霍夫积分: 能计算某一点的波场, 在空间任意点的波场就是所有绕射子波的积分和。 6. 射线和视速度的定义? 波场的射线:根据费马原理,波沿着垂直于波前面的路径传播时间最短。此路径就是 波的射线。 视速度:沿侧线方向传播的速度是视速度。沿波传播的射线传播的速度是真速度。 视速度定理:V*=V/cosα , V*表示视速度,V 表示真速度,α 为地震波射线与其自身的 地表投影的夹角。 7. 在弹性分界面,P、SV、SH 波分别以α 角入射时,①各能产生哪些波,②哪些是同类 波,哪些是转换波?产生转换波的原因?③各种波射线之间满足什么关系? 答:①纵波 P 入射产生反射 P-P 波,反射 P-S 波,透射 P-P 波,透射 P-S 波;SV 波入 射产生反射 SV-SV 波, 反射 SV-P 波, 透射 SV-SV 波, 透射 SV-P 波; 但是 SH 波入射, 界面水平,介质各项同性,不产生转换波,只产生反射 SH-SH 波和透射 SH-SH 波。 ②与入射波型相同的波如称为同类波,有:反射 P-P 波、透射 P-P 波、反射 SV-SV 波、透射 SV-SV 波、反射 SH-SH 波和透射 SH-SH 波。波型改变的则称为转换波,有 反射 P-S 波、透射 P-S 波、反射 SV-P 波、透射 SV-P 波。 原因:转换波的产生,是由于入射波作用在分界面上可分解为垂直界面的力和切 向力两部分,结果产生体变和切变及其相应的纵波和横波。 ③波射线与界面法线的角度满足 sinα /V1=sinβ /V2=sinα 1 /V1 8. 在弹性分界面,P、SV、SH 波垂直入射时,问:各能产生哪些波;反、透射系数满足 什么关系式,产生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P 波,SV 波,SH 波垂直入射不产生转换波,既只有反、透射同类波;②反、 透射系数和为 1 产生反射波的条件:Z=ρ ·V,称为波阻抗,反射 P 波存在的条件是 Z1≠Z2,既界面 R 两边底层的波阻抗不相等。 (反射界面也称为波阻抗界面) 9. 瑞雷面波与产生折射的滑行波有什么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存在于弹性界面处;不同点:瑞雷面波是椭圆极化波,而滑行波是 线性极化波。瑞雷面波既有 P 波,又有 SV 波,但是没有 SH 波,而滑行波都有。 10. 地震波在黏弹性介质中与理想弹性介质中传播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答:主要差异:地震波是弹性波,在黏滞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岩石颗粒间的内摩擦力, 质点的振动能量会转化成热能消耗掉,从而弹性波的波形与振幅均发生变化,损失了 高频成分保留了低频部分,振幅按指数衰减,我们称此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作用(大 地滤波作用) 。而在理想弹性介质中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11. 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衰减与什么因素有关?降低地震记录分辨率的原因是什么? 答:介质内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的大小;地震波的传播距离;地震波的频率; 主要原因: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得脉冲地震波频谱变窄,地震波延续度增长,降低 了地震记录的分辨率。

(整理)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资料.

