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电路基本原理修订稿
滤波电路工作原理

滤波电路工作原理滤波电路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它的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或者衰减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从而得到所需的输出信号。
滤波电路在电子设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通信、音频处理、电源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滤波电路类型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电感、电阻等元件对输入信号进行频率选择性的处理。
根据不同的频率特性,滤波电路可以将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将其他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衰减或者完全去除。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滤波处理,得到所需的输出信号。
在滤波电路中,常见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可以通过特定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衰减高于该频率的信号;高通滤波器则相反,可以通过高于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而衰减低于该频率的信号;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两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衰减其他频率的信号;带阻滤波器则相反,可以衰减两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通过其他频率的信号。
除了基本的滤波器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滤波电路,如陷波滤波器、全通滤波器等。
这些滤波电路在特定的应用场合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实现对信号的精确处理和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滤波电路可以用于去除噪声信号、提取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实现音频处理、调节电源波形等。
例如,在音频放大器中,可以使用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在通信系统中,可以使用带通滤波器提取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在电源管理中,可以使用高通滤波器调节电源波形,保证电路稳定工作。
总之,滤波电路作为电子电路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频率选择性的处理,可以实现对信号的精确控制和处理,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希望本文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滤波电路的作用,实现更多的创新和应用。
滤波电路基本原理讲解

滤波电路基本原理讲解滤波电路是电子电路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滤除电信号中的某些频率成分,使得输出信号更加纯净和稳定。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讲解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
一、滤波电路的分类根据其频率特性和滤波功能的不同,滤波电路可以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四种基本类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四种滤波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1. 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具有通过低频信号并削弱高频信号的特点。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配合,使得低频信号能够顺利通过,而高频信号则被阻隔掉。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信号的频率进行限制和调整。
2. 高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与低通滤波器相反,它可以允许高频信号通过,并抑制低频信号。
高通滤波器的原理是通过电容和电感元件实现对信号频率的限制,使得高频信号能够通过,而低频信号则被屏蔽。
3. 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选择性地通过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信号,而在其他频率范围内进行衰减。
它的原理是由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组成,通过它们的串联或并联来实现对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滤波。
4. 带阻滤波器带阻滤波器,也称为陷波器,可以选择性地抑制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信号,同时允许其他频率信号通过。
它的原理是通过串联或并联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来实现对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阻隔。
二、常见的滤波电路除了上述四种基本类型的滤波电路,还有一些常见的滤波电路:1. RC滤波器RC滤波器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滤波电路,它由电阻和电容元件组成。
当RC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时,输入信号经过电容的充放电过程,通过电阻的分压作用输出,从而滤除高频部分;当RC滤波器为高通滤波器时,则是将低频信号通过电容短路,使其通过电阻输出。
2. LC滤波器LC滤波器由电感和电容元件组成,常用于无源滤波电路。
它的原理是通过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信号频率的选择性滤波。
LC滤波器可以作为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使用。
3. 陷波滤波器陷波滤波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滤波电路,用于抑制某一特定频率的信号。
滤波电路的原理

滤波电路的原理
滤波电路是一种用于去除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保留有用信号的电路。
它的原理基于信号的频率特性,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或阻止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来实现滤波。
滤波电路通常由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等元件组成。
根据元件的排列方式和连接方式,滤波电路可以分为低通滤波电路、高通滤波电路、带通滤波电路和带阻滤波电路。
低通滤波电路可以让低频信号通过,而阻止高频信号的传输。
它的原理是通过电容器对高频信号的阻抗产生作用,使高频信号流向地,从而实现对高频信号的滤波。
