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填空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填空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填空附答案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2.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3.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4.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6.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8.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9.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10.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11.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12.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13.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14.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食。

参考答案:1.豁然开朗。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山有小口; 初极狭。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其中往来种作。

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0.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二、《小石潭记》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答案1.如鸣佩环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怡然不动,俶尔远逝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三、《核舟记》1.《核舟记》中,指出木刻的珠子清晰得可以数出来的句子是:。

(完整版)《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完整版)《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完整版)《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演示文稿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演示文稿
不已?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
第十页,共22页。
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
的最句后子是感:知隐逸情怀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
第十一页,共22页。
最9无.“后论村魏人感晋”知的不隐原知逸因有?情汉、怀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第十二页,共22页。
1活0.厌“村最恶人外后”界感满生知足活隐于的逸桃体情花现源怀是生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22页。
(优选)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第二页,共22页。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最,后谥感号靖知节隐先逸生情, 怀
别号五柳先生,入刘宋后改
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几年 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 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 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
上称“田园诗人”。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
自然最环后境感的句知子隐是逸:情怀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第六页,共22页。
4.本最文后中感描知写了隐桃逸花情源怀社
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第七页,共22页。
•人5.最安本居文后乐中感业表知/明和隐了平逸桃幸花福情的源怀
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文言作品,讲述
了一个隐居在深山密林中的桃花源。

本文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社会的
批评与反思。

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乌托邦社会,人们生活在
和谐、宁静、自由的环境中。

他们没有私有制,共同耕种土地,分
享收获。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没有欺骗和欺压。

这个社会充满了
亲情和友情,没有斗争和竞争,人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桃花源虽然遥远,但却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通过描述这个
社会,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暗示和批判。

作者在文
中揭示了人性的缺陷,贪婪和权力欲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他通过对桃花源的描写,呼唤人们反思现实社会的问题,并寻找改
进之道。

《桃花源记》中也透露出对自然的崇拜与追求。

作者将桃花源藏在深山密林中,远离现实社会的喧嚣和繁忙。

这显示出陶渊明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他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追求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具有批判意义的文言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绘,暗示了社会问题,并呼唤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简单而和谐的生活。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叙事作品,更是对人类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思考和反思。

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情景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情景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两句综合视觉和听觉,表现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祥和。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的人来表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

3.渔人在“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情况下,发现了桃林。

4.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的第一反应是见渔人,乃大惊。

6. “山有小口”和“初极狭”表明桃花源不易被发现。

7.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人与世隔绝已久。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也”表明了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

9. 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0. 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含答案)《桃花源记》(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运用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

”(3)《桃花源记》描绘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其中体现老老少少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的语句是:“ ,。

”(4)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兴奋地用《桃花源记》中的“ ,。

”来形容所见之景。

(5)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 ,。

”《小石潭记》(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绘了缠绕的藤蔓随风摇曳的画面。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静相宜、灵动活泼的句子是:“ ,。

(4)《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逶迤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环境的清幽含蓄地表达自己内心悲凉凄苦的句子是,。

(6)小明同学在池塘边看到日光照耀下,鱼影倒映在石头上的可爱景象,联想到了《小石潭记》中的:,。

(7)《小石潭记》中点名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的句子是:,。

《关雎》(1)《关雎》中运用了比兴手法,借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的句子是:“ ,。

”(2)《关雎》中统摄全篇,表达君子对淑女无限爱慕之情的句子是:“,。

”(3)《关雎》中表现主人公思绪万千,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

”《蒹葭》(1)《蒹葭》中描绘萧瑟冷清、露凝霜结的秋景的句子是:“,。

”(2)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 ,。

”(3)《蒹葭》中写主人公逆流而上,沿着艰险长的道路寻找伊人的句子是:“ ,。

”《式微》(1)、描写“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的诗句是“ ,。

"(2),?,?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XXX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二、《小石潭记》XXX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XXX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施展阐发小伙子普通都喜爱美丽而贤慧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肉体,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4、《关雎》中的夫君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XXX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蒙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田野干活,有家不克不及回,苦不胜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6、《子衿》1、“”,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