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状元遇到佛法听听他的感悟
学佛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佛教以来,我深深地被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所吸引。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感悟着佛教的智慧,也不断地在心灵上得到了净化。
以下是我学佛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佛教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学佛之前,我总是感到人生无意义,迷茫而痛苦。
然而,自从接触佛教后,我逐渐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佛教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解脱,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再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追求心灵的满足。
二、佛教让我学会了宽容与慈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而佛教则教导我们要宽容待人,以慈悲为怀。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放下心中的怨恨,不再为过去的事情纠结。
我明白了,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
只有学会宽容,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和谐,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三、佛教让我懂得了因果报应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善恶有报。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因果报应的道理。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命运。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善良,多做善事,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回报。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四、佛教让我学会了自我反省佛教强调自我反省,认为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地进步。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佛教让我懂得了感恩佛教认为,一切皆由因缘和合而成。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感恩。
我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感谢亲朋好友的陪伴,感谢老师的教诲,感谢一切给予我帮助的人。
感恩让我学会了珍惜,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六、佛教让我懂得了放下佛教教导我们要放下一切执着,包括对物质的执着、对权力的执着、对名利的执着。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放下。
我不再追求物质的享受,不再追求名利地位,而是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放下让我感到轻松,让我的人生更加美好。
文殊菩萨保佑高考顺利

文殊菩萨保佑高考顺利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被视为智慧和学习之神。
许多人会选择祈求文殊菩萨保佑高考顺利。
那么,文殊菩萨到底为什么在高考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呢?首先,文殊菩萨是“毗卢遮那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的合称。
毗卢遮那菩萨代表众生智慧和修行的方向,而文殊师利则代表智慧、学习和教育。
文殊菩萨被视为智慧和学习的象征,能够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取更好的成绩和更多的知识,因此被视为众人智慧的一盏明灯。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还被视为掌管考试的神,因为他能够为人们带来顺利的考试成绩。
在中国,文殊菩萨被广泛信仰,特别是在高考前夕,学生和家长会慕名前往文殊寺祈求其保佑,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那么,如果你希望得到文殊菩萨的保佑,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你应该心存诚意地祈祷。
不必刻意地去寺庙,你可以在家里通过心灵的呼唤来祈求文殊菩萨的保佑。
祈祷时,你可以点燃香火或者在心中默念佛号,并向文殊菩萨表达你的希望和祈求。
其次,你应该静心面对高考。
在高考前夕,你应该放下所有的杂念,将自己完全投入到高考准备中。
不要被压力和焦虑所困扰,保持平静的心态和积极的心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最后,你应该精勤苦读。
文殊菩萨之所以能够保佑你,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魔法或神力,而是因为你辛勤地努力去学习。
所以,你应该加强计划和时间管理,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程,按时复习和完成作业,尽力做到最好,不断提升自我。
总之,文殊菩萨的保佑并不是空口白话,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来实现。
只有你真正理解并认可了文殊菩萨所代表的教义,才能获得他的保佑和指引。
愿文殊菩萨保佑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的两位学佛师兄通过努力行善结果孩子学习成绩令人吃惊浅谈教育孩子

我的两位学佛师兄通过努力行善结果孩子学习成绩令人吃惊浅谈教育孩子在我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我遇到了两位学佛的师兄,他们通过持续的善行和努力,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果,尤其是在教育他们的孩子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教育孩子这个重要的话题,并分享我的学习经验。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必不可少的责任和挑战。
我们希望看到他们在学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健康、有爱心的个性。
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现代社会常常强调学术成就而忽视了品德的培养。
然而,通过我的两位学佛的师兄,我领悟到教育孩子的更高层次。
第一位学佛师兄名叫李先生。
他有一个懂事、善良且成绩优异的女儿。
我曾询问他是如何能够在教育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
他告诉我,他深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因此,他首先注重培养孩子的慈悲心和善良行为。
李先生经常带领女儿参与一些慈善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捐献物品等。
他还鼓励女儿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并且尽量不参与欺负他人的行为。
通过这些行为和经历,他的女儿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爱心、懂得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在学习方面,李先生从小就倡导优异成绩,但他在教育孩子时着重培养她对知识的兴趣,而不是简单追求分数。
