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华裔人士
中国IT名人档案

1994年 被委任为集团属下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
1998年 离开陆家嘴集团,加入金信证券公司
1999年 与妻子、弟弟、同学等一起创办盛大网络,开始做卡通网站
2000年 盛大获得中华网风险投资,制定要做网上迪斯尼的发展战略
2001年 与中华网合作破裂,背水一战代理韩国网络游戏《传奇》,绝处逢生
1996年,杨元庆领导的联想电脑公司取得中国PC机销量第一名,同时拓展了自有品牌产品线,向服务器产品方向、向笔记本电脑产品方向投入了研发、制造、销售资源。
1997年,联想电脑继续位居中国市场PC销量第一,并代表中国品牌首次进入亚太六强。
1998年,联想电脑跃居亚太市场第五(不含日本),这是亚太前十位厂商中唯一一家持续5个季度市场份额和排名都攀升的电脑厂商。1998年联想制造的第一百万台电脑下线。
杨元庆为国家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同时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获得全国青联授于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在《亚洲周刊》的推进亚洲发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为两名中国大陆代表之一入选;2001年6月,获得“商业周刊”亚洲版评选的“亚洲之星”称号。
2002年 盛大网络年营业额达到6.8亿元人民币,纯利1亿元人民币
2003年 当选中国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
2003年 获得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日本软银集团4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向希望工程等累计捐款已近千万元人民币。
2004年 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加盟盛大任总裁,陈天桥继续任盛大董事长兼CEO,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截至2004年7月,已经成为市值排名第二的中国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1999年底,怀抱“科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时也拥有国内最优秀的管理团队、产品设计、开发和维护团队;在商业模式方面,也同样具有开创性,对中国企业2年8月出任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经理,后任珠海公司副总经理。
PC历史上的20位英雄人物

[08-08]回首PC的20年历史 - 细数PC历史上的20位英雄人物回首PC的20年,它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历史,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为人羡慕、令人敬仰;他们对PC业的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繁荣,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不应忘记的。
当本文重现历史的一幕幕时,我们会看到什么?无疑,其中有光辉与荣耀,有财富与成就,当然,也有遗憾与悲怆……一、电脑始祖:冯·诺依曼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
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又都叫“冯·诺依曼机器”,就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评价。
对于冯·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遗憾。
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得冯· 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由外存储向内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
在冯·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冯·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 (Stored Program),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
冯·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为“爱达法克”(EDVAC),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erete Variable Computer)的简称。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 (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

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中,不乏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贡献为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
1.毛泽东:作为我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先生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他高度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曾亲自下令将计算机引进中国,为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奠定了基础。
2.丁家庄:丁家庄先生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于1957年开始从事计算机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
他曾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华山一号”,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陈景润:陈景润先生是我国信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之一,他在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成果丰硕。
他曾发明了著名的“陈景润算法”,为解决某些复杂的计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李国桢:李国桢先生被誉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他曾主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六三机”,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在计算机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5.吴文俊:吴文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信息科学家,他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曾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高速计算机——“银河一号”,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他还在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对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他们的杰出贡献和突出成就,不仅对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激励。
我们应该倍加珍视他们的贡献,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计算机领域著名人物

引言概述:在计算机领域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贡献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还为我们展示了计算机科学的广阔前景。
本文将继续介绍几位在计算机领域中备受赞誉的著名人物,他们的思想和创新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正文内容:一、李开复(LiKfu)1.李开复的背景与教育经历2.李开复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贡献3.李开复的投资与孵化平台4.李开复在领域的研究成果5.李开复对中国创业环境的影响与贡献二、艾伦·图灵(AlanTuring)1.图灵的生平与背景介绍2.图灵机的概念与影响3.图灵测试及其对的意义4.图灵对密码学的贡献与破解德国Enigma密码机5.图灵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奠基作用三、黄仁宇(HuangRenyu)1.黄仁宇的背景与教育经历2.黄仁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贡献3.黄仁宇对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影响4.黄仁宇对开源软件运动的推动作用5.黄仁宇的著作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四、林纳斯·托瓦兹(LinusTorvalds)1.托瓦兹的背景与教育经历2.Linux操作系统的产生与发展3.开源运动与托瓦兹的开发模式4.托瓦兹对版权与软件自由的看法5.Linux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影响和贡献五、约翰·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1.冯·诺伊曼的生平与背景介绍2.冯·诺伊曼体系结构的提出与应用3.冯·诺伊曼计算机的设计理念4.冯·诺伊曼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5.冯·诺伊曼的其他领域贡献与影响总结:通过对计算机领域著名人物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李开复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推动了的发展,艾伦·图灵为和密码学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黄仁宇为中国计算机科学教育和开源软件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林纳斯·托瓦兹的Linux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约翰·冯·诺伊曼则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设计理念方面为整个计算机科学奠定了基础。
对计算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资料