高通滤波电路则与低通滤波电路相反,它可以让高频信号通过,而阻止低频信号的传输。
高通滤波电路利用电感器对低频信号的阻抗产生作用,将低频信号流向地,从而实现对低频信号的滤波。
带通滤波电路可以选择某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同时阻止其他频率范围的信号传输。
它通常由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两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范围内信号的滤波。
带阻滤波电路则相反,它可以选择阻止某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允许其他频率的信号传输。
带阻滤波电路通常由低通滤波和高通滤波两部分组成。
通过合理选择滤波电路的元件和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范
围内信号的有效滤波,从而去除噪音或干扰,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信号。
这是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
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滤波电路

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滤波电路滤波电路是一种用于去除特定频率信号或减弱噪声干扰的电路。
在电子设备中,滤波电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质量,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滤波电路,帮助读者理解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和电感元件对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阻断或放行。
根据频率特性,滤波电路可以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具体的滤波器设计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二、滤波器的参数选择在设计滤波电路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通带和阻带的边界频率、通带衰减和阻带衰减,以及滤波器的阻抗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选择适当的参数可以达到滤波效果的最佳性能。
三、滤波电路的具体设计方法滤波电路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设计方法,以低通滤波器为例:1. 确定通带、过渡带和阻带的频率范围。
根据所需的滤波效果和应用需求,确定通带范围内的最高频率和过渡带范围。
阻带范围是指需要滤除的频率范围。
2. 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
根据所需的滤波特性,选择适当的滤波器类型,如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或椭圆滤波器等。
3. 计算滤波器的阻抗。
根据滤波器类型和通带阻带的需求,计算并选择合适的阻抗。
通常可以使用标准阻抗值或自定义阻抗。
4. 设计滤波器的元件数值。
根据所选的滤波器类型和阻抗值,使用滤波器设计工具或公式计算电容和电感元件的数值。
确保元件数值符合市场上可用的标准值。
5. 绘制滤波电路的原理图。
根据计算得到的元件数值,绘制出滤波电路的原理图。
确保元件的连接正确且布局整齐。
6. 进行仿真和测试。
使用电子仿真软件,对设计的滤波电路进行仿真,验证滤波效果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实际测试滤波电路的性能。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滤波电路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频率响应不理想。
简述滤波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滤波电路的原理及应用一、滤波电路的原理滤波电路是一种能够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信号的电路,其原理是基于电容、电感和电阻的特性(RC、RLC电路)。
滤波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滤除杂散信号,提取需要的信号成分,使其保持较稳定的幅度和相位。
滤波电路的原理可以分为两种:低通滤波和高通滤波。
1. 低通滤波低通滤波电路可以通过滤除高频信号,使得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而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被滤除。
其原理是通过增加电容或电感的阻抗来实现。
常见的低通滤波电路有RC低通滤波器和RLC低通滤波器。
•RC低通滤波器:通过连接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电路,使得高频信号被短路,只有低频信号通过。
•RLC低通滤波器:在RC电路的基础上,引入电感,通过改变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实现截止频率的调整,进一步滤除高频信号。
2. 高通滤波高通滤波电路可以通过滤除低频信号,使得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而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被滤除。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电容和电感的阻抗来实现。
常见的高通滤波电路有RC高通滤波器和RLC高通滤波器。
•RC高通滤波器:通过连接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电路,使得低频信号被短路,只有高频信号通过。
•RLC高通滤波器:在RC电路的基础上,引入电感,通过改变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实现截止频率的调整,进一步滤除低频信号。
二、滤波电路的应用滤波电路在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信号处理滤波电路在信号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滤波电路,可以滤除噪声和干扰信号,提取出需要的信号成分。
例如,在音频设备中,使用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使得音频信号更加纯净;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带通滤波器选择特定频段的信号,排除其他频段的干扰。
2. 电源滤波电源滤波电路用于去除电源信号中的高频噪声,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在电子设备中,电源不稳定会对各个模块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因此需要使用滤波电路进行稳定化处理。
常见的电源滤波电路包括LC滤波器和小信号RC滤波器。
3. 无线通信系统滤波电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应用广泛。
滤 波 电 路

滤 波 电 路
电 容 滤 波 电 路
1.1
第8页
2)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每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
ID
I o (半波)
每只二极管所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U DM 2U 2
U DM 2 2U 2
(桥式、全波) (半波)
电容滤波电路适用于要求输出电压高、负载电流较小,并且负载较稳定 的电路中。
第5页
滤 波 电 路
电 容 滤 波 电 路
1.1
1 工作原理
