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声乐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老年大学备课音乐教案及反思

老年大学备课音乐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如呼吸、发声、咬字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呼吸、发声、咬字等。

2. 歌曲演唱:选择适合老年人的歌曲,如《茉莉花》、《敖包相会》等。

3. 团队合作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声乐基础知识,引起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2. 声乐基础知识教学(1)呼吸:讲解呼吸的重要性,示范腹式呼吸,学生跟随练习。

(2)发声:讲解发声技巧,示范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3)咬字:讲解咬字的重要性,示范正确的咬字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3. 歌曲演唱教学(1)选择适合老年人的歌曲,如《茉莉花》、《敖包相会》等。

(2)讲解歌曲背景和演唱技巧。

(3)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教师指导。

4. 团队合作练习(1)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并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练习。

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乐技巧。

3. 学生反馈:课后,学生对声乐课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认为通过学习声乐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自身素养。

4. 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老年大学声乐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老年大学音乐课堂成为老年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乐园。

老年大学_声乐教案

老年大学_声乐教案

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授课班级:音乐基础班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使学生在合唱中学会相互配合,提高合唱效果。

教学内容:1. 歌唱基本姿势和呼吸方法2. 歌曲《爱在天地间》的学习与演唱3. 合唱技巧的实践教学重点:1. 歌唱基本姿势和呼吸方法2. 歌曲演唱技巧教学难点:1. 歌曲演唱中的气息控制2. 合唱中的声部配合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声乐的理解和期待。

二、歌唱基本姿势和呼吸方法1. 教师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并讲解其重要性。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正确的歌唱姿势。

3. 教师讲解呼吸方法,示范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4.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呼吸方法。

三、歌曲《爱在天地间》的学习与演唱1. 教师播放歌曲《爱在天地间》,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教师逐句讲解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3. 教师示范歌曲的演唱,并讲解演唱技巧。

4.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歌曲的演唱,注意气息控制和节奏感。

四、合唱技巧的实践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讲解声部之间的配合。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合唱,注意声部之间的协调和音准。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段、分句的合唱练习。

4. 学生进行完整的合唱练习,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3.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练习歌曲《爱在天地间》的合唱。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歌唱水平。

2. 学生在合唱练习中,学会了相互配合,提高了合唱效果。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老年大学声乐课教案

老年大学声乐课教案

教学对象:老年大学声乐爱好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增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声乐基础知识2. 发声练习3. 歌曲演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欢迎学生,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习效果。

二、声乐基础知识1. 讲解声乐的基本概念、演唱技巧和呼吸方法。

2. 介绍声乐的音域、音色和音质等方面的知识。

三、发声练习1. 教授正确的发声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发声练习。

2. 指导学生如何调整呼吸,使声音更加饱满、富有穿透力。

四、歌曲演唱1. 选择一首适合老年学生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教学。

2.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唱,指导学生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声乐基础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复习发声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二、歌曲演唱1. 深入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2. 让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邀请学生上台演唱,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歌唱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发声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年大学音乐班声乐教案

老年大学音乐班声乐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老年大学音乐班学员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气息控制能力。

2. 学员能够正确运用共鸣,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

3. 学员能够通过声音的调节,表达歌曲的情感,增强音乐表现力。

4. 学员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夕阳红》。

教学内容:1. 呼吸与气息控制2. 共鸣与声音调节3. 歌曲演唱《夕阳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歌曲《夕阳红》,引导学员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提问学员对歌曲的感受,激发学员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呼吸与气息控制1. 讲解呼吸的重要性,强调正确呼吸方法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2. 教授腹式呼吸法,指导学员进行练习。

3. 通过练习,使学员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气息控制能力。

三、共鸣与声音调节1. 讲解共鸣的概念,强调共鸣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2. 教授共鸣的方法,指导学员进行练习。

3. 通过练习,使学员掌握共鸣技巧,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呼吸与气息控制、共鸣与声音调节的重要性。

2. 鼓励学员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呼吸与气息控制、共鸣与声音调节的技巧。

2. 通过练习,使学员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二、歌曲演唱《夕阳红》1. 播放歌曲《夕阳红》,引导学员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教授歌曲演唱技巧,包括歌词的咬字、吐字、情感表达等。

3. 学员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歌曲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员课后多听、多唱,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员对呼吸与气息控制、共鸣与声音调节的掌握程度。

