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20.能源和能源危机-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能源和能源危机一、能源的定义能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进行有用功的物质和现象。
它是开展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能源的分类1.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由古生物和植物经过亿万年的生物作用和地质变化形成的能源。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2.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能够在其利用过程中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是可再生的、无限的能源。
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三、能源危机由于人类使用资源和能源的方式不合理,导致了能源危机的出现。
能源危机是指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相互交织的一种危机状况。
1.供给不足由于人口的增长、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某些能源的短缺。
比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储量正在逐年减少,难以满足人类的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2.环境污染能源的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比如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严重的气候灾害。
同时,化石燃料的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四、应对能源危机为了应对能源危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1.加大清洁能源的投入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具有环保、安全、可再生等优点。
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清洁能源的投入,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2.推广节能和绿色生产要加强对能源的合理管理,推广节能和绿色生产理念,做好能源消耗的控制和管理。
3.发展新能源技术人类需要不断推进科技的进步,发展新能源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和效益。
五、总结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能源的利用,不仅要引导人们妥善利用现有资源,更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存在能源危机吗教案(沪粤版九年级下册)

教案:20.1 存在能源危机吗?一、教学内容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2. 人类对能源的依赖和能源消耗的增长;3. 能源危机的表现和原因;4. 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性;2. 使学生了解能源危机的表现和原因,提高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能源危机的原因和表现;2. 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能源危机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a. 讲解能源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能源;b. 讲解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性,以及能源消耗的增长趋势;c. 讲解能源危机的表现和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能源危机的严重性;d. 讲解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能源危机。
3. 实践与应用:a.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节约能源;b. 讨论如何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随堂练习:a. 判断题:能源危机是由于能源消耗过度引起的吗?六、板书设计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2. 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性;3. 能源危机的表现和原因;4. 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能源分类,并说明其特点;b. 分析一种能源危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c. 调查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节约能源,并给出建议。
2. 答案:a. 三种能源分类及其特点;b. 能源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措施;c. 节约能源的措施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能源危机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能源问题的严重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讨论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关于能源危机的实践活动,如调查能源消耗情况、提出节能建议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历史的大致过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一些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存状况。
(3)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经历“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阅读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命脉的道理。
经历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储藏量数据的测算过程,以及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认识能源的危机问题。
(2)知道人们是怎样对能源进行分类的,认识分类方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约节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1)四次能源革命。
(2)能源的分类。
(3)能源危机。
教学过程(1)让同学们自己阅读讨论课本活动一,提出问题:人们根据什么原则,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名称是什么?答:依据使用的主要能源为原则,将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分为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多元化时期。
(2)对能源做出分类能源若按照“物质的形态”原则来划分,有固体能源、气体能源和液体能源三种;若按照“是直接使用,还是加工转换再使用”的原则来划分,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类;若按照“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的原则来划分,又有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说法。
可见,分类的原则不同,被分类出来的能源概念(名称)是不同的。
例如煤碳可以说是一次能源,也可以说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以说是固体能源。
又例如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它又是一次能源,由于它是太阳内部释放出来的能量,自然可以说它是固体能源,不过,人们通常又说它是新型能源。
(3)着重介绍电能、太阳能、风能和核能。
为下节课做准备。
(4)让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并用扇形图的方式来描述世界能源的消耗结构,并对比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耗结构,自主讨论这种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提高同学们的能源危机意识。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公开课_0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新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三、课堂练习:
1.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A)
A.今天我们开采化石能源实际上就是开采亿万年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
二、新课学习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分为薪柴、煤炭、石油和新能源时代。
人类最早对能源的利用来源于火。如图20-1所示,在原始时代,人们利用钻木取火的方式,将木柴燃烧用来取暖和制备熟食。火的使用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直至19世纪中叶,薪柴依旧是能源的主要来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理解,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约节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人类理解的分类与能源危机。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的变迁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决定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那么人类理解能源的历史有哪些?当前能源面临的状况有哪些?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个问题。
A.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可直接利用且不会污染环境,开发前景广阔
B.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核能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一个新途径
C.煤是可再生能源,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D.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能源,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生活是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的,我们要珍惜能源
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1能源与能源危机-学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1 能源与能源危机学案一、教学内容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能源危机的表现:能源供应紧张、能源价格波动、能源环境污染等问题。
3. 能源危机的原因:能源消耗过快、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结构不合理等。
4. 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实施节能减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认识到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能源危机的表现、原因和影响,提高节能意识。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缓解能源危机做出贡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源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能源危机的表现和原因。
难点:能源危机的解决措施,以及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的数据图表,让学生了解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知识点讲解:(1)能源的定义和分类: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和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2)能源危机的表现:能源供应紧张、能源价格波动、能源环境污染等问题。
(3)能源危机的原因:能源消耗过快、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结构不合理等。
(4)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实施节能减排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实例,如节能灯具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能源分类、能源危机原因和解决措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能源,以及自己为缓解能源危机可以做哪些贡献。
六、板书设计1. 能源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能源危机的表现和原因3. 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能源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20.1 能源与能源危机

