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一)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如果让你写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精选篇1)我爱看中国四大名作,其中又最爱看《三国演义》,这几天来,我把三国演义连环画册六十册,每册仔仔细细看完了,真是深深有感。

三国演义,叙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吴、蜀、魏三国鼎立期间的一个个精彩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赵子龙单骑救主和赵云截江救阿斗的两个故事,我认为这两个故事写得最为精彩。

都真诚详细描述出部下对主公的忠心耿耿。

如赵云冒死在百万曹军中救出小主公,冲出重围,将他交给刘备;赵云截江救阿斗写出了赵云有胆有识,从东吴船上救下阿斗。

从中告诫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对国家对人民要忠心。

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如赤壁大战、铁笼山姜维困司马,写出其中有些人的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能打善战等的故事情节。

在吴、蜀、魏,三个国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国家就是蜀国,虽然蜀国的物力、财力都比不上魏国和吴国,但蜀国人才很多,像智慧过人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常山赵子龙,智勇双全的关羽,能打善战的张飞,无人能敌的马超。

,并且我此刻又生长、生活在当时的蜀国的土地上。

但我厌恶战争,厌恶你打我杀,厌恶对立,还好,此刻我们国家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战争,没有罪恶的子弹,没有战争的硝烟,我爱我的国家。

我要学习三国演义中那些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对国家忠心耿耿精神!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精选篇2)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

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仅有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我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

三国演义1500字读后感「3篇」

三国演义1500字读后感「3篇」

三国演义1500字读后感「3篇」三国演义1500字读后感(一)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

《三国演义》这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

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精选9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精选9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精选9篇)三国演义1500字篇1《三国演义》是一部不可多的大作,在这里智慧、权利、财富相互交错,各路英雄纷纷招兵买马,企图在动荡的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统一中原。

《三国演义》中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每一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反之都蕴藏着玄机,无不展现着历史更迭的蛛丝马迹,是一部值得拜读的书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风流倜傥的曹植被逼含泪写下七步诗,汉献帝刘协自裁,曹丕登上了皇位这个宝座,曹氏家族首先建立了魏国。

位于西川以刘备为首的汉室后裔建立蜀国,他们凭借西川天险,加紧训练,意图攻取中原,直捣长安与洛阳,达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终极目标。

而世代历居江东的孙氏也凭借江东水师和能人异士占得一席之地,后称王,建吴国,至此三足鼎立。

但后来司马家族主宰魏朝,司马昭灭蜀,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朝,后又灭东吴,天下终归司马氏,结果令人唏嘘。

书中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尤其是以刘备、曹操、孙权为主各守一方的人物故事情节描写。

在花费很长时间读完此书后,我深深感知到人才和性格的重要性。

书中有很多足智多谋的人才,想必大家第一个脱口而出的就是诸葛亮,我也非常非常喜欢他的神机妙算,欣赏他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从书中你可以看到诸葛亮与周瑜合作的赤壁大战,大败曹操百万大军;你还可以看到他舌战群儒,与孙权一起达成孙刘同盟;你还可以看到他七擒孟获,大展军威;你当然还可以看到他七出祈山,出发时写下流芳百世的《出师表》,只为完成刘备的托付。

他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连周瑜死前都不甘的发出“既生瑜,何生亮啊”,他是多么难得的人才,试想没有他又该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我还喜欢的另一个谋士便是荀彧,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曹操后来的发展才能逐渐壮大,如日中天。

书中其它的谋士鲁肃、程昱、司马懿、凤雏、陈宫等等都为他们所效忠的主人出谋划策,取得一定得成效。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推荐样。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比比皆是,曹操煮酒论英雄谈笑间留下了“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如孙仲碟”的佳话,火烧赤壁曹操统率八十万大军南下,来势是何等之凶,可又在一把大火中灰飞烟灭,让人扼腕·······智勇双全,谦虚谨慎——赵云我最敬佩的还是长坂坡赵云孤身救幼子。

你想一想,当年赵云孤身一人,却敢冲进曹军几十万大军之中,尽管他骁勇善战,可换作别人,有这么大的胆量吗?这一场杀,赵云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他冲进曹营找到了刘备的夫人,让出自己的马让她骑,反又杀死夏候婴,夺得青缸剑,最后才救出小主人阿斗。

