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5章 第3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5章 第3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会查密度表,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友情提醒:1.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密度不一定相同,例如冰如水;密度相同的也不一定是同种物质,例如煤油和酒精、冰与蜡。

归纳总结:公式ρ=mV告诉我们,物质的密度等于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但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战斗异常惨烈,最后,五壮士弹药全无,他们就从山头上扔下“巨石”,砸死很多敌人。

你知道在拍摄这个镜头时,道具“巨石”是由什么特性的材料做成的吗?学完本节内容后,谜底自然揭晓。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自主阅读教材P92~9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动手操作取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40cm3的三个铝块,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并求出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一中。

表一再取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40cm3的三个铁块,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并求出每个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思考:(1)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答: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

(2)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答:①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相等;②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知识板块二 密度自主阅读教材P 94~9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若用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体积,ρ表示物质的密度,则:ρ=m V。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一、教学内容:1. 密度的定义及其公式: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公式为ρ= m/V,其中m表示物质的质量,V表示物质的体积。

2. 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受物质种类、温度和状态的影响。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如固态、液态、气态)密度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3. 密度的测量: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量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密度变化。

3.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密度的测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的影响因素。

难点: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密度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平、量筒、各种不同物质(如水、盐水、木块、铁块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这些物质的密度是否相同?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密度的定义及其公式,解释密度的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密度实验,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6.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密度是否受温度和状态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的影响因素等。

七、作业设计:答案:水的密度为1g/cm³,盐水的密度大于1g/cm³,木块的密度小于1g/cm³,铁块的密度大于1g/cm³。

答案: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当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ρ= m/V,体积会变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1. 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密度公式的应用,包括不同密度物质的鉴别和密度的测量;3.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4. 实验操作: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密度实验,能独立完成密度测量实验;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密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包括天平、量筒、烧杯等)、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介绍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计算公式ρ= m/V;(2)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如鉴别不同密度物质、测量物体密度等;(3)分析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密度实验,引导学生独立操作;(2)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如如何准确测量质量、体积等;(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何计算其密度?5. 随堂练习:(1)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给定质量和体积的物体的密度;(2)鉴别给定物质是密度较大还是密度较小。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计算公式、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实验操作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下列物体的密度,并填写在作业本上:物体1:质量200g,体积100cm³;物体2:质量300g,体积150cm³。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探究物质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学会使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3. 能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不同密度的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如冰块浮在水面上、潜水员潜入深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密度。

二、探究密度(15分钟)2. 讲解密度公式:ρ= m/V,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3. 练习: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实验中测量到的液体密度,并与实际数据对比。

三、应用密度(10分钟)1.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密度现象,如填海造陆、飞机漂浮等,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船只能载重更多的方案。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调查身边的物体密度,如家用电器、食品等,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5章第3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2.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3.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计算物质的密度。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测量物质的密度。

2.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记忆和应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天平、量筒、实验器材(如水、石头、金属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如提问学生:“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

2. 知识讲解:a.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为ρ =m/V。

b. 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如何通过已知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以及如何通过已知密度计算质量和体积。

3. 实验操作:a.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b. 引导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物质的密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 例题讲解:a. 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如“已知一物体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100cm³,求该物体的密度。

”b. 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

5. 随堂练习: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b.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讲解答案。

六、板书设计1. 密度概念:单位体积的质量。

2. 密度公式:ρ = m/V。

3. 密度公式的应用:已知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已知密度计算质量和体积。

4. 测量物质的密度: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块石头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150cm³,求该石头的密度。

5.3科学探索物质的密度学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5.3科学探索物质的密度学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5.3 科学探索: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等,而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质量一般不等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记住水的密度,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重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学会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测密度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量的工具,它上面的单位通常是;读数时,视线应与或在同一水平线上。

天平是测量的仪器。

使用天平时,要把天平放在,然后把游码移到处,再调节,使指针指到。

物体必须放在,砝码必须放在,取用砝码必须用;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加上的质量。

