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人
衡水顾雪简介

衡水顾雪简介衡水顾雪,男,1967年生,河北衡水人。
中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改革家,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奇迹。
衡水顾雪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
他在中学时代就是班里的优秀生,被老师们称为“学霸”。
尤其在数学和物理方面,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顾雪大学毕业后,选择进入教育界工作。
他相信教育是改变人生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他立志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2001年,衡水市教育系统发起了一项名为“衡水实验”的教育改革实验。
顾雪作为该项目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他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方案。
顾雪的教育改革方案在衡水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他的教育理念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随着衡水实验的成功,顾雪受邀到全国各地分享他的教育经验。
他提出了“学科协作”、“项目学习”和“素质评价”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顾雪的教育改革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他多次应邀到国外参加教育研讨会,并在国际上发表演讲。
他的教育理念被视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典范,对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顾雪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提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他还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顾雪的教育改革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校教育,也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提倡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育,共同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衡水顾雪的教育改革事业远未结束。
他仍然坚持不懈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着。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顾雪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清代衡水地区文进士群体研究_王学深

故城县
刘谦
深州武强县
刁克崇
故城县
高明峻
深州
乔文锦
深州
刘拯
冀州枣强县
韩日煐
深州
杨国桢
冀州
王恤
冀州枣强县
杜继美
冀州枣强县
冯文蔚
故城县
郭徽祚
深州武强县
张愈奇
深州
任谦
故城县
董哲
冀州枣强县
韩蕃
深州武强县
辛炜
深州武强县
张澂
景州
蒋书生
故城县
杜文焕
阜城县
魏廷珍
景州
刘自潔
深州武强县
周世培
冀州
曹永琪
景州
杜遂
冀州衡水县
武珩
第 14 卷 第 5 期 2012 年 10 月
衡水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Vol. 14, No.5 Oct. 2012
清代衡水地区文进士群体研究
王学深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摘 要:清代科举制度沿袭明代传统,自顺治三年乙酉科始,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止,有清一代共开科 112 科,衡水地
科甲排名 三甲第 249 名 三甲第 26 名 二甲第 78 名 三甲第 189 名 三甲第 133 名 三甲第 19 名 三甲第 146 名 三甲第 44 名 三甲第 121 名 二甲第 12 名 三甲第 54 名 三甲第 44 名 三甲第 31 名 三甲第 54 名 三甲第 89 名 三甲第 28 名 三甲第 47 名 三甲第 101 名 二甲第 54 名 三甲第 40 名 三甲第 133 名 三甲第 108 名 三甲第 118 名 三甲第 102 名 三甲第 118 名 二甲第 2 名 二甲第 57 名 二甲第 73 名 三甲第 151 名 三甲第 85 名 三甲第 69 名 二甲第 84 名 二甲第 41 名 二甲第 115 名 三甲第 59 名 三甲第 13 名 三甲第 134 名 三甲第 155 名 二甲第 106 名 三甲第 135 名 二甲第 98 名 三甲第 149 名 二甲第 57 名 三甲第 54 名 三甲第 64 名 三甲第 72 名 三甲第 167 名 三甲第 78 名 二甲第 87 名 二甲第 63 名 三甲第 100 名
