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节目分析
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解析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

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解析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1 998 年,在中国内地上下模仿《实话实说》谈话模式之际,凤凰卫视首播了一档令人耳目一新的午间“脱口秀”节目―《锵锵三人行》。
它以无功利的、流动的、开放的、感性的聊天,在荧屏上形象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人际间“快乐的交流”的美好图景。
如果说《荣屏连着我和你》是分享经历,《实话实说》是分享观点的话,那么《锵锵三人行》则是分享快乐。
受其影响,内地谈话节目强调社会性谈话之外又始尝试个性化娱乐谈话方式,如《朋友》、《聊天》、《东方夜谭》(人物访谈部分)、《今晚》(人物访谈部分)、《大人在说话》、《北京聊天室》等等。
八年来,《锵锵三人行》这档节目在不断“与时俱进”,竭力维持着娱乐谈话节目的收视“神话”、广告“神话”……究其“神话”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枉目选材―生活中有趣的新闻热点2006 年2 月,《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接受《北京娱乐信报》采访时表示:" ‘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的定位,只是《锵锵三人行》刚刚做了一两年的时候的一个感触,只能反映当时一种浅薄的认识,现在看来其实是应该纠正的。
”“这(指《锵锵三人行》)就是一个聊天节目,把私人朋友的聊天搬上荧屏,但单靠这些已经不能吸引观众了。
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陡然上升。
”《锵锵三人行》能多年受到欢迎,首先在于它对于生活)中重大或有趣的新闻热点的关注,紧贴现实社会时事,追)“新”不断。
其话题通常围绕近期发生的重大热点事件、时事新闻或是有趣的故事展开,如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神六升空》、《小泉拜鬼惹众怒》、《咫风袭击美国》、《宋楚瑜大陆行》等,再如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的《超级女声全民狂欢》、《再看“超级女生”》、《医患矛盾》、《关于性工作者非罪的讨论》、《高考前夜》等等,还有一部分是原先明星三人行演化而来的名人或嘉宾访谈如《李敖大师来做客》、《王安忆谈上海》、《张扬谈<向日葵>》、《李文谈英语教学》等。
浅析《锵锵行天下》对《锵锵三人行》的继承和创新——文旅谈话节目《锵锵行天下》的策划特色分析

一、对原节目的继承与迁移某种程度上,《锵锵行天下》可以说是《锵锵三人行》的变体。
1998年凤凰卫视联合窦文涛打造了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节目于1998年4月1日开播,2017年9月12日停播。
节目开播十九年,以对时事热点的深入探讨、平民化视角的清谈态度而在谈话类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锵锵三人行》停播之后,窦文涛带着《锵锵行天下》归来,两档节目在继承与突破的关系中让谈话的“传统”得以延续。
(一)谈话模式的核心继承长久以来,主持人与嘉宾正襟危坐的问答谈话模式奠定了观众对于谈话类节目刻板、严肃的心理印象。
十九年前,《锵锵三人行》的横空出世将围炉谈话的清谈模式带到观众面前,其显著的特征是将时事评论以朋友聊天的轻松形式进行展现。
在《锵锵行天下》中,窦文涛延续其在《锵锵三人行》中的主持风格。
十二期节目,窦文涛与嘉宾许子东、周轶君、吴军等人以好朋友探寻文化之旅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窦文涛仍然在其中担任“话事人”的主持角色,以轻松自如的语言独白开启每一期节目的话题。
嘉宾三人时常在游历完文化古迹后,随即找一处落脚之地开启三人对坐的畅聊模式,地缘政治、异域风情、文化差异、旅途见闻、过往经历无所不包。
从这一点上看,三人的对谈几乎可看作是《锵锵三人行》的室外版,围“炉”谈话的设置、话题随意转变的无束感、话题展开的深入性和趣味性,几大构成要素时常让观众产生在看《锵锵三人行》的错觉感,也变相说明《锵锵行天下》的核心谈话模式始终在围绕《锵锵三人行》的“客厅式漫谈”进行。
(二)品牌效应与受众迁移需要指出的是,《锵锵行天下》的制作和播出节点是在《锵锵三人行》停播之后所推出的,侧面说明节目的策划本身就将“锵锵”品牌效应和受众群体纳入考量范围。
而《锵锵三人行》在十九年不间断的播出中,通过传播优质内容,打造“三人行”嘉宾组合,输出良好文化理念,早已形成了稳固的文化品牌并赢得了长期受众群。
虽然在节目走红之时,各地曾掀起模仿风潮,但却少有类似节目得以存活。
锵锵三人行节目分析

锵锵三人行节目分析最初关注《锵锵三人行》是因为梁文道。
我平常喜欢看报纸,《南方周末》每期必看。
看久了以后我就发现在评论板块里,有个人写的评论特别有意思。
观点独到,极有见地,发他人所不敢想,说他人所不敢说。
言语犀利,不留情面。
后来我记住了他的名字:梁文道。
实际上,梁文道不仅文章写的好,作为传媒人,他在电视节目策划以及谈话类脱口秀节目中的出色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锵锵三人行》和《开卷八分钟》。