2. 学员演唱《夕阳红》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

3. 学员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

课后作业:1. 学员课后继续练习呼吸与气息控制、共鸣与声音调节的技巧。

2. 学员课后多听、多唱,提高音乐素养。

3. 学员下周带来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享给同学们。

老年大学第一节声乐教案

老年大学第一节声乐教案

教学对象:老年大学声乐基础班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基础知识,包括声乐的定义、声乐的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声乐活动的积极性。

3.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了解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一、声乐基础知识1. 声乐的定义:声乐是指人声演唱的音乐艺术形式。

2. 声乐的分类:按照音域、演唱形式、演唱风格等分类,如美声、民族、通俗等。

二、歌唱姿势1. 站立姿势:身体挺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身体平衡。

2. 头部位置:头部略微上仰,眼睛平视前方,颈部放松。

3. 腰部姿势:腰部挺直,保持脊柱自然弯曲。

三、歌唱呼吸1. 吸气方法:用口鼻同时吸气,腹部扩张,胸部不动。

2. 呼气方法:用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3. 呼吸控制:在歌唱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均匀、平稳。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声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呼吸练习,让学生感受正确的歌唱呼吸。

二、讲解与示范1. 教师讲解歌唱姿势,并进行示范。

2. 教师讲解歌唱呼吸,并进行示范。

三、学生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歌唱姿势和呼吸的练习。

2. 教师逐一指导学生,纠正姿势和呼吸中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歌唱姿势和呼吸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歌唱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歌唱姿势和呼吸的正确性。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声乐基础知识、歌唱姿势、歌唱呼吸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示范曲目和教学音频。

3. 练习曲谱:为学生提供练习曲目。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老年大学声乐教案

老年大学声乐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的基本知识,掌握声乐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教学重点:1. 声乐的基本知识,如发声方法、呼吸技巧等。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吐字等。

教学难点:1. 声乐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室布置:音响设备、话筒、音乐教材等。

2. 教学内容:声乐基础知识、歌曲演唱技巧、音乐欣赏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首经典歌曲,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声乐学习的氛围。

二、声乐基础知识1. 介绍声乐的基本知识,如发声方法、呼吸技巧等。

2. 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练习呼吸技巧。

三、歌曲演唱技巧1. 介绍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如音准、节奏、吐字等。

2. 让学生跟着音乐练习歌曲演唱,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节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声乐基础知识。

2. 让学生演唱上节课学过的歌曲,巩固演唱技巧。

二、声乐技巧练习1. 针对上节课的教学难点,进行声乐技巧的练习。

2.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演唱水平。

三、歌曲演唱练习1. 让学生演唱一首新的歌曲,进一步提高演唱技巧。

2. 指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情感表达。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老年大学声乐教学教案

老年大学声乐教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老年大学声乐班学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2.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1. 发声训练2. 歌曲演唱3. 音乐鉴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声乐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声乐的喜好和期待。

二、发声训练1. 教师讲解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发声练习,如:哼鸣、打嘟噜、母音练习等。

3.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发声问题。

三、歌曲演唱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老年人的歌曲,如:《茉莉花》、《故乡的云》等。

2.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音乐鉴赏1. 教师播放一首经典声乐作品,如:《梁祝》、《我爱你中国》等。

2. 学生聆听并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三、歌曲演唱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老年人的歌曲,如:《欢乐颂》、《敖包相会》等。

2.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和爱好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歌唱技巧是否有所提高。

3. 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老年大学教案参照模板

老年大学教案参照模板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老年大学声乐基础课程授课对象:老年大学声乐初级班学员授课时间:每周一上午9:00-11:00授课教师:李老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乐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声乐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提高审美水平。

3. 通过声乐练习,使学生学会正确呼吸、发声和咬字,提高演唱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声乐基础知识1. 声乐基本概念及历史2. 声乐基本发声技巧3. 声乐呼吸训练方法4. 声乐咬字训练方法第二课时:声乐练习1. 声乐练习曲(初级)2. 声乐技巧练习(呼吸、发声、咬字)3. 声乐作品欣赏第三课时:声乐实践1. 声乐小组合作演唱2. 声乐表演3. 声乐知识竞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乐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

2. 练习法:通过声乐练习,使学生掌握声乐技巧。

3. 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模仿学习。

4.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声乐基础知识第二周:声乐练习第三周:声乐作品欣赏第四周:声乐实践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声乐技巧掌握情况:学生的呼吸、发声、咬字等技巧的运用。