海伟之魂——记河北省衡水市人大代表宋俊清

我 们 要 为社 会 做 贡献 。 我 们 要促 进 就 业 , 们 要 扶 危 济 困 , 们 我 我 要 助 教 助 残 ,我 们 要 支 援 灾 区 。
最后 一点 ,也是 最重要 的一点 , 我 们 要 继 续 把 企 业 做 大做 强 , 为 国 家 多 纳 税 , 人 民 群 众 不 断 提 为
l 一 G洲 …
公 民 与 法 治
海 伟 之 魂
记 河 北 省 衡 水 市 人 大 代 表 宋 俊 清
口 马 洪武 高振 龙
巍 巍 景州 塔 , 潺 运河 水 。冀 潺
东 大 地钟 灵毓 秀 , 才 辈 出 , 人 古往
改其 乐。
可 骨子 里 不 怕 输 的他 没 有 消 沉 下 去 , 家里 拿 了仅 有 的两 毛 五分 钱 在 出 了家 门 , 这钱 买 了半 斤水 果糖 用 去 了朋 友家 。 当他 说 明来 意 , 友 朋
杰, 也成 就 了无数 惊 天动地 的伟 大 事 业 。河 北 海 伟 集 团 董事 长 宋俊
清, 正是 冀 东大地 哺 育 出的一 个 土
生土 长 的成功企 业家 。
以想 象 , 为商人 的他 没 有太 多化 身
学领 域 的理 论知识 , 也没 有雄 厚 的
资金 支撑 , 的创 业 之路 是何 等艰 他 难。 9 8年 , 满 3 18 不 O岁 的宋 俊清 ,
民 营 企 业 家 ,一 名 市 人 大 代 表 ,
发 动机 组 准备 处理 , 是奔 这 事来 我
的。 “ 看你住 下 明天玩 一 天后再 ”我
走也 不 迟。 ” 两 个人 说着 起 身走 那 了。旧发 动机 组这 个 字眼对他 太敏 感 了 , 了 多年 电工 , 经销 过 电 做 且 机 的他 深 知 旧发 电机 的价 值 , 而且
古代历史名人董仲舒人物介绍介绍PPT

任江都相
将自己比作春秋霸主齐桓公,将董仲舒比作 贤相管仲。董仲舒回答认为:依靠诈谋攻伐 而称霸的,绝不是“仁人”,真正的“仁人” 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 易王刘非听后表示欣赏。
01 人物生平
晚年逝世
董仲舒辞职以后,回到长安的老家,一心研究现实问 题和儒家经典《春秋》,修学著书。此外,他还给汉 王朝做顾问。朝廷如果有关于礼法方面的问题,就派 使者和廷尉张汤到家里来咨询,董仲舒总是能给出清 晰明确的应对解决办法。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前后,董仲舒于家中病逝。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完结
董仲舒(约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字宽 夫,出生于赵国广川县董家庄(今河北省衡水市景 县河渠乡大董故庄村),西汉经学家、哲学家、教 育家。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第二部分
思想主张
02 思想主张
历史观
董仲舒从其“人理副天道”的思想出发,引出 了以“奉天”“法古”为核心的社会历史观。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终极根源,因而圣 人必须要效法天来制定法则。天又是永恒不变 的,因而圣人所继承的道也是一贯的,所以 “奉天”与“法古”也是相互贯通的。在解释 朝代变更的问题上,董仲舒则提出了“三统三 正”的历史循环理论,认为夏、商、周三代的 改朝换代,只是黑、白、赤三统的依次循环, 是新王朝重新接受天命的表现。
公元前约179年,董仲舒于汉代广川的一个地 主家庭出生。家庭富有,且有大批藏书。当时 汉朝刚建立不久,实行修生养息的政策,社会 环境较为和平,而且大幅放开了对书籍的限制, 社会上流行的典籍较多,这为董仲舒修学提供 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董仲舒本人学习也很刻苦, 除了熟读儒家典籍,还广泛涉猎先秦诸子的学 说,留下了“三年不窥园”的记载。
海纳百川 法民自然——记衡水市形意拳研究会会长、著名武术家、形意拳名师李文军先生

作 为衡 水 市 形 意 拳 研 究 会 会 长 的 李 文 军 先 生
, , ,
附 :李 文 军 谈 尚 派 形 意 拳
,
多 年来 遍 访 名 师 苦 心 求 艺 汲 取 各 派 精 髓 尽 得 真
尚 云 祥 先 生 所 教 的 形 意五 行 拳
五
“
,
,
是 以 内经 阴 阳
”
传 加 之 练 功 不 懈 功 夫 日益 精 进 在 多次 参加 国 际
“ , , ,
。
文 健 心 武 强 体 文 武并 进 能 超 群
,
”
。
李 文 军 特别喜爱有 武 术潜质 的 孩 子
。
,
但 更希 望 他 们
。
文 武兼备 他 常说 :我 为 武术 武 术 为孩 子
, , ,
他 希望 通
过 训 练 让 更 多 的孩 子 不 仅 强 身健 体 而 且 能 从 中 汲 取 精 髓 养成 良好 的 意 志 品 质 对 今 后 的 学 习 T
,
,
学 龄 前 的孩 童 到 已 经 参 加 T 作 的 中年 人 只 要 是 喜
, ,
爱武术 他 都 欣 然 传 授
,
。
对 此 他语 重 心 长 地 说 : 把
, ,
“
学 习 武 术 当作
一
项 活 动来搞 喜爱 的 人 会参 与 进 来
” ,
。
