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维持精神类服药应该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给精神病人服药时的注意事项

给精神病人服药时的注意事项

给精神病人服药时的注意事项
1.要经常了解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及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

2.要遵医嘱按时按量给病人服药,妥善保管药物,不让病人自取自服。

3.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安眠药物要在病人临睡前服用,每次服药时家属应仔细观察病人是否服下,必要时检查舌下或腮下是否存有药物。

4.已到服药时间但病人仍在熟睡,可向后推迟1小时左右,唤醒病人后稍停片刻再让病人服药。

5.对拒绝服药的病人,要耐心说服、劝导,以取得合作,必要时可与防治医生联系。

6.用药期间应定期陪同病人按要求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等。

精神类药物使用制度

精神类药物使用制度

精神类药物使用制度
精神类药物使用制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合法性原则: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药物的合法使用。

安全性原则:药物使用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合理性原则:药物使用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合理选择药物品种和剂量。

规范性原则:药物使用必须符合临床用药规范,遵循药物使用指南和处方管理规范。

在具体操作中,精神类药物使用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处方管理:精神类药物的处方应该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开具,处方内容应该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详细信息。

处方应该由药师审核后配药,并留存备查。

药品管理:精神类药物的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等环节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药品应该分类存放,标识清晰,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淆。

患者管理: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确保患者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时,应该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

培训和教育:医生和药师应该定期接受精神类药物使用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药物使用水平和安全意识。

患者和家属也应该接受相应的药物教育,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风险。

总之,精神类药物使用制度应该建立科学、规范、安全的管理体系,确保药物使用的合法性、安全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同时,应该加强医生、药师和患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药物使用水平和安全意识。

精神药物使用原则

精神药物使用原则

精神药物使用原则精神药物使用原则是指在治疗精神健康问题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精神药物使用原则:1.个性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症状和需求都可能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应该是个性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精神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应该由专业医疗人员根据综合评估决定。

2.综合治疗:精神健康治疗通常是综合性的,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支持性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通常作为综合治疗计划的一部分。

3.明确治疗目标:治疗的目标应该明确定义,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应该共同确定。

这有助于跟踪治疗进展并评估治疗效果。

4.知情同意: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医疗专业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包括可能的风险、好处、副作用和替代治疗选项。

患者应该明确地知道他们正在接受的治疗,并同意接受。

5.定期随访:对于长期使用精神药物的患者,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专业人员应定期评估疗效、副作用和患者的总体状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6.逐渐剂量调整:在开始药物治疗时,医疗专业人员通常会选择较低的初始剂量,然后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副作用。

这有助于最小化不适应症状和风险。

7.监测和管理副作用:医疗专业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可能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副作用,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可能包括剂量调整或更改药物。

8.遵循医嘱:患者应按照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和处方用药,不得随意停止用药。

突然停止某些精神药物可能会导致撤退症状或加重症状。

9.监控滥用和依赖风险:某些精神药物具有滥用和依赖的潜在风险。

医疗专业人员应特别注意这些风险,对可能滥用药物的患者进行额外监测。

10.教育患者和家庭: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应该得到关于药物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并能够识别并报告任何不适应症状或问题。

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精神药物的有效和安全使用,但需要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任何与精神药物有关的问题或疑虑都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服抗精神病药期间十项注意

服抗精神病药期间十项注意

服抗精神病药期间十项注意作者:王赞利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5年第10期精神病患者因为精神的异常,所以,日常生活中家属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特别是在服药期间,家属不仅要监督患者按时服药,还要将患者的以下这些情况记录下来,以便复诊时向医生介绍,供医生合理用药。

睡眠: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具有镇静作用(特别是氯氮平、氯丙嗪等),患者服药后是否有睡眠增多、每天总共睡多少个小时、白天睡几个小时、夜里睡几个小时、白天的精力如何。

有些药可能引起失眠(如舒必利、三氟拉嗪),一般是早、中服用,晚上不用。

患者服这些药时,是否失眠、是入睡困难还是早醒。

饮食:患者是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这有可能是药物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也可能是药物对肝脏的损伤所致,因此,最好每月化验一次肝功能。

