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一次川渝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一次川渝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分析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云图观测资料以及利用MICAPS系统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对2014年8月31日-2日川渝地区的大暴雨过程(后面统称“8.31”川渝大暴雨过程)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文就这次暴雨的降水特点、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
应用了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学分析方法,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机制和对暴雨发生起重要作用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
主要内容是西南涡发展演变与此次暴雨形成的关系,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影响系统为暴雨的发生和持续提供的有利条件。
超低空南风急流促使川渝地区水汽陡增,对流不稳定性迅速增强,为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条件和层结不稳定条件,研究了“8.31”川渝大暴雨过程发生的物理特征、发展机制和维持机制。
关键词:大暴雨,天气形势,西南涡,天气系统,高低空急流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暴雨目的及意义暴雨是中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包括洪灾和涝渍灾。
长时间的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造成洪涝灾害。
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次生灾害,如山洪、泥石流,从而造成房屋倒塌,公路冲毁,农田淹没,在城市里容易造成城市内涝,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渍灾会使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水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作物生长,使农作物减收。
涝灾一般只影响农作物,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涝灾和渍灾在大多数地区是相互共存的,涝渍灾害如水网圩区、沼泽地带、平原洼地等。
许多气象工作者对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重点的关注和研究,他们主要是对暴雨的形成机制和维持原因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暴雨的预报难度很大,经过对已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对今后的暴雨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暴雨的预报水平和预报的准确率,更大的减少暴雨带来的自然危害,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许多国内外的气象工作者对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对暴雨预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暴雨过程分析

暴雨过程分析摘要本文利用MICAPS形势场和物理量场分析得出2010年7月11日~13日发生在浦口区的暴雨过程是由北方冷空气和副高相互作用,配合低空切变线共同造成的,且这次过程的水汽、动力、不稳定条件都很完备。
关键词暴雨;形势分析;物理量诊断分析受北方冷空气与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配合低空切变线影响,11日夜到13日浦口区普降大暴雨。
平均降水量达180mm,最大的泰山站高达236mm。
全区11个站皆大于100mm,大于150mm的有10个,大于200mm的有3个。
本文试着从形势场和物理量场分析这次暴雨的成因,以期为今后预报提供些参考。
1 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1.1 高空环流从500hPa图分析11日8时~20时乌拉尔山东侧有一个稳定的冷低压,贝加尔湖附近高压脊前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深入南下到东部沿海地区,低槽位于河套地区。
副高11日开始北抬,20时陆地上588hPa线到达30°N以北,592hPa线西伸至127°E,27°N。
从孟加拉湾到江苏省存在有西南向水汽通道,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被输送至浦口区上空,并与北方冷空气汇合形成连续降水。
13日8时槽东移出海,降水过程结束。
1.2 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从700hPa图分析11日在湖北到安徽中部以及江苏西部地区存在切变,切变线南侧的低空急流中心风速高达20m/s,且较长时间稳定存在。
浦口区位于急流的左前方,从风速和风向来分析,有明显的辐合聚集,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850hPa切变线位置与700hPa基本一致,西南气流也较强。
受低槽东移影响,切变线东段缓慢南压至安徽南部和江淮一带,并在浦口区上空维持了较长时间,形成了本次暴雨过程。
2 物理量诊断形成暴雨必不可少的条件:水汽供应要充足,上升运动要剧烈,大气层结要不稳定。
这次暴雨过程就发生在这种有利的配置下[1]。
2.1 水汽条件2.1.1 水汽通量分析约90%的水汽在500hPa以下,其中50%的水汽集中在850hPa以下,中低层水汽通量场能较好反映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1]。
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