这 无 形 之 中是 在 弘 扬 国 术 文 化 是 在支持 我 们 人 们 常说
。
,
行 之 说 为理 论 依 据 是按 金 水 木 火 土
、
、
,
即劈 钻
、
、
。
博学通儒的著名天文学家——刘焯

刘焯,是 一位衡水籍历史名人 ,他博古通 今、学 王 劭 一起 修定 国史 ,并 参议 律历 。开皇 六年 ,洛 阳 识渊博 ,是一位在 中华 民族史册上几乎堪称 “ 孔子第
二 ”的 著名 经 学 家 、 天 文学 家 。
一
“ 石经 ”运抵京师 ,文字多处磨损 ,极难辩认 。隋文 帝便诏刘焯 、刘炫等人 考证,他们经过努力 ,一一辩
罢官回乡后 ,他游学授徒于阊里 ,致 力于教育和 《 七曜历书》等 1 0几部涉及 日月运 行、山川地理 的 著作悉心研究,著出 了 《 稽极 》、 《 历书 》和 《 五经
《 稽极》、 《 历书》各 1 0卷 ,编有 《 皇极历》。清 著 述 。这期 间他对 《 章算 术 》、 《 髀算经 》 、 九 周
( 衡水市委党校 法学教研室,河北 衡水 0 3 0 ) 5 00
摘 要 :刘焯是衡水籍的历史 名人,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他一生颇有建树,任太学博士时,讲经授义,著书研经;
受聘为 州博士时 ,提 出历法多存谬误 ,多次建议修改;罢 官回乡后 ,著 书研 义,编著 《 皇极 历》,达到很 高水平 。他潜 心 学术 ,热 爱教育的敬业 、奉献精神以及他在学馆 中营造 的宽松 学术气氛、 自由的理论 追求 ,为今天学术研 究提供 了思
义 》,其 中 《 尚书正义》 、 《 诗正义 》 皆本二刘 , 毛
1 .聪 敏 好 学 ,苦读 不辍
和 年轻 学生 纷纷 以他 为偶像 ,不 远千 里前来 当面 求 教 ,尤其一些天下名儒有 了疑 问、学子求 学,常千里
据说,刘焯天资非常聪 明。少年时代 曾与河 间景 慕名而至 。他的 门生弟子很多,成名的也 不少 ,其 中
城( 今献 县东北) 人刘炫 为友 ,一 同寻师求学 时,他 的 衡水县的孔颖达和盖文达,就是他的得意 门生,孔盖 天资就开始显现 出来 ,老师们的讲课 水平根本不能满 后来成为唐初的经学大师。可以说 ,刘焯如果能乘势 足他的求知欲望 ,每次他都未等学业 结束就离开 了。 籍,埋头 1 0年 ,以致穷困潦倒 ,连吃饭穿衣都发生 而上,广收门徒,中华民族 的史册上也许又会再现一 二 、刘焯的历史贡献 后师从武强交津桥藏经大儒刘 智海 门下,帮助整理典 个 “ 孔子第二 ”了。刘焯于大业六年( 1 60年) 去世 。
冀州历史名人

冀州历史名人1董仲舒(思想家政治家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广川人(今河北衡水)。
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哲学大师。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
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四年后辞职回家。
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次大议,命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建立了一个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2孙敬(头悬梁)字文宝。
汉代信都(今冀州市)人,“头悬梁”的典故即出自孙敬。
《太平御览》载:其“好学,晨夕不休”,他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
孙敬苦读常常通宵达旦,为消除困意,系发于屋顶,若低头欲睡,拽其发而警示。
孙敬凭借其独得的“悬梁”精神苦学,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当时的知名大儒。
后人对孙敬悬梁苦读的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揉为“悬梁刺股”,用以教育孩童。
《三字经》中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把孙敬,苏秦以及车胤的“囊萤”,孙康的“映雪”,引为苦读的楷模。
3刘秀(汉光武帝前6——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襄阳西南)人,西汉时远支皇族。
绿林起义军的重要成员。
更使二年(公元24年),时任大司马的刘秀奉旨巡历河北。
当时,邯郸王郎得势,追剿刘秀。
刘秀逃至信都(今冀州市),玉信都太守任光会合。
信都等地遂成为刘秀的起兵根据地。
冀州市境内的吉会台,逍遥村相传都为刘秀当年所到之地,地名也都据此而来,至今仍流传着刘秀的传说。
大话衡水的历史名人——大汉丞相窦婴

大话衡水的历史名人——大汉丞相窦婴
说起衡水的窦家,那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啊,关津的窦氏,在汉初几乎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下面,就介绍一下一代名相窦婴。
窦婴,西汉大臣,子王孙,清河关津人,是汉文帝的妻子窦皇后的侄子,算是外戚中的一员。
说起窦婴,他是一个很好客的人,在汉文帝时,窦婴被任命为吴国国相,后来因病被免职,到汉武帝时,他被任命为詹事。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兄弟,极受窦太后的喜爱。
