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读与练习有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1练习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1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文章夹叙夹议,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的形象。
B.《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句的是《琐记》篇,这篇散文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关于中国最早的现代教育机构洋务学堂的风俗画。
C.《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无常》中,借“无常”形象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E.《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矛盾,强烈批判寿镜吾老先生。
2.名著阅读。
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_____)(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_____)(3)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_____)3.填空: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几位令他敬重的人:一位是私塾先生____________,一位是日本老师_____________;还有一位可称得上是他生活上的启蒙老师_____________,对他的童年成长产生较大影响。
4.填空题。
(1)《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郭巨埋儿”和“________”的故事,引发了对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2)鲁迅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以《____________》为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后来结集出版,这本书更名为《朝花夕拾》。
5.下列各项文学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及精选练习(含答案)

(一)《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
《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故又名《旧事重提》。
【故事梗概】《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及精选练习(含答案)

(一)《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 共收入10篇散文。
《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 意即: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故又名《旧事重提》。
【故事梗概】《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 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 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 总是尽情玩弄够了, 才吃下去;第二, 它与狮虎同族, 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 它老在嗥叫, 令人心烦;第四, 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 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 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 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 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 配有图画, 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 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去勾魂的时候, 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 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 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七年级《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

七年级《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了。
我至今一想起来,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本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父亲让我背的文章是《__________》。
2.读《朝花夕拾》,我认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①________;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过的百草园和②________;读《朝花夕拾》,我从阿长身上感受到了③________的好品质。
3.《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4.填空。
《朝花夕拾》中文章根据主题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批判丑恶现象的,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一类是_______________,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一类是_______________,如《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选文中的“他”是《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
他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她是________(人物)。
(《朝花夕拾》)7.根据提示猜人物。
(1)“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是(_______)。
(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这是(_______)。
(3)“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是(_________)。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优质资料(含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资料附答案、《琐记》1.作者在文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2.文中,作者用了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3.文中,作者记了哪些琐事?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5.在作者的印象中,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是个怎样的地方?6.作者在《琐记》中引用了《长恨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了求学的结果。
作者离开故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 ,他起初选择了无需学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学堂四天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感到“不适合”和“ ________________ ”,他随后又考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二、《猫.狗.鼠》1.你能概括出作者现在仇猫的原因吗?2.本文托物喻人,你能读出猫、鼠各指哪类人吗?3.在这篇文章中,你喜欢哪一个形象?为什么?4.简析猫和狗成为仇家的原因。
三、《二十四孝图》1.通过阅读本文,你知道了哪几个“二十四孝”故事?2.鲁迅写本文是反对子女尽孝心吗?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4.“我”为什么反对“老莱娱亲”的故事?5.“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四、《无常》、勾画出文中描写无常的语句,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2、“他口里的阎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不,鬼格。
”作者这里先说成“人格” ,后又改为“鬼格” ,有何目的?3.“那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该句表现了活无常的什么性格特点?4.文中的阎王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举例说明。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优质资料(含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资料附答案一、《琐记》1.作者在文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2.文中,作者用了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3.文中,作者记了哪些琐事?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5.在作者的印象中,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是个怎样的地方?6.作者在《琐记》中引用了《长恨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求学的结果。
作者离开故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需学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学堂四天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感到“不适合”和“___________________ ”,他随后又考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二、《猫.狗.鼠》1.你能概括出作者现在仇猫的原因吗?2.本文托物喻人,你能读出猫、鼠各指哪类人吗?3.在这篇文章中,你喜欢哪一个形象?为什么?4.简析猫和狗成为仇家的原因。
三、《二十四孝图》1.通过阅读本文,你知道了哪几个“二十四孝”故事?2.鲁迅写本文是反对子女尽孝心吗?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4.“我”为什么反对“老莱娱亲”的故事?5.“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四、《无常》2、“他口里的阎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不,鬼格。
”作者这里先说成“人格”,后又改为“鬼格”,有何目的?3.“那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该句表现了活无常的什么性格特点?4.文中的阎王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举例说明。
5.《无常》中的“无常”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选择题1.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的序言《小引》采用散文式的笔法,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过程以及书名的含义等。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既讽刺庸医,也批判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态度。
C.范爱农因为想看光复的绍兴,便从日本回到故乡。
但受到排挤迫害,生活潦倒,无奈又躲到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糊口。
D.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迷信啰嗦却善良真诚的“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内容理解。
A.有误,范爱农是因为交不起学费才回到绍兴的;故选A。
2.下面是对《朝花夕拾》内容或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A.《朝花夕拾》写的虽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长妈妈对鲁迅倾听美女蛇故事的专注神情印象深刻,后又见鲁迅痴迷于神话图像,于是托人买来了绘图的《山海经》,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
C.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或主题的理解。
B.阿长主要出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深切关爱着鲁迅,亲自为他买来了《山海经》,并非是“托人买来”的,也不是为了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故选B。
3.小张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面不能作为推荐语的是()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如《无常》。
C.这书可有意思。
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半夜看社戏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本书里有展现鲁迅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如《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名著分章练习——导读(含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分章练习——导读(含答案)1、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字,后改名,浙江绍兴人。
2、鲁迅这个笔名是他1918年发表《》时开始使用的。
3、鲁迅1898年到求学,1902年留学学医,后痛感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提倡。
4、1909年回国,在、绍兴任教员。
5、1912年到北京,在任职,兼任大学、师范大学讲师。
6、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其后又发表了《》、《药》、《》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之一。
7、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成为中国新文学的。
8、1926年8月起,先后任大学、广州大学教授。
9、1927年10月定居,从事文学写作,参与组织中国,成为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旗帜。
10、生前出版三种、两种、十五中,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两种。
11、鲁迅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籍方面也成绩卓著。
其全部著译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汇编为《》(十六卷)、《》(十卷)、《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四卷)12、《朝花夕拾》是鲁迅年所作的散文集,共篇。
最初在《》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13、1925年鲁迅因支持,受到“”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
14、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鲁迅受反动政府,不得不到任教,后又受的排挤。
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说:“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
”15、10篇文章,前五篇写于,后五篇写于。
16、第一篇《狗.猫.鼠》是针对“”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的同情和对的憎恨。
17、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保姆相处的情景,描写了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之情,充满了尊敬与感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导读与练习《朝花夕拾》导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制度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五、艺术手法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朝花夕拾》练习一、填空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玩耍。
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7.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
8.“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篇。
9.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0.《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1.鲁迅在《》中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2.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之类。
而“”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3.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的愤怒之情。
14.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这段经历在《》中提及。
15.《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16.在《》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17.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8.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二、选择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件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C、一包苦菜D、都不是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有B、没有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9.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10.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1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1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孔乙己B、范爱农C、藤野先生D、寿镜吾老先生三、判断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