下面,我们就《锵锵三人行》做简要分析。
电视谈话节目,顾名思义,是将演播室内主持人、嘉宾(有的节目还包括观众)面对面的人际传播,通过电视转化为大众传播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谈话节目虽然依靠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得以扩大受众面,但其主要表现形态是面对面的人际谈话和交流,这既是它与其他电视节目类型相区别之处,也是它的先天优势。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谈话是人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
我个人认为《锵锵三人行》很好地把握住了中国大众在社会转型期的这种渴望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社会心理,应运而生,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工具还原了传统社会中面对面人际传播的状态,充分展示出面对面进行人际交流的魅力。
在处理谈话氛围时,《锵锵三人行》很少进行过多策划与包装,而对于每星期五次的节目播出量,对每一期谈话内容事前都进行周详的策划也不太可能。
因此,用主持人窦文涛的话来说,这个节目“就是我们平常朋友聊天这一类,我们就是用本色,把生活中的聊天尽量本色地搬上电视”。
“聊天往往是强调一个聊的过程,……大家都是性情中人,畅所欲言,享受的是这个……”朋友之间的谈话主题大多宽泛、随意、跳跃。
《锵锵三人行》聊天话题很广,可以谈谈政治,如台湾大选与陈水扁;也可以聊聊社会热点话题如华南虎照片事件;或是讲讲情感类话题婚姻与爱情;还可以“八卦”一下,评论一下娱乐界人物,如陈冠希的艳照门风波等等。
话题虽然是不断变换的,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聊天内容全部是新近受众们最为关心的新闻事件。
锵锵三人行木心观后感

锵锵三人行木心观后感《锵锵三人行》是一档备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通过三位主持人以及特邀嘉宾之间的对话交流,展现出了不同领域的观点和见解。
这档节目以其深刻而独特的观点,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而闻名。
作为其中的一位主持人,木心经常以其犀利的观点和深入的分析,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
本文将结合自己对《锵锵三人行》节目的观看和思考,对木心的表现和见解进行一番观后感。
首先,我要赞扬木心的独特思维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不同于其他主持人,木心总能从一个非常特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给观众带来许多新的思考。
他的知识面广博,能够涉猎许多领域,从历史、文学到哲学、艺术等,无一不通。
这使得他在节目中发表的观点都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给人以思考的启示。
特别是他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理解,展示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令人佩服不已。
其次,木心在节目中的善于引导对话,使得整个节目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
他总是能够从一个话题出发,引导嘉宾们展开思想碰撞和讨论。
不论对于一些热门的社会问题、文化现象,还是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人性之问,木心总是将对话引向更深层次的探讨,使得节目充满了探寻真相的氛围。
这种引导的功力极强,节目因此变得更加富有争议和思想性,也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再次,我想强调木心在节目中展现出的独立和自由的态度。
他总是以一种全然不受任何利益驱使的方式,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勇于表达。
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观点,他都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和分析来维护自己的观点。
这种独立和自由的态度,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思考,也使得节目拥有了更高的观赏性和学术性。
此外,我还要谈一下木心在节目中的幽默和机智。
他总是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和嘉宾们展开对话,使得整个节目充满了欢乐和娱乐性。
他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给人一种亲近和可信赖的感觉。
而他的幽默和机智更是让人对他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不禁要为他点赞。
最后,我想谈一下木心在节目中所展现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锵锵三人行》的叙事学分析

.