浅谈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摘要:降水对于人类活动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适量适时的降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需,它给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而长期的干旱与连阴雨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往往引起严重的旱涝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暴雨的成因与其预报方法,尽快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暴雨;急流;辐合;辐散;东北冷涡;东北低压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识码:a1 形成降水的宏微观条件要作好暴雨预报,首先应对形成降水的一般条件有一定的了解,现简述如下,宏观物理条件上升运动条件:包括锋面抬升、低层辐合气流作用、高空辐散气流作用、地形。
微观条件即云滴自身的增长过程。
以上宏微观条件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1.1水汽水汽包括水汽空间分布、水汽来源、水汽输送。
水汽空间分布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主要分布在大气低层,一般分析低层等压面上的等露点线,露点高值区为湿中心区或湿舌所在位置,水汽含量大,容易产生降水。
分析低层等压面上的等温度露点差线,可以了解低层水汽的饱和程度,饱和区或接近饱和区通常与云和降水区相联系。
水汽来源于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
水汽输送一方面是水汽向某地区集中,使那里的水汽增加,易达到饱和而产生降水。
另一方面由于水汽源源不断输送,使降水得以维持,降水量增大。
如果有高值等露点线向某区移动,并与同值的等温线相接近,这表明有潮湿空气输送,接近饱和。
1.2上升运动条件锋面抬升作用,根据地面锋线与对应的700毫巴图上槽线的相对位置来估计锋面坡度的大小。
两者相距越小,锋面坡度越大。
抬升作用强,降水量越大。
当低压区和等压线呈气旋性弯曲的部位有气流辐合,气旋式曲率越大,辐和越强;当三小时负变压中心区辐合上升运动较强,有利于降水的产生;当冷锋式切变伴有偏南风的风速辐合,这种辐合上升运动强烈,容易造成较强烈的降水,降水区多出现在偏南风区域内。
冷锋切变伴有偏南的风速气旋性切变,它多出现于副热带高压偏南风“低空急流”轴的左侧与西风带偏北气流相遇的辐合区域里。
2022年6月上饶市极端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122022年6月上饶市极端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洪 俊,朱海燕*,周安平,项正鑫,赖诗琪上饶市气象局,江西上饶 334000摘要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 0.25°×0.25°再分析数据和雷达观测资料对2022年6月上饶市的一次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动力诊断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是南海季风暴发、西风带系统东移、东北冷涡后部偏弱的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2)江西东北部的对流层高层处于高空急流的入口区和低层辐合区叠加,上下抽吸作用加强了暖湿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
(3)冷暖气团长时间在赣东北对峙,是暴雨长时间在赣东北维持的原因,远高于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态(近5年),为极端强降水提供了异常强盛的水汽条件。
关键词 南海季风;日变化;极端强降水;低质心热带型降水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2–0166-04每年随着夏季风的向北推进,长江中下游地区就会出现持续性降雨,沿江各省逐渐进入汛期,对于汛期暴雨发生发展的成因,已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
陶诗言[1]指出,夏季导致洪涝的暴雨是由稳定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风暴发向北推、西风带低槽共同作用的结果。
何立富等[2]认为低空急流对中尺度降水云团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徐双柱等[3]指出,强降水容易在多个大尺度系统交汇处触发,并指出干冷空气的影响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增强对暴雨有增益作用。
张小玲等[4]根据梅雨锋暴雨活跃的不同区域、不同性质、不同尺度将我国梅雨锋暴雨概括为3种类型。
江晓燕等[5]指出,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与中尺度低空辐合和高空辐散场相伴随。
还有研究指出,西南急流增强和干冷空气活动对暴雨有加强作用[6-10]。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7章--刘强--整理模板

天⽓学原理和⽅法--第7章--刘强--整理模板第七章第⼀节降⽔的形成与诊断⼀、降⽔形成过程(⼀)⼀般降⽔的形成过程(有三个条件)1、⽔汽条件:⽔汽由源地⽔平输送到降⽔地区2、垂直运动条件:⽔汽在降⽔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3、云滴增长条件:云滴增长变为⾬滴⽽下降前两个条件决定于天⽓学条件,是降⽔的宏观过程,第三个条件主要决定于云物理条件,是降⽔的微观过程。
云滴增长的条件主要决定于云层厚度,⽽云层厚度,由决定于⽔汽和垂直运动的条件,所以在降⽔预报中,通常只要分析⽔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即可。
⼀般任务云滴增长的过程有两种:⼀种是“冰晶效应”可促使云滴迅速增长⽽产⽣降⽔,在中⾼纬度,这种过程起着重要作⽤;另⼀种是云滴的碰撞合并作⽤,尤其是云层发展较厚时,这种过程更明显。
(⼆)暴⾬的形成条件凡是⽇降⽔量达到和超过50.0毫⽶的降⽔称为暴⾬。
有三个普遍的主要条件,分别是充分的⽔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另外还有⼀个地形条件,就是有利的地形条件。
1、充分的⽔汽供应暴⾬是在⼤⽓饱和⽐湿达到相当⼤的数值以上才形成的,700hpa上⽐湿≥8克/千克(对北京来说,⽐湿≥5克/千克),是出现⼤、暴⾬的必要条件;有了相当⾼的饱和⽐湿条件,还必须有充分的⽔汽供应,因为只靠某⼀地区⼤⽓柱中所含的⽔汽凝结下降量很⼩,因此必须研究⽔汽供应的环流形势。