某次梁王入朝,景帝跟梁王一起喝酒,喝多了点,借着酒意说自己死后把皇位传给梁王,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对景帝讲:“天下是高祖皇帝打下来的天下,帝位应该是父子相传,这是先人立下的规矩,怎么能擅自传位给梁王呢!”窦太后听了,非常不满,开始讨厌窦婴,窦婴也嫌官职太小,借口生病辞职了,窦太后见状,就下令取消窦婴进出皇宫的特权,逢年过节也不准他进宫朝见了。
文章来源:湖城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名人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周世选(2014-05-13 20:01:09)转载▼周世选(1531年-1606年),字文贤,号卫阳,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大坛村人。
约明神宗万历三年前后在世。
幼年家贫,靠苦读成才。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出高拱之门,以不受指嗾被斥。
初于刑部实习,后任常州府推官,有案亲自裁决,明断之誉闻于朝廷。
后任南京兵部尚书。
周亲临海上巡防,并指挥常州郡传檄拒敌,大破入侵日本倭寇。
后仍倭患不息,周一面谨防,一面上疏朝廷,条陈御敌建议。
其弟子为其作传称:“东南半壁,终恃公以无恐”。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高士廉(2014-05-13 19:58:49)转载▼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汉族,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唐代开国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其妹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妻,生一子一女,子为长孙无忌,女为长孙氏。
妹夫长孙晟病故后,高士廉将妹、外甥全接到自已家中抚养,恩情甚厚。
高士廉看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能出众,便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了他,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高士廉,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
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致主动将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
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时才得以回归。
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在贞观年间,任侍中、安州都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
主持编撰《氏族志》。
生平高俭,字士廉,渤海蓨人。
其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
其父高励,北齐乐安王,也曾任左仆射。
北齐之后入周,不知何故竟没被周武帝与齐后主高纬一起杀掉。
隋朝取代北周后还任过隋朝的洮州等四州刺史。
史载,高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与大文豪薛道衡等人结为忘年之交,为一时才俊。
电视剧《贞观之治》中的高士廉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的妹妹嫁给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长孙无忌和一个女儿。
长孙晟死后,高士廉把妹妹接回自己家中,并非常厚待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
当时他发现年轻的贵族子弟李世民异于常人,就把外甥女嫁给他,这位长孙氏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
隋炀帝时,由于和高士廉逃亡到高丽的兵部尚书斛斯政关系密切,隋廷把他流放至交趾。
萧铣称帝时,交趾太守丘和附梁,高士廉也随之降梁。
萧铣被唐朝平灭后,高祖李渊因亲戚关系,命高士廉巡按岭南诸州。
后来他升迁为雍州治中,而当时他的外甥女婿李世民为雍州牧。
"玄武门之变",高士廉与外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他自己还亲率吏卒从监牢里释放囚犯,授以兵甲,组成临时的部队驰援李世民。
贞观元年,提升为侍中。
贞观十二年,以其佐命之功授申国公,拜尚书右仆射。
高士廉为人谨慎缜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概焚毁,不使左右知晓。
贞观二十一年病死,时年七十二。
当时太宗刚刚饮服"药石"(类似"五石散"的东西,当时认为既"壮阳"又"保健",实际上是毒性很大的东西。
多位贵族、皇帝因之而死),闻讯马上整装要亲临看视。