他会鼓励女儿主动学习,挑战自己,尊重每个科目的重要性。
因此,女儿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对学习充满乐趣。
通过李先生的经验,我明白到教育孩子不仅是关注他们的学术成就,更要关注他们的品质和对人生的热情。
另一位学佛师兄名叫王先生,他有一个聪明且和蔼可亲的儿子。
我注意到他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出色,然而王先生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给予过多的赞扬和奖励。
我很好奇,于是向他请教。
王先生告诉我,他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好成绩。
他从小就告诉儿子:学习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负责,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
他规定了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以身作则,自己也会坚持学习和提升自己。
此外,他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独立思考和探索。
个人学佛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佛教以来,我仿佛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归宿。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佛教的智慧,体会到了佛教带给我的安宁与喜悦。
以下是我个人学佛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信仰的力量佛教让我明白了信仰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而信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有了信仰,我们才能在逆境中保持坚定,勇往直前。
学佛让我明白了,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柱,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二、慈悲为怀佛教教人慈悲为怀,关爱众生。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宽容和原谅,不再对他人持有偏见。
在与人相处时,我努力做到以慈悲之心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这种慈悲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三、放下执着佛教教人放下执着,不要过于追求物质和名利。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人生的痛苦往往源于对名利的执着。
放下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我开始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不再为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忧虑而烦恼。
在放下执着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四、修行与感悟学佛需要修行,修行需要感悟。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践行佛教的教义,通过修行来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勤奋修行:佛教教人勤奋修行,通过不断努力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在修行过程中,我学会了自律,努力克服自己的懒惰和懈怠,使自己不断进步。
2. 珍惜当下:佛教教人珍惜当下,不要过于追求未来的虚幻。
在修行过程中,我学会了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幸福,不再为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忧虑而烦恼。
3. 修心养性:佛教教人修心养性,培养自己的慈悲、宽容、谦卑等品质。
在修行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的慈悲之心,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4. 看破红尘:佛教教人看破红尘,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
在修行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人生如梦,一切皆为虚幻。
看破红尘,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五、学佛对生活的启示学佛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文殊菩萨祝高考孩子金榜题名

文殊菩萨祝高考孩子金榜题名文殊菩萨,又称“智慧菩萨”,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被尊为文殊师利菩萨,其名字中的“文殊”,意味着文化和学问。
因此,文殊菩萨被尊为智慧和学业的守护神。
每年的高考,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考试,文殊菩萨的祝福自然不可忽略。
那么,文殊菩萨祝高考孩子金榜题名真的有效果吗?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的心中也存在着疑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一个主要的菩萨,被誉为“智慧菩萨”。
文殊菩萨的神力主要是提供智慧启迪,他的六字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对于提高人们的智商和明智作用很大。
文殊菩萨还有很多具体的祈愿心经,例如文殊师利菩萨心经、文殊师利菩萨普庵咒等,这些经文都是对于心灵的提升和智慧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佛教文化中,文殊菩萨受到广泛的尊崇,因为他是“智慧菩萨”,所以他的神德中主要表现为智慧和学问。
因此,在高考前,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向文殊菩萨祈求智慧加持,希望自己和孩子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而据一些佛教信徒的经验,确实有不少人在经受文殊菩萨的加持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当然,文殊菩萨祝高考孩子金榜题名并非靠简单的沟通就可以达到的目的。
我们要明白的是,佛教并不是迷信,它强调的是因果律和清净心灵。
这个世界上,一切的现象都有其对应的原因,因果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现象都有发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任何一个结果都有其原因和条件。
而清净心灵则是我们行善和施舍的内在动机。
只有在我们真正具备了善良的动机和谦虚的心灵,才能够真正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和帮助。
因此,我们在向文殊菩萨祈愿智慧的时候,要内心平静,虔诚的祈愿,同时也要切实努力,使自己的内心更为平静和清净。
在高考之前,我们要全身心的准备考试,作为考生我们必须要保证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够达到考试的要求,并且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心灵上更加意识到履行自己的责任。
总之,文殊菩萨祝高考孩子金榜题名,当然是一个好的祈愿,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切实地把自己的内心净化和充实,这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得到菩萨歆佑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
高考生求金榜题名拜佛忙菩萨也有升学主管?