20.1 能源与能源危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通过社会活动和英特网,收集信息,了解当地的能源使用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2)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认识,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难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教法:阅读、交流与讨论教具: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通过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从柴薪到煤炭再到石油等),说明能源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2、通过“算一笔能源账”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石油、天然气可维持我们生产、生活的年限越来越短暂,形成对常规能源紧缺的危机感,也为下—节学习新能源作了铺垫。
3、活动:(1)通过对教科书提供的石油、天然气的数据计算,以及通过查找煤的可开采储量、年消耗量和维持年限,知道石油、天然气、煤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维持年限有限,激发学生的“危机感”,增强他们节能的自觉性,同时为下节开发新能源的学习作情感上的铺垫。
(2)对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训练和检验,让他们根据已知“估计储藏量”和“年消耗量”推算“可维持年限”(用关系式:可维持年限=估计储藏量/年消耗量进行计算)。
根据教科书上的数据,算得结果如下:石油可维持年限为1.511×1011t/3.0×109~3.2×109t=47~50(年);天然气可维持年限为1.45×1014m3/2.3×1012m3=63 (年);我国人均煤的拥有量为1.5×1012t/1.3×109=1.154×103t;我国人均天然气的拥有量为4.0×1012m3/1.3×109=3.08×103m3;我国人均石油的拥有量为7.0×109~3.0×1010t/1.3×109=5.385~23.08t二、小结:1、通过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从柴薪到煤炭再到石油等),说明能源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沪粤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1节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

《第一节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教学目标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教学重点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能源危机。
教学难点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节能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的变迁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决定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那么人类认识能源的历史有哪些?当前能源面临的状况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一节能源和能源危机》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自主阅读教材P70~71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能源?答:像煤、天然气、汽油、风、电、太阳光等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我们把它们都叫做能源。
2.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经历了哪些变革?答:19世纪中叶以前是世界上能源的薪柴时期,到19世纪末,世界进入煤炭时代,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石油时代。
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开发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海洋能、氢能……21世纪将是太阳能、核能时期或是多元化能源时期。
3.能源按其从自然界能否直接获得可以如何进行分类?答: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从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叫做二次能源。
(二)能源危机的挑战自主阅读教材P72~7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4.能源按能否循环再生如何分类?答:可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木炭、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旦被消耗,是不能再生的,这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是不会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这类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
5.我国能源消耗结构现状如何?为什么存在能源危机挑战?答: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在能源消耗的结构上,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即在人类消耗的能源中,90%以上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20.1存在能源危机吗》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20.1存在能源危机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的第一节《20.1存在能源危机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能源危机的表现以及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2. 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的表现,认识到能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应对能源危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源的分类,能源危机的表现,应对能源危机的方法。
难点:能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节能环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如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能源的来源和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能源的分类,阐述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的表现,如能源供应紧张、能源价格波动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的能源危机案例,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如石油危机、煤炭枯竭等,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节能环保的措施,如关灯节水、骑自行车代替开车等,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5. 教学拓展: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节能环保,如使用节能灯具、购买绿色能源等。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存在能源危机吗?一、能源的分类1. 可再生能源2. 不可再生能源二、能源危机的表现1. 能源供应紧张2. 能源价格波动3. 环境污染三、应对能源危机的方法1. 节能减排2. 开发新能源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七、作业设计1. 描述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2. 举例说明能源危机的表现,并分析其深层次原因。
3. 设计一份节能环保的计划,包括生活中的具体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1能源和能源危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了解能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2.知道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教学重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难点:判断所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
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
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师:同学们,这几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师: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
生乙: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
生丙: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
师:能量的来源即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能源的有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
请学生交流和讨论:课前调查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
(讨论完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写出一个例子,写在黑板的一角)
目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后面的能源分类提供资料。
师生共同归纳:当前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使用的能源有:木柴、煤炭、煤气、天然气、蜡烛、汽油、柴油、酒精、电、石油液化气、太阳能等。
教师:请学生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结合政治和地理课上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认识及看法。
(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1. 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
2. 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3.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4.新能源------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
学生:阅读课本p71“信息浏览”及p72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以上同学们所调查的能源中哪些属于一次能源?哪些属于二次能源?
(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举例说明。
(3)根据你对能源的了解,你可否将能源进行其他分类?试试看。
目的说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的能源分类,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
如:木柴、石油、天然气……
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
如:电能、汽油、酒精……
探究点二:能源危机的挑战
根据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能再生的能源。
如:太阳能、水能……
不可再生能源: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不能再生的能源。
如:煤、石油……
学生活动:算一笔能源账。
(1)通过提供的石油、天然气的数据计算,以及通过查找煤的可开采储量、年消耗量和维持年限,知道石油、天然气、煤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维持年限,激发学生的“危机感”,增强他们节能的自觉性,同时为下节开发新能源的学习作情感上的铺垫。
(2)对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训练和检验,让他们根据已知“估计储藏量”和“年消
耗量”推算“可维持年限”(用关系式:可维持年限=估计储藏量/年消耗量进行计算)。
根据数据,算得结果如下:
石油可维持年限为1.511×1011t/3.0×109~3.2×109t=47~50(年);
天然气可维持年限为1.45×1014m3/2.3×1012m3=63 (年);
我国人均煤的拥有量为1.5×1012t/1.3×109=1.154×103t;
我国人均天然气的拥有量为4.0×1012m3/1.3×109=3.08×103m3;
我国人均石油的拥有量为7.0×109~3.0×1010t/1.3×109=5.385~23.08t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以上计算和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
谈谈自己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归纳总结:
1.能源危机的存在。
2.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教师:面对能源危机,我们中学生现在可以做点什么?
学生:可以从节约能源做起。
学生:人们可以寻找新的能源,但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因此我们中学生现在必须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板书设计
20.1能源和能源危机
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1.(1)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
(2)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3)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4)新能源------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
2.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二、能源危机的挑战
1.根据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能源危机的存在。
3.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首先通过提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揭示能源的供求矛盾,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做小组讨论,结合当地生活和生产上能源使用情况,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对能源进行分类。
接着教师再设疑:既然有的能源能循环再生,不会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那么是否存在能源危机呢?然后通过学生“算一算能源账”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能源的维持年限,判断是否存在“能源危机”,再结合“信息浏览”计算我国人均对能源的拥有量,以及课前查阅的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
进步以及节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