高士廉的外甥长孙无忌急忙策马跪伏于半路迎接,痛哭陈说高士廉临终前切言皇上不要亲临,加之"饵石临丧"是医家大忌,劝了半天才把药性正发作的太宗皇帝劝回宫去。
赠司徒,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亲族子嗣高士廉一家三代仆射(宰相),子为尚书、驸马,外甥为太尉,外甥女为皇后,一时无两。
想想北齐皇族中他那些年不过四十就暴死的高家堂叔、堂兄弟们,高士廉一支可谓是下场最好的。
即使日后长孙无忌被诛,其子高履行也仅仅受牵连贬官而已。
简单传记《徐浩古迹记》、《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名俭,以字显,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隋仁寿(六〇一至六〇四)中举文才甲科,补治礼郎。
入唐,历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政事。
谥文献。
工书,太宗大购图书,宝于内库,贞观十三年(六三九)装处排署,有士廉跋尾。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孔颖达(2014-05-13 19:20:16)转载▼孔颖达(574—648)——盛世鸿儒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
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
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
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
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分离,而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
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
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
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
在中国历史上,继承汉学风格,完成解决儒学内部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之争,巩固儒学壁垒这一统一工程的巨匠,便是唐初大儒——孔颖达。
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
《旧唐书》《新唐书》俱有传。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4)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仕宦之家。
曾祖孔灵龟,官拜北魏国子博士;祖父名硕,为北魏南台治书侍御史。
他为官正直,头戴饰懈豸(神羊)的法官帽子,威重严明,“权豪为之屏踪”,“风俗以之肃清”。
父孔安,北齐青州法曹参军,执法公平,志在宽简。
这确实是一个有地位、有名声的富贵之家。
但与南北朝的膏粱世胄不学无术异趣,孔颖达并无半点纨绔子弟的习气,也不希冀凭藉父辈的门前步入官场。
孔颖达的幼年时代正是南北朝对峙时期。
他出生于北周时期,政教清明,局势稳定。
一些较开明和有远见的士大夫,在魏晋以来门资恩荫的惊梦之余,开始重视教育。
如当时自南朝进入北朝的名士名宦颜之推,即告诫子孙:“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仕宦之族,缙绅之家,相率督课子孙,教以儒业。
于是,在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度里,居然儒雅重文之风,不让衣冠文物荟萃的江南王朝。
孔颖达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又赶上这样一个重教育兴文化的时代,可谓兼得天时与地利。
他聪明颖悟,自幼便耳濡目染以礼乐为特征的儒家文化。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高洋(齐文宣帝) (2014-05-13 15:24:09)转载▼齐文宣帝高洋(529~559) 北齐第一个皇帝。
在位十年。
字子进。
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东)人。
高欢次子。
东魏武定七年(549),大将军高洋兄澄谋取代东魏,未及实现而死。
高洋继掌朝政。
次年,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
同年五月,禅代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
高洋统治时期,北齐与北周关系比较平稳,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财力向北方和南方扩张。
天保三年(552)以后连年出塞,伐库莫奚,俘获甚众。
四年大败契丹,虏获十余万口,杂畜数百万头。
又支持柔然攻突厥。
五年击败山胡。
五至六年连续大败柔然,筑长城自幽州至恒州九百余里。
大量人口、牲畜的虏获有助于北齐国力的增强。
南朝梁正当侯景之乱后,国势骤衰。
三年,北齐兵锋南抵长江。
六年,送降将、梁宗室萧渊明入建康即帝位,渊明后为陈霸先所废。
