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岱村的景观设计展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_2

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发布时间:2022-09-30T07:56:43.004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1期作者:孙尽忠[导读] 随着大众审美要求的不断变化孙尽忠浙江恒欣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摘要:随着大众审美要求的不断变化,将园林景观设计引进到乡村振兴建筑中,其重要性日益显现。
通过引进农村景观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标准,深入探讨了乡村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在保留了传统的乡土元素的基础上,突出了乡村的农业特性,充分运用园林景观设计及现代园艺技术,才可以尽可能地贴合社会公众的审美观念,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为此,应实际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包含因地制宜的设计和表现,设计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融入乡村的独特属性,以季节为主体设置植物景观,发展网红旅游项目在内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方式,通过构造承旧促新的乡村发展环境系统,构造管理规划合一的乡村生产性景观系统,构造保护开发同步的乡村区域性绿化系统,构造区域性的大面积风景联动系统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建设;园林景观设计;应用1.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景观现状1.1.乡村振兴战略从宏观层面出发,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在于建设产业发展较好,生态保护宜居、乡村文化发达、管理整治充分和生活相对富裕的崭新乡村。
对此,社会各界不同领域的不同学者专家分别就自身角度出发进行了相对繁杂的不同阐述,进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体系。
而在国家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一定指示后,园林景观设计及现代园艺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越发凸显,只有同时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及现代园艺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才可以尽其所能地发挥乡村在自然友好与传统质朴方面的优势,较为显著地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升乡村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1.2.乡村景观现状当下,国家对乡村景观建设方面越发重视,为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及建设方面资金投入加大。
乡土重建及其生活的延续——朱山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设计

我们 在朱 L传 统村 藩 保护 设计 实践 中 进行 7积 极地 探索 t 提出 了对 传统 村 u
保 护的 设计 思路 和 “ 土重 建及 其生 活 的延 续 的设 计理 念 ,井 与当 地政 府 乡 充分交 流 ,达成 共识 ,以 期指 导朱 山村后 续建 设工 作
格 局 和街 巷 、 山体 等 蔓 素 的整 体 面貌 和 格
有 晏 自现 *键 是 姜
忱 格目 、
a g n
Ru gan g
*t
纯 风兢
格 自 境 &
± 景
£ 境
Abs o T e nt fofbul ng a ow l ct r h co ex i d】 n s ciltc nt sd prt cl n ofm dio l o ai ou r ie s y oe i o l i f no v ge ha p f nt ac ial ini ia si ora r l m pr tc g f s i can e c ee e i9 d t i i viw  ̄ Qn hnkng ol” e 、 ec I 1 n
,
石 子 字 ,又 称 天 花 井 ” .君 1堂 建 筑 工 ] 艺 上 十 分精 致 , 无论 人物 、 禽 兽 鄯掏 棚 如 生 ,使^ 百看 不厌 ,被誉 为 “ 工楼 ” c 百 图
1 2) ~ 。
2 风虢 ・ 局 格
传统 风貌 与 空间格 局是 传统 村落 保护 的 重 要 内容 ,主噩 由建 筑形 式、路 网 、水系 、
农 村 建 设 背景 T . 纯 料 落 。 口 i 末 * 兢 从 风 思 考 . 认 要 像 椅 传 ± 其 * 盾 蕺 .
