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大寨心得体会
大寨心得体会

大寨心得体会大寨心得体会大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新中国最后一个解放的县城。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和军事斗争的伟大胜利,大寨是每一个劳动人民的骄傲和鼓舞。
我有幸参观了大寨,亲身感受到了大寨精神的影响,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
大寨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在大寨,我见到了一批乡干部,他们忠诚于党的事业,勤勤恳恳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全身心投入到村民自治工作中去。
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我深受他们的影响,明白了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意义。
大寨的发展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
中共党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套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法,即群众路线。
在大寨,我看到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景象。
大寨的成功之处在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联系,在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保持正确的平衡。
这种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使大寨的发展始终紧密联系着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大寨的发展离不开发扬优良传统。
大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但是党和人民在困难中取得了胜利。
大寨的成功离不开长征精神、老山精神、抗洪精神等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在大寨,我感受到了前辈的奋斗和牺牲的精神,他们用生命守护了这片土地,换来了今天的辉煌。
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打动,明白自己应该怀揣一颗报效祖国的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寨的发展离不开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大寨坚持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保持着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大寨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不断推陈出新,将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融入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在大寨,我看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明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寨之行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
参观大寨心得体会

参观大寨心得体会参观大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大寨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方,我们参观了陈云同志的故居和大寨会议纪念馆,深受启发。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伟大的中国革命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质。
下面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大寨所散发出的中国革命精神让我非常震撼。
大寨是中国农村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的象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实践马克思主义路线的成功典范。
在大寨,我看到了陈云同志在农村工作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智慧,他的思想和方案成为了中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典范。
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在他奋斗的过程中,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腾飞,也为全国乃至世界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其次,我对大寨会议纪念馆的参观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陈云同志的工作和思想。
在馆内,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和照片,展现了陈云同志作为一名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丰功伟绩。
他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带领着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农业合作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也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深刻阐述了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法。
这些思想和成果不仅影响着当时,也对今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外,大寨的农村风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寨的农民在陈云同志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当地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的大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看到了干净整洁的村庄、美丽的田野和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让我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这种农村发展的良好风貌,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最后,参观大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陈云同志在农村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该学习和践行的。
在今天的社会中,虽然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当时的形势不同,但以人民为中心、务实奋斗的精神与思想仍然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通过参观大寨,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和革命者的崇高品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传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大寨西柏坡精神心得体会

外出参观大寨、西柏坡心得体会2019年4月8日至13日,我参加了由凤凰山矿党委组织部组织的“党员培训班”。
前三天我们是理论培训时间,后三天是外出培训时间,外出培训我们去的是大寨和西柏坡,外出培训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和思想教育,现将外出培训的心得体会撰写如下:一、参观大寨心得体会2019年4月11日,吃过早饭,我们一行约150人,分三个大巴车,怀着对大寨的无限敬仰,带着对大寨精神的好奇和疑问,走进了大寨。
绿树成荫的虎头山俯瞰着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村庄,一边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边是饱经风霜的窑洞;一边是曾经“七沟八梁一道坡”的层层梯田,一边是华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这里,是新中国农村发展的典型,是解放后农村建设的旗帜,是五六十年代老人们的记忆,是教科书上的经典,是我们心中不朽的精神丰碑。
这里,有三次“主动让贤”的老英雄贾进才,有“三战狼窝掌”的劳模陈永贵,有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有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标语,有周总理的三次到访,有郭沫若的亲笔题词,有名人陈列馆;这里,有“大寨核桃露”,有“大寨酒”,有“大寨黄金饼”,有“大寨羊毛衫”……这里,就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
大寨的发展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创业史,激励我们艰苦创业。
建国初期,面对大寨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寨人曾在仅有58名男劳力的情况下,在48天内就修筑了24道堤坝;曾用了十年的时间,使粮食增产近3倍;在中国农业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寨不仅没要国家一分钱、一粒粮,也没有人挨饿,向国家上交公粮不能少,反而每人向国家上交余粮400多公斤;尤其是我们登上的虎头山,那里是记载大寨人精神的灵魂家园,过去是怎样的不得而知,但现在是一座漂亮的小山,导游说过去这里只是一片荒山,没有利用价值,可倔强的大寨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石铺路,改造了这里,他们用自己的奋发努力和昂扬斗志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现在,我们的国家富裕了,条件变好了,但是与大寨人的艰苦创业相比,我们丧失了一些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去大寨的观后感

