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我们常说,⾏为之后必有原因,这⾥所说的原因就是动机。
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
如果说需要是⼈的活动的基本动⼒的源泉,那么,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直接的⼒量。
⼀、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标的内部动⼒。
动机这⼀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种内部刺激,是个⼈⾏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的⾏为提出⽬标;(3)动机为个⼈⾏为提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明确其⾏为的意义。
⼆、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有不同的⽅⾯,由此可对动机进⾏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产⽣的快乐和满⾜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
个体追逐的奖励来⾃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就是对个体的奖励。
如学⽣为了获得知识、充实⾃⼰⽽努⼒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
内在动机的强度⼤,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定的强制性。
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为产⽣更⼤的推动作⽤。
(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较为强烈、稳定、处于⽀配地位的动机。
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
在⼉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致时,活动动⼒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会减弱。
(3)⽣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理性动机是与⼈的⽣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
⼈的⽣理性动机也受社会⽣活条件所制约。
社会性动机是与⼈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动机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 性动机。
1 生理性动机
1 饥饿 ① 饥饿与体内平衡 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
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 不安,甚至是某种折磨和苦楚,从而形成 个体内在的紧张压力,并使个体产生求食 的活动。
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实际情 境中突出对个体的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总之,奖励具有控制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方 面的作用。
该研究证明了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如
何给予奖励,即在给予外部奖励的实际情境中突出的那 一方面。
如果因事先告知可得到奖励而去参加某种活动,一旦不 给予奖励,人们就会不参加这种活动。如果当一个人作 出了成绩,为肯定其能力或品质方面而给予奖励,即对 能力或品质方面加以肯定,则能激起他再次作出这种良 好的行为。
2 社会性动机
4 交往动机
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 社会性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 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 心、友谊、支持与赞赏的内在动力。 交往动机对人完成工作的效率和同伴的选择 有影响。交往是人特有的需要。 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赞许动 机。
1 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 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也可能多种
多样。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复杂性
行为效果主要指行为的社会效果。 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即好
的行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坏 的效果。 但二者之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考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

01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动机(名词解释):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2005、2017简答):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查找犯罪动机什么的,我最在行了二、需要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调节的必要性。
需要的结构:①莫瑞的需要理论(了解)主题统觉测验的理论基础——测量会讲到的内容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17简答)(了解,会做选择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动机和工作效率动机强度: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共同组成的。
①动机的强度与目标的价值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动机的力量就越强②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由重要意义。
当个人将目标看得十分重要,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得更大时,由目标激发的动机力量就越强。
耶基斯-多得森法则(2007、2015、2019简答):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是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正比关系。
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02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望,或是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托尔曼将期望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即效价,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
动机=效价*期望(0~1)二、归因理论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罗特:提出“控制点”概念,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
理论观点:1、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总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组成内在的动机。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一)动机的涵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
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一)需要及其种类1、需要的涵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普通心理学--第十一章--动机ppt课件

.
10
二、动机理论
• 4、唤醒理论
– 赫布(Hebb,1949);柏林(Berlyne,1960)
• 机体维持着唤醒的最佳水平,过高或过低的刺激都不愉快 • 动机的实质是维持最佳唤醒水平
– 三原理
• 最佳唤醒水平原理 • 简化原理:重复进行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 • 经验的作用:个体差异
.
11
二、动机理论
• 莫里斯(Morris,1956)“生活方式问卷”:测量人们对13种 生活方式的价值观
• 罗克奇(1973)“价值调查表”:测量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 价值观中诸因素的相对强度
• 塞普尔(Super,1970)“职业价值观量表”:测量职业威望 和喜爱度
.
7
二、动机理论
• 动机的实质?
• 1、本能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 5、动机认知理论
– 注重认知过程 – 动机以个体的预期、判断、选择和目标朝向为基础 – ⑴期待价值理论
• 托尔曼:动机的实质是期望得到或企图避开 • 建立刺激间的联结,产生期待
– ⑵归因理论
• 海德(Heider,1958):成功或失败时归结为内部或外部原因 • Rotter(1954):内控型和外控型个体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是否每个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
– 需要——动机
自我实现 尊重
爱与归属 安全
成长性 匮乏性
生理
.
3
一、动机概述
• 3、动机的分类
– 根据性质
• 生物性/原发性/原始动机;社会性/继发性/习得动机
– 根据持续时间
成就动机
• 长远概括性动机;短暂具体性动机
交往动机
– 根据动机对行为的驱动作用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的详细阐述。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正文:一、动机的定义1.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心理力量,它激发和维持人们追求目标的行为。
2. 本能与驱力:动机包括本能和驱力两个方面,本能是先天性的生物性需要,而驱力则是后天性的学习性需要。
3. 动机的特点:动机具有目标导向性、影响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同时动机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需求动机:生理需求动机是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饮食、睡眠和性行为等。
2. 心理需求动机:心理需求动机主要包括社会认同、安全感、成就感和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3. 社会需求动机:社会需求动机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动机的影响,如亲社会性、竞争性和归属感等。
4. 内外动机:内动机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兴趣和满足感产生的动机,而外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条件的驱动。
5. 高层次动机:高层次动机是指个体更高级的心理需求,涉及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机。
三、动机与生理需求的关系1. 生理需求与动机的联系:生理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当个体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相应的动机驱使行为。
2. 生理需求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位于需求层次的基础层次。
3. 生理需求的满足:个体通过满足生理需求来获取生理满足感,进而推动下一级的需求动机的产生。
四、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关系1. 心理需求的定义:心理需求是个体对自我心理发展的需求,包括成就、认同、安全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2.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共同性:动机和心理需求都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二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动机对心理需求的影响: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主动追求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动机的强度也与心理满意度之间有关。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9章动机

四、动机与价值观
• 动机与价值观
– 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 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31
• 种类:
–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施普兰格尔,1928
• ①经济价值观 • ②理论价值观 • ③审美价值观 • ④社会价值观 • ⑤政治价值观 • ⑥宗教价值观
32
– 根据工具—目标维度
24
分析古代民谣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25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 动机与行为
–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生不 同行为。
• 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 二是简化原理 • 三是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
41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动机的归因理论
– 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 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 因两种;
– 维纳:增加稳定性维度。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的 能力 努力
外在 工作难
运气
42
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
维度 关系 因素
15
尊重的需要
被人尊重、赏识、认 可,有声誉、 成就、有影响等。
16
尊重的需要
• 继……之后,尊重的需要就开始支配个体 的行动。
•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受 到别人的尊重,它导致威望、地位和认可 等情感;另一个方面是自尊,它导致胜任、 自足和自信等情感。
• 而如果一个人的~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引 起失落感和自卑感,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 理面临的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
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
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
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
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
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
(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
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
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
(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期末考试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
前者为近景动机,后者为远景动机。
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近景与远景动机辩证关系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