、
《 锵锵三人行 》的场景分析
《 锵锵三人行》的画面构成很简单 。一块虚拟 的
幕布 、一张桌子、桌上的三个水杯 以及周 围围坐 的三 个人 。叙述者希望借此营造 一种 随意 的、放松 的私人 谈话空 间。在这样 的环境 中,谈话者可 以漫不经心、 可 以插科打诨、可以无所顾忌 ……从而让观众也能轻 松愉悦地加入到他 们富有个性 的谈话 中。 《 锵锵三人
它 的场景布局有别于凤凰 卫视其他两档 同样知名 的谈 话类节 目—— 《 一虎一席 谈》与 《 豫有约 》。 《 鲁 一 虎一席谈》的特 点是就一个 问题 的两方面进行群体性 讨论 ,因此,其场 景设置具有开放性及冲突性 。这也 正 是叙 事 者将演 播室场 景 分割 为两个对 立 区域 的原 因。 《 鲁豫 有约》则主打 “ 情感 ”牌 ,以挖掘不平凡 的人或者平 凡人的不平 凡人生为节 目宗 旨。在此前提
一
下,其场景以温馨 为基调 ,选用 了柔软 的黄色沙发作 为场景的主 的谈话氛 围,其场 景选用 了夜晚都市风光为背景 ,以棕黑色为基调,恰 如其分地烘 托了节 目主题 。
二、 《 锵锵三人行 》音响分析
《 锵锵三人行 》在整个2 分钟的节 目内,只出现 1 片头音乐、插播广 告的音 乐以及节 目结尾 的音乐 。这 在谈话节 目中相对 而言比较少见 。音响在 同类谈话节 目中占据着相 当重要 的地位 ,例如 《 实话实说 》 《 艺 术人生》 《 鲁豫有约》… …都会有 画外音 、现场 乐队 等音 响效果 出现 ,而这些地方也恰是节 目的亮点。对 于几 乎完全缺 失音 响效果 的 《 锵锵三人行》而言,是 如何做 到让节 目不 失色彩 的呢 ?笔者认为,这源于节 目的准确定位 并塑造 了 自己独有 的叙事风格 。在其他 谈话类 节 目中大 量使用 画外 音及 现场音 响达 到 “ 催 泪”效果的情况下 , 《 锵锵三人行》仍将其叙 事风格 定位 于朋友 间的轻松交谈 ,交谈者没有任何情 感上 的 负担 ,节 目内容畅快且淋漓尽致 。 《 锵锵三人 行》在 抛弃 了看上去行之有效 的音响叙事功能之后,反而使 节 目内容更加连贯 ,一气呵成 。事实上,不是每位观 众 都爱煽情 ,人们在受够 了无谓 的煽情风之后,更希 望看到 一些观 点 明确 、客观 又不 失风趣 的谈 话 。毕 竟 ,谈话 内容本身才是谈话类节 目的生命所在 。
浅析锵锵三人行节目特点

浅析《锵锵三人行》节目特点新闻0801 林晨捷13 谈话节目,是当今电视传媒中比较火爆的节目形态。
谈话节目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中国将其译为电视“脱口秀”(talk show)。
如今,谈话节目在西方的影响与威力已经越来越大,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是一把解读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钥匙。
在我国,自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实话实说》取得成功之后,许多电视台也纷纷推出新式的谈话节目,中国电视进入了一个众语喧哗的时代。
谈话节目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
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因此,谈话节目从其本质上应属于大众传播活动。
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是目前中国谈话类节目成功模式的代表。
2006年,主持人窦文涛以3.2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名列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的排行榜上。
《锵锵三人行》亦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其在凤凰卫视各节目中的收视率与美誉度一直长盛不衰。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一些节目特色进行分析,以究其模式成功之原因。
一、节目简介《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出品的谈话类节目,于1998年4月正式开播。
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并各抒己见,以俗人闲话的形式,“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的豪情,达至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辩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
二、节目分类1.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从内容上分,谈话类节目可分为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人际关系类谈话节目、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和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四种。
《锵锵三人行》属于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