齐军渡长江,占领石头城,为陈霸先击退。
七年,齐军又南下,一度至建康附近。
北齐疆土扩展至淮南,终与陈朝以江为界。
高洋初即帝位时,比较谨慎,以法驭下,虽勋贵外戚也不宽容,政治清明,人得尽力。
军国大政多独自决断,每临战阵身当矢石,所向有功。
几年以后,开始以功业自傲,荒淫酗酒,肆为暴虐。
以鲜卑族自居,太子殷好学,便嫌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想要废掉。
汉族士大夫杜弼以为治国当用汉人,称鲜卑为“车马客”,高洋认为讥讽自己,不久,便杀之。
北齐一代出现对魏孝文帝以来汉化政策的反动,鲜卑化占优势,与高洋很有关系。
但他虽昏虐而尚能任用汉人士族,如杨□为宰辅,“维持匡救,实有赖焉”。
所以时有“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说法,北齐政权得以苟延下去。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杨寿山(2014-05-13 15:23:24)转载▼杨寿山为河北省冀县杨家寨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创建全聚德。
杨在十多岁时进京谋生,在前门大街摆鸭子摊,后买下一家名为“得聚全”的杂货铺,并改为“全聚德”烤鸭挂炉铺,因杨寿山字全仁,取“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意。
后经翻修,扩大到两层二十多个单间,可以同时容纳200多人进餐,并改名为“全聚德烤鸭店”。
该店以烤鸭为主,鸭杂为辅,由于风味独特,很快誉满京城,并发展到现在。
1999年1月16日,《北京晚报》载,“全聚德”荣获我国第一个服务商标中的中国驰名商标。
全聚德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晚清衰亡、民国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全民族抗战、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个重大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全聚德进行了公私合营,新设了分号,扩建了老店,为百年老字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魏知古(2014-05-13 15:22:51)转载▼魏知古,深州人。
性方直,有才名,弱冠举进士。
长安中,历凤阁舍人。
神龙初,擢吏部侍郎。
睿宗即位,以藩邸故吏,召拜黄门侍郎,迁散骑常侍,同平章事。
开元初,改紫微令,终工部尚书。
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皆为闻人。
宋璟尝称曰:“叔向古之遗直,子产古之遗爱,能兼之者,其在魏公。
”集七卷,今存诗五首。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盖文达(2014-05-13 15:21:47)转载▼盖文达,冀州信都人,唐代大儒。
师从刘焯。
与盖文懿兄弟皆名儒,人称二盖。
文达博览群书,尤精于三家《春秋》,入唐后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拜崇贤学士。
刺史窦抗曾召集诸生,跟他进行辩论。
当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等人均在现场。
文达对答如流,窦抗觉得好奇,问他是跟作学问的。
刘焯说这个人的学问,出于自然,并无门户之见。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选妃,盖文达选了一名美女武媚娘入宫,改名叫武照。
王任重(1917-1992)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曾给予光荣称号:华北第一才子。
直隶(今河北)景县王瞳人。
1917年1月,王任重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冬,王任重在景县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始了他一生的革命生涯。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0景县县委委员。
1938年后,任冀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冀南五地委-,冀南区委组织部、宣传部部长。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周文乐(2014-05-13 15:19:52)转载▼周文乐(1923年-1985年),武强县周家窝村人。
共产党党员。
周文乐15岁时因生活所迫辍学,到东北学做木工。
民国36年(1947年)10月参加人民解放军。
在部队历任战士、给养员、连长等职,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1955年,部队安排其转业北京工作,但他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毅然要求复员回原籍务农。
回村不久,即担任本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