、 , ± 境 十 自 进
王澍最新项目 世外理想的美丽宜居乡村

王澍最新项目  世外理想的美丽宜居乡村人物名片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011年获法国科学院建筑学院奖学金,2012年成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首位中国籍得主。
代表作品有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海宁青少年宫等。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奥观视觉AOGVISION,摄影师施峥文字整理自:筑龙网文章《王澍挑战建筑界最难领域》洞桥镇文村美丽宜居示范村,这也是王澍主持设计的第一片农居群落。
从2012年开始,他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地奔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呈现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
为什么是文村?2012年,王澍到富阳的村子里考察转悠时,遇到了洞桥镇大溪村的村支书王荣华和村干部在指挥拆一片老房子,王澍试图阻止,但是却换来了村支书王荣华的反问:“要是不拆掉,老房子留着做什么用?”。
这一问倒是激起了王澍的信心,他决定把这个项目规划接下来,但条件是要在洞桥镇文村、大溪村一带,做乡村民居的整体规划。
不过王澍这一应许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他对于浙江乡村的观察已有十多年之久,早在2002年,他和妻子陆文宇就决定对浙江的乡村做初步的调研,作为建筑师,城市化的大潮让他们企图转身回望被时间淹没却不能被忘记的东西,2010年,两人在中国美院的学生们也加入了调研的队伍,浙江农村几乎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他知道浙江的古村落里,有一大批代表很高建筑水平的江南民居,但城市的建造风气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乡村,大家向往高楼洋房,这些民居也难逃被拆的命运。
至于为什么是文村?浙江范围内,比文村基础条件好的村庄多得是。
这个处于山区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小村,有40多幢来自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它们沿溪而建,采用当地常见的杭灰石建造,每块石砖保留着不同的纹理,看似信手拈来,却又严丝合缝地契合在一起,文村的一切让王澎感到震撼。
特色千岱坑 山水绕古宅

特色千岱坑山水绕古宅千岱坑是位于余杭径山镇四岭村的一个自然村落,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历史久远,其中的古民宅更是别具一番风味。
如今,随着千岱坑的不断发展,新的楼房也都建起来了,而它的老房子却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典美。
“三十六村”的传说要说千岱村,还要从古时的“三十六村”说起。
所谓“三十六村”,是指双溪到太平山村之间的陈家潘、仕村、后房、千岱坑、四岭郎、同前庙、沙溪头、楼房坞、瓦窑湾、塘坞里、祝家庄、俞家塘、锡坞里、祝家湾、施家坞、后坞、车岭上、阮坞塘、上潘、下潘、唐边、太公塘、尖山角、凌村坞、上高、嵩村、抖坞、下溪头、汤岭……直线长度有一千米左右。
三十六个村的风俗相同,人们交往密切。
“三十六村”三面环山。
北有狮子山、白象山,因形状狮子和白象而得名;南有大坞坑;西有马鞍岭。
关于马鞍岭,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传说清朝时大平山村有一个潘姓官员,外婆家住在千岱坑。
因他每次去外婆家都要下马,故此山取名为马鞍岭。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修建四岭水库,大量居民群迁移居,汇集到了千岱坑。
现如今,千岱坑已有200多户人家定居,居民人数近900。
保护百年古宅是重点千岱坑最有特色的要属它的古民宅。
这些老房子多有上百年历史,很具有清朝的建筑风格。
90岁的老人朱阿长一家就住在这样的古宅中。
朱大爷介绍老房子在他母亲19岁时就已存在,至少有119年的历史。
现在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这老房子里。
而退休村干部阮国梁居住的古宅则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谈起老房子,他脸上难掩喜悦的表情。
“这房子面积有100平米左右,上下两层,是泥木结构的,现在还有多少房子能是泥木结构的啊。
其实老房子比起现在的建筑,优点真是太多了。
首先就是十分通气,又冬暖夏凉,住着很舒服。
另外,它的抗震能力也相当强。
”阮国梁膝下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现在,女儿都已嫁到临平,儿子也在工作。
三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别墅,纷纷想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家中住。
却都被他拒绝了。
对此,阮国梁说道:“虽然说是别墅,但哪有这的老房子住起来舒服,我们夫妇两人还是喜欢住在这的,环境又好。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运用案例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运用案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乡村建设。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作为一种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被广泛运用于乡村振兴项目中,为乡村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通过介绍具体案例,探讨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运用。