烧“学业有成”⾹、拜主管智慧的⽂殊菩萨、求保佑升学的挂饰……⾼考(Q吧)、中考在即,学⽣和家长成了雍和宫、潭柘寺等地⾹客的“主⼒军”。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拜佛越来越“专业”。
菩萨也有升学“主管”“你家孩⼦要⾼考,那就应该去第四个殿拜⽂殊菩萨,他是主管智慧的佛。
”“要烧这种专门的‘学业有成’⾹,拜完了还应该买⼀个专门保佑升学的挂件……”昨天(6⽉2⽇,下同),记者在雍和宫门⼝专营⾹⽕的商店观察了半个⼩时,发现不少商贩向前来烧⾹的学⽣、家长介绍起拜佛经来头头是道,相当“专业”,听了颇让家有考⽣的⼈⼼动。
“我⾼考那年就是⼀通乱拜,没想到现在都这么有讲究了。
”已是研究⽣(Q吧) 的江雪陪今年⾼考的表妹在商店买⾹时说,“如今‘⾼⼈’指了明路,我们打算放弃其他菩萨,诚⼼只拜这⼀尊了。
希望妹妹考个理想学校。
”“本打算去拜孔⼦,但现在孔庙⾥不让摆⾹了,所以我先来雍和宫,打算过两天再去趟潭柘寺。
”⼀位⾼⼆考⽣的家长说,“拜佛的门道可多了,想让孩⼦以后进外企,就去拜卧佛寺,因为与‘office’读⾳近似。
”拜佛⼀趟花费过百“为了我⼉⼦这次能考上个好⼤学,我跑这⼀趟,值!”考⽣家长何先⽣前两天特意请假去趟⼭西五台⼭,他神秘地告诉记者,“听朋友说,五台⼭⽂殊院⾥的菩萨保升学最灵验了。
我这次还特地请了⼀尊菩萨回来呢!”为求“⼼安”,不少学⽣和家长拜佛都⾮常舍得下“⾎本”。
在雍和宫⾥,有很多学⽣模样的“⾹客”⾝背帆布包,⼿⾥拎着满满⼀⼤⼝袋⾹。
“今天把这个⽉的零⽤钱都投进去了,希望菩萨保佑我考上第⼀志愿吧!”⼀位和同学结伴⽽来的男⽣边拜边喃喃⾃语。
在雍和宫内纪念品商店,记者看到挂饰⼤都被分门别类出售,保事业、保健康、保升学等五花⼋门,其中保佑学业的最贵的1600元,的也要50元。
上周六记者上午11时在商店发现,100元的保升学挂饰已经售完。
营业员表⽰,这种挂饰是⽬前最畅销的。
有宝物傍⾝还不够,⼼急的考⽣还要预知未来,去占⼘。
佛学心得体会及感悟(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佛学以来,我便被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哲理所吸引。
佛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衰。
在阅读、思考和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佛学的真谛,体会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升华。
以下是我对佛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及感悟。
一、佛学的智慧1. 真正的智慧佛学认为,智慧是解脱烦恼、达到涅槃的关键。
这种智慧并非世间所谓的聪明才智,而是指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洞察。
通过修行,我们可以逐步揭开世间万象的虚幻面纱,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这种智慧让我们不再为世间琐事所困扰,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
2. 生命的意义佛学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修行。
修行并非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通过修正自己的言行,净化心灵,最终达到涅槃。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下执着,学会包容,学会感恩。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二、佛学的修行方法1. 佛教戒律佛教戒律是修行的基础。
戒律包括五戒、十戒、菩萨戒等。
通过遵守戒律,我们可以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心灵逐渐净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守时、守规矩、守诚信,以此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2. 佛教禅修禅修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
通过禅修,我们可以静心、净心,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
禅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静坐、参禅、念佛等。
在禅修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下杂念,专注于当下,以达到心灵的升华。
3. 佛教慈悲慈悲是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佛教认为,慈悲是解脱痛苦、消除烦恼的源泉。
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以慈悲之心对待世间万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理解、包容,让慈悲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