(整理)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资料.
惠更斯――菲列涅耳原理:波传播时,任一点处质点的新扰动,相当于上一时刻波前面上全部新震源所产生的子波在该点处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
费马原理(射线原理):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是最小的――费马时间最小原理。
由费马原理可推出:
1)地震波总是沿射线传播,以保证波到达时所用旅行时间最少准则
2)地震波沿垂直于等时面的路线传播所用旅行时间最少
V—岩石的速度;Vm――岩石骨架的波速;
VL―岩石孔隙中充填物的波速;φ――孔隙度
(4)岩石中的孔隙充填物对速度的影响
不同的岩石充填物是不同的,所以,波速也不同。砂岩速度突降是含油气的标志之一。
速度分布规律及特点:成层性、递增性、方向性、分区性
地震速度的近似:1、均匀介质2、层状介质3、连续介质
惠更斯原理(波前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子波前,这些子波前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前面。
识别多次波的标志:(1)时距曲线仍为双曲线,且极小点仍位于界面上倾方向,但偏移距)比一次波偏移距大,X二次波=4.X一次波(2)多次波t0ˊ与一次波t0时间近似成倍数关系;
x=0时, t01=2h’/V== t02cosΦ
当Φ很小时,cosΦ→1,所以,t0’=2 t0
(3)假想界面的视倾角与R界面的视倾角成倍数关系;Φ’=2Φ
地震勘探能解决地质问题的地质基础:1)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弹性性质2)大多数情况下地震界面与地层(地质)界面是一致的。
纵波(P)
横波(S)
弹性介质发生体积形变所产生的波动(体积变化)
弹性介质发生切变时所产生的波动(形状变化)
是一种胀缩力形成的波
是旋转力作用形成的波
质点的振动(位移)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声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断层在时间剖面的特征标志1)标准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断,是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基本形式。

2)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上升盘地层变薄。

3)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这往往是断层作用所致。

4)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等。

5)断面波、绕射波等异常波的出现,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准。

2----伪门条件及消除方法滤波处理的是离散信号,由付氏变换的特性可知:离散函数的频谱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即有:DFT(h(n))=H(k)=H(k+1/Δ)则通频带以1/△为周期重复出现,若称第一个门为“正门”,则其它的门为“伪门”。

②克服的方法:a)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使伪门出现在干扰波频率范围之外,一般采样间隔△取得越小,伪门处于频率越高的地方,离正门越远,b) 在离散采样之前让信号通过“去假频”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

3--反滤波原理及影响因素地震记录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与地震子波b(t)的褶积,x(t)=r(t)*b(t),b(t)就相当地层滤波因子。

为提高分辨率,可设计一个反滤波器,设反滤波因子为a(t),并要求a(t)与b(t)满足a(t)* b(t)=(t),用a(t)对地震记录x(t)反滤波x(t)* a(t)= r(t)*b(t) * a(t)= r(t)* (t)= r(t),其结果为反射系数序列,即为反射波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1)各种反滤波方法都必须有若干假设条件;2)反射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问题;3)噪声干扰的影响;4)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问题。

4----.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叠后偏移成像原理)①把地下地质界面看成具有爆炸性的爆炸源。

②爆炸源的形状、位置与地质界面一致。

③爆炸源产生的波的能量、极性与地质界面反射系的大小、正负对应。

④并假定当t=0时,所有爆炸源同时起爆,沿界面法线方向发射上行波到达地面观测点。

(5)用波动方程式将地表接收的波场(地震记录)作反时间方向传播(向下延拓),当波场延拓到(t=0)时的波场的值就正确地描述了地下反射界面位置,即自动实现偏移成像。

说明: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适用于叠后的地震资料。

即自激自收剖面,自炮点发出的下行波到达反射点的路径与自该点反射返回地面的上行波的路径完全一样。

只考虑上行波,若将时间剖面中时间减半,或将传播速度减一半,就可将自激自收剖面看作在反射界上同时激发的地震波沿界面法线传播到地表所接收的记录。

偏移时,只需把速度减半,用单程波动方程延拓法,把波场从地面延拓到反射界面,令t=0,即可实现偏移。

5.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有什么特点①是求解近似波动方程的一种近似数值解法,是否收敛于真解,取决于差分网格的划分和延拓步长的选择。

②能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偏移噪音小,在剖面信噪比低的情况下也能做的优点;③受反射界面倾角的限制,当倾角较大时,产生频散现象,使波形畸变。

法波动方程偏移有什么特点偏移结果好,精度高,稳定性好,噪音低,运算速度快,无倾角限制,无频散现象。

优点:偏移结果好,精度高,稳定性好,噪音低,运算速度快,无倾角限制,无频散现象。

缺点:假定传播速度为常速,速度横向变化时,会使反射界面畸变,对偏移速度误差较敏感。

7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有什么特点与绕射扫描叠加的区别是什么不受倾角限制,能适应任意倾角地层,做三维偏移较容易实现,对网格要求较灵活。