又冲出敌阵,终于保证了刘备唯一一个儿子的生命安全。

而当赵云拼死救回阿斗,见到刘备时,不表有功,却言有过,他的谦逊之心,一至于此,着实令人钦佩。

英勇善战、谦虚谨慎、赤胆忠心是对赵云最好的写照。

难怪赞颂赵云的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之龙。

旷世奇才——诸葛亮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更让我羡慕。

隆中对简短话语中,体现出他对天下大势的精辟分析,洞察未来,奠定鼎足天下的基础。

借东西,将气象知识灵活应用于军事之中,创立了典范。

空城计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在那时候,诸葛亮手下只有五千士兵,其中的一半还运粮去了,手中只有不到三千的士兵,但他不慌不忙,从容地应对司马懿带领的十万大军,利用司马懿的弱点,虚虚实实,无兵胜似有兵,直接用气势吓走了司马懿的十万大军。

真是非一般人能有的胆识和智慧!在他为刘备争天下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其超凡的智慧。

从“博望城火攻李典”,“火烧新野拒曹军”,到“智激周瑜”,“智处华容”,“智取汉中”再到稳定汉中,出师南征和两次出师伐魏。

就连作者,在字里行间也对诸葛亮充满了深深的敬佩。

徐庶赞叹诸葛亮时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出神鬼没守计”,而诸葛亮在今早已成为智慧化身,聪明的代名词。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6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6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6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通用6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一部三国多少热血豪杰,多少经典故事!其中《桃园三结义》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章。

刘备、张飞、关羽小说里最有名的三位英雄豪杰。

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什么时候认识的吗?刘玄德家里很穷,每天只能靠卖草鞋为生。

有一天,刘玄德刚卖完草鞋,看见了文榜,就唉声叹气,然后有人问:大丈夫不去为国家出力,在这叹什么气?刘玄德说:我本是汉室宗亲,今见黄巾大乱,但是不可以杀贼安民,只能恨自己无能,所以才叹气。

刘玄德之后才知道,这个人姓张名飞,字翼德。

......人一起到村店中饮酒,之后又见到了一位壮汉,推着车子,来到店里休息,并且大声叫来小二快去拿酒来,好让他去投军。

刘玄德一见,便邀请他一块座,并问他的名字,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关云长,关羽。

三人一起到张飞的庄上,一起谈论大事,看见越谈越投合,就决定结为兄弟,张飞的庄后有一桃花林,桃花开的正旺。

次日,三人便在桃林结为兄弟......这一结义,就有了很多的故事。

三人互相照顾、同床睡觉,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和亲兄弟一样亲。

可从《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看出,诸葛亮知道关羽是不会杀曹操,可是刘玄德却不知道,关羽空手回营,便让诸葛亮赐死,刘玄德在旁边求情说,三人结义时,说同年同月同日死,请诸葛亮记过,将功赎罪,孔明才才饶了关羽一死。

刘、关、张三人虽誓说同年同月同日死,但关羽却第一个死的。

关羽带着大儿子关兴去应战敌人,但是却被孙权用计抓获,被抓后,关羽关兴宁死不服,便英年早逝了。

刘备和张飞知道后心中愤怒难平,便要起兵征东吴,可是张飞因为对将士们不好,平时又打又骂,被范疆和张达陷害,取了道级给孙权。

百家笔记网刘备得知后,心中十分恼火,誓死也要杀了孙权,扎营七百里外,要征伐孙权。

可是刘备最终没有听孔明的话,病死了。

刘、关、张三人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1500字3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1500字3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1500字3篇读三国演义有感1500字1杨慎词云: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

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

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

后来,许攸投奔曹操。

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

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为“大丈夫”!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

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

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

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

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

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渡难关。

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在某些时候,刘备毕竟也是“官”场之人,心思紧密。

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还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

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

”这一招可真歹毒。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500(精选31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500(精选31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500(精选31篇)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500 篇1我今天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印象。

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人。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

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

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

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至仁至义,热爱百姓。

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

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

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

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

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

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左右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左右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左右【导语】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左右(共1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杨晨在悠悠五千年的华夏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东西泛着耀眼的光芒,犹如浩渺银河中的明月,在皎洁的光晕下,照亮着无数后辈前进的脚步。

而他们的创作者,也就这样紧紧地被世人所铭记。

他们的灵魂与他们创作的作品一样流芳百世。

这样一本书,它傲然屹立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他的名字叫做《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出自明代作家罗贯中笔下,以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为基础,经过作者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长歌。

它是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及第一本章回体小说。

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并广为流传深受大众所喜爱、传颂,其中奇思妙想的文字,妙趣横生的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各路豪杰逐鹿中原,这方唱罢我登台,不论是“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韬光养晦”的大汉皇叔刘备还是历经三世拥有着“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孙权,都被这样一本书洋洋洒洒地写出了生命力。