大便:患者几天排一次大便、与服药前的排便规律有何不同。

药物可能引起患者便秘,特别是老年患者,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及时处理。

小便:患者服药后有无排尿困难、排尿不尽感。

如果患者有尿意,却长时间不能排尿,需要及时就医。

脉搏:患者是否经常感到心慌、胸闷。

如果安静时脉搏也在每分钟120次以上,就叫作“心动过速”,需要口服降低心率的药物。

一般每月要查一次心电图。

另外,患者在突然坐起或突然站立时,是否感到头晕、眼前发黑(体位性低血压),并注意防止患者摔伤。

口水:患者是否经常感到口干、总想喝水(多数药物都会导致口干)、有无口水增多、睡觉时口水是否流湿了枕头(服用氯氮平时多见)。

锥体外系反应:患者有无手抖,特别是吃饭手拿筷子或写字时,站立时有无双腿发颤,是否发作过斜颈、双眼上翻,有无坐立不安,有无面部、四肢的不自主运动(迟发性运动障碍)。

情绪:患者有无莫名的情绪低落、少语少动、兴趣减退,甚至悲观厌世,有无莫名的烦躁易怒。

性功能:患者的性功能(性生活的间隔和持续时间)有何变化,男患者有无阳痿,女患者的月经是否规律。

体重和皮肤:患者是否发胖、皮肤(指暴露部位的皮肤)颜色有何变化(氯丙嗪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病症状的关键药物之一,其有效地缓解了许多患者的痛苦。

然而,合理使用这类药物至关重要,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和健康风险。

本文将就抗精神病药物的正确使用提供几个注意事项。

一、遵循医生的建议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前,务必咨询医生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遵循用药剂量和时间表,不轻易停药或改变用药方式。

同时,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二、了解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嗜睡、头晕、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等。

了解这些常见副作用有助于患者和家属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另外,严重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锥体外系症状等需立即就医处理。

三、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抗精神病药物与一些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务必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补充剂等。

医生将根据个人情况判断药物是否可以联合使用,并调整剂量。

四、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酒精和部分毒品对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有影响,并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应避免酗酒和滥用其他药物。

若需饮酒,务必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

五、积极参加心理治疗和康复计划药物治疗只是精神疾病治疗的一部分,心理治疗和康复计划同样重要。

通过积极参与心理咨询、社交支持和康复活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个人康复。

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对精神健康至关重要。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代谢问题,因此,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这一问题,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七、家属支持与监护对于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家人的支持和监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人应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注意事项,配合患者按时服药、遵循医嘱,并及时与医生沟通,报告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反应。

八、定期复诊定期复诊可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评估。

精神病人应该注意什么

精神病人应该注意什么

精神病人应该注意什么精神病人是指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异常的人。

精神病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维持身心健康。

1. 寻求专业帮助:精神病人首先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精神病的治疗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诊断和管理,他们可以提供正确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康复。

2. 定期复诊:精神病人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的复诊。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发展和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人得到适当的治疗和监测。

3. 遵守药物治疗:精神病人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他们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

同时,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的可能副作用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 建立合理的生活规律:精神病人应该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定期进行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依赖咖啡因和糖分。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稳定情绪和提升心理健康。

5. 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精神病人需要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

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得到理解和支持。

家人和朋友也应该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温暖和鼓励。

6. 学习应对技巧和控制情绪:精神病人可以通过学习应对技巧来控制情绪和应对压力。

这包括深呼吸、冥想、放松练习等。

他们也可以参加心理治疗,学习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7. 避免自我评判和羞耻感:精神病人应该接受自我,避免对自己产生过度的评判和羞耻感。

他们需要记住心理疾病是一种生理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错误。

接受自己的状况是康复的一部分。

8. 避免负面影响和环境:精神病人应该避免与负面影响和环境接触。

这包括过度的压力、家庭冲突、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保持积极、支持性和平衡的环境对康复非常重要。

9. 参与有益的活动:精神病人可以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和体育活动,如画画、听音乐、参加健身房、加入志愿者组织等。