2、强烈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只有在不稳定能量释放时,才能形成,因此暴⾬预报必须分析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问题,研究形成暴⾬的中、⼩尺度系统。
⼆、⽔汽⽅程和降⽔率(⼀)⽔汽⽅程⽔汽⽅程是表⽰⽔汽输送和变化的基本⽅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单位⾯积的⽔汽量,称为⽔汽通量。
⽔汽⽅程表达式:此式说明,⼀个运动的单位质量湿空⽓块,其⽐湿的变化等于凝结率及湍流扩散率之和。
单位时间内,某⼀体积所含⽔汽的变化量主要有四个⽅⾯的因素决定:⽔平⽅向上⽔汽的净流⼊量,垂直⽅向上⽔汽的净流⼊量,凝结量,湍流扩散。
2022年8月17—18日鄂尔多斯市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102022年8月17—18日鄂尔多斯市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李昊宇,苏日娜鄂尔多斯市气象局,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10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雷达ROSE 2.0资料,分析总结此次强降雨过程的降水实况特征及成因。
结果表明:副高东退后维持,高空不断有冷空气注入,低空急流显著,冷暖空气交汇、层结极其不稳定,最强降雨时段落区与低层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位置基本吻合。
混合层状降水,较强回波维持在中部偏南地区长达8 h,最大降水回波达58 dBz,且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一直有回波补充,出现明显的“列车效应”,径向速度特征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极端暴雨;地面辐合线;列车效应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0–0166-03暴雨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暴雨会造成房屋和水库坍塌、农田淹没、山洪暴发、通信和交通中断,在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同时,影响工农业的正常生产,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近年来,我国很多气象学者将暴雨天气现象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并且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寿绍文[2]结合中国暴雨的特点、环流形势、天气系统、形成机制和诊断、预报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探究,指出中国暴雨具备显著的地域性、季节性、阶段性特点。
大范围降水的环流形势的类型包括稳定经向型、稳定纬向型和中低纬相互作用型等类型。
张丙辰[3]指出暴雨天气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涉及梅雨锋、西南涡、切变线、低空急流、东北低涡、暖区暴雨等影响系统,需要深入探究其演变机理及形成机制。
王海燕等[4]分析了甘肃省酒泉市2016年8月中旬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得出结论:500 hPa短波槽及700 hPa气旋辐合,高低层的环流配置呈“东高西低”型;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对流层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这种流场的配置促进了水汽的输送汇聚,共同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暴雨知识点总结

暴雨知识点总结一、暴雨的成因1. 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共同作用暴雨通常是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暖湿空气流与冷空气流相遇时,暖湿空气受冷却后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滴,从而形成暴雨。
2. 高空槽与低空槽结合高空槽与低空槽结合也是暴雨的一个成因。
高空槽的西风槽与低空槽相结合时,会形成暴雨天气。
3. 纬向环流与纬向槽的相互作用纬向环流与纬向槽的相互作用也是形成暴雨的重要因素。
当纬向环流与纬向槽相遇时,会引起降水,造成暴雨天气。
4. 地形对暴雨的影响地形对暴雨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如山区、峡谷等地形环境下,暖湿空气会受到地形障碍,形成暴雨。
5. 单体云的形成单体云也是引发暴雨的原因之一。
当大气中某一区域的水汽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强对流,从而形成暴雨。
二、暴雨的影响1. 农田灾害暴雨对农田的影响非常大。
大量的降雨会造成农田内积水,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 城市内涝暴雨容易导致城市内涝。
降雨较大时,雨水难以及时排放,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影响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3. 水利工程影响暴雨也会对水利工程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破坏水利设施,造成财产损失。
4. 交通受阻暴雨导致路面积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在降雨较大时,道路可能被淹没,严重时还会导致交通中断。
5. 房屋倒塌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暴雨容易导致土壤湿润,从而引发房屋倒塌等灾害。
6. 生命财产损失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三、暴雨的应对措施1. 加强预警政府和气象部门应该加强暴雨的预警工作,提前向社会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抢险救灾暴雨发生后,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受灾地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及时疏散受灾群众,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建设防洪设施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暴雨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特征