三、佛学的感悟1. 放下执着佛学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为虚幻,我们要学会放下执着。
放下执着,意味着不再为名利、地位、财富所困扰,不再为过去的错误、失败所懊悔。
放下执着,我们才能拥有一颗宁静、平和的心。
2. 感恩知足佛学教导我们要感恩知足。
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知足让我们懂得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每一次相遇。
各地区历年高考零分作文大全【三篇】

各地区历年高考零分作文大全【三篇】各地区历年高考零分作文【一】佛渡众生,修真心向善,去恶念尚德行,不苛求富贵,不稳于安逸;万事皆缘,凡事为欲,有恶欲才种苦果,有贪心才出恶性恶行,有是非种,才生是非果,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乔达摩*悉达多,坐于菩提树下,冥想三天三夜,方大彻大悟,明了世间一切,而成佛。
佛曰:万事随缘,万法自然。
虽然,我不懂佛,也不信佛,但是很赞同佛家的一些观点,佛教人向善,修养个人的道德,从尚个人品质的完善,是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佛讲万恶之源是世人的贪欲,祸福是非有因才会生果,同样警醒着世人,心静如水,方可平和处事,淡薄名利,而能洁身浩然。
所以当我们受到挫折或是委屈的时候,不要指责别人的不对,要找到自身的缘由,有因才会生果,自己种的恶因无论早晚总会有相对应的恶果自食。
所以我们更要学会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对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必怨天尤人,不要唉声叹气,是是非非,浑浑噩噩,到头来方知一切如尘烟,过后皆浮云,唯有把握今时今日,多多行正道,养良心之志趣,顺尚德之毅然,修身之不足,改旧有之恶习,不存恶欲,不留贪心,才不会郁郁不得志,而寡欢凄苦哀怜。
生活中的苦乐,缘起缘灭,人活在世间,喜乐自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养成良好的德行,磨练平和如水的心态,就没有什么会让你担忧烦心苦闷的了,有终有,无终无,有无终有,有无终无,空即是色,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空色色,色色空空。
我们理解的人,那么就是一种缘分,是敌是友并无区别,包含感恩的心,感谢是是非非中学会怎样去成长。
众生皆平等,爱所有生命,爱所有人,爱自我,要善良,要有德行,要有爱心;做人能够不杰出,但能够平凡,人能够不高尚,但能够保守自己的良心,人能够不事事争先,但能够从容坦荡。
为人能够不信佛,不懂佛,但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佛心,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与世无争,与人无怨,淡然功名利禄,心若静水细流。
各地区历年高考零分作文【二】常言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高考状元遇到佛法听听他的感悟……
“不好意思了,这几天太忙了,胡子都没有刮。
”47岁的明舒法师捋了捋自己略微有些花白的胡子,不断地向记者道歉。
提壶开罐,煮水泡茶,伴随着浓郁的岩骨花香,在寺院修建一新的客堂,这位四川大学的历史学硕士,把自己的出家因缘向记者娓娓道来。
“我学习佛教还是在大学里,在这之前,对于宗教一类的内容,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接触过,只是把它们当作一种神话传说。
”
明舒法师俗名舒雪松。
1985年参加高考,17岁的他从当时升学率只有百分之四的四川省脱颖而出,成为家乡重庆铜梁县的文科状元,被省内著名的“985工程”大学——四川大学历史系录取。
对于这样的结果,舒雪松并没有如同其他同学一样欣喜若狂,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失落。
当时的高考政策是先填志愿再出分数,为稳妥起见,他以读北大的成绩填报了四川大学。
在四川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舒雪松开始接触气功。
但是接触久了,他却发现气功书里描述的那些境界离自己有着不小的距离。
“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还是不够接近。
”
那时,舒雪松经常往图书馆里钻,借来了不少宗教方面的书籍。
在经过一番认真地比较之后,他觉得“还是佛法有感应。
”
但到了现实生活中,舒雪松除了茹素之外,并没有参与过多同佛教相关的活动。
依旧“该干嘛干嘛”。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舒雪松皈依了佛门。
一九九〇年的四月初四,舒雪松永远不会忘记。
因为这一天,是文殊菩萨的圣诞日。
当时的舒雪松,已经考取了本校经济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了一名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