在u2的正半周,且u2>uC(电容两端电压)时,VD1、VD3正向导通,此 时,u2给负载供电的同时对电容器C充电,当充到最大值,即uC=Um后,uC 和u2都开始下降,u2按正弦规律下降,当u2<uC时,VD1、VD3承受反向电 压而截止,电容器对负载放电,uC按指数规律下降。
在u2的负半周情况相似,只是在|u2|>uC时,VD2、VD4正向导通。经滤 波后uo的波形如图12-6所示,显然脉动减小。
滤 波 电 路
电 容 滤 波 电 路
1.1
第6页
图12-6 波形图
滤 波 电 路
电 容 滤 波 电 路
1.1
第7页
2 负载上电压的计算
一般常用如下公式估算电容滤波时的输出电压平均值
常用复式滤波 电路
表12-1 常用复式滤波电路的比较 适用场合
Γ型LC滤波电
适用于电流较大、要求输出电压非常平稳的场合,用于
路
高频时更为合适
Π型LC滤波电
它的滤波效果比Γ型LC滤波电路更好,但整流二极管的冲
路
击电流较大,因此更适用于小电流负载场合
该电路中用电阻R代替了Π型LC滤波电路中的电感线圈,
Π型RC滤波电 路
滤波器的滤波电路原理

滤波器的滤波电路原理点击次数:9 发布时间:2011-3-14 14:38:25用电路原理解释其滤波功能如下图1和图2所示。
图1 并联无源滤波器ppf 图2 并联有源滤波器电流分布图电流分布图图1中: s—电源系统;l—负载(全部谐波源负载);ppf—lc型滤波器(无源);paf—有源滤波器;efa—有源滤波器产生的某h次谐波;电势,数量上和ih·xfa相等,但方向相反;ih—由全部负载l产生的某h次谐波合成电流;xfp和xfa—无源和有源滤波器支路的第h次谐波电抗;ihs—流向电源系统的某h次谐波电流;ihp和iha—流向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电流;uh—分支点的某h次谐波电压。
(1) 无源滤波器电路:对系统s产生的谐波电压uh= ihs·xs=ihp·xfp由于xfp<<xs,因此ihs<<ihp ih= ihs+ihp,这样大部分谐波电流都流向滤波器,而其谐波阻抗xfp很小,因此uh=ihp·xfp就可以限制到标准值以下。
(2) 有源滤波器电路:在其中可产生1个反电势其大小和iha·xfa相等(或极接近)但方向相反,因此uh= iha·xf a-efa=0。
也就是说分支点的谐波电压uh=0,谐波电流全部流向有源滤波器,理论上流向系统中的谐波电流可为0,实际上不可能,据介绍,某工程滤波前后的谐波电流为:3次为28/2a,5次为358/3.5a,7次为86/3.6a。
2 滤波器的结构原理及特点(1) 无源滤波器以5次谐波的单调谐波滤波器为例,它由电感电容串联后并联在电网上,其结线如图3。
图3 lc滤波器结线图若忽略电阻,其5次谐波阻抗最小时,滤波效果最好,理论上可使xhc=xhl即总谐波阻抗为0,此时5ωl=1/5ωc,ω为基波角频,l、c为电感电容值。
经换算ωl=1/25×1/ωc=4%×1/ωc,即xl=4%xc为可靠起见,往往取值比4%要大。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1.电容的基本原理电容是一种被动元件,其具有可以储存电荷并具有能量存储的能力。
电容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场的存在而产生的,当两个电极之间存在电势差时,就会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一个电场。
当电势差不断变化时,电场就会通过电容器中的绝缘介质以电场能量的形式储存,并在电势差发生变化时释放。
2.电容滤波电路的基本结构3.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当电源开始提供电压或电流输入时,首先经过电容器的极板,电容器会对电压或电流进行储存。
当电源的电压或电流的幅值变化较大时,相应的电容器也会快速储存或释放电荷,以保持电压或电流的平滑变化。
而当电源的电压或电流的幅值变化较小时,电容器会较慢地储存或释放电荷,以保持电压或电流的稳定。
4.电容滤波电路的滤波特性电容滤波电路主要通过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来实现滤波。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高时,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速度较快,能够较好地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从而减小或消除输入信号中的高频成分。
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低时,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速度较慢,无法有效地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从而保持输出信号的平稳。
5.电容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电容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主要取决于电容器的容值。
当电容器的容值较大时,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速度较慢,对于较低频率的输入信号可以起到较好的滤波效果。
而当电容器的容值较小时,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速度较快,对于较高频率的输入信号可以起到较好的滤波效果。
6.电容滤波电路的应用总结起来,电容滤波电路通过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它通过选择适当的电容器容值来实现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从而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滤波电路基本原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滤波电路基本原理
?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纯粹的直流,从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的输出,与直流相差很大,波形中含有较大的脉动成分,称为纹波。
为获得比较理想的直流电压,需要利用具有储能作用的电抗性元件(如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来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以获得直流电压。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
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
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
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
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基波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
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
S≈O.67。
对于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采用C型滤波电路后,其脉动系数S=1/(4(RLC/T-1)。
(T为整流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的周期。
)
电阻滤波电路
RC-π型滤波电路,实质上是在电容滤波的基础上再加一级RC滤波电路组成的。
如图1(B)RC滤波电路。
若用S表示C1两端电压的脉动系数,则输出电压两端的脉动系数S=(1/ωC2R)S。
由分析可知,电阻R的作用是将残余的纹波电压降落在电阻两端,最后由C2再旁路掉。
在ω值一定的情况下,R愈大,C2愈大,则脉动系数愈小,也就是滤波效果就越好。
而R值增大时,电阻上的直流压降会增大,这样就增大了直流电源的内部损耗;若增大C2的电容量,又会增大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起来也不现实。
这种电路一般用于负载电流比较小的场合.