去大寨的观后感
前几天去了大寨,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啊!
刚到大寨的时候,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到了。
那大片大片的梯田,一层一层的,就像绿色的波浪一样,在山间蔓延开来。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整成这样啊?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儿,这背后肯定是无数大寨人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在大寨走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些老房子,虽然看起来有点破旧了,但是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这些房子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关于大寨人艰苦奋斗的故事。
我走进其中一间屋子,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但是每一件东西似乎都有它的意义。
这时候我就特别感慨,大寨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创造出那么伟大的成绩,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有时候还会抱怨这抱怨那的,真不应该啊!
而且啊,在大寨遇到的那些村民也特别热情。
他们脸上都带着朴实的笑容,给我讲大寨以前的事儿。
听着他们讲,我就像穿越回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
我觉得大寨精神真的不只是一种口号,它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大寨人的生活里的。
这种精神,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大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还影响着每一个到这里来的人。
不过呢,也有一点点小遗憾。
就是感觉现在知道大寨的人好像不是很多,尤其是年轻的一代。
我就在想啊,这么伟大的大寨精神,怎么能让它渐渐被人遗忘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把大寨精神传播得更广呢?
这次去大寨,我真是感触良多啊!我感觉大寨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你要是还没去过大寨,真的推荐你去看看!我相信你去了之后,也会和我一样,被大寨的景色、大寨的故事、大寨的精神所打动的。
你说是不是呢?。
大寨一日游感受

大寨一日游感受嘿,朋友们,今儿个我跟大伙儿聊聊我那天去大寨一日游的那些事儿,那感觉,简直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啊!一大早,阳光就透着那么一股子劲儿,好像在跟我说:“快走吧,大寨的风景正等着你呢!”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跟小孩过年似的。
收拾停当,我就踏上了前往大寨的旅程。
一走进大寨,哎哟喂,那山那水,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画嘛!山峦起伏,层层叠叠,绿得跟翡翠似的,看得人心里头那个舒坦。
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
我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两旁是绿油油的庄稼地,农民伯伯们正忙着耕作,那汗水滴在泥土里,感觉都能长出金子来。
我跟他们聊了几句,他们那淳朴的笑容,还有那股子干劲儿,真是让人打心眼儿里佩服。
他们说:“咱大寨人,靠的就是这股子自力更生的精神,才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一听,心里头那个激动啊,感觉整个人都充满了力量。
走着走着,我就来到了大寨的标志性建筑——虎头山下的大寨田。
哇塞,那梯田一层一层的,就像是天梯一样,直通云霄。
我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一片金黄,那是丰收的景象啊!我仿佛能看到当年大寨人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壮观场面。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硬是把这荒山野岭变成了良田沃土,这种精神,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中午时分,我在大寨的农家乐里吃了一顿地道的农家饭。
那饭菜啊,简单却美味,都是自家地里种的新鲜蔬菜,还有香喷喷的土鸡土鸭。
我边吃边跟老板娘聊天,她告诉我:“咱这儿的饭菜啊,讲究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吃的就是那份儿健康和放心。
”我一听,心里头那个美啊,感觉这顿饭吃得比啥都值。
下午,我还去了大寨的展览馆参观。
那里陈列着许多当年的老物件和照片,每一件都承载着大寨人的记忆和故事。
我边看边听讲解员的介绍,感觉就像是在跟大寨的历史对话一样。
那些艰苦奋斗的岁月啊,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但是那份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大寨人的心中。
参观大寨个人感悟

参观大寨个人感悟
参观大寨个人感悟
前言:大寨是指中国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国营大寨农场,是毛泽东思
想在农村中的生动实践,曾被誉为“全国农村的红旗带”。
一、跨越时空的历史感
来到大寨,仿佛时光倒流了半个世纪。
走进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走
上梁家河大桥,远眺红色交口,心中便涌动起一股强烈的历史感。
在
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大寨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建
立起一片新天地的。
二、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大寨精神是指党的革命精神在农村的体现。
在大寨农场,我感觉到了
一股特有的革命气息。
像梁家河大桥、铜像群等地方都体现了大寨精
神的特点,那就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份精神得以传承与
弘扬,对于当前的我们,也是意义深远的。
三、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如今的大寨,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在改革开放之后,实现了农业
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转型。
我们可以看到,在红色交口县城,现代化
的商业和办公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乡村振兴典范,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很
多启示。
结语:大寨之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份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助力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发展。
大寨日游观后感