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是对新闻节目的有力配合,话题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社会热点、公共事务等都可以作为谈资。
《锵锵三人行》每一期都会选择一件当下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为主题,并请来对相应方面有所研究的嘉宾(一般为知名专家学者或媒体工作者)以闲侃的方式进行探讨,很明显属于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
《锵锵三人行》之《锵锵台湾行》创新特色探析

《锵锵三人行》之《锵锵台湾行》创新特色探析作者:米斯茹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21期【摘要】作为王牌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已走过了14年的历程,她的成功不仅在于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其较高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她在坚持自身风格的同时也在寻求变化。
2012年3月,《锵锵三人行》受台湾观光局的邀请到宝岛做了一次为期十天的《锵锵台湾行》节目。
该节目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无论从节目形态、主题风格、主持样态上都有所突破。
【关键词】锵锵三人行锵锵台湾行创新一、前言《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的王牌夜间电视谈话节目,于1998年创办。
周一至周五晚23:30~24:00首播,次日中午13:00~13:30重播,节目时长21分钟,中间插播两次广告。
该节目创办14年来,均由窦文涛担任主持人,由最初主要靠“星、腥、性”等言语吸引观众,到后来主要转为深层社会话题讨论。
作为一档清谈类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的制作成本极低,创造的广告收益却很高。
她的成功不仅在于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其较高的社会效益。
主持人窦文涛“在众声喧哗的中国电视界,以清醒的入世精神和默契的谈话格调,示范了主流之外的观点价值。
”他“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了。
”在延续了14年的既有运作模式后,《锵锵三人行》剧组也在寻求着形式上的创新。
2012年初窦文涛、梁文道和《锵锵三人行》节目组受台湾观光局之邀第一次走出了演播室,开始了节目开播十四年来首次“户外行走”,拜访以前上过《锵锵三人行》节目的嘉宾,让每一个嘉宾带着窦文涛和梁文道感受一天台湾。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都是一次次舒适、深刻、愉悦的身心旅行。
一位观众在看过《锵锵台湾行》系列节目后在网上留下了这样的观后感“锵锵台湾行,邀请鼎大名的文化人带我们一起游台湾,却像是和朋友一起闲逛般的舒适、悠闲。
舒国治、姚谦、蔡明亮、林怀民……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变成鲜活的存在,随性地逛永康、牯岭街、聊电影、聊音乐、聊舞蹈、聊文化,如缓缓流淌的山泉,甘甜、解渴。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浅析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浅析作者:程红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香港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是广大电视观众比较熟知的一档谈话类节目。
主持人窦文涛以其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幽默搞笑的语言,以及对现场的把控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深受大家的喜爱。
《锵锵三人行》突破了传统谈话节目的桎梏,开启了中国电视的“三人谈”模式,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精英,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并各抒己见,从而成为了一档深度兼广度,又不失趣味的谈话节目。
关键词:《锵锵三人行》;聊天方式;聊天内容;窦文涛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111-01谈话节目最早兴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但是电视访谈节目在美国的兴盛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节目开始成为当时许多电视台的重头戏,发展到今天,谈话节目在国外的电视屏幕上己经占据了将近全部电视节目播出的三分之一。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经历了和美国同样的历程,此类节目真正成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而引起广泛关注则是从199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实话实说》开始。