电感滤波电路
根据电抗性元件对交、直流阻抗的不同,由电容C及电感L所组成的滤波电路的基本形式如图1所示。
因为电容器C对直流开路,对交流阻抗小,所以C并联在负载两端。
电感器L对直流阻抗小,对交流阻抗大,因此L应与负载串联。
(A)电容滤波
(B)C-R-C或RC-π型电阻滤波脉动系数S=(1/ωC2R')S'
(C)L-C电感滤波
(D)π型滤波或叫C-L-C滤波
图1 无源滤波电路的基本形式
并联的电容器C在输入电压升高时,给电容器充电,可把部分能量存储在电容器中。
而当输入电压降低时,电容两端电压以指数规律放电,就可以把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
经过滤波电路向负载放电,负载上得到的输出电压就比较平滑,起到了平波作用。
若采用电感滤波,当输入电压增高时,与负载串联的电感L 中的电流增加,因此电感L将存储部分磁场能量,当电流减小时,又将能量释放出来,使负载电流变得平滑,因此,电感L也有平波作用。
利用储能元件电感器L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点,在整流电路的负载回路中串联一个电感,使输出电流波形较为平滑。
因为电感对直流的阻抗小,交流的阻抗大,因此能够得到较好的滤波效果而直流损失小。
电感滤波缺点是体积大,成本高.
?
桥式整流电感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
电感滤波的波形图如图2所示。
根据电感的特点,当输出电流发生变化时,L中将感应出一个反电势,使整流管的导电角增大,其方向将阻止电流发生变化。
图2电感滤波电路
在桥式整流电路中,当u2正半周时,D1、D3导电,电感中的电流将滞后u2不到90°。
当u2超过90°后开始下降,电感上的反电势有助于D1、D3继续导电。
当u2处于负半周时,D2、D4导电,变压器副边电压全部加到D1、D3两端,致使D1、D3反偏而截止,此时,电感中的电流将经由D2、D4提供。
由于桥式电路的对称性和电感中电流的连续性,四个二极管D1、D3;D2、D4的导电角θ都是180°,这一点与电容滤波电路不同。
图3电感滤波电路波形图
已知桥式整流电路二极管的导通角是180°,整流输出电压是半个半个正弦波,其平均值约为。
电感滤波电路,二极管的导通角也是180°,当忽略电感器L的电阻时,负载上输出的电压平均值也是。
如果考虑滤波电感的直流电阻R,则电感滤波电路输出的电压平均值为
要注意电感滤波电路的电流必须要足够大,即RL不能太大,应满足wL>>RL,此时IO(AV)可用下式计算
由于电感的直流电阻小,交流阻抗很大,因此直流分量经过电感后的损失很小,但是对于交流分量,在wL和上分压后,很大一部分交流分量降落在电感上,因而降低了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
电感L愈大,RL愈小,则滤波效果愈好,所以电感滤波适用于负载电流比较大且变化比较大的场合。
采用电感滤波以后,延长了整流管的导电角,从而避免了过大的冲击电流。
电容滤波原理详解
1.空载时的情况
当电路采用电容滤波,输出端空载,如图4(a)所示,设初始时电容电压uC为零。
接入电源后,当u2在正半周时,通过D1、D3向电容器C充电;当在u2的负半周时,通过D2、D4向电容器C充电,充电时间常数为
(a)电路图?(b)波形图
图4 空载时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
式中包括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直流电阻和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
由于一般很小,电容器很快就充到交流电压u2的最大值,如波形图2(b)的时刻。
此后,u2开始下降,由于电路输出端没接负载,电容器没有放电回路,所以电容电压值uC不变,此时,uC>u2,二极管两端承受反向电压,处于截止状态,
电路的输出电压,电路输出维持一个恒定值。