那是一个周末,舒雪松和一位数学系的同学一起去成都昭觉寺拜佛。
走着走着,舒雪松就对身边的同学谈论起皈依的事情。
而在当时,昭觉寺正在举行盛大的皈依仪式,200多人穿着褐色的居士服,站在广场上准备皈依。
“那就去看看吧。
”舒雪松和同学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往广场走。
就在这时,他们被一位昭觉寺的法师喊住了,“干嘛往后站,皈依的往前去。
”
就这样,舒雪松和同学稀里糊涂地在昭觉寺皈依了。
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看着周围的同学或是为就业做准备,或是为继续考博复习,舒雪松也不甘人后。
他给自己想了两条出路,一条是出家,另一条则是另起炉灶,研读宗教学方面的博士。
舒雪松经过多方打听之后才知道,自己当时心仪的学校并不会招收自己,因为自己没有宗教方面的教育背景。
而要继续深造,必须要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或是拥有一定的宗教学研究成果。
而这两样,舒雪松一样都不占。
继续深造的路已经走不通,那么摆在舒雪松面前的,就只有出家这一条路。
“现在看起来,出家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从修行上来说,更加圆满。
”
硕士毕业后,舒雪松一直辗转各地,找寻着合适自己出家的道场。
在一间位于成都郊区的寺庙中,一位比丘尼师父无意中说出的话,让这件事稍稍有了眉目。
“她叫我去广东的云门寺,那里有一位佛源老和尚。
”
舒雪松说,自己其实完全不了解云门寺,更不知道佛源老和尚在教界的地位,但是一听老和尚的法号,舒雪松就觉得非常悦耳,于是认定了佛源老和尚就是自己的师父。
从四川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后,舒雪松辗转来到了广东乳源县云门寺。
剃度后的明舒法师(舒雪松)被安排到云门佛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教授印度佛教史,印光大师文钞和语文。
而这一切,除了自己的妹妹和几位大学老同学,其他人毫不知情,远在重庆的父母更是一无所知。
为了向父母隐瞒自己出家的事实,明舒法师特地写好了若干个信封封皮,上面标注着自己在四川大学的老地址。
每隔一段时间,明舒法师就把自己写好的报平安信和封皮一同寄往四川的老同学处,让他给封皮贴上邮票,装上自己写的信件,寄给重庆的父母。
重庆的父母收到回信后,得知儿子还在四川大学,自然不会起疑心。
但好景不长,这样的状态持续没多久,明舒法师就从妹妹那里得知家里出事了。
原来,由于明舒法师经常不回家,年迈的母亲常常以泪洗面,以至于后来双眼视力严重下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向老和尚请了一个月的假之后,穿着一袭僧袍的明舒法师回到了重庆的家里。
看到许久不见的儿子剃头变成了出家人,这个知识分子家庭立刻炸开了锅。
父亲、母亲、叔叔、阿姨、同学、老师……明舒法师一回家,就遭遇着来自各路亲友的劝说。
“要轮流听他们说同样的话,而且要和他们表达同样的想法,所以搞得我也很烦。
”
父母甚至一度趁着明舒法师洗澡的时候,把他脱下的僧袍藏起来,以阻止他回到云门寺。
父母的绝决没有让明舒法师有半点动摇。
为了出家,他放弃了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没有去国家分配的工作单位报道,又将户口迁到了寺院,几乎舍弃了自己大学毕业后可以拥有的一切。
3个月后,眼看着儿子的态度没有任何的转变,父母只好将那身僧袍还给明舒法师,放他回云门寺。
“当时父母放我走的时候,其实心里面还希望我过一阵子就能回家,但实际上我是根本不可
能回去的。
”
1996年的春节,明舒法师在寺院里工作繁重,根本顾不上回家,就邀请父母来寺院小住。
这一来,父母的改变很大。
以前最反对明舒法师出家的父亲,在寺院里看了不少佛教方面的书籍,逐渐对佛教产生了兴趣。
在云门寺住了3个月之后,他们都在佛源老和尚座下皈依,从此再未提过让明舒法师还俗的事情。
就在前年,明舒法师在四川大学的85级本科同学举行了同学聚会。
明舒法师说,老同学中有不少从政、从商,也有在高校做博士生导师,在中学做老师的。
而自己出家僧人的身份,免不了要被别人拿去和他们做个比较。
对此,明舒法师早巳释然。
“我觉得出家对我来说还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如果不出家,到现在肯定后悔了。
因为大学毕业后不管干什么,干到现在这个年纪,肯定也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
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可以那么早出家,能跟随老一辈的法师学习。
”
曾经有一位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和明舒法师探讨出家的价值问题,拥有硕士学历的明舒法师用一道数学算式回答了他。
“商人的成就可以算是一个数值很大的正数,而僧人如果修成正果,那就是数学概念中的无穷大。
两者比较就是做除法,任何数值同无穷大相除,就是无穷小。
所以任何价值同佛门出家修行的成就相比,都是无穷小,甚至可以说就是没有价值。
”
而如今更让他释然的是,自己的妹妹退休后,也已经从重庆来到了寺院,成为了庙里的一位常住居士。
来源:腾讯佛学(编辑需要有删减)
作者:成和(版权归原作者)。