案例一:徽州乡村文化园的打造徽州乡村文化园位于安徽黄山市,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振兴项目。
园区依托当地独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运用园林艺术设计技术进行规划和建设。
首先,设计者利用景观绿化和道路布局,将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其次,设计师充分挖掘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打造了一系列以徽派建筑为主的文化设施,如徽派民居、徽派商店、徽派庙宇等,使园区充满了浓厚的徽州文化氛围。
最后,设计者注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引入了节能环保的概念,运用生态修复技术,提高了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这些创新和改造,徽州乡村文化园成为了一个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案例二:雪乡村冰雪旅游项目的开拓位于黑龙江省的雪乡,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
近年来,雪乡通过运用园林艺术设计技术,成功开拓了冰雪旅游项目,带动了乡村振兴。
首先,设计者将景观规划与冰雪元素相结合,利用冰雪塑造了雪乡独特的风景线,如冰雪雕塑、冰灯展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次,针对农户的特点和需求,设计者进行了园林改造,打造了一系列以农家院为主题的小众旅游产品,如冰雪体验农庄、冬日乡村采摘等,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
最后,设计者注重保护并发展当地的自然环境,提倡低碳环保理念,运用农业景观、湖泊以及稀有植被进行景观塑造,使雪乡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冰雪旅游胜地。
案例三:扶贫项目中的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扶贫,园林艺术设计技术在扶贫项目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古村落景观保护对策研究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古村落景观保护对策研究作者:唐长贞孙杰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1期摘要分析了我国在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中古村落景观保护的意义、矛盾与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保护好古村落,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古村落;城镇化;美好乡村;景观保护;矛盾;对策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1000-02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作出进一步的补充:“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有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城镇化率达到52.6%。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高速发展,农村的一些自然村落和古村落在迅速消失。
很多地区大拆大建现象严重,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分散在全国各地多种多样的各民族住宅建筑样式、各具特色的古村落,随时面临着被拆、被改、被并的危险,很多富有乡村韵味及历史价值的元素于无形中被抹杀,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一天之内就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消失,而自然村中包含众多古村落[1]。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中保护好古村落,保留一些文化记忆,就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1 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中古村落景观保护的意义1.1 古村落涵义村落是聚落的一种类型,是长期生活、聚居、繁衍在一个边界清楚固定区域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所组成的空间单元[2]。
古村落亦称传统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历史村落。
1.2 古村落景观保护的意义我国古村落数量众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
岱庙建筑方案

岱庙建筑方案岱庙建筑方案岱庙,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山脚下,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祭天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融合的杰作。