实际上电路总要带一定的负载,有负载的情况如下。
2.带载时的情况
图5给出了电容滤波电路在带电阻负载后的工作情况。
接通交流电源后,二极管导通,整流电源同时向电容充电和向负载提供电流,输出电压的波形是正弦形。
在时刻,即达到u2 90°峰值时,u2开始以正弦规律下降,此时二极管是否关断,取决于二极管承受的是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
先设达到90°后,二极管关断,那么只有滤波电容以指数规律向负载放电,从而维持一定的负载电流。
但是90°后指数规律下降的速率快,而正弦波下降的速率小,所以超过90°以后有一段时间二极管仍然承受正向电压,二极管导通。
随着u2的下降,正弦波的下降速率越来越快,uC 的下降速率越来越慢。
所以在超过90°后的某一点,例如图5(b)中的t2时刻,二极管开始承受反向电压,二极管关断。
此后只有电容器C向负载以指数规律放电的形式提供电流,直至下一个半周的正弦波来到,u2再次超过uC,如图5(b)中的t3时刻,二极管重又导电。
以上过程电容器的放电时间常数为
电容滤波一般负载电流较小,可以满足td较大的条件,所以输出电压波形的放电段比较平缓,纹波较小,输出脉动系数S小,输出平均电压UO(AV)大,具有较好的滤波特性。
(a)电路图?(b)波形图
图5带载时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以上滤波电路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需要很大的电容容量才能满足要求,这样一来大容量电容在加电瞬间很有很大的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对整流二极管,变压器冲击很大,所以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在整流前加一的功率型NTC热敏电阻来维持平衡,因NTC热敏电阻在常温下电阻很大,加电后随着温度升高,电阻阻值迅速减小,这个电路叫软起动电路。
这种电路缺点是:断电后,在热时间常数内, NTC热敏电阻没有恢复到零功率电阻值,所以不宜频繁的开启。
为什么整流后加上滤波电容在不带负载时电压为何升高?这是因为加上滤波测得的电压是含有脉动成分的峰值电压,加上负载后就是平均值,计算:峰值电压=×理论输出电压
有源滤波-电子电路滤波
电阻滤波本身有很多矛盾,电感滤波成本又高,故一般线路常采用有源滤波电路,电路如图6。
它是由C1、R、C2组成的π型RC滤波电路与有源器件晶体管T组成的射极输出器连接而成的电路。
由图6可知,流过R的电流IR=IE/(1+β)=IRL/(1+β)。
流过电阻R的电流仅为负载电流的1/(1+β).所以可以采用较大的R,与C2配合以获得较好的滤波效果,以使C2两端的电压的脉动成分减小,输出电压和
C2两端的电压基本相等,因此输出电压的脉动成分也得到了削减。
从RL负载电阻两端看,基极回路的滤波元件R、C2折合到射极回路,相当于R减小了(1+β)倍,而C2增大了(1+β)倍。
这样所需的电容C2只是一般RCπ型滤波器所需电容的1/β,比如晶体管的直流放大系数β=50,如果用一般RCπ型滤波器所需电容容量为1000μF,如采用电子滤波器,那么电容只需要20μF就满足要求了。
采用此电路可以选择较大的电阻和较小的电容而达到同样的滤波效果,因此被广泛地用于一些小型电子设备的电源之中。
电容自谐振频率表
根据LC电路串联谐振的原理,谐振点不仅与电感有关,还与电容值有关,电容越大,谐振点越低。
许多人认为电容器的容值越大,滤波效果越好,这是一种误解。
电容越大对低频干扰的旁路效果虽然好,但是由于电容在较低的频率发生了谐振,阻抗开始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对高频噪声的旁路效果变差。
表1是不同容量瓷片电容器的自谐振频率,电容的引线长度是1.6mm(你使用的电容的引线有这么短吗)。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