二、随堂训练1、周末,小明到超市购物口渴了,买了一盒酸奶,喝了一口发现酸奶的味道与平时喝过的同样的酸奶似乎不同。

联想起近日新闻报道食品造假现象,他怀疑该酸奶掺了一定水分,于是他想通过测量酸奶密度的方法来判断。

你认为,正品酸奶掺水后其密度会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他看到超市售货处有电子秤,并向售货员要了一个空玻璃瓶,借助一瓶纯净水,测出了酸奶的密度。

下面是他测量的过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m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酸奶=____________。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2、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

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l)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人最小的祛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5.3科学探索:物质的密度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5.3科学探索:物质的密度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5.3 科学探索:物质的密度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5章第3节“物质的密度”。

具体内容如下:1. 密度概念的引入:介绍密度的定义,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公式的讲解: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特性:讲解密度的特性,即同种物质在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密度是恒定的。

4. 密度的测量:介绍测量密度的方法,包括实验室测量和现场测量。

5.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密度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

2. 掌握密度的特性,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密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公式的运用。

2. 密度的特性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提问生活中常见的密度的例子,如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密度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含义。

3. 讲解密度公式: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密度计算的方法。

4. 讲解密度特性:讲解密度的特性,让学生理解同种物质密度恒定的原理。

5. 讲解密度测量方法:讲解实验室测量和现场测量密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密度。

6. 讲解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举例说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密度计等。

7.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密度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公式:ρ= m/V。

3. 密度特性:同种物质在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密度是恒定的。

4. 密度测量方法:实验室测量和现场测量。

5. 密度应用:浮力、密度计等。

八年级物理全册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新版)沪科版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2)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3)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2、预习范围教材第5章第3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密度的概念:(1)定义:;(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1 g/cm3= kg/m3 ,密度的公式:。

2. 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怎么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三、预习检测1.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A.车厢内水的质量 B.车对路面的压强C.车厢内水的密度 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2.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B.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3.热气球是通过对球内空气进行加热,使球内的空气密度()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甲、乙两物体体积相同,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物体;丙、丁两物体的质量相同,丙物体的体积比丁物体的体积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物体.(2)某容器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700g,若装满另外某液体时总质量是600g,则该容器的容积为 cm3,此液体的密度为 kg/m3,若将此液体倒掉一半,剩余液体的密度将.(“变大”“变小”或“不变”)二、随堂检测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ρ甲<ρ乙 B.ρ甲>ρ乙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2.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81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个()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左盘B.此固体的密度为2.7g/cm3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3. 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A.2:5 B.1:2 C.3:5 D.1:5参考答案预习案1、(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2)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3)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2、预习范围
教材第5章第3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密度的概念:
(1)定义:;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1 g/cm3= kg/m3 ,密度的公
式:。

2. 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怎么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三、预习检测
1.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A.车厢内水的质量B.车对路面的压强
C.车厢内水的密度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
2.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3.热气球是通过对球内空气进行加热,使球内的空气密度()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甲、乙两物体体积相同,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物体;丙、丁两物体的质量相同,丙物体的体积比丁物体的体积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物体.
(2)某容器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700g,若装满另外某液体时总质量是600g,则该容器的容积为cm3,此液体的密度为kg/m3,若将此液体倒掉一半,剩余液体的密度将.(“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随堂检测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
2.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81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个()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2.7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
3. 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2:5 B.1:2 C.3:5 D.1:5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kg/m3,1000,ρ=m /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通过对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的比较,可判断物体时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即当ρ物=ρ为实心,ρ物<ρ为空心;m物=m为实心,m物<m为空心;V物=V为实心,V物>V为空心。

1、C
2、B
3、C
探究案
(1)甲,乙,
(2)500,0.8×103;不变
随堂检测
1、B
2、C
3、D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