作为岱山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岱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
本文将探讨岱庙建筑方案。
岱庙建筑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岱山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岱山山峰陡峭,气候多变,建筑必须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同时展现与山地景观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风格应以山岳之神为主题,强调力量、庄严和威严。
同时,建筑应体现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典型特征,如传统的屋脊瓦垄、斗拱、梁架和雕梁画栋等,以展现封建王朝的崇高与尊贵。
建筑方案应将岱庙分为主体建筑和配套建筑两个部分。
主体建筑是岱庙的核心,包括天心殿、祭坛和大殿等重要建筑。
天心殿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是祭天的主要场所,应位于建筑群的中央位置,以凸显其重要性。
祭坛应位于天心殿前方,是进行祭天仪式的地方,应宽阔开阔。
大殿是进行朝拜和祈祷的场所,应宽敞明亮,让人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
配套建筑是为了满足岱庙的功能需求,包括神庙、斋室和礼仪厅等。
神庙是供奉神灵的场所,应与主体建筑相呼应,但规模相对较小。
斋室是供崇奉者休息和进食的地方,应布置简洁、舒适,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结合。
礼仪厅是举行大型仪式和庆典的场所,应宽阔开阔,同时具备舞台和观众席,以适应各种仪式和表演的需要。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保持与传统建筑一致。
使用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材料如青石、红墙和木材,使得建筑更加符合古代的样式和风格。
同时,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入现代技术和材料,如玻璃、钢材和水泥,以提升建筑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
岱庙建筑方案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本身,还要注重景观的规划。
岱山是一座充满自然美景的山脉,建筑应能够与山水相融合,以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
设计建筑的同时,应注重庭院、花园和人行道的布置,营造出富有新意的景观。
总之,岱庙建筑方案的设计应兼顾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现代建筑的需求,尽可能保留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增加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传统生土建筑中“桢杆”技术的重识——以浙江遂昌县石仓村为例

“ 城 市化 ” 对 乡村 所带 的 困苦 和问题 的途 径 。面 对着 即将 消失 和被 遗 忘 的传 统 建 造 技术 , 我 们 有 义务 和
责 任去 探索 和 发掘其 意 义和价 值 。 f { J 于 对 以上 一 些 问题 的思 考 , 在2 0 l 2 年浙 汀 省
的建 构语 言 。 图3 右 图每一 套模 板 尺度决 定 了夯筑 的 成果 , 宽度 大致 为 1 . 7 — 1 . 8 米, 高度 为 1 . 7 — 1 . 8 米 。这 个 尺度 与村 民 自己根据 搬运 及操 作便 利 的角度 进行 估 量 的 。若果 说 建筑 师柯 布西耶 以 “ 模 数人 ” ( 下 图左 ) 作 为 他 建筑 尺 度 的标 准 的话 , 那么“ 桢杆” 的墙 体 单 元 也 是 可 以作 为村 落 中衡 量 建 筑 尺度 的一个 标 准 。 我 们从 现场 的房 屋可 以看 出 ,一般 维护 墙体 只需 要
三层 ( 1 . 7 x 3 = 5 . 1 m) 左 右就 能完 成 。 作 为空 间而言 , 这
新 苗计 划 项 目的扶 持 帮助 下 , 以生 土 建筑 中“ 桢杆 ” 夯筑 法 为研 究对 象 , 从 村 落调研 到 实践 反思 , 形 成 了
一
套还 处 在摸 索 中但 略有 成 效 的研 究 方 式 , 与 同行
为一个 完 整 界面 ,并且 只需要 一 套基本 的模 板就 能
T 具 就能 够快 速 建造 一 幢房 屋 ,甚 至是 一 个 村 庄 。 有 人会 觉 得 生 土建 筑代 表 着 乡村 的落 后 , 甚 至是 村 落 的危 机 , 但 是 放 在现 当今 以经 济 、 绿色、 高效 为主
产的 、 具 有 时代 意 义背 景 下 发 生着 改 变 。土墙 的优 势 得到 了发 挥 , 除 了其 作 为 良好调 节 温度 、 湿度 的绿 色建筑 材 料 条 件 ; 难 以想 象 只利用 一 些 基 础 的操 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4 贞岱村主入口 4. 驳岸设计 驳岸总长约 4 309 m,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合理 的驳岸设计,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 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驳岸的处理以开挖水渠及缓坡的土方,堆叠地 形,分隔空间,改善种植条件,同时在设计驳岸时 尽量避免单调垂直式硬质样式,充分利用土坡、草 地、大小卵石、天然石材、竹篱笆和岸边植物等自 然元素,修造成自然驳岸,种植垂柳、枫杨等岸边 植物,形成东、西支渠各异的、生态的、自然的滨 水景观(见图 5)。