这些活动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增强社交技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精神障碍患者在家庭或社区服药注意事项

精神障碍患者在家庭或社区服药注意事项

精神障碍患者在家庭或社区服药注意事项
赵丽俊
1.关于药物维持治疗
目的: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维持用药的时间:首次发作1——2年,复发者2——5年;
终生服药的一般标准:病程持续5年以上未治愈,复发次数>3次;维持用药的剂量:因人而异,病情稳定的时间越长,维持剂量越小。

2.患者服药期间,家属应观察
睡眠:每天的睡眠时数,有无入睡困难、多梦、早醒?
饮食:有无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或呛咳?
大便:几天一次,是否干燥?
小便:是否排尿困难?
脉搏:是否感到心慌?安静时每分钟多少次?
口水:感到口干,或流涎?
运动:是否不灵活,或颤抖?
情绪:沉默寡言?躁动不安?
性功能:性欲亢进或减退?月经不调?
体重:增加或减轻?
皮肤:皮疹?色素沉着?
化验:血常规、生化、心电图
3.确实保证药物治疗到位
⑴当患者不吃药时
①首先应寻找出患者拒绝服药的原因:药物副作用、对治疗的认识问题、病情波动或复发(自知力缺乏)。

②对策:a.如果是药物副作用或病情波动或复发所至,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处理。

b.向患者反复强调药物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并说明停药的危害。

c.“暗服药”——尽量不用或少用。

⑵防范患者“藏药”行为
①方式:将药片藏在舌下、腮部或夹在手指缝中,服后偷偷吐掉。

②危害:疗效无法保证、血药浓度不稳、导致严重副作用。

③对策:a.家属保管药物,看着患者把药服下。

b. 服药后检查口腔,不要马上离开在身边陪伴至少30分钟。

c.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应当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患者不应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因为精神药品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私自调整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第三,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精神药品的代谢和效果,因此在使用精神药品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那些可能影响精神药品代谢的药物。

第四,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遵循“最小剂量、最短疗程”的原则。

因为精神药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成瘾性,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合理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第五,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

患者应当了解精神药品的用药原则、剂量、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正确使用药物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第六,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医生和患者都应当了解并遵守精神药品的管理规定,确保药物的合法使用。

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处方。

精神药品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私自增减剂量或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如有任何问题,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第三,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精神药品的代谢和效果,因此在使用精神药品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那些可能影响精神药品代谢的药物。

第四,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遵循“最小剂量、最短疗程”的原则。

精神药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成瘾性,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合理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第五,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

患者应了解精神药品的用药原则、剂量、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正确使用药物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第六,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维持精神类服药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多数精神病都是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控制病情和预防疾病复发。

在服药期间,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1.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很有讲究,多服和少服都有可能适成不良后果,因此,怎样服药、服多少剂量,都应该听从医生的安排,家属和病人都不能擅自改动。

2.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精神科药物有时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肢体僵硬、流口水、便秘、乏力、肝脏损害、心脏功能异常等,因此,服药期间通常每1~2月就应到医院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妥善地处理因服药而导致的问题。

3.服用药物后不要快速起立或做剧烈运动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血压影响较明显,服用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快速站立或剧烈运动,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表现脸色苍白、出冷汗,甚至晕厥、血压下降等)。

一旦发生,可让病人去枕平卧,喂饮糖水,一般休息片刻即可恢复。

4.服用氯丙嗪等药物的病人不宜晒太阳病人在服药期间如皮肤较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很有可能出现面部、手臂等处皮肤红肿、剥脱,此为过敏性皮炎,与日光照射有关,一般避免阳光照射数日后即可消失。

5.注意饮食合理服用精神科药物的病人不可饮酒(包括啤酒),也不能饮浓茶和咖啡,通常医生也不主张给精神病人服用各种各样的补晶,以免影响治疗。

对于少数服药后吞咽较困难的病人,应当给予软食。

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对任何精神病人都是有益的。

总之,精神科药物的种类较多,病人的情况也千差万别,以上提到的只是一些共性问题。

对具体的病人来讲,最好还是找精神科医生咨询,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