或许只是寥寥数笔,一个富有张力清晰完整的故事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魏蜀吴三足鼎立,我独钟情于蜀国。

从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到得荆州进而收取益州汉中,整个西南地区为其所有,三分天下有其一。

这离不开蜀汉团队中成员们的精诚合作,协同作战。

而且在这个团队中,有三个核心组成的`中轴线,仿佛铁三角一般,支撑起了蜀汉的坚强脊梁。

“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虽然蜀汉弱小,但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穷尽一生致力于恢复大汉天下。

人被击倒了不可怕,精神头信念垮掉了才可怕,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在一个团队中方显得弥足珍贵。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一)
五千年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这璀璨的文明之下,积淀了独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的文化中尤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却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千千万万惊奇的人们眼前.
四部名著虽大,但与中国有史以来人们所创作下的作品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谓四大名著,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人多个阶层拜读过而已.在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是最受平民欢迎,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古典名著,时光走过数百年,自人们从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来,人们所涉猎的书籍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说>太过空虚,不实际,有人说>充满了大男子主义,没有文学韵味,有人说>太过婆妈,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只有>为万千大众所青睐,尽管依然有反对之声,说它只不过是迥异于>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读它,品味着它,总之,穿越数千年,>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外国文学史的宠儿.
从表面上理解,所谓三国演义,也就是三个国家,三个集团的人物的一出演义大戏,这与水水浒传有相同之处,>正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像关羽这样的豪迈英雄,一个又一个像曹操这般的奸诈枭雄,一个又一个的像诸葛亮一般的济世奇才所组成的书,所谓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唇枪舌剑的舌战群儒,也不过是逢场作戏的配角,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其真正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整本书读完,仿佛与刚这千千万万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见了张飞的勇猛,关羽的正义凛然,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老谋深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这些,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要算是著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了,或许在看过司马懿,许庶,庞统的奇才大略之后,诸葛亮那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计依然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新鲜感,可是这样读过>之后未免令人产生了审才疲劳,读多了反而会令人产生厌倦感,失去了一读再读的兴趣,相反,诺我们从诸葛亮在刘备一手缔造的集团之中的为官之道之处细细品味,不禁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自刘备有幸结识了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之后,在复兴汉室的艰辛道路上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篱下的他,虽然有英勇无比的关张两兄弟的鼎力相助,可仍然感觉需要一名助手,可他一没权,二没钱,三没势,又怎么会有人投靠呢?可上帝给每一位渴求贤才的军阀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将诸葛亮这位济世奇才送给了这位穷困潦倒的没落皇叔 ,虽然,刘备毕恭毕敬地从穷得响叮当山沟里请来了这位军师,对其信任有嘉,可是在刘备这个用血缘关系堆积起来的大山之中,外人想要大展拳脚可谓是难中之难,像孙乾,魏延这样的人才不是被冷落一旁就是被铲除,心细的诸葛亮又怎么不会想到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的贤才投奔明主那般着急,立马就投奔他人帐下,临走时还细细嘱咐弟弟要尽心管理家务,好像到了将来要告老还乡,对刘备手中那前途无量的家业没有丝毫贪欲一般,也不同与其他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好大喜功,还威胁主上的统治,最后被当作威胁被铲除,诸葛亮不仅在刘备这个巨大的宗亲集团中始终以一个助手的姿态做事,也不在刘备的眼皮底下拉帮结派,不管是有意无意,恐怕将来刘备在肃清内奸时绝对不会将麻烦降到诸葛亮的头上,不象历史上一些功高盖主的人,忠心为主子服务,最终却落得被杀的下场,不然在刘备临终托孤之时有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经营一世的蜀国交付于诸葛亮一个外人,而又不将其交给关羽张飞这两个一同出生入死的骨肉兄弟或是他们的后代呢?当然,幼主幼小无能,好吃喝玩乐这是刘备早已看在眼里的事,他无法信任这样一位昏庸的幼主才将大壁江山交与诸葛亮也是原因之一,但诸葛亮勤勉一世为刘备打下江山,以及他别具一格的为官之道,让刘备不忍心也不敢怀疑他的诸葛先生有任何不二企图,在这布满了重重困难的为官之道上,诸葛亮得以尽情释放他的才华,而又进退自如,最终功成名就的真正原因正是在此.
不只是在古代,在与朋友之间,在班级之中,在复杂的办公室政治之中,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诸葛亮的为官之道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难题的良策,也许,
最吸引各位诸葛迷的原因正是在于此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