优点:不受倾角限制,能适应任意倾角地层,做三维偏移较容易实现,对网格要求较灵活。

缺点:费时;难以处理速度的横向变化;偏移噪声大,“划弧”现象严重;确定偏移参数困难。

-区别:A克希霍夫积分偏移考虑了波的振幅值随传播距离和方向不同的影响,保持了波的振幅特性。

公式不仅有振幅,还要取各道的振幅的变化率(即对时间的导数值)B各道相应振幅值的叠加是加权叠加。

1.什么是偏移(现象和处理)背斜向斜的偏移现象是什么偏移处理有何作用答:(1) 偏移:地震记录上的反射同相轴因为受波的传播特征和记录方式限制,往往与其相应的反射地质体在形态上和位臵上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性称为偏移。

偏移处理:设法消除偏移影响的方法。

反射地震资料的偏移校正、射线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等方法统称偏移处理。

(2)背向斜偏移现象:背斜界面会出现空白带,而向斜界面则出现交叉重叠。

且在断点、尖灭点会出现绕射波。

3)偏移处理的目的:偏移处理使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断层面上的断面波,弯曲界面上的回转波以及断点尖灭点上的绕射波收敛和归位;以提高地震勘探的横向分辨率。

2)求取地层岩性参数,清除多次波,有利于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

反射波同相轴的识别标志有哪些1)同相性2)振幅显着增强3)波形相似特征4)时差变化规律5)连续性3.动校正和静校正有何异同①每道的全部采样点具有相同的静校正量;②静校正量具有正负之分,它决定静校正“搬家”有两个顺序(即两种搬家方向)。

当静校正量为正时,则将整道全部采样点均向前(时间减小的方向)移动静校正量时间;静校正量为负时,将整道全部采样点均向后(时间增大的方向)移动静校正量时间。

4.什么是速度谱有那些显示方式有哪方面的应用定义:将地震波的叠加能量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称为速度谱;显示方式:等值线平面图形、并列谱线、谱线面积;应用:确定最佳叠加能量图、检查叠加时间剖面的正确性、识别多次波等特殊干扰、计算层速度。

5.时间剖面的实际对比方法有哪些1)选择对比层位3)对比标注4)相位对比5)波组和波系对比2)反射层位的代号6)沿测线闭合圈对比7)利用叠加波面和偏移剖面进行对比8)利用地质规律对比9)干涉带对比10)剖面间的对比11)异常波:绕射波、断面波、回旋波6试述等厚度图的绘制及其解释等厚图:表示两个地震层位之间沉积厚度的平面图。

绘制:把画在透明纸上的两个标准层的真深度构造图,按测线位置或经纬网重合一起。

在这两张图的一系列等值线交点上,计算深度差,将这些差写在另一张平面图的相应位置上,绘出视厚度等值线,便得等厚度图。

解释:①某一方向厚度增大,则可推断沉积物来源方向。

②褶曲地层厚度一致,则表明褶曲产生于沉积之后。

③如果随着远离背斜顶部地层厚度加大,说明在地层沉积同时有构造发生,这对油气聚积有利。

断裂发育的地区,地层受断裂破坏作用,上升盘常常遭受剥蚀,厚度变化较大;从浅到深各层等厚度图,可了解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变化,可看出地壳的升降和沉积中心的变化,了解沉积盆地的地质发展史。

7--吉普吉斯现象:截断后的滤波因子所对应的频率响应不再是一个理想的矩形门,而变成梯形门,且顶底都变成了连续振动的光滑曲线。

3)吉普吉斯现象的特点:①滤波因子取得越长,频率响应曲线越接近矩形门。

计算证明,振荡的最大幅度与矩形幅度相差±9%,且不随N的大小而变②选取不同长度的滤波因子h(n△),对应的频率响应的截止陡度不同,N越大,则频率响应曲线的截止陡度越大,最大突起的位置越靠近截止频率,突起点的个数越多,而幅度越小,吉普吉斯现象越小。