相比之下,《锵锵三人行》之所以能在谈话类节目中一枝独秀,发展至今,必定有其独到之处。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锵锵三人行》节目的特点和优势。
一、节目聊天方式经常观看《锵锵三人行》的观众知道,这个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主持人、嘉宾三个人坐在一张桌子前进行聊天。
西方社会一般的谈话节目基本上都包含有三个元素: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
这样既可以表明其大众化立场,又可以在节目现场形成必要的互动。
但是《锵锵三人行》十几年来却保持了只有主持人和嘉宾的组合形式,没有任何现场观众可以互动,选定一个话题,全凭现场三张嘴进行交流,但是这种交流却不属于专业点评,而是“俗人闲话”,是一种漫谈的聊天方式。
这种独特的谈话方式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访谈式”谈话方式,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谈话多是“一问一答”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锵锵三人行节目分析
最初关注《锵锵三人行》是因为梁文道。
我平常喜欢看报纸,《南方周末》每期必看。
看久了以后我就发现在评论板块里,有个人写的评论特别有意思。
观点独到,极有见地,发他人所不敢想,说他人所不敢说。
言语犀利,不留情面。
后来我记住了他的名字:
梁文道。
实际上,梁文道不仅文章写的好,作为传媒人,他在电视节目策划以及谈话类脱口秀节目中的出色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锵锵三人行》和《开卷八分钟》。
下面,我们就《锵锵三人行》做简要分析。
电视谈话节目,顾名思义,是将演播室内主持人、嘉宾(有的节目还包括观众)面对面的人际传播,通过电视转化为大众传播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谈话节目虽然依靠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得以扩大受众面,但其主要表现形态是面对面的人际谈话和交流,这既是它与其他电视节目类型相区别之处,也是它的先天优势。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谈话是人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
我个人认为《锵锵三人行》很好地把握住了中国大众在社会转型期的这种渴望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社会心理,应运而生,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工具还原了传统社会中面对面人际传播的状态,充分展示出面对面进行人际交流的魅力。
在处理谈话氛围时,《锵锵三人行》很少进行过多策划与包装,而对于每星期五次的节目播出量,对每一期谈话内容事前都进行周详的策划也不太可能。
因此,用主持人窦文涛的话来说,这个节目“就是我们平常朋友聊天这一类,我们就是用本色,把生活中的聊天尽量本色地搬上电视”。
“聊天往往是强调一个聊的过程,……大家都是性情中人,畅所欲言,享受的是这个……”
朋友之间的谈话主题大多宽泛、随意、跳跃。
《锵锵三人行》聊天话题很广,可以谈谈政治,如台湾大选与陈水扁;也可以聊聊社会热点话题如华南虎照片事件;或是讲讲情感类话题婚姻与爱情;还可以“八卦”一下,评论一下娱乐界人物,如陈冠希的艳照门风波等等。
话题虽然是不断变换的,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聊天内容全部是新近受众们最为关心的新闻事件。
显然,这是所有谈话节目都在做的一件事,但《锵锵三人行》切入新闻事件的角度非常独特,在怎么谈,从什么角度谈论这些新闻事件方面,《锵锵三人行》能够将社会通俗现象进行文化解读,注重从中西文化及两岸三地的不同文化视角进行信息的加工,从而引起了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这样,谈话内容对观众来说别有一番滋味。
另外,《锵锵三人行》精于社会现象的文化剖析,即对于社会热点话题,善于从文化的角度做出回应,谈出文化品位。
由于谈话的嘉宾多半是学者型的,因此,对于某些俗事,往往谈得不落俗套,有着较深的文化蕴味。
该节目的嘉宾铁三角组合之许子东和梁文道都是对中西文化有所研究的学者,其他嘉宾也一般是对所要谈论话题背景有一定了解或是研究的人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作为谈话类脱口秀节目,对主持人的水平要求程度要比其他节目高很多。
这正是《锵锵三人行》比其他同类型节目出色的地方。
窦文涛、许子东、梁文道这三个人在节目的制作上文化互补,各有特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希望他们能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