3. 声乐作品演唱水平:学生的声乐作品演唱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老年大学声乐基础教程》2. 教学辅助工具:钢琴、音响设备3. 网络资源:声乐教学视频、声乐知识网站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音长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1、记谱法的种类(1)五线谱(2)简谱2、谱表谱号(1)高音谱表(2)低音谱表(3)中音谱表(4)五线谱的线与间(上下加线与加间)(5)五线谱上下加线的写法(6)谱表:加上“谱号”的五线谱,称为谱表。

(7)三种常见的谱表及其中央C位置(高音、低音、中音)(8)大谱表: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的结合形式(9)联合谱表:多声部谱表谱号(1)高音谱号(G谱号):(2)低音谱号(F谱号):(3)中音谱号(C谱号):3、音符(1)概念(2)简谱、五线谱中的音符及其时值比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3)音符的规范写法符头、符杆、符尾符杆的方向两个声部的五线谱记写44、休止符(1)概念(2)常见休止符表(3)全休止符的使用说明5、附点(1)概念(2)常见附点音符表(3)“附点”的写法(4)常见复附点音符6、其他增时记号(1)延音记号(2)连音线第二章音高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1、音列与音级(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白键: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黑键: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

2、音列分组3、变音与等音(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或还原半音)。

④重升记号:“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⑤重降记号:“bb” 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的音称为“等音”。

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

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

如:E—#F;bB--C等。

(5)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

如:C—#C;#E--bG等。

②变化全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

如:bC—#C; E--bG等。

第三章拍子节奏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1、节奏、节拍的概念(1)节奏: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的进行,叫做节奏。

(2)节拍:音乐中,强拍与若拍有规律地循环(或交替),叫做节拍。

2、拍子与拍号(1)拍:以某种时值的音符表示的节拍单位,叫做“拍”。

(2)拍子:将“拍”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3)小节:是计算乐句、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常用单位。

(4)小节线和终止线(5)拍号、拍号的写法及读法、拍号的意义(6)两种古老的拍号:4/4拍、2/2拍。

3、拍子的类型(1)单拍子:(2)复拍子:(3)混合拍子:4、散拍子与变拍子(1)散拍子:一种不受固定节拍限制,而且速度比较自由的节拍,叫做“散拍子”,在我国戏曲及说唱音乐中称为“散板”。

(用“サ”标记)(2)变拍子:音乐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拍子”。

(3)变拍子的标记:可以并列标出;也可以只在曲首标明主要拍子。

5、击拍与指挥图式(1)击拍法:(2)指挥法:6、切分音(1)关于强拍、强位;弱拍、弱位的介绍(2)切分音(3)切分节奏7、音值组合法(1)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①单位拍等于或大于四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拍”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

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

E、注意保持“拍子”的轮廓。

②单位拍等于或小于八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小节”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

(注意保持“单拍子”的轮廓)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

(2)复拍子及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①单位拍等于或大于四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拍”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

(注意保持“单拍子”的轮廓)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

②单位拍等于或小于八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单拍子”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

(注意保持“单拍子”的轮廓)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

(3)音值组合法中的休止符写法A、单拍子中,按“拍”记写,且应避免“休止切分”。

B、注意保持拍子的“轮廓”。

8、节拍的正确划分(1)关于“长强短弱”规律(2)关于“小节线后是强拍”规律第四章速度力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1、速度(1)速度用语:(2)速度变化用语:(3)补充用语:2、力度通用的力度标记:3、演奏法记号(1)连音(Iegato):(2)断音(Staccato):(3)保持音(Sostenuto):(4)强音记号(用记号>、∧标记):(5)滑音(用记号↘、↗标记)及刮奏(gliss):(6)琶音奏法(Arpeggio):第五章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

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

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1、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

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口鼻呼出。

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

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

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

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

它包括喉头、声带。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

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

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

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

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

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

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

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

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3、共鸣器官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

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

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

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

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

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靠头腔鸣发挥作用了。

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闪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

4、咬字吐字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

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

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

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

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

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歌唱运动的感觉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歌唱者要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并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

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们的运动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学为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

任何身体的运动都受到心理的指挥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的制约因素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地左右着我们的训练,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歌唱时,尤其在台上表演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

第六章歌唱的姿势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

”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的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

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

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