1、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美籍匈牙利裔科学家、数学家,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1945年,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和二进制原理,后来,人们把利用这种概念和原理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统称为“冯.诺曼型结构”计算机。
冯.诺曼结构的处理器使用同一个存储器,经由同一个总线传输。
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并实现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由于指令和数据都是二进制码,指令和操作数的地址又密切相关,因此,当初选择这种结构是自然的。
但是,这种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总线的结构,使得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
2、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6.23—1954.6.7),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他被视为计算机之父。
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
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
“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
“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
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
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3、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
科学家,现代信息论的著名创始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
1948年香农长达数十页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成了信息论正式诞生的里程碑。
在他的通信数学模型中,清楚地提出信息的度量问题,他把哈特利的公式扩大到概率pi不同的情况,得到了著名的计算信息熵H的公式:H=∑-pi log pi。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中的杰出人物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中的杰出人物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中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在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人物:1.赵忠贤(1933年-2011年)赵忠贤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科学的“精神领袖”。
他是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会首任理事长,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创始人之一。
赵忠贤在中国计算机教育、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倡导了“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战略思想,对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李四光(1931年-2010年)李四光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
他是中国最早一批从美国留学归国的计算机专家之一,为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1960年代中期回国后,在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后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创建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
他还在中国科学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性能计算机“银河一号”,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定了基础。
3.邓稼先(1925年-2019年)邓稼先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主持研制并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红旗一号”。
他在计算机研究、设计和应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丁文江(1938年-)丁文江是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丁文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网络计算机”概念,并是中国最早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专家之一。
他还在中国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5.刘家昌(1933年-)刘家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家之一。
他在中国计算机和半导体器件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领导了中国第一台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的研制和生产,为中国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在中国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育和研究。
三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人士

、
、
第一位 王安 • 王安——王安电脑公司的创始人。 • 王安是来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聪明非凡,先后 于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就读,于1948年获 哈佛博士学位。不久,他发明"磁芯记忆体", 大大提高了电脑的贮存能力。1951年,他创办 1951 王安实验室。1956年,他将磁芯记忆体的专利 权卖给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获利40万美元。雄 心勃勃的王安并不满足于安逸享乐,对事业的 执着追求使他将这40万美元全部用于支持研究 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电晶体制造的 桌上电脑,并由此开始了王安电脑公司成功的 历程。
下页
80年代初,王安靠在计算机领域掌握的先进技术成 为全球第五富翁和华人首富,被认为是第一个全球 意义上的华人企业家,连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都说 ,如果王安能完成公司的战略转折的话,就不会有 他的微软公司,自己现在可能就是个数学家或律师 。但王安不主张开放投资,也不相信美国的公司制 度,他多次表示,“因为我是公司创始人,我对公 司拥有完全的控制权,使我的子女能有机会证明他 们管理公司的能力”。但遗憾的是,他的接班人没 有抵挡住其他新兴IT企业的竞争。
1946年,王浩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在那里见到 了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奎因 (W.V.Quine,1908-- ),并随即开始学习他 创立的形式公理系统,不久就对该系统作出改 进,其部分结果写成博士论文.根据奎因的建 议,论文的题目取为《经典分析的经济实体论》 (An Economic Onto1ogyforC1assical Analysis).1947年开始担任奎因的高等逻辑与 语言哲学等课程的助教;1948年获理学博士, 并继续留在哈佛大学;1948一1951年任初级研 究员,195l--1956年任助理哲学教授.
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