暴雨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特征引言暴雨是一种短时间内雨量极大的降水现象,常常伴有强烈的风暴和雷电活动。
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暴雨的地理分布和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暴雨的地理分布全球分布暴雨主要发生在热带和温带地区。
根据国际河流和湖泊联盟的数据,全球绝大部分暴雨事件发生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尤其是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
亚洲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大陆,也是暴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亚洲的暴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
此外,印度次大陆和中国南部也经常受到暴雨的影响。
非洲非洲是另一个暴雨频发的大陆。
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喀麦隆和赞比亚等国家,经常经历暴雨天气。
美洲美洲的暴雨主要发生在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地区。
这里的气候湿润,高温和高湿度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暴雨的气候特征高温高湿度暴雨往往发生在高温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下。
这样的气候环境会导致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形成大量的云和降水。
不稳定的大气暴雨通常发生在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中。
不稳定的大气会导致大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形成云,进而产生暴雨。
这种不稳定性可以由地形、气流的碰撞或冷锋等因素引起。
雷电和风暴暴雨往往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和风暴。
雷电是暴雨过程中电荷的分离和释放所导致的现象,而风暴则是暴雨过程中强风、大雨和可能的冰雹等天气现象。
短时高强度降水暴雨是短时间内雨量极大的降水现象。
暴雨通常在数小时内达到或超过普通雨量的数倍,对周围环境和水域造成重大影响。
暴雨的影响自然环境影响暴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暴雨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暴雨还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和洪水的发生。
这些灾害不仅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危害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社会影响暴雨对社会经济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暴雨可能导致农作物受灾,减产甚至歉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汽
直观印象告诉我们: 降水是和气温高低成正比,
和气压高低成反比的。 我们做暴雨的预报的时候,是不是首先要 考虑和认识一下气温和气压这两个物理量 呢?他们到底和水汽有什么关系、与暴雨 又有是个什么联系呢? 下面我就讲一下水汽与温度和气压的关系。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一)降水量公式
这个降水量公式给我们提示了一条做暴雨 分析和预报的一个思路: 1 要分析大气的水汽状态,尤其大气低层 的水汽特征; 2 要分析大气的垂直运动状态; 3 要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表现,看其是否 稳定,能否使降水天气维持。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一)降水量公式:
水汽、垂直运动、降水生命期是暴雨发生 不可少的三个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暴雨 三要素。 有的教科书和论文把水汽、垂直运动和大 气稳定度作为暴雨三要素是不妥的。因为 大气稳定度严格的讲是属于上升运动的范 畴的物理量,因为大气不稳定有利于上升 运动的发生。在降水强度不变的情况下, 忽视降水时间长短是不对的。 下面就让我们对这3要素逐一地进行讨论。
所以我说,暴雨预报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4 加强暴雨预报服务的必要性
比如: 1982年6月19日,武汉市降水298.5mm, 1983年7月3—4日,武汉市降水155.8mm, 市区积水长达8天,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市降水456.8mm, 由于我们提前与市排水部门联系,预先预排,腾 空大型箱涵、明渠、湖库3/4的库容,暴雨发生后 又加强抢排,2天市内交通恢复正常,市区积水时 间缩短4—6天。 所以,暴雨预报和服务紧密结合,尤其是得到职 能部门的支持,是当前减少暴雨损失关键。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一)降水量公式
其实,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大气实际上就像是一 个造雨的机器。 大气的低层水汽就是这个机器的原料,原料越充 分,其产量就越大,降水就越强; 大气的平均垂直运动可以把它理解为这个机器设 备的生产能力,大尺度系统的上升运动小,生产 力落后,而中小尺度上升运动强烈,设备先进, 效率就高,所以,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暴雨发生; 大气的降水生命期可以比作机器的运转时间,当 然,机器运转时间越长,产量就越高。
暴雨预报自古以来都是难题;有谁敢说自 己“会报暴雨”?有谁能确保自己的暴雨 预报准确率每年都一定有提高?