4)克服吉普吉斯现象的方法从频率域角度考虑,消除理想频率响应矩形门的不连续性,在频率域给频率响应曲线的两边镶上两个连续变化的曲线;从时间域考虑,使滤波因子急速衰减为零,减少截断误差,即在时间域给滤波因子乘一个衰减因子。

①镶边法②乘因子法(时间域角度考虑)8地震子波与分辨率的关系如何(1)地震子波的分辨能力主要取决于子波的频带宽度,不只是子波频率的高低。

(2)当子波的相位数一定时,则频率越高,子波的延续时间越短,分辨率越高。

9.简述地震标准层的识别方法及地质含义地震标准层的好坏,主要由水平方向沉积的稳定性决定;标准层的反射波特征与沉积岩相之间有一定规律;地震标准层的反射应具备的条件:①反射波特征明显,稳定;②在工区大部分测线上都可连续追踪;③能反映构造(浅、中、深各层)的主要特征,最好在含油层系之内。

10-什么是静校正写出外一次静校正的内容和步骤静校正:对由表层因素引起的地震波传播时间差的校正称为静校正;野外一次静校正内容:井深校正、地形校正量、低速带校正步骤:1把爆炸点的位臵从井底校正到基准面上2将经井深校正后,已校正到地表的炮点和检波点都沿垂直方向校正到基准面上3将基准面以下的低速带速度用基岩速度代替11.什么是剩余静校正有哪两部分各用什么方法及步骤剩余静校正:提取受表层影响的剩余静校正量并加以校正的过程称为剩余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量主要包括两种成分:长波长(低频)分量和短波长(高频)分量长波长分量的提取和校正方法有:初至折射、空间滤波、线性回归等方法短波长(高频)分量方法:统计法。

步骤:形成参考道;用互相关方法计算道集内各道的相对静校正量。

12.什么是水平叠加起什么作用写出水平叠加的两种方法及步骤水平叠加:是对地下某个点重复观测多次的许许多多地震道经过消除时间差、滤掉干扰波等处理以后叠加到一块才得到这个点的水平叠加记录,一个点一个点都这样处理,直至把一条测线的所有点都处理完.水平叠加作用:提高性噪比水平叠加方法:1.常规叠加法 2 .自适应加权叠加法(1)构造标准道(2)求取加权系数(3)平滑权系数(4)加权叠加13.什么是地震信号的“三高处理”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高度保持地震波的真振幅特征,尽可能地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称为“三高”处理。

14.什么是地震信号真振幅为什么要真振幅恢复真振幅:是指反映地层岩性变化的振幅由地层波阻抗差而产生的反射波振幅。

真振幅恢复处理目的:只保留与反射强度有关的相对振幅。

需要作增益恢复、球面扩散、非弹性衰减等的校正。

15.滤波及其作用是什么怎么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中实现写出计算公式滤波: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在频率、视速度方面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作用:在地震资料解释中起提高性噪比的16.线性滤波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系统的特性与输入信号的幅度、极性无关,滤波器对它的作用都是相同的特点:满足叠加性的运算17.数字滤波器是什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缺点怎么克服数字滤波器:是一个离散时间系统法,将输入离散时间信号转换为所要求的输出离散时间信号的特定功能装置优点:1)包含负频率的影响2)只有对称的实函数,其付氏变换才是实数,其相位谱为零3)零相位滤波波形不改变缺点:1)离散性2)无限性19.什么是二维滤波在频波域进行滤波,则可用滤波器的频波响应函数与地震记录频波谱对应点相乘,然后做反二维付氏变换,即得滤波结果。

在时间域进行滤波,则可将滤波器的频波响应函数做反付氏变换,求得时空域滤波因子,用它与地震记录进行二维褶积运算,即得滤波结果10.视速度与波数和频率有何关系有效信号与干扰信号在二维滤波上有和特点怎样根据视速度差异设计二维滤波器答:视速度Vx,波数K,频率 f K=f/Vx有效波与干扰信号在速度上存在差异,表现在在图上为斜率不同,不同的波分布在不同的斜率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