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离不开许多杰出的人物的贡献。
以下将介绍一些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
一、丁壮壮丁壮壮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界的开拓者之一,他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丁壮壮领导团队开发了中国第一台并行计算机“银河1号”,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推动了我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
二、马化腾马化腾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杰出企业家和技术专家,他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马化腾在腾讯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引领了腾讯从即时通讯软件QQ向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型,并推动了微信的发展。
同时,马化腾也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推动者之一,他致力于推动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李开复李开复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是创新工场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也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
李开复曾在微软和谷歌等国际顶尖科技公司担任要职,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在创新工场的领导下,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并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吴恩达吴恩达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学者和科学家,他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谷歌大脑的前首席科学家。
吴恩达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开设了深度学习的在线课程,为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
他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贡献对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上介绍了国内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他们在不同领域和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推动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年代初,王安靠在计算机领域掌握的先进技术成 为全球第五富翁和华人首富,被认为是第一个全球 意义上的华人企业家,连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都说 ,如果王安能完成公司的战略转折的话,就不会有 他的微软公司,自己现在可能就是个数学家或律师 。但王安不主张开放投资,也不相信美国的公司制 度,他多次表示,“因为我是公司创始人,我对公 司拥有完全的控制权,使我的子女能有机会证明他 们管理公司的能力”。但遗憾的是,他的接班人没
• 姚期智(Prof. Yao Qizhi, Tsinghua University),著名物理学家,计算机学家 。
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 位,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 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美国伊 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1975年至1986年先后在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 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 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教授、教授 ;199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
基础的看法》.牛津大学哲学家中的领头人物大
多数参加了这个讨论班.1961--1967年回到哈佛
任数理逻辑与应用数学教授.l967年以后在洛克
菲勒大学任数学教授,并主持该校的逻辑研究室
.l975--1976年曾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访问和
工作.
下一页
1953年起,王浩开始计算机理论与机器证明 的研究.因为一方面他敏锐地感觉到被认为 过分讲究形式的精确,十分繁琐而无任何实 际用处的数理逻辑可以在计算机领域发挥极 好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新中国的成立,他 想多学点有用的东西以便将来回来报效祖国 .为此他曾兼任巴勒斯公司的研究工程师 (1953--l954年)、贝尔电话实验室技术专家 (1959--1960年)、IBM研究中心客座科学家
王安公司在其后的20年中,因为不断 有新的创造和推陈出新之举,使事业 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制成功 半导体的文字处理机,两年后,又推 出这种电脑的第二代,成为当时美国 办公室中必备的设备。对科研工作的 大量投入,使公司产品日新月异,迅 速占领了市场。这时的王安公司,在 生产对数电脑、小型商用电脑、文字 处理机以及其它办公室自动化设备上, 都走在时代的前列。
下一页
1946年,王浩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在那里见到 了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奎因 (W.V.Quine,1908-- ),并随即开始学习他 创立的形式公理系统,不久就对该系统作出改 进,其部分结果写成博士论文.根据奎因的建 议,论文的题目取为《经典分析的经济实体论》
(An Economic Onto1ogyforC1assical Analysis).1947年开始担任奎因的高等逻辑与 语言哲学等课程的助教;1948年获理学博士, 并继续留在哈佛大学;1948一1951年任初级研 究员,195l--1956年任助理哲学教授.
三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 贡献的华裔人士
王安、王浩、姚期智
第一位 王安 • 王安——王安电脑公司的创始人。
• 王安是来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聪明非凡,先后 于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就读,于1948年获 哈佛博士学位。不久,他发明"磁芯记忆体", 大大提高了电脑的贮存能力。1951年,他创办 王安实验室。1956年,他将磁芯记忆体的专利 权卖给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获利40万美元。雄 心勃勃的王安并不满足于安逸享乐,对事业的 执着追求使他将这40万美元全部用于支持研究 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电晶体制造的 桌上电脑,并由此开始了王安电脑公司成功的 历程。
(1973--l974年)等一系列职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位 姚期智
• 享誉世界的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图灵奖 得主
• 姚期智(Prof. Yao Qizhi, Tsinghua University),著名物理学家,计算机学家 。先生1946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湖北省 孝感市孝昌县,1946年12 1享誉世界的计 算机界“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
,并随即开始学习他创立的形式公理系统
王浩(1921年5月20日—1995年5月13 日)是美藉华裔数理逻辑学家、计算机 科学家和科学家,生于山东省济南 市.1939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附中,进入西南联大数学系学习, 1943年获学士学位后又入清华大学研 究生院哲学部学习,1945年以《论经 验知识的基础》的论文获硕士学位.
学院院士。
下一页
2004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在 教师节前来看望姚期智教授。在交 谈中,温总理说,国家对人才的需 求如饥似渴,高层次的人才是国家 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在抓 好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 抓好高等教育,为国家广泛培养高 层次优秀人才;在重点科研机构和 重要科研领域,要实行杰出人才的 全球招聘制度;要为杰出人才的脱 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
下一页
1950--1951年期间,王浩赴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
院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54年以洛
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员的身份去英国.1954--1955
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主持第二届约翰·洛克哲学讲
座.1956年获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硕士.
1956--1961年任牛津大学数学哲学高级讲师.期
间曾主持一讨论班,讨论维持根斯坦的《对数学
有抵挡住其他新兴IT企业的竞争。
下页
虽然他在计算机领域最终没能到达很 好的效果,但他对中国的计算机领域 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引导了后来更多 的中国人对计算机领域的热爱与关注
。
第二位 王浩
王浩(1921年5月20日—1995年5月13日)数理逻辑学 家。祖籍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39年毕业于现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进入西南联大 数学系学习,1943年获学士学位后又入清华大学研究 生院哲学部学习,1945年以《论经验知识的基础》的 论文获硕士学位。王浩在中学时代就对哲学有兴趣, 念初中时他在父亲的建议下阅读过恩格斯的著作《反 杜林论》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1946年,王浩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在那里见到 了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奎因(W.V.Qu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