贞岱村北部地势较高,南部为养殖水塘,其余
图 2 贞岱村局部村貌图 四、 工程方案内容
1. 地面铺装设计 在环境设计中,运用良好的色彩处理,带给人 们无限的愉悦和视觉美感,设计时,将点、线、面 这三种最基本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构建场地铺 装。 铺装的休闲用地,满足村民聚会、舞蹈、太极 晨练等的需求,同时布置村民棋牌娱乐的休闲桌椅、 四季花坛、健身小器材、健身休闲的林荫步道、趣 味步道、儿童嬉戏的沙坑、秋千等。 2. 水景水系设计 水景的的景观目的是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 悦目。在设计中,研究环境的要素,确定水景的形 式、形态、平面及立体尺度,形成和谐的量、度关 系,构成主景、辅景、近景、远景的丰富变化。 由贞岱渠、西支渠、东支渠构成的贞岱村景观 水体成为贯穿本项目景观设计的主轴,也是“示范 村庄”的标志景观所在(见图 3)。
[Keywords] agricultural city change, ditch transformation, rural landscape, folk customs, farm
一、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的东部的贞岱
村,在马銮湾水域北部,水域景观规划定位为休闲 滨水景观。根据景观水渠的特点、位置、功能,将 景观水体分为贞岱主渠、西支渠、东支渠,水体总 面积约为 10.72 万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景观硬 景、景观绿化、景观照明、泄洪闸以及绿化浇灌等 工程(见图 1)。
图 5 驳岸设计效果图 在河道上,根据自然地形、地貌,水体通过路 下箱涵或桥梁,从上游至下游,可以因地制宜的设 置自然梯级驳岸,层层跌落,形成梯级渠道和多级 蓄水水面。河道有深有浅、有缓有急、有宽有窄, 有直流、有跌水、有旋转,岸边有卵石、有土坡、 有水草、有树荫,布置芦苇荡、荷塘、莲池等湿地 生态展示场所,营造自然和谐、层次丰富的多样性 生态跌水景观,也为鱼类、鸟类提供一个可以栖息、 筑巢的家园,同时配置宽广、干净的草坪,为人们 亲子戏水、体会自然野趣提供场所。 景观水深度合理定在 0.3~0.6 m 和 0.5~1.0 m 左右。 5. 廊架与木栈道 因地制宜设置木栈道、廊架,为游人提供在水 边休闲乘凉之地,廊柱间设置座凳和安全木栏,为 求得水上倒影与紧临水面的效果,亲水平台贴近常 水位水面。 廊架在景点间起着连接的作用,也是景色的一 部分,与人行小道穿插、交汇,相互延伸,融化于 自然环境之中。 6. 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在贞岱主渠的北岸,有保留的民居,现阶段利 用它,用竹篱笆、木栅栏、木栏杆或花园篱笆围合, 配置景观植物、天然石材步道,与其小花园、菜园、 果园,共同形成令人向往的“小桥、流水、人家”
图 1 项目规划效果图 二、 建设的目标
站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和 “建设海沧新农村示范点”的高度,将其建设成为 环境优美、村容整洁、配套齐全的新农村的目标定 位来改造贞岱旧村。同时维护生态体系、凸显田园 特色、呵护村民权益。 三、 现状评价
贞岱村村庄占地面积 56.16 公顷,水域和其它 用地 16.28 公顷;全村村民 703 户,人口 3 000 人, 是东孚镇最大自然村庄。整个村庄座北朝南,面向 马銮湾,周边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村庄古建 筑物、宗祠保留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村民朴实热 情,是一个纯粹的远离都市的古朴农村。
图 3 贞岱村景观水体图 3. 景观小品设计 天然材质的、朴素的景观小品具有强烈的感染 力,与休闲场地和谐搭配,点缀在自然式景观的山 坡、草地池畔和水中,是人与自然的天然对话。 贞岱村是新农村的示范村,在村庄为海沧示范村庄的标志性建筑。 利用景石结合周边的环境,篆刻当地文化风俗 的图案、文字,体现民风民俗(见图 4)。
主要为村庄用地、果林用地以及少量农田用地(见 图 2)。
[关键词] 农城化 水渠改造 田园景观 民风民俗 农家乐
[Abstract] Xiamen city government transform to the most old villages and new villages construction, makes the village outlook a fundamental change, realizing the basic goal of layout optimization, road hardening, village street greening, lighting, sanitary clean, the environmental beautification. The project in Xiamen canghai area is a typical "agriculture city change" renovation project.
从贞岱村的景观设计展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
From the Character of Zhendai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Outlook Our New Town Construction
■ 傅 嬿 伍志坤 ■ Fu Yan Wu Zhikun
[摘 要] 厦门市政府对全市大多数旧村进行了改造和新村 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实现了布局优 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 化的目标。本工程便是厦门海沧地区的一个典型的“农城 化”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