大寨日游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踏上了前往大寨的旅程。
说实话,去之前,我对大寨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听说过这个名字,可真当我亲身走进这片土地,才发现,这里藏着太多让人惊叹和感动的故事。
刚到大寨,我就被那连绵的青山和整齐的梯田所吸引。
那梯田一层一层,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仿佛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创作的一幅巨大画卷。
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每一个到访的客人打招呼。
我沿着田埂慢慢走着,脚下的泥土松软而富有弹性,还带着一丝湿润的气息。
田埂边,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施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朴实而满足的笑容。
我和一位正在劳作的大爷聊了起来,大爷放下手中的锄头,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热情地跟我说起了大寨的过去。
大爷说,以前的大寨可穷啦,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人们经常吃不饱饭。
但是大寨人不服输,他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开山凿石,修造梯田,把这片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粮仓。
大爷指着远处的一片山坡说:“你看那,当年我们为了在那修梯田,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伤。
可大家都没有退缩,心里就想着一定要让日子好起来。
”听着大爷的话,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大寨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不由得心生敬佩。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大寨村。
村子里的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那种传统的窑洞式建筑。
墙壁被岁月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黄色,显得格外古朴。
村中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
在村子的中心,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大寨人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我在广场上遇到了一位大妈,大妈正坐在树荫下纳鞋底。
我凑过去和大妈攀谈起来,大妈笑着说:“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多啦,孩子们都在城里工作,我们老两口就在家里种种地,养养花,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大妈还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坐坐,我欣然应允。
走进大妈家的院子,一股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
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有月季、牡丹、菊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2024年参观大寨心得体会

2024年参观大寨心得体会大寨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座有着重要意义的村庄。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有幸在2024年参观了大寨,并且亲身体会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以下是我在大寨参观的感受和体会,总计____字。
大寨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地点,作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的产物,它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典范。
我来到大寨,首先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
大寨周围环山而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我随着导游参观了大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重要景点,深入了解了大寨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首先来到的是大寨的广场,这是一个人民群众的集会场所。
当年的红旗广场上不仅升起了红旗,也升起了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和向往。
广场上的红色墙壁上,刻满了中国革命的精神,那份坚定、勇敢和自信令人动容。
站在广场上,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激情澎湃的歌声。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大寨的革命历史陈列馆。
这里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通过展品,我了解到了大寨人民在困难的环境下是如何艰苦奋斗,改革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的。
特别是大寨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觉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理想,毫不动摇地追求真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的正确性。
参观完历史陈列馆,我们来到了当年大寨人民的住宅区。
这里的住宅环境简陋,但却充满了勤劳和朴实的气息。
大寨的人民住在这些简单的房屋里,却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奇迹。
这里的人民曾经是贫穷的,但他们通过发展农业、一心一意为集体利益而奋斗,最终使大寨成为了一个富裕的地方。
站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力量和伟大。
参观大寨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点是当年的村办饭店。
这里是大寨人民团结一致、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的象征。
在当年,村办饭店不仅为村民提供食宿,还为外来游客提供美食和住宿。
这里的工作人员们努力工作,为大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大寨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
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
以下《参观大寨心得体会》由实习报告栏目为您精心收集,希望对大有有所帮助。
9月9日,省文物局领导班子带领局机关党员群众30余人赴大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学习参观。
党员干部参观了大寨虎头山、狼窝掌、大寨展览馆、大寨村、陈永贵故居以及刚刚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寨公社旧址等,并在大寨展览馆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全国人大常委、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为大家讲了党课。
郭凤莲深情地回忆了大寨人的战天斗地、改变面貌的光辉历程。
当年,大寨全村700多亩土地就有4700多块,全部斜挂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是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的地方,村民过着“宿无房,腹无粮,体无衣”的苦日子。
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凭着扁担、箩筐、锄头、铁镐,在土石山上开沟造地,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
1963年8月,大寨遭受特大暴雨,冲垮100条大石坝,颗粒无收的耕地180亩,冲塌了113孔窑洞,倒塌房屋77间。
灾情十
分严重,但大寨人没有气馁,他们不要国家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一年时间,就医治了这场毁灭性的灾害。
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敬爱的周总理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总结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改革开放后,大寨人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巩固加强农业的同时,在虎头山上种上了树,发展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产业,将大寨建成了生态旅游、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逐上走上了富裕道路。
现在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养老金和生活补助金,中小学全部免费,大学生享受奖学金,农户住楼房有补助。
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亿元,人均收入达到万元。
王建武局长在活动结束时说,我们这次来大寨,是一个很好、很得的机会,一是要好好学习、体会大寨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的精神,从中受到鞭策和鼓舞,更要把大寨精神切切实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把我省的文物保护工作做的更好;二是要同市县有关部门一道,把包括大寨精神、大寨民居、大寨梯田、水利设施以及名人遗物等在内,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份弥足珍贵的农业遗产典型,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亲眼见证了大寨艰苦奋斗和与时俱进的闪光足迹,也深深地体验到,今天的大寨早已撩去当年那层神秘的光环,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回归了既往的山村本色,在实现小康的大道上走得实实在在、红红火火。
心得体会栏目推荐链接:
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