所以我说暴雨预报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 展,这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的空间和机遇。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3 暴雨研究的现状
暴雨预报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重要 的原因:
气象资料密度不够的问题 为什么?请看:
4 表示水汽的物理量
饱和差:反应了大气的饱和程度。 高温、低压反应了大气中能够容纳的水汽较多,但 是否已经容纳了足够的水汽了呢?这要看饱和差的 大小了。夏季气温很高、气压低,大气可以容纳很 多的水汽,所以,夏季降水要比冬季多。但盛夏气 温最高,气压也低,大气中可以容纳很多的水汽, 但是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差很大的时候,空气无法达 到饱和,照样无雨。因此,我们不仅要看给的容器 的大小,还要看里面盛着多少水。饱和差正是可以 给出容器的大小和里面盛有多少水的物理量。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4 表示水汽的物理量
比如说: 一个小碗(低温高压),水汽输送充分,里面盛满水
(饱和),但毕竟容量小,倒不出多少水来。 一个大缸(高温低压),水汽输送不充分,里面没有
水(不饱和),也同样倒不出水来。
一个大缸(高温低压),里面也盛满水(饱和), 当然,大缸里倒出来的水就比小碗里倒出来水就多得多。 因此,在盛夏里气温高,难以达到饱和,降水过程相对 少,但是,一但饱和,降水强度就很大,十分钟最大雨 强、一小时最大雨强等一般是出现在盛夏季节。
2 水汽与温度和气压的关系
无论是干空气,还是湿空气,其凝结函数都和 气温成正比,而和气压成反比。
也就是说,在绝热的情况下,凝结的水汽都与 温度和气压有关。它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 气压的升高而减小。
这个结论就清楚地反应出大气在一定气温和气 压的状态下,所能够容纳的水汽量的问题。
它的实质:反应了大气中的水容量的问题 高温低气压 空气中能含纳的水汽就多 低温高气压 空气中含纳的水汽就少
•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数值天气预报蓬勃发 展及多种预报方法的应用,暴雨预报的研 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 表现在暴雨过程预报方面。我想我们大家 都有体会,对暴雨过程而言,其预报成功 率很高,而失误率却较低,这在80年代前 是办不到的。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3 暴雨研究的现状
• 另一方面,暴雨单点预报水平较高的是日 本,其次是中国、美国,其准确率也只不 过是在30-40%左右,暴雨预报没有取得突 破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对暴雨的机理认 识和单点暴雨预报方面。就连暴雨(天气、 气候)概念都是人为的概念。
2 暴雨灾害居多种自然灾害之首
仅举长江流域为例: 在解放后就发生过数次特大洪水, 1954年,发生了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汉口街道
上可以自由行船。 1991年,发生了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水。 1996年,发生了长江中游特大洪水。 1998年,发生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有百万抗
洪大军,严守在荆江大堤上。 尤其是78.8河南板桥水库失事,京广铁路中断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为了解决暴雨资料密度不足的问题,采 取了很多的措施:
比如,数值预报加密网格; 气象部门和水文部门互通信息、
交换资料; 各省都建设很都得地面自动观测
站等等。 但还没有突破暴雨预报所需要的基本
资料密度。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3 暴雨研究的现状
说道这里,可能大家要提出疑问了: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1 中国是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中国幅员辽阔,每年夏季,随副热带高压 的北上,自南向北都依次有多次暴雨过程发 生:
华南前汛期暴雨 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 中国北方暴雨 台风暴雨 所以,中国属于多暴雨的国家,暴雨预报 历来都是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和气象工作者研 究的重点。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1 中国是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 气候:中国处在东亚季风区中,属于亚热带气候, 水汽充沛,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的交汇造 成中国夏季多暴雨天气过程。
• 地形: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丘陵)面积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中尺度地形和中尺 度下垫面特征十分明显,造成中国多暴雨过程。
• 地理:中国处在太平洋西岸,南部接近热带地区, 经常受到西太平洋热带系统(台风、热带风暴) 的影响产生暴雨。
饱和差一般要和假相当位温和湿静力总温度 这两个反应大气温湿特征的物理量配合使用。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4 表示水汽的物理量
水汽通量: 反应大气中水汽输送的物理量。 一般在潮湿的气柱中只含有6 g/cm2,即使是
cb的气柱中,其水汽全部降落到地面,也只 有50—60mm的降水量且只需要1小时时间就 可以下完。本地的蒸发量一天顶多5mm,10 多天蒸发的水汽仅供下1小时。
东风来自西太平洋,一条随偏南风来自南海, 另一条是随西南风来自孟加拉湾。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4 表示水汽的物理量
水汽通量是风速和比湿的乘积,是与 风有直接关系的,也是个矢量。因此, 水汽通量一般与风场相对应,其大值轴 与急流轴基本一致。我们在做暴雨预报 时,要特别注意低空急流的生产和发展, 尤其是来自南海的南风急流,距离近、 无阻挡,有时来得又快又猛,24小时内 就有可能引发暴雨。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 天气学分析
2020/11/17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一前言
• 中国是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 暴雨的灾害居多种自然灾害之首 • 暴雨研究的现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
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加强服务,争取职能部门的支持,可以尽量避
免暴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4 表示水汽的物理量
水汽通量散度: 反应大气中水汽聚集和消耗的物理量。 这个物理量是急流输送来得水汽能否在暴
雨区里凝结并转化为雨的关键,在暴雨的预 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4 表示水汽的物理量
水汽通量是水汽在空中流动的概念,就 像水在水管里的流动一样,可以分析水汽 通道的形状,水汽是从何处流来,流往什 么地方去,流来流走,数值的大小都还不 好说是下雨的佐证。只有在空中水汽流来 的多,流走的少,形成水汽辐和才会下雨。 也就是说只有当水管破裂,水才能流得出 来。因此,水汽的辐和才可以反应出是否 有降水发生的物理量。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3 水汽与温度、气压关系的实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R低纬>R高纬 R夏季>R冬季 R高地>R低地
所以有经验的预报员做暴雨预报时首先要考 虑大气转暖程度、低压、倒槽等天气形 势,这实质上是在考虑大气中的水汽含 量多寡,所以,气温、气压也是认识水 汽的重要物理量。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4 表示水汽的物理量
假相当位温和湿静力总温度:这两个物理量 是两套温标中不同的表达,都是温湿特征的物 理量,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反应出饱和差。
湿静力总温度是大气中显热能、潜热能和位 能的综合,和假相当位温一样,其数值可以反 映出气柱的显热能和潜热能的状态,其高值也 可以表示大气的高温和高湿特征。
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条件天气学分析
这就是我讲的前言的四个内容:
• 中国是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 暴雨灾害居多种自然灾害之首; • 暴雨研究的现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还
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加强服务,争取职能部门的支持,可以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